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3月的纽约“亚洲艺术周”,由于国际拍卖行佳士得将推出“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拍卖而变得格外令人期待。“这是拍卖场上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亚洲艺术私人珍藏”,佳士得美洲区副主席乔纳森·任代尔(Jonathan Rendell)对笔者表示:作为佳士得员工,这次拍卖令他分外激动,“这些艺术品要回家了!”
而在笔者看来,这场拍卖是在告别一个时代:继布伦达治(1887—1973年)、赛克勒博士(1913—1987年)、玻西瓦尔·大维德爵士(1892—1964年)等赫赫大名之后,安思远(Robert H. Ellsworth)作为那个时代的最后一位大藏家,仿佛那个时代的背影。
安思远公寓
这次拍卖共推出逾1400件私人珍藏品,拍卖从3月17日的夜场开始将延续5天,其中还包括网上拍卖。佳士得为此在拍卖前举办为期8天的公众预展,而预展的最大看点,是在现场重新搭建出收藏圈里名闻遐迩的“安思远公寓”。这座位于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的私人公寓拥有22间房间,是一个私人住宅、古董行与美术馆功能兼备的奇妙空间,其中英国传统家具与西方的装饰艺术作品,与主人丰富的中国艺术品,以及日本艺术、印度艺术、喜马拉雅艺术、东南亚艺术藏品巧妙地熔于一炉,形成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独特的风格。生前,安思远不仅与那成千件珍藏朝夕相处,还在这里招待客户与亲友,让大家如沐春风,不知不觉中完成艺术品的展示、鉴赏、交易与收藏。
这里曾高朋满座。大藏家约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布鲁克·阿斯特(Brooke Astor)以及著名演员克劳黛·考尔白(Claudette Colbert)都是他的亲密伙伴及挚友。乔纳森说:对于洛克菲勒这样的大藏家,他们的收藏仰赖安思远的指导:不仅让他指导购买艺术品,也由他来塑造他们的审美品位。他谈到了洛克菲勒与安思远的一段对话:洛克菲勒去了“安思远公寓”后不无羡慕地说:“你的生活质量怎么比收藏家的还要好?”而安思远则回答:“不是生活更好,只是品位更高。”
这也许就是佳士得为什么要不惜工本去搭建“安思远公寓”的奥妙所在:他们试图再现安思远的品位——在前厅:墙上正中悬挂着中国现代绘画大师潘天寿的《满堂清芳》,旁边点缀着一对乔治一世时期镀金桃木两烛烛台,下方摆放明清之交的一对黄花梨圈椅,一尊铜鼓上放着一件日本大正时期竹制花篮,地上则铺着一张宁夏织毯;在书房:放在乔治二世时期红木几案上的一件西汉时期鎏金铜熊形摆件,是17日夜场的首件拍品,桌旁则有来自8世纪泰国的青铜菩萨像与青铜佛造像;在卧室:床头是一尊11、12世纪西藏铜瑜伽士坐像;在餐厅:与英式银器及欧洲绘画巧妙结合的有一对明代黄花梨灯台,也有一尊8世纪泰国铜佛立像以及一对约1815年谢菲尔德摄政时期的镀金醒酒器;在起居室:有一组引人注目的中国古董家具:一套四张明代黄花梨圈椅外,一张非常罕有的明代黄花梨束腰活面棋桌与一件明代黄花梨四出头式官帽椅;这里还有他少年时期首次购入的艺术品——一尊宋/金时期木雕彩绘菩萨坐像,以及他1980年代整体收购J.R.Belmont 收藏所带来的泛亚艺术珍品:一件13世纪尼泊尔鎏金铜观音立像、一件9世纪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朱罗王朝铜舞王湿婆承接恒河降凡像以及一件14/15世纪素可泰王国鎏金铜佛头像。
