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近年来,“49岁现象”日益增多,成为官场诟病,一些领导干部在年近五十岁时感觉升官无望,便在退二线之前大捞特捞,贪污腐败。随着党和国家反腐败风暴越刮越猛,贪污腐败的风险也越来越高。如何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保持晚节,已成为当今廉政教育和做人处世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就“49岁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防范方法。
【关键词】 中年干部 仕途危机 成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103(2013)04-0054-03
河南省内乡县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丁甲珍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渎职敛财,先后多次收受他人现金共计210.2万元,贪污公款29万元。最后因犯贪污、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丁甲珍晚节不保,成为南阳市乃至河南省党员领导干部反腐倡廉的反面教材。像丁甲珍这样的案例,近两年来日益增多,“49岁现象”成为官场诟病,一些县乡领导干部在年近五十岁时感觉升官无望,便在退二线之前大捞特捞,贪污腐败。随着党和国家反腐败风暴越刮越猛,如何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保持廉洁,已成为当今廉政教育的重头戏。
一、盘点“49岁”现象迷思
在县乡基层干部队伍中,一些中年领导干部到了职务升迁的“寂寞期”,一些与“退休”、“离岗”相联系的怠惰或颓废情绪逐渐显现,在“无望”心理的支配下,懈怠事业,游戏人生,崇尚世故,放纵物欲,腐败堕落,呈现出“动力缺乏”和“目标迷失”等消极的现象。
1. 懈怠事业。“黄昏情结”无法排遣。有的中年干部年龄超过了提拔任用的临界点,自感进入政治生命的“黄昏夕阳”期,骚动于心灵深处的忧怨和无奈悄然而生。表现在行动上动辄以老同志自居,嘴上言“老”,心中服“老”,工作中倚老卖老,既无“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的责任意识,更无“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政治豪情。
“无为心理”不断扩张。有的中年干部,面对政治生命的最后冲刺,很难激活奋起一搏的勇气和冲动;在“干等于白干”意识的作用下,自觉不自觉地把拼搏之舟驶进年龄大的“避风港”;有的中年干部留恋于历史,“言必称当年”,喜欢拿自己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年轻干部论高低;有的中年干部无心履职,对那些应该做又必须做的事,勉强应付,敷衍了事。
工作重心迅速位移。失去了当年“一心扑在工作上”的那份执着,在事业和家庭的天平上出现失重。失重于家庭,失重于个人;工作中甘居中游,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时以“年龄大”作为资本,向领导讨价还价,揽功诿过;工作出了差池,总找理由辩解,有时干脆破罐破摔,放任自流。
2. 游戏人生。一些中年干部通过对名缰利锁现象的反思,变得“洒脱”和“淡然”。在放弃对职位追求的同时,也放弃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以一种极不严肃的态度对待生活。
“戏权”。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曰废权。淡化了“权力就是责任”的观念。成天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作为人民公仆不为人民服务,而是得过且过,无心问职。二曰弄权。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观念影响下,借权织网,拉关系,找靠山,为自己“铺路”,为子女“搭桥”。三曰超权。以“老资格”自居,对主要领导成挟持之势,不该说的话照说,不该办的事照办,倚老卖老。
“戏时”。不珍惜离岗前的宝贵时光,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进入生活领域。以不拘小节为潇洒,以放浪形骸为超脱。或沉溺于文山会海,或流连于娱乐场所,或混迹于名山大川。在工作中,倦怠不前,凭旧经验指导工作,靠老办法解决问题。
3. 崇尚世故。把圆滑当作“成熟”,把随波逐流看成“识时务”。不求政声求人和,致使单位内自由主义抬头,庸俗风气盛行。
事业心退化。以消极态度迎合社会俗流,把“主动退缩”看作有“自知之明”,怕工作积极被人讥讽为“假表现”,怕创先争优被人指责为“出风头”,对组织上的绩效评价不在乎,却留心于身边的蜚短流长。事事“和稀泥”,处处“打和牌”。
斗争性弱化。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留下情好办事”的处事信条,不讲原则讲圆滑,不讲正气讲和气。睹违法之事,视而不见,听非礼之言,充耳不闻,和不正之风友好相处。开口一笑脸,当“好好先生”。遇到问题绕道走,碰到矛盾就上交。
纪律性淡化。在干部提拔、职级晋升、评优评先等问题上,对圈子内的人,不讲原则开“绿灯”;班子出现矛盾时,自由主义泛滥,在群众中说长道短;有的领导干部,拿原则作交易,拿党性做人情,培植亲信,封官许愿,搞皆大欢喜。
