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交流教育是指培养在持有多种价值观的人们所构成的集体中,通过相互交换意见、想法,从而达到意见统一、解决问题和自我认识、自我变化能力的教育。为达到这种教育目标,中国与日本在小学国语科教育中分别展开了口语交际教学、“说话·听话”的指导。本论文把教科书作为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两国交流教育在教材方面各自存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为达到中国语文教育中口语交际教学的课程目标,对中国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提出初步建议。
关键词:交流教育;口语交际教学;说话·听话;教科书
本文把备受学校教育重视,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的教科书作为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两国交流教育在教材方面各自存在的特点,同时对交流教育的总体概况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为达到中国语文教育中口语交际教学的课程目标,对中国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更加严格选定口语交际的话题;提供学习活动的具体事例以供教师和学生参考、完善评价标准体系等。
一、关于中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口语交际内容的研究
语文教科书在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本文整理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口语交际的相关文献,主要对中日两国小学语文教科书口语交际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比较。
(一)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口语交际内容分析
经由国家教育审查合格的教科书有很多版本,包括人教版、苏教版等。在这里,以苏教版为例子,是因为江苏省是中国教育走在前沿的地区,江苏省是除了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等直辖市以外最早实现普及义务教育的地方。江苏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除了本省使用以外,山东省、山西省、浙江省等地区的中小学也在使用。
因此,以省级为单位的教科书中,江苏省教育出版社的语文教科书最具代表性,也最具突出特征。而且,在苏教版的语文教科书中,口语交际的内容在整套语文教材内容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对于本研究的内容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1.主题单元的构成
苏教版的语文教科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单元的结构框架。仔细研究目录,可以发现这套教科书的单元不是以文章的体裁为基础分类的,而是以文章的主题为依据进行分类的。
苏教版语文教科书的编辑改变了传统的“学科本位中心”、“教师中心”等旧的教育理念,而是根据“单元主题”,“读、写、口语交际”、综合性活动的要求,选择最适合的内容,从综合性的观点和视角,力求达到最好的语文学习效果。
但是,相对于其他版本的语文教科书,例如人教版的语文教科书,苏教版的语文教科书虽然每个单元的主题很明确,但是主题之间的连续性不明显。因此,无法根据单元主题的衔接进行教学,这是苏教版语文教科书的缺点。因此,苏教版语文教科书的单元学习的形式所暴露出的“偏重于人文性、缺乏工具性”的缺点也遭到学术界的批判。但是,口语交际这一内容在苏教版语文教科书的大多数单元都有所涉及。
2.话题的多样性
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主题多样,比如说,爱国教育,战争,自然,科学技术等。苏教版的教科書在多样性的话题中,不断培养学生在不同场合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在学校受到的理论教育能很好的被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思想感情的传达
苏教版的语文教科书,口语交际的内容中除了传达基本的爱国主义精神之外,更多的是人文性情感的传递,例如热爱大自然,热爱父母等人文意识。
4.偏重口语技能的学习
从苏教版的教科书来看,以口语交际能力的习得为中心,口语交际技能培养的方面明显得到重视。涉及口语交际的单元主题很多,仔细研究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都能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技能有所提高。例如,一年级下册中有“学会感谢”的主题单元。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在帮助他人以后得到感谢的回应,获得被感谢的体验以后,学生在得到他人帮助以后也会相应地有感谢的口语交际表达能力。
5.综合性学习活动难以展开
为了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性运用能力的目标,语文课程中设置了很多综合性学习活动,例如对话、写作、演讲和辩论等涉及广泛的语言运用活动。虽然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是如何教学实践中展开却是比较困难的。
总而言之,学生通过对教科书的学习掌握基本的语文能力,课程目标中改变过去以“读写”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教学方针,而是以养成学生的听说能力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口语交际内容的简单总结
1.偏重于道德教育
从整套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来看,口语交际的内容大多数是和道德教育相关联的。中国的语文教科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科书,道德教育的内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不可忽视的分量。语文学科除了肩负着语文教育的重担,对学生们的道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追本溯源,坚果后各个教学大纲或是课程标准基础上的语文教学目标大多与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等内容相关,常常被作为总的教学目标被放在教科书的最前面。
2.教育目标不明确
通过对苏教版教科书的学习、研究和讨论,教科书中涉及很多口语交际的内容,但是针对这些内容,教育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和标准并不完全明朗。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和教师的教学和对教育内容的把握有直接的关系。
3.评价体系的问题
口语交际的内容在教科书中占据很大部分,但是学生掌握以后,如何评价,评价标准,评价主体等都很难去把握,这是我们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关于日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口语交际的分析
(一)口语交际的话题和题材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不同,日本小学教科书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口语交际的题材。低年级口语交际的内容都是生活经验相关的题材,选取的都是有趣的内容。中年级中则是以生活现实的关注点为中心,通过口语交际的形式,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高年级的口语交际内容则涉及了学校、地区等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和现象,主要是培养学生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二)指导过程
