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精神荒原中的追寻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d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处在困境中的这个小主人公的挣扎与追寻,体现此人物塑造的鲜活性及强烈的时代气息,这也正是这部小说被誉为“现代经典”之一的主要原因所在。
  [关键词]精神荒原 霍尔顿 苦闷 追寻
  
  《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于1951年,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被称为美国20世纪文学的“现代经典”,时至今日美国文学界对这部长篇小说依然存在不同评价,但60年代后,逐渐形成定论。人们将评论的焦点聚集在主人公的塑造上,认为霍尔顿这个人物给大家以似曾相识的感觉。
  小说情节简单。他写的是一个叫霍尔顿的十六岁的中学生,当时就读于纽约郊区的潘西中学。潘西中学是美国公认的贵族化学校,一向标榜“自从1888年起,我们就把孩子们栽培成优秀的有脑子的年轻人。”而曾经有过三次被学校开除历史的霍尔顿却不以为然,这次因为四门功课不及格再次被学校开除。为了排遣寂寞和苦闷,他决定到纽约去逍遥几天。小说叙述了他独自一人在纽约游荡一天两夜的经历:出入于旅馆、车站,逛舞厅和夜总会,与女朋友一起看戏看电影,溜冰和泡酒吧,他还曾经一度想彻底摆脱眼前那令他讨厌的一切,到西部去过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但由于他小妹妹的反对,他的出走计划落空,回家后就大病一场,后来被送进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
  
  一、50年代的社会背景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事件发生在二战后的第一年——1946年,尽管人们已经在经济大萧条和二战的恐怖中存活了下来,但战争的阴影仍在世界的上空徘徊。核恐怖、冷战以及各种社会矛盾,伴随着美国的繁荣而至。所有这些现象都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范围。一方面是物质文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另一方面是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人们精神危机的加剧和传统价值观的进一步崩溃,所有这些在一些既敏感又正直的作家心里造成严重的创伤。塞林格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步入文坛的,他发现美国青年正被推向精神的悬壁断谷,面临着“生存还是毁灭”的抉择。
  
  二、霍尔顿的逃离与追寻
  
  霍尔顿处处流露出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他毫不掩饰自己的不和群、不合作态度。他打心眼里瞧不起那些所谓的“人才”,但又苦于找不到更好的出路,只能反其道而行之,采取一种极端的方式,尽情的嘲弄种种所谓的社会规范。霍尔顿被称为“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有人把他归为“跨掉的一代”。其实他似乎介于20年代“迷惘的一代”和50年代“跨掉的一代”之间的怀疑的一代。他既有先锋的冷峻,又有传统的温情;既有对物质的鄙弃,又有对精神的渴求;既有对世俗的疏远,又有对自然的归依。
  
  1、霍尔顿对学校教育弊病的逃离
  他因四门功课不及格而被开除,似乎是学校摒弃了他。其实,他早已经厌倦了潘西中学的那种虚伪、僵化的教育模式,是他自愿的逃离,而且永远不想回到那里,他多次讲到“我的四周全都是伪君子”,“没有见过任何优秀的、有脑子的人。”这里的关键是霍尔顿向英文教师所坦言的:“我是说他老教你统一和简化,有些东西根本就没法统一和简化。”而英文老师则认为:“这种学校教育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现自己脑子应该有什么类型的思想。”这完全是针锋相对的教育观念。从“最假模假式”的老校长、讲话放响屁的大款校友,到各种病态的同学等等,就都是这种教育产下的怪胎。所以霍尔顿想要离开,他的逃离并不具有任何派别性质和破坏力,实质上是对学校教育与现实脱节规格化及压抑学生个性的批判与反驳。
  
  2、逃离学校,霍尔顿并未找到快乐和自由
  弥漫于全社会的丑恶令他沮丧,令他窒息。纽约,这个他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霍尔顿熟悉的仅仅是他的外貌,而不了解纽约这个工业高度发达的城市所浓缩的一个真实的美国社会。这里汇聚的是人间的丑恶,他无法面对和忍受生活中的腐化堕落、社会的冷漠、人性的自私与物质的宽裕形成的鲜明的对比。冷漠无知的出租司机,心不在焉的舞女,拙劣的乐队和钢琴演奏者,电影院那些“见了一些并不可笑的东西却笑得像魔鬼一样”的“疯子”,还有酒店里的一群食客,“用慢的不能再慢的速度呷着少得不能再少的酒”,又“总是为不该鼓掌的东西鼓掌”,旅馆里的妓女,变态的老师,所有这一切使霍尔顿成了无所归依的局外人,他不想无根漂泊,他要逃离这个城市。纽约不是一个爱的天堂,而是一个把他送进精神病院的人间地狱。
  