4. 放纵物欲。随着晋升之路挂“红灯”,有的中年干部自我警戒的心理防线渐渐消失。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心旗摇荡,人生的“航标”偏失方向。
虚拟贫困。攀比富贵的心理使一些中年干部常常把羡慕的目光投向那些挥金如土,纸醉金迷的大款和大腕们,欣赏之余,顿觉自惭形秽;特别是看到一些通过发掘权力背后的“使用价值”也富得流油的同僚们,一种虚拟的贫困感油然而生,使之“吃亏心理”加速萌发。
追求享受。一改以往的生活方式,变“老正统”为“老来俏”。进了酒吧逛舞厅,下了酒场上牌场,在推杯换盏中打发时光,以致嘴巴吃软了,立场吃歪了,原则吃丢了,形象吃丑了,也全然不顾。
攒聚私财。离岗在即,时不我待。一方面借权生财。利用权力的特殊价值和多年形成的官商关系,兴办经济实体,发展第二职业。或开酒店,或开舞场,或搞销售,或办工厂。而这些经营活动,无不与权力相联系。结果,做大了个人经济的“蛋糕”,却带坏了单位的风气。另一方面是以权敛财。有的中年干部带着侥幸心理和补偿动机去挖掘权力的“剩余价值”,公事私办,明事暗办,巧设机关,借权敛财。或兴建“退休工程”捞取回扣,或擅长“期权腐败”,慷公家之慨让利亲朋,待退二线后再收好处。在政治生命的最后里程上,导演出“49岁现象”的一幕幕丑剧。这种现象,说到底,是寄生在少数中年干部身上的“党性不纯综合症”,任其蔓延,将毁掉一批人,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凡事都要讲究善始善终、尽善尽美。编筐编篓在最后一道工艺——收口的时候,蔑匠都会用上好的青皮薄篾,不仅美观,也经久耐用。否则,筐就不是好筐,篓也不为好篓。人生,不也是这样的吗?人生的收口主要是在后期阶段,做人做官重在晚节。
二、多管齐下,防范“49岁现象”重演
可以这样说,当前中年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干部勤奋敬业、锐意进取,但也有少数中年干部只当官,不做事,只要权、不负责,只守摊,不进取,懒散疲沓,得过且过。领导班子对“49岁现象”要采取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综合治理措施。
1. 抓教育,打好“预防针”。一是加强理论武装。通过组织学习、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注重学习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提高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二是加强学习,提升知识水平。既要学习思想理论,又要学习业务知识;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老同志学习,又要向新同志学习。三是坚持谈心谈话,激活内在动力。对于中年干部,要坚持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工作生活上的困难,适当给予帮助和支持,打开他们的心结,激发内在动力。
2. 抓导向,用好“指挥棒”。一是要把选人用人的目光投向实干型干部。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拔任用思想政治好、业务能力强、作风正派的干部。把埋头苦干、认真负责的干部放在重要的岗位,使他们真正能够发挥作用。二是建立科学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地看待干部,科学准确地评价干部,保证那些对工作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对发展有贡献的优秀干部能够脱颖而出,使那些埋头苦干、认真负责的干部能够得到重用;对那些浑浑噩噩混日子的干部该调整的调整,该“下课”的“下课”,让懒庸行为没有可行之处,在干部队伍中形成干事创业的人“得重用、有奔头”的良好导向。三是让那些想干事的干部有机会。避免“一刀切”,严禁一味追求“年轻化”,要最大限度地为中年干部创造条件和提拔机会,以利于他们在干事的过程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展现才华。
3. 抓制度,建好“防腐墙”。要坚持对中年干部的从严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干部职责为中心的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干部、约束干部。一是完善干部职责体系,做到工作职责明确,绩效目标明确,责任程度明确,职位权限明确,职位要求明确。二是健全工作任务分析制度,对所承担的工作职责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把工作职责转化为年度工作任务和年终预期目标。同时要建立自查机制、互查机制、群众监督机制和定期征求人大代表意见制度等,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工作有实效。三是健全干部效能监察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政务公开制等基本工作制度,加大过错责任追究力度,通过开展开门纳谏、明查暗访、实地检查等,对执法不严肃,程序不规范,办事拖拉推诿,服务不热情等问题进行督查督办、跟踪问效。