“如何陈列古董?放置在怎样的背景里?颜色怎么搭配?”虽然安思远公寓是1980年代装修的,但在乔纳森看来就像昨天刚装修的一样历久恒新。窗外是中央公园,室内却像是“联合国”,还苦心孤诣地营造了一种家庭的氛围。一切都令他赞叹,如果安思远还年轻,他的设计风格会成为一种流行:“这是由于安思远的敏锐,他的审美鉴赏力很有天赋;也是由于安思远作为大收藏家的眼界与理念,充满了禅意,融合了古今。”
收藏奇缘
身为大藏家,安思远有着诸多光环,如圈内人称其为“东方艺术的教父”,《纽约时报》也给他送上了“明代之王”的桂冠。不过回顾其收藏家生涯固然不乏少年时代在邮票收藏中显露收藏家的天赋、读高中时就把自己收藏的鼻烟壶卖给博物馆等传奇,但更重要的还是他的“人缘”:从他与几个重要人物的关系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他那博大精深的收藏的脉络。
居于首位的是大名鼎鼎的爱丽丝·本内(Alice Boney),按乔纳森的说法是古董圈少有的几位有影响力的女性,是自学成才的亚洲艺术古董商,安思远在他的公寓运用自如的那套在自家住宅里展示艺术品、接待客户并完成交易的做法就得自她的真传:她作为女主人把古董店办成了沙龙。他们俩的结识也极富传奇性:安思远年轻时在一家古董行打工,为老板找到了一个中国梅瓶,老板让他去找爱丽丝掌眼,让她发现了安思远鉴赏中国艺术品的天赋。从此他们结成“师徒关系”:爱丽丝用自己的收藏作为范例,对安思远言传身教。在乔纳森看来,她不仅教给安思远经营之道,更重要的是认识到安思远对亚洲艺术品的直觉,引他进门,帮助他成长。
“如果说爱丽丝是他的‘教母’,那么王方宇就是他的兄长。”乔纳森如是说。那个王方宇是耶鲁大学来自中国的教授,对中国书法有深入的研究,对清初著名画僧八大山人极为推崇。他对安思远的影响也许仅次于爱丽丝。“安思远”这个中文名字就是他给取的。乔纳森指出:王方宇与安思远非常亲密,是他的朋友和伙伴,同他一起探索中国艺术、亚洲艺术,陪伴他成长,不光让安思远接触中国艺术,了解其价值,也引他入门了解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了解中国艺术的本质。
有趣的是,爱丽丝身为“教母”兴趣广泛,除了中国艺术外也涉及泛亚洲艺术与西方装饰艺术,这些都和安思远的收藏兴趣相重合。更有趣的是,她对中国近现代书画尤其是其中大师的关注。佳士得中国书画专家谢飞认为,爱丽丝在这方面堪称西方古董圈的第一人,1940年代就开始关注齐白石,1950年代在美国各大城市还做过中国近现代书画的巡展。也许是在她和王方宇的共同影响下,安思远也早早介入这个领域,在1960年代大量收藏中国近现代书画,一度达到超过500件的规模。1987 年他还出版了专著《中国近代书画 1800-1950》。更令人称奇的是他还较早关注碑帖这朵传统书法艺术的奇葩,1996年在北京故宫举办过他收藏的传统碑帖的展览,其中包括被启功先生格外重视的宋版淳化阁帖,最后以45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了上海博物馆。
