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阴道超声
【中圖分类号】R71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855-01
不孕症的发生率约占生育年龄妇女的8%~17%,平均10%左右,因此不孕症并非少见,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候。近年来研究发现,随环境污染、精神压力等原因不孕症的发生率呈直线上升趋势,排卵障碍是导致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用超声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可以指导临床用药、确定排卵前后的易孕期,提高受孕率。本文对107例输卵管造影提示通畅,配偶精子成活率>50%的女性不孕症患者进行卵泡周期监测,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7例女性不孕症患者,年龄22~41岁,平均28岁,月经周期25~70天,不孕时间2~13年。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韩国产麦迪逊SONOACE-6000型超声诊断仪使用仪器,探头中心频率为6.5 MHz,患者在检查前要排空膀胱,采用阴道腔内扫查法,扫描角度135度。根据月经周期的长短,于月经的10~12天开始监测,隔天监测1次,当发现卵泡直径达17 mm时,应该改为每天监测1次,当卵泡发育成熟直径达18~23 mm时,必要时每天监测2次,直至排卵为止。促排卵者重点观察卵巢大小,卵泡数目和大小。
2 结果
正常卵泡排卵周期28例,占26%;异常卵泡周期79例,占74%,其中小卵泡排卵型25例;无排卵型1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23例,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19例。
2.1 正常卵泡排卵周期 成熟卵泡特征,监测最大卵泡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达18~25 mm, 此时卵泡张力高,内呈无回声区,清亮纯净,边境清晰,壁菲薄,并逐渐移向卵巢表面,约占20%成熟卵泡在排卵的前1天可见卵丘,排卵时间在月经第12~20天多见,少数可见于25~50天。此时内膜呈三线征,厚度常大于1.0cm。排卵后特征:排卵后一部分表现为卵泡消失,另一部分表现为卵泡壁塌陷,边缘模糊,呈小而不规则的低回声区,内有细小光点,于子宫直肠陷窝可探及少量液性暗区。
2.2 异常卵泡周期
2.2.1 小卵泡排卵型 卵泡中期出现优势卵泡,但发育缓慢,至卵泡直径达14~18 mm时即破例排卵,排卵征同正常、优势卵泡排卵,此类型因血清孕激素水平低,黄体功能不全而周期缩短,一般在排卵后10~12天即月经来潮。
2.2.2 无排卵型 在卵泡期至卵泡前期,卵泡生长始终不能达到成熟大小,且增长很慢,最大直径≤15 mm,卵泡张力不大,透声性差,以后逐日缩小、闭锁观察不到,或者卵泡内出现声点,逐日增多而实化征即黄素化。另一种表现为双侧内无卵泡发育,卵泡直径≤5mm。无排卵型及小卵泡排卵型均为黄体功能不全周期,故子宫内膜始终均发育不良,呈现增厚不明显的低回声内膜,三线征不显示,相当于黄体期时的内膜,回声呈中强水平,两种类型的月经周期缩短。
2.2.3 多囊卵巢综合征 卵巢增大,包膜厚,回声增强故界面清晰,其内卵泡数增多,均为10个以上,大小相似,边界清楚,直径0.2~0.8 mm,大多在0.4~0.5 mm,一般在0.8 mm以下。动态观察其卵泡形态、大小及数目无变化,卵泡多位于卵巢周边呈环珠状排列,少数散在整个卵巢皮质层呈蜂窝状,呈“调色板”状。应用促排卵药物后,卵巢变大,其内可见多个优势卵泡生成,直径1.8-2.9cm,可见2-3个卵泡同时排出。
2.2.4 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 是卵巢无排卵性月经的一种特殊类型。于卵泡晚期增长迅速,此期血清雌二醇也升高,至排卵期卵泡非但不破裂反而继续增大,于黄体期持续长大,卵泡发育到18mm,肌注HCG后,不排卵,仍进一步增大,形成卵泡囊肿或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直径达40~50mm,直到下次月经来潮后才开始萎缩。此期大卵泡内有声的改变,并分泌孕激素,因而出现酷似正常排卵周期的一些临床表现,如月经周期正常、基础体温呈双向变化等,易引起临床的忽视,往往误认为是正常的排卵周期。
3讨论
在运用超声监测排卵,阴道超声优越于腹部超声,阴道探头更接近盆腔组织,观察到的卵巢和子宫影像更清楚,又可免去充盈膀胱带来的不适,具有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安全无创、实用有效可连续动态观察卵泡的生长、发育,预测卵泡的成熟度和排卵日期,根据超声的图像特征可以判断卵泡的成熟度和排卵时间,有利于临床指导患者性生活、提高不孕者的受孕率。阴道超声对异常卵泡周期各个不同类型的诊断可以给临床提供可靠的信息,指导临床用药和性生活时间,而且同时还可以了解卵泡的位置、大小和数量,为穿刺取卵和人工授精等把握良好时机和导向作用。给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避免盲目用药,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由此可见,经阴道超声观测卵泡发育对不孕症的治疗,具有实用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常才,经阴道超声诊断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 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813.