4. 抓监督,安好“监视器”。一是强化上级监督。畅通监督渠道,加强上级行政部门对下面的监督、上级执纪执法部门对下面的监督、上级党组织对下面的监督以及上级领导者个人对下面的监督等。二是强化同级监督。加强制度建设,着力形成同级干部之间的监督、同级部门之间的监督、不同单位之间的监督、不同行业之间的监督以及社会团体的监督、网络监督、新闻舆论的监督等良好监督格局。三是强化下级监督。广开监督之路,让下属单位进行监督、下级部门进行监督、下级干部进行监督、下属群众进行监督等,营造下级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能够监督的良好氛围。四是强化群众和社会监督。通过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加强“两代表一委员”监督、强化网络和新闻媒体监督等措施,鞭策那些懒庸干部,督促各级干部勤奋敬业、干事创业。
5. 抓惩处,亮明“警戒线”。一是建立评价机制。要合理界定懒庸行为的评价标准,明确那些行为属于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通过考核、任期责任审计、民主测评、民主评议、民意调查、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等多种途径,对懒庸行为予以客观、公正认定。二是开展提醒警示教育。各级各部门要从党和国家使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自觉担负起治懒治庸的政治责任,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情况定期进行分析,对苗头性、倾向性和关键性、突出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纠正、早处理。三是完善处置措施。根据懒庸干部实际情况,对能力存在问题的,要采取改任、专任、调整岗位、离岗培训等方式予以处理;对品德存在问题的可采取责令辞职、免职、待岗等方式予以处理;对国家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公共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要依法作出严肃处理,使干部不敢懈怠,不敢失责。对腐败堕落者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6. 抓关怀,正确应对进退流转。俗话说,铁打的官场流水的官,每个干部都有离职退休的那一天。组织上要善待所有的干部,破除“干部年轻化”的本本主义,严禁搞“一刀切”。对干部的提拔任用要做好工作,特别是人到中年、阅历丰富、尽职尽责的干部,既给予必要而合理的职务安排,又要注意进行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确保到龄干部退到适合的地方(部门)。同时,还要引导那些即将退休的领导干部,自警、自醒、自励、自爱,确保仕途圆满谢幕,在所谓的“功成名就”之后能够“平安着陆”,保持晚节,不枉一世清明。
责任编辑:陈 诚
【关键词】 中年干部 仕途危机 成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103(2013)04-0054-03
河南省内乡县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丁甲珍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渎职敛财,先后多次收受他人现金共计210.2万元,贪污公款29万元。最后因犯贪污、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丁甲珍晚节不保,成为南阳市乃至河南省党员领导干部反腐倡廉的反面教材。像丁甲珍这样的案例,近两年来日益增多,“49岁现象”成为官场诟病,一些县乡领导干部在年近五十岁时感觉升官无望,便在退二线之前大捞特捞,贪污腐败。随着党和国家反腐败风暴越刮越猛,如何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保持廉洁,已成为当今廉政教育的重头戏。
一、盘点“49岁”现象迷思
在县乡基层干部队伍中,一些中年领导干部到了职务升迁的“寂寞期”,一些与“退休”、“离岗”相联系的怠惰或颓废情绪逐渐显现,在“无望”心理的支配下,懈怠事业,游戏人生,崇尚世故,放纵物欲,腐败堕落,呈现出“动力缺乏”和“目标迷失”等消极的现象。
1. 懈怠事业。“黄昏情结”无法排遣。有的中年干部年龄超过了提拔任用的临界点,自感进入政治生命的“黄昏夕阳”期,骚动于心灵深处的忧怨和无奈悄然而生。表现在行动上动辄以老同志自居,嘴上言“老”,心中服“老”,工作中倚老卖老,既无“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的责任意识,更无“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政治豪情。
“无为心理”不断扩张。有的中年干部,面对政治生命的最后冲刺,很难激活奋起一搏的勇气和冲动;在“干等于白干”意识的作用下,自觉不自觉地把拼搏之舟驶进年龄大的“避风港”;有的中年干部留恋于历史,“言必称当年”,喜欢拿自己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年轻干部论高低;有的中年干部无心履职,对那些应该做又必须做的事,勉强应付,敷衍了事。