她还把安思远介绍给自己的好友、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远东艺术部的馆长艾伦·普里斯特(Alan Priest) 。乔纳森指出,普里斯特也很欣赏安思远的天分,不过他作为学者与策展人,在鼓励他学习中文开展学术研究的同时,也希望安思远成为一个策展人。不过安思远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却自有主张:他想拥有这些美丽的艺术品,但做策展人并不能帮他拥有这些艺术品。不过,他虚心向普里斯特以及其他专家、学者学习,从学术的角度去研究亚洲艺术品的价值。比如他还特别沉迷于中国古董家具的搜集与制作,通过与学者交流不断精进,其中包括檀香山博物馆的厄尔克(Ercke)。乔纳森还透露,安思远在遗嘱中还特别将一套明式桌椅留给堪萨斯城的一个著名的收藏中国古典家具的策展人。当然,他的研究也结下了丰硕的果实:1971 年出版了《中国家具:明清硬木家具实例》,1982 年参与了檀香山艺术学院中国家具收藏的图录制作,1996 年参与出版了洪建生伉俪中国家具收藏的中英对照图录。佳士得高级副总裁、中国瓷器与艺术品部国际主管罗拉女士表示:对中国古董家具在安思远之前已经有人关注,但不像他那样做得非常透彻。1970年代的专著是这个领域的第一本学术专著。把中国古典家具的研究带入了一个新的层面。佳士得这次拍卖能向全世界传播安思远的收藏与研究的成就、造诣与品位,让大家重新认识他的地位。
贝尔蒙特(J.R.Belmont)在安思远的收藏生涯中也是一个重要人物:1981 年,安思远以整体打包的形式收购了他的泛亚洲收藏。近 1500 件藏品涉及喜马拉雅绘画艺术、南印度朱罗王朝与维查耶那加尔王国时期铜像、高棉雕塑精华。从此,安思远开始把自己定义为泛亚洲艺术的收藏家而不仅仅是中国艺术的收藏家。其收藏视野伴随着审美眼光的转移,从阿富汗地区开始,延伸到印度、喜马拉雅、东南亚、日本等,他的收藏领域从这里开始有转折了。有趣的是此后他先后与佳士得、苏富比合作把其中大部分藏品拿出来拍卖。正如乔纳森所形容的:“他的做法和所有老一代古董商一样,卖两个留一个,永远是把最好的留在自己手里。”
相比卢芹斋
佳士得高级副总裁、中国瓷器与艺术品部国际主管罗拉女士,前不久刚刚出版了她的多年研究心得——《卢芹斋传》。卢芹斋虽然是中国人,但像安思远一样是西方古董界的传奇人物,不过他活跃在20世纪上半叶,在随时了解西方博物馆与私人藏家的需求的同时,又在国内建立了高效率的采购网络,把他的古董行办成了跨国生意。笔者在采访罗拉女士时让她将这两位古董行大佬作一番比较。她指出,他俩处于不同的时代:卢秦斋的时代西方博物馆正在大量收购中国艺术品,因此他的经营思路是先找到西方买家,再去中国找货源。到了安思远的时代这种收藏需求已不复存在,但二级市场却趋于活跃,他就会去找一个大的收藏,三分之一最好的自己留下,另外三分之二卖掉。
罗拉指出了两人作为古董商的共同之处:他们首先都非常有眼光,看到重要的东西马上能发觉,这种眼光让他们成为精英,处于古董商的最高层次。其次,都有搜寻珍品的热情,极度渴望,可以终其一生去寻找。而且他们都向客户推介真正的中国艺术品,堪称品位制造者。而且他们两人都是非常聪明的古董商,做得很有分寸,非常有品位:卢芹斋把古董店做得像沙龙,客户在那里可以遇到最有名的博物馆馆长与最重要的学者,就像进入一个学术圈;安思远则更进一步,把古董店设在家里,让客户感觉进入到一个私人的空间。而这涉及他俩的根本不同:卢芹斋只是个古董商;安思远则是收藏家。前者的乐趣在于,将古董用最好的价格卖给最合适的买家。因此他知道把古董放在最好的地方,送到最合适的藏家手里,让他们的群体看到,但目的在于交易。后者却并非如此。在安思远那里,好的古董可以看,却不是出价高就能买到的。