  3、霍尔顿想找寻属于孩子的天真与纯朴
  他没能找到,作为学生的他对学习开始厌倦,这导致他提前离开了学校,而进入一个他既熟悉又陌生的成人世界的另一面。再次失望以后,他便试图通过“永不……”和他的世界背道而驰,然而他发现周围的世界过于强大,他没有办法改变,只能沉迷与幻想之中,渴望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望一群在麦田里游戏的天真烂漫的孩子,当他们靠近悬崖时,他及时的抓住他们。现实的虚伪迫使霍尔顿与之疏远而成为孤独的叛逆者,尽管如此,他终究还是在这个世界上待了下来,甚至最后还达成了妥协。
  霍尔顿的妥协是有一定限度的。他永远不可能变成第二个斯特拉德莱塔。他也许会在表面上受到一些污染,但他的内心将保持洁净,在被迫接受了不可逃避的现实以后,霍尔顿认识到,如果要使孩子们真正的成熟起来,那么他们必须像自己一样,既要经历爱的温暖,也要经历无爱的凄楚,这样他们才能亲自从实践中辩明是非与真伪。童年的天真无邪是短暂易逝的,而唯有如此,他才显得更加美丽动人。
  总之,该小说着力刻画了青年一代精神上的空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以及充满虚伪与欺诈的社会,霍尔顿蔑视传统习俗的价值标准,他对西方社会中处处弥漫的伪善、愚蠢、麻木等给予无情的揭露,表达了一代年轻人的心声,使该部小说成了年轻人所追求的时尚。
其他文献
[摘要]影片《母亲三十岁》是站在男性立场对女性进行的一次洗礼。是维护父亲权威的儿子对母亲进行谴责和原谅的感情戏,是越轨女性自觉回归传统的教育片,缺少对女性自身感觉的关注。  [关键词]《母亲三十岁》新俄狄浦斯情结 父权    《母亲三十岁》是台湾导演宋存寿1971年拍的片子,讲述一个浪母回头及一个男孩子成长的故事。  一个三十岁有三个孩子的漂亮妈妈,丈夫病歪歪的,没有一丝活力,也许是为了释放自己
[摘要] 电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各种教学法中,实践教学法对电视课程尤其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应怀着对电视艺术的满腔激情和无限热爱,带着对编导专业学生的责任和信心,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给编导专业学生更多更实用的电视创作技巧,让他们能不断创作出好的作品,获得更优异的成果!  [关键词] 电视教学 电视文本写作 电视导演艺术 实践教学法    电视人才的培养对我国的电视节目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
传播,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一定的媒介和途径实现信息有效传递的过程,传统的报纸、图书、广播、电视以及现代的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都是信息传播的有效途径。文化与传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文化的价值在于传播,而不包含文化的传播也是没有价值的传播。主流文化则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受到倡导、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软实力的代表和象征。主流文化是相对于非主流文化而言的,是在文化竞争中形成的,随着
[摘要]第六代导演的作品执着于表现现实,追随现实主义流派主将巴赞的写实风格,力求表现生存现实和生活的原生状态,以独特的韵味叙说着生活的无序和无奈。  [关键词]第六代导演 巴赞 写实主义    安德烈·巴赞(1918—1958)法国电影理论家,影评人,法国著名电影杂志《电影手册》创始人之一。巴赞发现并阐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导演的重要价值,他推崇现实主义美学,通过在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发表的一
摘要 《佛在耻辱中倒塌》以纪实的拍摄手法描述了阿富汗小女孩巴克泰一天的经历。电影通过巴克泰求学一天中的遭遇,揭露恐怖主义如何摧残人类文明之花,对恐怖主义进行严厉的批判,引起人们对恐怖主义和战争的思考。  关键词 恐怖主义 儿童 文明    2008年第58届柏林电影节上,伊朗导演汉娜·玛克玛尔巴夫以影片《佛在耻辱中倒塌》摘走本届电影节水晶熊奖/和平奖桂冠。该片以纪实的手法描述了居住在阿富汗巴米扬大
问:我儿子4岁,我感觉他太没有上进心了。比如幼儿园要求他们会数1-100的数字,他总是数到10时就卡牢。那天我带他去散步,路上就想趁机教他数数,可他数来数去数不好。我开始威胁他,说数不好就不玩了回家,没想到他说:“那我们还是回家吧。”我想大概他是数累了,应该激发他一下,就教育他说,要是数不好数还怎么当奥特曼呀(因他平时最喜欢奥特曼),儿子居然仰起小脸恳求道:“那我们就不当奥特曼,好不好?”其实儿子
[摘要]红色经典电影歌词是经典中的经典、诗歌中的诗歌,达到了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完美统一。本论文从文学的角度对红色经典电影歌词进行了解读,阐述了它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为电影歌曲的欣赏、创作提供一个视角、一種借鉴和一些方法。  [关键词]经典 红色 抒情 形象 音乐  一部经典的电影,除了要有经典的情节、经典的画面、经典的对话。还要有经典的电影歌曲:一部经典的电影歌曲,除了要有经典的曲调、经典的旋律,
本刊不久前推出了增刊《获奖秘籍》,在整理照片的拍摄数据的时候,编辑们发现,尽管影友中有不少人使用佳能EOS 5D Mark Ⅱ、尼康D3s等高端数码单反相机,但使用入门级单反相机,乃至袖珍数码相机的用户仍有很多,不少好作品就是用并不“先进”,甚至是好几年以前购买的数码相机拍摄的,同样获得了大奖!旧的相机一定不好吗?什么时候决定器材的升级换代?这些影友有什么秘诀吗?    新相机不好吗?  为什么不
乡野小菜的美味  李 馨    你所了解的相机历史已有170多年,而你经历的手机发展史不过20余年;你用相机拍照的时间可能超过了半个世纪,但拿起手机拍照却不会超过10年;也许1000万像素的专业单反相机早已不在你的选择之列,但你拥有的拍照手机1200万像素已算高端??    非专业的快乐  在拿着专业相机搞创作的摄影圈谈“手机摄影”,总有班门弄斧之嫌。尽管如此,仍有一大批玩家用手机拍下了众多精彩的
[摘要] 蒂姆·波顿的影片以怪异的风格、荒诞的剧情、前卫的手法在好莱坞独树一帜,惊世骇俗的视觉设计理念,使他征服了全球疯狂影迷的心。弗洛伊德认为,文艺创作的原动力是本能冲动的升华。潜意识中的愿望要想得到表现和满足,一是通过各种无意識过程如梦巧妙地表现出来,二是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使其得以升华。而蒂姆·波顿将“梦”的制造与幻想的“艺术”集合起来,融合在影像世界中,让观众从中得到了满足的快感。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