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医生自由执业

来源 :健康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形成分级(分工分类)诊疗,就要让社区大夫能够把患者留住,把患者伺候好;让三甲医院里能够、适合当家庭医生的大夫也愿意去社区,能比在三甲医院做得更多、更好。这涉及到创新性的医疗服务模式。并不是说医生在三甲医院天天坐诊,亲自看160个号,到社区还是160个号,而是要充分发挥医生的积极性,让他想办法,区分哪些工作需要他要亲自干,哪些让低年资的医生干,哪些让护士也可以干。并且,患者也认为,自己的病不需要这个医生亲自干,年轻医生、护士就可以。
  这时候,医生不仅是医生,还是一个组织者,一个经营者,发挥他的经营才能。让医生自己去想,怎样配置人力资源和患者,能让自己、整个系统的效益最大化。很多人说我们现在三甲医院医生浪费很大,每天要看一百多个号,可能实际上只有十几二十个号确实需要他看,70%的患者根本不需要他看。但是,我们依然挡不住这70%的老百姓依然去找他看。
  这里的核心一点是,如何调动这些医生的积极性,让他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他本人是个品牌,患者是奔着他来的,但是即便在社区,一个家庭医生也应该形成一个分层、分类的服务模式。最简单的,也许首诊需要他看;确诊的、或者不确定性小的,可以交给低年资医生;完全确诊的可以交给护士;但需要患者认可。
  如何调动这些医生的积极性?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医生要有用人自主权。如何组建一个团队,形成金字塔,我负责疑难杂症和首诊,低年资医生和护士成梯队。所以,我认为分级诊疗最后的形成,关键在如何解放医生这支队伍,让医生有充分的自由,发挥他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医生团队中有很多不仅技术很高,也有经营才能的人,但在现行体制下都被卡着。类似于莺、朱岩、周乐今,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会干得非常好。
  医生的解放,说起来简单,也可以复杂。说简单,我们现在对医生的束缚,无非就是事业编制身份、执业地点要求,特别是那个区域卫生规划对医生开办诊所的严重束缚。我不反对、甚至支持对医生的从业门槛定得高一点,但一个经过严格的医学院学习、又在医院做了足够长时间临床培训、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医生,随后他应该有执业的自由了。现在,医生一方面要拿到医师资格证,一方面要拿执业证,执业还和单位挂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和医院捆绑在一起,患者也清楚这一点,分级诊疗就很难形成。一旦一个医生,只要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医生,就有了执业自由,如何执业、哪里执业、执业方式,医生自然会选择合适自己的、符合市场需求的方式执业。这时候,分工分类这样的诊疗体系就会形成。
其他文献
季羡林先生是我敬仰的智者和大师。在京城西北香山脚下的万安公墓,季先生和我的导师王士雯院士比邻安息,因此,我得以有更多机会在季先生墓前瞻仰凭吊;也因此,我对季先生的学识思想,有更浓厚的兴趣去了解和学习。  季先生学贯中西,又以近九十八岁的高龄辞世,足以有资格就如何养生表达观点。这篇“养生无术是有术”的文章,在国内广泛流传,其中季先生谈到的养生保健“三不主义”,即“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在他的其他
期刊
黄伟经兄来信,为《羊城晚报·健与美副刊》向我索稿。他要我办的事,我一向是敬谨遵命的,这一次也不能例外。但是,健美双谈,我确有困难。我老态龙钟,与美无缘久矣。美是无从谈起了。至于健嘛,却是能谈一点的。  我年届耄耋,慢性病颇有一些,但是,我认为,这完全符合规律,从不介意。现在身躯顽健,十里八里,抬腿就到。每天仍工作七八个小时,论文每天也能写上几千字。毫不含糊。别人以此为怪,我却颇有点沾沾自喜。小友粟
期刊