【中圖分类号】R71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855-01
不孕症的发生率约占生育年龄妇女的8%~17%,平均10%左右,因此不孕症并非少见,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候。近年来研究发现,随环境污染、精神压力等原因不孕症的发生率呈直线上升趋势,排卵障碍是导致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用超声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可以指导临床用药、确定排卵前后的易孕期,提高受孕率。本文对107例输卵管造影提示通畅,配偶精子成活率>50%的女性不孕症患者进行卵泡周期监测,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7例女性不孕症患者,年龄22~41岁,平均28岁,月经周期25~70天,不孕时间2~13年。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韩国产麦迪逊SONOACE-6000型超声诊断仪使用仪器,探头中心频率为6.5 MHz,患者在检查前要排空膀胱,采用阴道腔内扫查法,扫描角度135度。根据月经周期的长短,于月经的10~12天开始监测,隔天监测1次,当发现卵泡直径达17 mm时,应该改为每天监测1次,当卵泡发育成熟直径达18~23 mm时,必要时每天监测2次,直至排卵为止。促排卵者重点观察卵巢大小,卵泡数目和大小。
2 结果
正常卵泡排卵周期28例,占26%;异常卵泡周期79例,占74%,其中小卵泡排卵型25例;无排卵型1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23例,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19例。
2.1 正常卵泡排卵周期 成熟卵泡特征,监测最大卵泡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达18~25 mm, 此时卵泡张力高,内呈无回声区,清亮纯净,边境清晰,壁菲薄,并逐渐移向卵巢表面,约占20%成熟卵泡在排卵的前1天可见卵丘,排卵时间在月经第12~20天多见,少数可见于25~50天。此时内膜呈三线征,厚度常大于1.0cm。排卵后特征:排卵后一部分表现为卵泡消失,另一部分表现为卵泡壁塌陷,边缘模糊,呈小而不规则的低回声区,内有细小光点,于子宫直肠陷窝可探及少量液性暗区。
2.2 异常卵泡周期
2.2.1 小卵泡排卵型 卵泡中期出现优势卵泡,但发育缓慢,至卵泡直径达14~18 mm时即破例排卵,排卵征同正常、优势卵泡排卵,此类型因血清孕激素水平低,黄体功能不全而周期缩短,一般在排卵后10~12天即月经来潮。
2.2.2 无排卵型 在卵泡期至卵泡前期,卵泡生长始终不能达到成熟大小,且增长很慢,最大直径≤15 mm,卵泡张力不大,透声性差,以后逐日缩小、闭锁观察不到,或者卵泡内出现声点,逐日增多而实化征即黄素化。另一种表现为双侧内无卵泡发育,卵泡直径≤5mm。无排卵型及小卵泡排卵型均为黄体功能不全周期,故子宫内膜始终均发育不良,呈现增厚不明显的低回声内膜,三线征不显示,相当于黄体期时的内膜,回声呈中强水平,两种类型的月经周期缩短。
2.2.3 多囊卵巢综合征 卵巢增大,包膜厚,回声增强故界面清晰,其内卵泡数增多,均为10个以上,大小相似,边界清楚,直径0.2~0.8 mm,大多在0.4~0.5 mm,一般在0.8 mm以下。动态观察其卵泡形态、大小及数目无变化,卵泡多位于卵巢周边呈环珠状排列,少数散在整个卵巢皮质层呈蜂窝状,呈“调色板”状。应用促排卵药物后,卵巢变大,其内可见多个优势卵泡生成,直径1.8-2.9cm,可见2-3个卵泡同时排出。
2.2.4 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 是卵巢无排卵性月经的一种特殊类型。于卵泡晚期增长迅速,此期血清雌二醇也升高,至排卵期卵泡非但不破裂反而继续增大,于黄体期持续长大,卵泡发育到18mm,肌注HCG后,不排卵,仍进一步增大,形成卵泡囊肿或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直径达40~50mm,直到下次月经来潮后才开始萎缩。此期大卵泡内有声的改变,并分泌孕激素,因而出现酷似正常排卵周期的一些临床表现,如月经周期正常、基础体温呈双向变化等,易引起临床的忽视,往往误认为是正常的排卵周期。
3讨论
在运用超声监测排卵,阴道超声优越于腹部超声,阴道探头更接近盆腔组织,观察到的卵巢和子宫影像更清楚,又可免去充盈膀胱带来的不适,具有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安全无创、实用有效可连续动态观察卵泡的生长、发育,预测卵泡的成熟度和排卵日期,根据超声的图像特征可以判断卵泡的成熟度和排卵时间,有利于临床指导患者性生活、提高不孕者的受孕率。阴道超声对异常卵泡周期各个不同类型的诊断可以给临床提供可靠的信息,指导临床用药和性生活时间,而且同时还可以了解卵泡的位置、大小和数量,为穿刺取卵和人工授精等把握良好时机和导向作用。给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避免盲目用药,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由此可见,经阴道超声观测卵泡发育对不孕症的治疗,具有实用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常才,经阴道超声诊断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 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