日本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PDCA循环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使用。PDCA就是Plan(计划)、Do(实行)、Check(检查)、Action(对策)的综合运用,据此逐步达成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然后是另外一个PDCA的接续。首先是P(plan计划),即话题的确定。然后是D(do实行),即分组讨论,整理意见、提出设想,选出答辩代表者,最后由代表者利用图示版通过粘贴照片、图表等发表自己小组的意见。然后是C(check评价),即反思讨论。最后是A(act改善),即进行深入思考交流讨论,注意想法是否有所更改。
三、总结
关于中日小学教科书口语交际内容的分析,显示出如下特点:
(一)中国注重思想道德理想教育
中国教材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注重宣传爱祖国、为国献身、舍己救人的思想品德的内容占全部课文的18.6%,刻苦学习、努力奋斗的内容也占课文的9.6%,除此之外还有6.1%的内容倡导无私奉献。上述几项相加占全部课文内容的34.3%,表明中国教材致力于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理想。日本关于理想、奉献和爱国的内容为零,主要是教导现实的生活准则。
(二)日本教材注重实用能力和交流手段的培养
日本教材的实用能力内容占全部课文的37.3%。其中学说话占9.7%,学写应用文占13%。可以说日本的语文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应用语言文字包括动手等能力,是把国语课作为日常生活中读、写、说、做的综合能力和交流手段来培养。中国则是表现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中国注重培养高雅情趣的课文,如描写风景、名诗名画欣赏等占全部课文的20.8%,這些内容的立脚点都是个人感情、思想的文字表述和抒发。是否是因此日本把小学语文教材叫国语,而中国叫语文呢?国语则是立体的掌握,语文则有侧重文字倾向。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国的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儿童社会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代表的是一种理想化的倾向,是进行美好的社会道德理想、人格理想以及以优秀人物为化身的人类理想的教育;日本小学表现的是一种现实化的倾向,是现实社会的道德准则、行为准则和生活能力的教育,是面向现实的普通公民的教育。笔者认为这是很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思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崔峦,蒯福棣.小学語文教学法[G].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87.
[2]陈高雄,崔峦.全国小学語文特級教師課堂教学芸術集萃[G].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96-204.
[3]李吉林.李吉林情境教学―情境教育[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201.
[4]柳士镇,洪宗礼.中外母语课程标准[G].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167.
[5]张洪苓.中国当代听说理论与听说实践[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65.
[6]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
[7]丁炜.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的调查[J].上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所,2002,
作者简介:韩冬(1990—),女,汉族,山东聊城人,主要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教学。
关键词:交流教育;口语交际教学;说话·听话;教科书
本文把备受学校教育重视,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的教科书作为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两国交流教育在教材方面各自存在的特点,同时对交流教育的总体概况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为达到中国语文教育中口语交际教学的课程目标,对中国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更加严格选定口语交际的话题;提供学习活动的具体事例以供教师和学生参考、完善评价标准体系等。
一、关于中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口语交际内容的研究
语文教科书在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本文整理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口语交际的相关文献,主要对中日两国小学语文教科书口语交际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比较。
(一)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口语交际内容分析
经由国家教育审查合格的教科书有很多版本,包括人教版、苏教版等。在这里,以苏教版为例子,是因为江苏省是中国教育走在前沿的地区,江苏省是除了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等直辖市以外最早实现普及义务教育的地方。江苏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除了本省使用以外,山东省、山西省、浙江省等地区的中小学也在使用。
因此,以省级为单位的教科书中,江苏省教育出版社的语文教科书最具代表性,也最具突出特征。而且,在苏教版的语文教科书中,口语交际的内容在整套语文教材内容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对于本研究的内容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1.主题单元的构成
苏教版的语文教科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单元的结构框架。仔细研究目录,可以发现这套教科书的单元不是以文章的体裁为基础分类的,而是以文章的主题为依据进行分类的。
苏教版语文教科书的编辑改变了传统的“学科本位中心”、“教师中心”等旧的教育理念,而是根据“单元主题”,“读、写、口语交际”、综合性活动的要求,选择最适合的内容,从综合性的观点和视角,力求达到最好的语文学习效果。
但是,相对于其他版本的语文教科书,例如人教版的语文教科书,苏教版的语文教科书虽然每个单元的主题很明确,但是主题之间的连续性不明显。因此,无法根据单元主题的衔接进行教学,这是苏教版语文教科书的缺点。因此,苏教版语文教科书的单元学习的形式所暴露出的“偏重于人文性、缺乏工具性”的缺点也遭到学术界的批判。但是,口语交际这一内容在苏教版语文教科书的大多数单元都有所涉及。
2.话题的多样性
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主题多样,比如说,爱国教育,战争,自然,科学技术等。苏教版的教科書在多样性的话题中,不断培养学生在不同场合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在学校受到的理论教育能很好的被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思想感情的传达