工作重心迅速位移。失去了当年“一心扑在工作上”的那份执着,在事业和家庭的天平上出现失重。失重于家庭,失重于个人;工作中甘居中游,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时以“年龄大”作为资本,向领导讨价还价,揽功诿过;工作出了差池,总找理由辩解,有时干脆破罐破摔,放任自流。
2. 游戏人生。一些中年干部通过对名缰利锁现象的反思,变得“洒脱”和“淡然”。在放弃对职位追求的同时,也放弃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以一种极不严肃的态度对待生活。
“戏权”。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曰废权。淡化了“权力就是责任”的观念。成天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作为人民公仆不为人民服务,而是得过且过,无心问职。二曰弄权。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观念影响下,借权织网,拉关系,找靠山,为自己“铺路”,为子女“搭桥”。三曰超权。以“老资格”自居,对主要领导成挟持之势,不该说的话照说,不该办的事照办,倚老卖老。
“戏时”。不珍惜离岗前的宝贵时光,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进入生活领域。以不拘小节为潇洒,以放浪形骸为超脱。或沉溺于文山会海,或流连于娱乐场所,或混迹于名山大川。在工作中,倦怠不前,凭旧经验指导工作,靠老办法解决问题。
3. 崇尚世故。把圆滑当作“成熟”,把随波逐流看成“识时务”。不求政声求人和,致使单位内自由主义抬头,庸俗风气盛行。
事业心退化。以消极态度迎合社会俗流,把“主动退缩”看作有“自知之明”,怕工作积极被人讥讽为“假表现”,怕创先争优被人指责为“出风头”,对组织上的绩效评价不在乎,却留心于身边的蜚短流长。事事“和稀泥”,处处“打和牌”。
斗争性弱化。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留下情好办事”的处事信条,不讲原则讲圆滑,不讲正气讲和气。睹违法之事,视而不见,听非礼之言,充耳不闻,和不正之风友好相处。开口一笑脸,当“好好先生”。遇到问题绕道走,碰到矛盾就上交。
纪律性淡化。在干部提拔、职级晋升、评优评先等问题上,对圈子内的人,不讲原则开“绿灯”;班子出现矛盾时,自由主义泛滥,在群众中说长道短;有的领导干部,拿原则作交易,拿党性做人情,培植亲信,封官许愿,搞皆大欢喜。
4. 放纵物欲。随着晋升之路挂“红灯”,有的中年干部自我警戒的心理防线渐渐消失。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心旗摇荡,人生的“航标”偏失方向。
虚拟贫困。攀比富贵的心理使一些中年干部常常把羡慕的目光投向那些挥金如土,纸醉金迷的大款和大腕们,欣赏之余,顿觉自惭形秽;特别是看到一些通过发掘权力背后的“使用价值”也富得流油的同僚们,一种虚拟的贫困感油然而生,使之“吃亏心理”加速萌发。
追求享受。一改以往的生活方式,变“老正统”为“老来俏”。进了酒吧逛舞厅,下了酒场上牌场,在推杯换盏中打发时光,以致嘴巴吃软了,立场吃歪了,原则吃丢了,形象吃丑了,也全然不顾。
攒聚私财。离岗在即,时不我待。一方面借权生财。利用权力的特殊价值和多年形成的官商关系,兴办经济实体,发展第二职业。或开酒店,或开舞场,或搞销售,或办工厂。而这些经营活动,无不与权力相联系。结果,做大了个人经济的“蛋糕”,却带坏了单位的风气。另一方面是以权敛财。有的中年干部带着侥幸心理和补偿动机去挖掘权力的“剩余价值”,公事私办,明事暗办,巧设机关,借权敛财。或兴建“退休工程”捞取回扣,或擅长“期权腐败”,慷公家之慨让利亲朋,待退二线后再收好处。在政治生命的最后里程上,导演出“49岁现象”的一幕幕丑剧。这种现象,说到底,是寄生在少数中年干部身上的“党性不纯综合症”,任其蔓延,将毁掉一批人,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凡事都要讲究善始善终、尽善尽美。编筐编篓在最后一道工艺——收口的时候,蔑匠都会用上好的青皮薄篾,不仅美观,也经久耐用。否则,筐就不是好筐,篓也不为好篓。人生,不也是这样的吗?人生的收口主要是在后期阶段,做人做官重在晚节。
二、多管齐下,防范“49岁现象”重演
可以这样说,当前中年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干部勤奋敬业、锐意进取,但也有少数中年干部只当官,不做事,只要权、不负责,只守摊,不进取,懒散疲沓,得过且过。领导班子对“49岁现象”要采取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综合治理措施。
1. 抓教育,打好“预防针”。一是加强理论武装。通过组织学习、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注重学习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提高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二是加强学习,提升知识水平。既要学习思想理论,又要学习业务知识;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老同志学习,又要向新同志学习。三是坚持谈心谈话,激活内在动力。对于中年干部,要坚持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工作生活上的困难,适当给予帮助和支持,打开他们的心结,激发内在动力。