他们虽然都与古董圈子有缘分:前者有张静江、弗里尔这样的大藏家领路;而后者则有爱丽丝作为引荐人。他们甚至还有共同的朋友圈,比如大都会的艾伦,大藏家约翰·洛克菲勒等。他们都很善于学习,但安思远会对藏品做研究,成为专家。最重要的是两人的毁誉也不同:卢芹斋在一些人眼里是罪犯,是文物贩子;而安思远则是朋友,是保护中国文化的英雄。
而在笔者看来,这场拍卖是在告别一个时代:继布伦达治(1887—1973年)、赛克勒博士(1913—1987年)、玻西瓦尔·大维德爵士(1892—1964年)等赫赫大名之后,安思远(Robert H. Ellsworth)作为那个时代的最后一位大藏家,仿佛那个时代的背影。
安思远公寓
这次拍卖共推出逾1400件私人珍藏品,拍卖从3月17日的夜场开始将延续5天,其中还包括网上拍卖。佳士得为此在拍卖前举办为期8天的公众预展,而预展的最大看点,是在现场重新搭建出收藏圈里名闻遐迩的“安思远公寓”。这座位于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的私人公寓拥有22间房间,是一个私人住宅、古董行与美术馆功能兼备的奇妙空间,其中英国传统家具与西方的装饰艺术作品,与主人丰富的中国艺术品,以及日本艺术、印度艺术、喜马拉雅艺术、东南亚艺术藏品巧妙地熔于一炉,形成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独特的风格。生前,安思远不仅与那成千件珍藏朝夕相处,还在这里招待客户与亲友,让大家如沐春风,不知不觉中完成艺术品的展示、鉴赏、交易与收藏。
这里曾高朋满座。大藏家约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布鲁克·阿斯特(Brooke Astor)以及著名演员克劳黛·考尔白(Claudette Colbert)都是他的亲密伙伴及挚友。乔纳森说:对于洛克菲勒这样的大藏家,他们的收藏仰赖安思远的指导:不仅让他指导购买艺术品,也由他来塑造他们的审美品位。他谈到了洛克菲勒与安思远的一段对话:洛克菲勒去了“安思远公寓”后不无羡慕地说:“你的生活质量怎么比收藏家的还要好?”而安思远则回答:“不是生活更好,只是品位更高。”
这也许就是佳士得为什么要不惜工本去搭建“安思远公寓”的奥妙所在:他们试图再现安思远的品位——在前厅:墙上正中悬挂着中国现代绘画大师潘天寿的《满堂清芳》,旁边点缀着一对乔治一世时期镀金桃木两烛烛台,下方摆放明清之交的一对黄花梨圈椅,一尊铜鼓上放着一件日本大正时期竹制花篮,地上则铺着一张宁夏织毯;在书房:放在乔治二世时期红木几案上的一件西汉时期鎏金铜熊形摆件,是17日夜场的首件拍品,桌旁则有来自8世纪泰国的青铜菩萨像与青铜佛造像;在卧室:床头是一尊11、12世纪西藏铜瑜伽士坐像;在餐厅:与英式银器及欧洲绘画巧妙结合的有一对明代黄花梨灯台,也有一尊8世纪泰国铜佛立像以及一对约1815年谢菲尔德摄政时期的镀金醒酒器;在起居室:有一组引人注目的中国古董家具:一套四张明代黄花梨圈椅外,一张非常罕有的明代黄花梨束腰活面棋桌与一件明代黄花梨四出头式官帽椅;这里还有他少年时期首次购入的艺术品——一尊宋/金时期木雕彩绘菩萨坐像,以及他1980年代整体收购J.R.Belmont 收藏所带来的泛亚艺术珍品:一件13世纪尼泊尔鎏金铜观音立像、一件9世纪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朱罗王朝铜舞王湿婆承接恒河降凡像以及一件14/15世纪素可泰王国鎏金铜佛头像。
