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即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不做假帐”是会计从业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这也就是说,会计行业它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帐,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正因为会计行业有它那诚信真实、可靠的职业本质,才获得社会的信赖和赞誉。当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重视,它成为了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同时,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几乎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1、会计法制观念淡薄,违法干预会计工作;2、授意、指侠、强令篡改会计数据,假造凭证、帐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3、帐外设帐;4、转移固有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5、会计人员执法环境差,会计监督严重弱化,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薄弱;6、违法违纪手段隐藏,做假技术不断发展;7、会计工作中有不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会计领域的突出问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并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曾题词、并多次强调“不做假帐”。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做假帐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 屈从领导的压力,被动做假。
这主要是受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而这种从属性又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密切相关。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因为这种从属性往往不以会计人员的主观愿望为转移,所以,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的。调查显示,当前普遍发生的做假问题,大部分会计人员是没有主观故意的,如果他们没有接到授意、指使、强令,那么自己是不会主动造假的。虽然也有些会计人员因缺欠职业道德而造假,但究其根源还是手握大权的幕后指使人所造成的。如国内闻名的“银广厦”案、“蓝田股份”案等等,都是企业负责人直接指使和策划下造假的。这些曾号称是中国绩优股的企业,竟然统统是造假大王,这些案例从表面上看是会计人员不良职业道德的表现,其实是单位负责人意志的体现,是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的直接结果。
二、 政府管理部门观念和管理上存在错位和缺位。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出政绩,搞花架子,盲目地下达经济增长指标,或者国有企业扭亏任务,或者其他任务,逼着企业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不得不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
三、 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
在追求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不良风气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造成了重要的影响,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逐步抬头,私欲不断膨胀,削弱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部分会计人员不顾会计行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不顾一切地故意伪造、编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他们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大肆贪污、挪用公款,最终以身试法,甚至走向断头台。
四、 业务不精,法律意识不强
有的会计人员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同时,他们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他们既谈不上遵纪守法,更不能依法办事了。
五、 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企业自我约束能力。当企业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况且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要对会计报表审计验证,但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都不能给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国家利益,通过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单位领导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其实这种内部审计机构,往往不能被企业真正的接纳,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造假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而治假也应当采用多种对策进行综合治理。我认为:
一、 依法治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新《会计法》为防假、治假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1、 在会计监督方面,新《会计法》明确规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内容:(1)记帐人员与业务、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2)单位事项的决策和执行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3)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4)明确内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
2、 追究造假单位负责人责任。新《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第一责任人,加大了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所以明确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主体,也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只有单位负责人认识到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才能促使单位负责人重视会计工作,加强会计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不再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
3、 承担法律责任方面,新《会计法》在以下方面做了明确规定:
(1) 明确规定了对单位违法行为的处罚。
(2) 为了便于量刑处罚,新《会计法》明确规定了对会计核算管理中十项违法行为的处罚,其中对“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的”行为单独作为一项,体现了新《会计法》对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
(3) 明确规定了具体处罚标准。新《会计法》不仅要求违反《会计法》的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进行行政处分,承担刑事责任,增加了经济处罚的内容,而且相应规定了违法行为的具体处罚标准,有利于根据违法情节予以量刑,使法律责任落到实处。
新《会计法》对单位负责人的违法处罚,将有效地控制造假源头,法律的威慑力,有效地遏止了造假行为,那些胆敢造假者,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
二、 抓原始凭证,从源头上防止造假
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证明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在经济活动中,非法取得或填制、伪造或变造原始凭证以骗取收入,会计人员依据不真实的原始凭证进行核算,结果导致一系列的会计信息失真。因此,治理造假应从原始凭证这一源头抓起。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填制原始凭证,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必须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而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其中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帐凭证入帐;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的、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三、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是指各级管理部门在内部产生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而形成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体系。它的主要内容有:1、组织机构控制;2、职务分离控制;3、授权审批控制;4、人员素质控制;5、信息质量控制;6、财产安全控制;7、业务程序控制;8、目标控制;9、执行控制;10、凭证控制;11、纪律控制;12、内部审计控制。它的功能有:1、及时发现、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防范财务造假,避免把潜在的危机转变为现实的损失;2、能使凭证有效、记录完整、正确、稽核有力;能有效的堵塞漏洞防止或减少损失,防止和查处贪污盗窃等违法乱纪行为。
内部控制系统是遏止做假的重要工具,是实施自动防错、查错和纠错,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重要手段。
四、 健全和完善会计管理制度
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指各单位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结合本单位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而制定的旨在规范本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措施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内部会计管理体系;2、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3、财务处理程序制度;4、内部牵制制度;5、稽核制度;6、原始记录管理制度;7、定额管理制度;8、财产清查制度;9、财务收支审批制度;10、成本核算制度;11、财务会计分析制度。
加强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是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它能够有效地维护会计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和协调性,确保会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是改善单位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策略。
五、 强化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指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的检查,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错误。依法查处可能存在的舞弊做假,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高效的运行。会计监督分为单位内部和外部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效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是对当前经济领域中,出现的造假现象的有力挑战,也是防止和出现会计造假的有力措施,同时,它对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水平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i. 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品质。会计职业的特性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道德素质。当前,造假等违法行为多是会计人员在单位负责人的强令、胁迫、指使和授意下实施的,如果会计人员不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那么就会按单位负责人的意愿去做,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等都是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挂钩,会计人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对造假行为,往往不加抵制。所以如果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得不到提高,那么就会上顶不住压力,下挡不住诱惑,导致造假行为的发生。