2. 抓导向,用好“指挥棒”。一是要把选人用人的目光投向实干型干部。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拔任用思想政治好、业务能力强、作风正派的干部。把埋头苦干、认真负责的干部放在重要的岗位,使他们真正能够发挥作用。二是建立科学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地看待干部,科学准确地评价干部,保证那些对工作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对发展有贡献的优秀干部能够脱颖而出,使那些埋头苦干、认真负责的干部能够得到重用;对那些浑浑噩噩混日子的干部该调整的调整,该“下课”的“下课”,让懒庸行为没有可行之处,在干部队伍中形成干事创业的人“得重用、有奔头”的良好导向。三是让那些想干事的干部有机会。避免“一刀切”,严禁一味追求“年轻化”,要最大限度地为中年干部创造条件和提拔机会,以利于他们在干事的过程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展现才华。
3. 抓制度,建好“防腐墙”。要坚持对中年干部的从严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干部职责为中心的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干部、约束干部。一是完善干部职责体系,做到工作职责明确,绩效目标明确,责任程度明确,职位权限明确,职位要求明确。二是健全工作任务分析制度,对所承担的工作职责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把工作职责转化为年度工作任务和年终预期目标。同时要建立自查机制、互查机制、群众监督机制和定期征求人大代表意见制度等,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工作有实效。三是健全干部效能监察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政务公开制等基本工作制度,加大过错责任追究力度,通过开展开门纳谏、明查暗访、实地检查等,对执法不严肃,程序不规范,办事拖拉推诿,服务不热情等问题进行督查督办、跟踪问效。
4. 抓监督,安好“监视器”。一是强化上级监督。畅通监督渠道,加强上级行政部门对下面的监督、上级执纪执法部门对下面的监督、上级党组织对下面的监督以及上级领导者个人对下面的监督等。二是强化同级监督。加强制度建设,着力形成同级干部之间的监督、同级部门之间的监督、不同单位之间的监督、不同行业之间的监督以及社会团体的监督、网络监督、新闻舆论的监督等良好监督格局。三是强化下级监督。广开监督之路,让下属单位进行监督、下级部门进行监督、下级干部进行监督、下属群众进行监督等,营造下级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能够监督的良好氛围。四是强化群众和社会监督。通过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加强“两代表一委员”监督、强化网络和新闻媒体监督等措施,鞭策那些懒庸干部,督促各级干部勤奋敬业、干事创业。
5. 抓惩处,亮明“警戒线”。一是建立评价机制。要合理界定懒庸行为的评价标准,明确那些行为属于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通过考核、任期责任审计、民主测评、民主评议、民意调查、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等多种途径,对懒庸行为予以客观、公正认定。二是开展提醒警示教育。各级各部门要从党和国家使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自觉担负起治懒治庸的政治责任,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情况定期进行分析,对苗头性、倾向性和关键性、突出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纠正、早处理。三是完善处置措施。根据懒庸干部实际情况,对能力存在问题的,要采取改任、专任、调整岗位、离岗培训等方式予以处理;对品德存在问题的可采取责令辞职、免职、待岗等方式予以处理;对国家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公共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要依法作出严肃处理,使干部不敢懈怠,不敢失责。对腐败堕落者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6. 抓关怀,正确应对进退流转。俗话说,铁打的官场流水的官,每个干部都有离职退休的那一天。组织上要善待所有的干部,破除“干部年轻化”的本本主义,严禁搞“一刀切”。对干部的提拔任用要做好工作,特别是人到中年、阅历丰富、尽职尽责的干部,既给予必要而合理的职务安排,又要注意进行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确保到龄干部退到适合的地方(部门)。同时,还要引导那些即将退休的领导干部,自警、自醒、自励、自爱,确保仕途圆满谢幕,在所谓的“功成名就”之后能够“平安着陆”,保持晚节,不枉一世清明。
责任编辑:陈 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