“如何陈列古董?放置在怎样的背景里?颜色怎么搭配?”虽然安思远公寓是1980年代装修的,但在乔纳森看来就像昨天刚装修的一样历久恒新。窗外是中央公园,室内却像是“联合国”,还苦心孤诣地营造了一种家庭的氛围。一切都令他赞叹,如果安思远还年轻,他的设计风格会成为一种流行:“这是由于安思远的敏锐,他的审美鉴赏力很有天赋;也是由于安思远作为大收藏家的眼界与理念,充满了禅意,融合了古今。”
收藏奇缘
身为大藏家,安思远有着诸多光环,如圈内人称其为“东方艺术的教父”,《纽约时报》也给他送上了“明代之王”的桂冠。不过回顾其收藏家生涯固然不乏少年时代在邮票收藏中显露收藏家的天赋、读高中时就把自己收藏的鼻烟壶卖给博物馆等传奇,但更重要的还是他的“人缘”:从他与几个重要人物的关系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他那博大精深的收藏的脉络。
居于首位的是大名鼎鼎的爱丽丝·本内(Alice Boney),按乔纳森的说法是古董圈少有的几位有影响力的女性,是自学成才的亚洲艺术古董商,安思远在他的公寓运用自如的那套在自家住宅里展示艺术品、接待客户并完成交易的做法就得自她的真传:她作为女主人把古董店办成了沙龙。他们俩的结识也极富传奇性:安思远年轻时在一家古董行打工,为老板找到了一个中国梅瓶,老板让他去找爱丽丝掌眼,让她发现了安思远鉴赏中国艺术品的天赋。从此他们结成“师徒关系”:爱丽丝用自己的收藏作为范例,对安思远言传身教。在乔纳森看来,她不仅教给安思远经营之道,更重要的是认识到安思远对亚洲艺术品的直觉,引他进门,帮助他成长。
“如果说爱丽丝是他的‘教母’,那么王方宇就是他的兄长。”乔纳森如是说。那个王方宇是耶鲁大学来自中国的教授,对中国书法有深入的研究,对清初著名画僧八大山人极为推崇。他对安思远的影响也许仅次于爱丽丝。“安思远”这个中文名字就是他给取的。乔纳森指出:王方宇与安思远非常亲密,是他的朋友和伙伴,同他一起探索中国艺术、亚洲艺术,陪伴他成长,不光让安思远接触中国艺术,了解其价值,也引他入门了解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了解中国艺术的本质。
有趣的是,爱丽丝身为“教母”兴趣广泛,除了中国艺术外也涉及泛亚洲艺术与西方装饰艺术,这些都和安思远的收藏兴趣相重合。更有趣的是,她对中国近现代书画尤其是其中大师的关注。佳士得中国书画专家谢飞认为,爱丽丝在这方面堪称西方古董圈的第一人,1940年代就开始关注齐白石,1950年代在美国各大城市还做过中国近现代书画的巡展。也许是在她和王方宇的共同影响下,安思远也早早介入这个领域,在1960年代大量收藏中国近现代书画,一度达到超过500件的规模。1987 年他还出版了专著《中国近代书画 1800-1950》。更令人称奇的是他还较早关注碑帖这朵传统书法艺术的奇葩,1996年在北京故宫举办过他收藏的传统碑帖的展览,其中包括被启功先生格外重视的宋版淳化阁帖,最后以45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了上海博物馆。
她还把安思远介绍给自己的好友、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远东艺术部的馆长艾伦·普里斯特(Alan Priest) 。乔纳森指出,普里斯特也很欣赏安思远的天分,不过他作为学者与策展人,在鼓励他学习中文开展学术研究的同时,也希望安思远成为一个策展人。不过安思远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却自有主张:他想拥有这些美丽的艺术品,但做策展人并不能帮他拥有这些艺术品。不过,他虚心向普里斯特以及其他专家、学者学习,从学术的角度去研究亚洲艺术品的价值。