ii. 在建立一套系统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特别要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力度,以此来约束和管制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
iii. 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严格确定具备哪些条件才有资格从事财务工作,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担任总会计师,并健全专业资格确认制度,加强继续教育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知识。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做假帐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 屈从领导的压力,被动做假。
这主要是受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而这种从属性又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密切相关。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因为这种从属性往往不以会计人员的主观愿望为转移,所以,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的。调查显示,当前普遍发生的做假问题,大部分会计人员是没有主观故意的,如果他们没有接到授意、指使、强令,那么自己是不会主动造假的。虽然也有些会计人员因缺欠职业道德而造假,但究其根源还是手握大权的幕后指使人所造成的。如国内闻名的“银广厦”案、“蓝田股份”案等等,都是企业负责人直接指使和策划下造假的。这些曾号称是中国绩优股的企业,竟然统统是造假大王,这些案例从表面上看是会计人员不良职业道德的表现,其实是单位负责人意志的体现,是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的直接结果。
二、 政府管理部门观念和管理上存在错位和缺位。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出政绩,搞花架子,盲目地下达经济增长指标,或者国有企业扭亏任务,或者其他任务,逼着企业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不得不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
三、 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
在追求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不良风气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造成了重要的影响,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逐步抬头,私欲不断膨胀,削弱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部分会计人员不顾会计行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不顾一切地故意伪造、编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他们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大肆贪污、挪用公款,最终以身试法,甚至走向断头台。
四、 业务不精,法律意识不强
有的会计人员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同时,他们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他们既谈不上遵纪守法,更不能依法办事了。
五、 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企业自我约束能力。当企业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况且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要对会计报表审计验证,但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都不能给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国家利益,通过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单位领导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其实这种内部审计机构,往往不能被企业真正的接纳,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造假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而治假也应当采用多种对策进行综合治理。我认为:
一、 依法治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新《会计法》为防假、治假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1、 在会计监督方面,新《会计法》明确规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内容:(1)记帐人员与业务、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2)单位事项的决策和执行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3)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4)明确内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
2、 追究造假单位负责人责任。新《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第一责任人,加大了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所以明确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主体,也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只有单位负责人认识到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才能促使单位负责人重视会计工作,加强会计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不再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
3、 承担法律责任方面,新《会计法》在以下方面做了明确规定:
(1) 明确规定了对单位违法行为的处罚。
(2) 为了便于量刑处罚,新《会计法》明确规定了对会计核算管理中十项违法行为的处罚,其中对“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的”行为单独作为一项,体现了新《会计法》对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
(3) 明确规定了具体处罚标准。新《会计法》不仅要求违反《会计法》的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进行行政处分,承担刑事责任,增加了经济处罚的内容,而且相应规定了违法行为的具体处罚标准,有利于根据违法情节予以量刑,使法律责任落到实处。
新《会计法》对单位负责人的违法处罚,将有效地控制造假源头,法律的威慑力,有效地遏止了造假行为,那些胆敢造假者,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
二、 抓原始凭证,从源头上防止造假
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证明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在经济活动中,非法取得或填制、伪造或变造原始凭证以骗取收入,会计人员依据不真实的原始凭证进行核算,结果导致一系列的会计信息失真。因此,治理造假应从原始凭证这一源头抓起。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填制原始凭证,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必须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而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其中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帐凭证入帐;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的、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三、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是指各级管理部门在内部产生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而形成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体系。它的主要内容有:1、组织机构控制;2、职务分离控制;3、授权审批控制;4、人员素质控制;5、信息质量控制;6、财产安全控制;7、业务程序控制;8、目标控制;9、执行控制;10、凭证控制;11、纪律控制;12、内部审计控制。它的功能有:1、及时发现、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防范财务造假,避免把潜在的危机转变为现实的损失;2、能使凭证有效、记录完整、正确、稽核有力;能有效的堵塞漏洞防止或减少损失,防止和查处贪污盗窃等违法乱纪行为。
内部控制系统是遏止做假的重要工具,是实施自动防错、查错和纠错,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重要手段。
四、 健全和完善会计管理制度
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指各单位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结合本单位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而制定的旨在规范本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措施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内部会计管理体系;2、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3、财务处理程序制度;4、内部牵制制度;5、稽核制度;6、原始记录管理制度;7、定额管理制度;8、财产清查制度;9、财务收支审批制度;10、成本核算制度;11、财务会计分析制度。
加强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是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它能够有效地维护会计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和协调性,确保会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是改善单位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策略。
五、 强化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指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的检查,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错误。依法查处可能存在的舞弊做假,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高效的运行。会计监督分为单位内部和外部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效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是对当前经济领域中,出现的造假现象的有力挑战,也是防止和出现会计造假的有力措施,同时,它对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水平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i. 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品质。会计职业的特性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道德素质。当前,造假等违法行为多是会计人员在单位负责人的强令、胁迫、指使和授意下实施的,如果会计人员不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那么就会按单位负责人的意愿去做,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等都是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挂钩,会计人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对造假行为,往往不加抵制。所以如果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得不到提高,那么就会上顶不住压力,下挡不住诱惑,导致造假行为的发生。
ii. 在建立一套系统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特别要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力度,以此来约束和管制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
iii. 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严格确定具备哪些条件才有资格从事财务工作,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担任总会计师,并健全专业资格确认制度,加强继续教育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