苏教版的语文教科书,口语交际的内容中除了传达基本的爱国主义精神之外,更多的是人文性情感的传递,例如热爱大自然,热爱父母等人文意识。
4.偏重口语技能的学习
从苏教版的教科书来看,以口语交际能力的习得为中心,口语交际技能培养的方面明显得到重视。涉及口语交际的单元主题很多,仔细研究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都能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技能有所提高。例如,一年级下册中有“学会感谢”的主题单元。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在帮助他人以后得到感谢的回应,获得被感谢的体验以后,学生在得到他人帮助以后也会相应地有感谢的口语交际表达能力。
5.综合性学习活动难以展开
为了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性运用能力的目标,语文课程中设置了很多综合性学习活动,例如对话、写作、演讲和辩论等涉及广泛的语言运用活动。虽然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是如何教学实践中展开却是比较困难的。
总而言之,学生通过对教科书的学习掌握基本的语文能力,课程目标中改变过去以“读写”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教学方针,而是以养成学生的听说能力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口语交际内容的简单总结
1.偏重于道德教育
从整套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来看,口语交际的内容大多数是和道德教育相关联的。中国的语文教科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科书,道德教育的内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不可忽视的分量。语文学科除了肩负着语文教育的重担,对学生们的道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追本溯源,坚果后各个教学大纲或是课程标准基础上的语文教学目标大多与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等内容相关,常常被作为总的教学目标被放在教科书的最前面。
2.教育目标不明确
通过对苏教版教科书的学习、研究和讨论,教科书中涉及很多口语交际的内容,但是针对这些内容,教育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和标准并不完全明朗。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和教师的教学和对教育内容的把握有直接的关系。
3.评价体系的问题
口语交际的内容在教科书中占据很大部分,但是学生掌握以后,如何评价,评价标准,评价主体等都很难去把握,这是我们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关于日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口语交际的分析
(一)口语交际的话题和题材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不同,日本小学教科书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口语交际的题材。低年级口语交际的内容都是生活经验相关的题材,选取的都是有趣的内容。中年级中则是以生活现实的关注点为中心,通过口语交际的形式,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高年级的口语交际内容则涉及了学校、地区等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和现象,主要是培养学生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二)指导过程
日本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PDCA循环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使用。PDCA就是Plan(计划)、Do(实行)、Check(检查)、Action(对策)的综合运用,据此逐步达成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然后是另外一个PDCA的接续。首先是P(plan计划),即话题的确定。然后是D(do实行),即分组讨论,整理意见、提出设想,选出答辩代表者,最后由代表者利用图示版通过粘贴照片、图表等发表自己小组的意见。然后是C(check评价),即反思讨论。最后是A(act改善),即进行深入思考交流讨论,注意想法是否有所更改。
三、总结
关于中日小学教科书口语交际内容的分析,显示出如下特点:
(一)中国注重思想道德理想教育
中国教材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注重宣传爱祖国、为国献身、舍己救人的思想品德的内容占全部课文的18.6%,刻苦学习、努力奋斗的内容也占课文的9.6%,除此之外还有6.1%的内容倡导无私奉献。上述几项相加占全部课文内容的34.3%,表明中国教材致力于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理想。日本关于理想、奉献和爱国的内容为零,主要是教导现实的生活准则。
(二)日本教材注重实用能力和交流手段的培养
日本教材的实用能力内容占全部课文的37.3%。其中学说话占9.7%,学写应用文占13%。可以说日本的语文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应用语言文字包括动手等能力,是把国语课作为日常生活中读、写、说、做的综合能力和交流手段来培养。中国则是表现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中国注重培养高雅情趣的课文,如描写风景、名诗名画欣赏等占全部课文的20.8%,這些内容的立脚点都是个人感情、思想的文字表述和抒发。是否是因此日本把小学语文教材叫国语,而中国叫语文呢?国语则是立体的掌握,语文则有侧重文字倾向。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国的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儿童社会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代表的是一种理想化的倾向,是进行美好的社会道德理想、人格理想以及以优秀人物为化身的人类理想的教育;日本小学表现的是一种现实化的倾向,是现实社会的道德准则、行为准则和生活能力的教育,是面向现实的普通公民的教育。笔者认为这是很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思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崔峦,蒯福棣.小学語文教学法[G].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87.
[2]陈高雄,崔峦.全国小学語文特級教師課堂教学芸術集萃[G].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96-204.
[3]李吉林.李吉林情境教学―情境教育[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201.
[4]柳士镇,洪宗礼.中外母语课程标准[G].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167.
[5]张洪苓.中国当代听说理论与听说实践[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65.
[6]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
[7]丁炜.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的调查[J].上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所,2002,
作者简介:韩冬(1990—),女,汉族,山东聊城人,主要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