比如他还特别沉迷于中国古董家具的搜集与制作,通过与学者交流不断精进,其中包括檀香山博物馆的厄尔克(Ercke)。乔纳森还透露,安思远在遗嘱中还特别将一套明式桌椅留给堪萨斯城的一个著名的收藏中国古典家具的策展人。当然,他的研究也结下了丰硕的果实:1971 年出版了《中国家具:明清硬木家具实例》,1982 年参与了檀香山艺术学院中国家具收藏的图录制作,1996 年参与出版了洪建生伉俪中国家具收藏的中英对照图录。佳士得高级副总裁、中国瓷器与艺术品部国际主管罗拉女士表示:对中国古董家具在安思远之前已经有人关注,但不像他那样做得非常透彻。1970年代的专著是这个领域的第一本学术专著。把中国古典家具的研究带入了一个新的层面。佳士得这次拍卖能向全世界传播安思远的收藏与研究的成就、造诣与品位,让大家重新认识他的地位。
贝尔蒙特(J.R.Belmont)在安思远的收藏生涯中也是一个重要人物:1981 年,安思远以整体打包的形式收购了他的泛亚洲收藏。近 1500 件藏品涉及喜马拉雅绘画艺术、南印度朱罗王朝与维查耶那加尔王国时期铜像、高棉雕塑精华。从此,安思远开始把自己定义为泛亚洲艺术的收藏家而不仅仅是中国艺术的收藏家。其收藏视野伴随着审美眼光的转移,从阿富汗地区开始,延伸到印度、喜马拉雅、东南亚、日本等,他的收藏领域从这里开始有转折了。有趣的是此后他先后与佳士得、苏富比合作把其中大部分藏品拿出来拍卖。正如乔纳森所形容的:“他的做法和所有老一代古董商一样,卖两个留一个,永远是把最好的留在自己手里。”
相比卢芹斋
佳士得高级副总裁、中国瓷器与艺术品部国际主管罗拉女士,前不久刚刚出版了她的多年研究心得——《卢芹斋传》。卢芹斋虽然是中国人,但像安思远一样是西方古董界的传奇人物,不过他活跃在20世纪上半叶,在随时了解西方博物馆与私人藏家的需求的同时,又在国内建立了高效率的采购网络,把他的古董行办成了跨国生意。笔者在采访罗拉女士时让她将这两位古董行大佬作一番比较。她指出,他俩处于不同的时代:卢秦斋的时代西方博物馆正在大量收购中国艺术品,因此他的经营思路是先找到西方买家,再去中国找货源。到了安思远的时代这种收藏需求已不复存在,但二级市场却趋于活跃,他就会去找一个大的收藏,三分之一最好的自己留下,另外三分之二卖掉。
罗拉指出了两人作为古董商的共同之处:他们首先都非常有眼光,看到重要的东西马上能发觉,这种眼光让他们成为精英,处于古董商的最高层次。其次,都有搜寻珍品的热情,极度渴望,可以终其一生去寻找。而且他们都向客户推介真正的中国艺术品,堪称品位制造者。而且他们两人都是非常聪明的古董商,做得很有分寸,非常有品位:卢芹斋把古董店做得像沙龙,客户在那里可以遇到最有名的博物馆馆长与最重要的学者,就像进入一个学术圈;安思远则更进一步,把古董店设在家里,让客户感觉进入到一个私人的空间。而这涉及他俩的根本不同:卢芹斋只是个古董商;安思远则是收藏家。前者的乐趣在于,将古董用最好的价格卖给最合适的买家。因此他知道把古董放在最好的地方,送到最合适的藏家手里,让他们的群体看到,但目的在于交易。后者却并非如此。在安思远那里,好的古董可以看,却不是出价高就能买到的。
他们虽然都与古董圈子有缘分:前者有张静江、弗里尔这样的大藏家领路;而后者则有爱丽丝作为引荐人。他们甚至还有共同的朋友圈,比如大都会的艾伦,大藏家约翰·洛克菲勒等。他们都很善于学习,但安思远会对藏品做研究,成为专家。最重要的是两人的毁誉也不同:卢芹斋在一些人眼里是罪犯,是文物贩子;而安思远则是朋友,是保护中国文化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