目录在英国,病人在医院被查出患有不治之症时,医生会主动开出“不必治疗” 的告知函,希望患者直接回家,在家里平静地等待死神的降临,而不是设法尽最大努力去救治。接到这个告知函后,90%以上的绝症患者及其家人会平静地接受,他们不会去求医生帮着继续治疗,更不会因此闹事,状告医院失职和医生没有职业道德。  面对诸如癌症晚期、恶性肿瘤等疾病的不幸降临,医患双方都能相当理智和平静。这在英国医院里是常有的事。不久
期刊
最近因为马拉松比赛中有运动员猝死之事,引发了人们对于长跑的议论,还有的学校因此取消了长跑运动。其实,跑,是在陆地上生活的哺乳动物的本能。远古时代的人,要打野兔子充饥,不能“守株待兔”,必需得跑,要躲避猛兽袭击也得跑,不然就一命呜呼。到了近代,人们倒是不必依靠“跑”来求得生存了,但发现如果长时间坐着不动,也会“坐”出病来,于是就有关于运动的提倡。  虽说现代意义上的运动,起于古希腊,但真正认识到运动
期刊
一大早送女儿去学校,然后到旁边的田径场锻炼。十一月的洛杉矶,虽然午后烈日炎炎,早上却冷飕飕的有进入冬季的感觉。七点钟的天空只被晨曦照了个半亮,就已经有不少人在操场做各种运动了。我每次都是绕场慢跑六圈。先从第6道开始,一圈过后在百米起跑线前换到里面的5号道,下一圈再换到4号道,一直到跑完最里面的1号道结束。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会忘记跑了几圈。另外,里圈距离较短,放在后面跑能省些劲。这个办法是跟汤姆学的,
期刊
写这一篇卷首语的时候,又一个春天已经向我们走来。中国人常说,立春之后的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也就是在这个早春时节,习近平同志第一个走进的是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卫生院,高度关注民生健康,“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是他对“深化医改”真面目的点睛之语。  分级诊疗、医养保融合、处方药走出“加价”痼疾、处方药社会化网络化流通、大医院医生自由执业等健康医疗
期刊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在大学里,汪瑾就很喜欢海子的这首诗,她一直很向往诗中提到的生活。  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外企当翻译的汪瑾和英国网友弗里茨聊天的时候,得知他正利用假期做“有机”旅行。所谓有机旅行,又叫有机农场旅行,是指在尽量减少花费的情况下去国外的有机农场和庄园旅游,体验当地农家生活,以劳动
期刊
分级诊疗的思路,是典型的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传统做法,准确地讲,是以公有制为主体或者公有制大一统的计划经济的做法。这个话其实是废话,计划经济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不以公有制为主体是无法建计划经济的。  分级,是一种典型的行政等级制做法。社区,名字就很典型,叫“基层”,我们没好意思叫“底层”,但老百姓和医生都明白,社区就是底层,医院是高层。不管是从资源、职称、工资标准、设备配置、包括现在很有意思的配置药
期刊
如何让优秀医生去基层?的确是收入问题。说到底,大家都是普通人,有一个好的收入,受人尊重的工作,是普通人需要的,大部分医生也是普通人。不排除有些人想当专家,想拿诺奖,这种人少数。在社区做门诊的,怎么提高他们的收入?还真的不是维持今天的体制。我知道有些人在考虑,我们为什么不把社区大夫的工资提上来?三甲医院医生一年挣三十万,社区也一年挣三十万,好多大夫就愿意去社区了。我可以肯定地说,只要维持社区是以公立
期刊
除了淘宝,年青一代对于大数据的熟悉要数1月26日“朋友圈”广告的推广。有个段子:“如果是运用大数据进行精准投放,收到可乐的是屌丝,收到VIVO的是中产,收到宝马的是土豪,什么都没收到的,你被朋友圈抛弃了。”而据小道消息,微信朋友圈的第一批FEED流广告是在对用户社交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投放的,青少年的朋友圈集中投放可口可乐品牌广告,城市白领的朋友圈集中投放VIVO品牌广告,科技新贵和高富帅朋友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