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 言
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其他单位(项目)的审计,其对象不是单位,而是人。用李金华审计长的话来说:“经济责任审计就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人格化。”经济责任审计是直接对经济责任人的,而责任人是较高层次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领导人员,一旦出现差错或失误不仅会引起复议或诉讼,而且可能因潜在的违法违纪问题未能全面反映而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同时,它的要求高、难度大,相应地带来了较高的审计风险。因此,对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控制应引起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足够重视。
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特征和类型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特征
国际审计准则《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中指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 《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SAS47)则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师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意见的风险。”而我国《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101 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对审计风险的定义是:“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对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概括出如下定义: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一般是指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务报表、其他会计资料及本人述职、述廉报告没有公允地反映其任职期间财政财务收支管理的真实情况,以及审计人员也未能发现其财政财务收支报告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所造成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和意见不公正、甚至不正确的可能性。它具有复杂性、危害性、可控性。
(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类型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在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错误接受风险和错误拒绝风险。错误接受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者的经济活动存在重要的差错和舞弊,而审计人员却未能发现这些问题,发表了无保留意见;错误拒绝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者的经济活动没有重要的差错和舞弊,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此予以拒绝,发表了保留意见。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风险较多体现在错误接受风险,这是由审计对象的性质决定的。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潜在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全过程,审计的各个环节都可能产生审计风险,主要包括违反程序风险、取证不当风险、查证不实风险、评价失实风险等。
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从总体上划分,主要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
(一)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所无法控制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
2、被审单位提供资料缺乏真实性和完整性。
3、先离任后审计,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4、被审者所处位置特殊,任期时间长。
5.协调难,配合难。
(二)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是指通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发现和防范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整体偏低。
2、审计任务紧时间集中。
3、审计手段局限性。
4、经济责任难以区分。
5、审计评价不当。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评估模型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具有可控性特征。要控制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就需要我们建立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评估模型。经济责任审计的总风险是由重大错报风险(Risk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检查风险(Detection Risk)、评价风险(Review Risk)三个要素组成的。(在于保和博士的《经济责任审计研究》一书中将经济责任审计的总风险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和评价风险四个要素。 )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每个风险的存在都自成体系。据此参照提出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评估模型:
P(AR)=P(MR)P(DR)P(RR)
其中:
P—概率;
AR—总体审计风险
MR—重大错报风险
DR—检查风险
RR—评价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还远未达到健全完善,而且很多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在这些不利情况的影响下,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重大错报风险就增大。另外,企业领导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至关重要。如果企业领导人员重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并不断使之完善,而且在实际执行中以身作则、勤于监督检查,那么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就比较低,反之,重大错报风险就相当高。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之前,必须对重大错报风险水平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如果无法判断重大错报风险水平的高低,应当将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值设定为100%。
(二)检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
检查风险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计划收集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在检查风险比较低时,由于审计人员不愿意承担较大的证据不能发现错误 的风险,因而只能收集相当多的审计证据;相反,在固有风险、控制风险、评价风险和总体审计风险既定的情况下,为了降低检查风险的水平,只有通过扩大审计样本规模、增加审计证据数量的方式来实现。可见,审计人员并不能改变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水平的高低,只能通过审计证据获取量的水平控制检查风险,进而改变总体审计风险水平。
控制检查风险应考虑审计环境、业务循环的审计风险、修正风险、相关信息等因素。
(三)评价风险的分析与控制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不同于独立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存在评价风险,因此,即使检查风险的控制水平使审计总风险有所降低,也并不意味着总体审计风险已经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对企业领导人员的评价不但涉及财务收支情况,还涉及到其他方面,即使对财务收支情况的检查投入了大量精力,取得的充分和适当的审计证据,如果评价不当、甚至评价失实,审计风险仍然很高,甚至可能导致审计失败。
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经济责任评价为主原则。
2、全面、客观、公正原则。
3、量化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原则。
4、围绕责任人进行评价原则。
5、谨慎性原则。
四、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和经济责任审计管理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
风险防范是处理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费什霍夫(Fischhoff)提出了三种处理风险的策略,一是预防那些可以引起不利后果的事项发生;二是倘若事项发生了要预防其后果;三是当事件及其结果都发生时,应尽量减轻后果的损失。 当然,其中最好的办法是避免和预防引发事件,为此就要采取各种措施对审计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处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首先应当从预防阶段开始。针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有风险属性,以及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规避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1、坚持以事实为依据,法律法规为准绳,严格界定责任人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2、严格审计程序,加强质量监控,强化审计复核制度。
3、建立双向承诺制度和审计失败追究制度。
4、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5、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风险意识。
6、加强对审计风险的理论研究,进行审计手段的不断创新。
经济责任审计管理
从组织上和质量上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是减少和控制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必要措施。
1、组织管理
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一般审计,它直接涉及人事组织、纪检监察、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关和审计部门,同时还涉及党委和政府部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搞好经济责任审计的根本保证。有条件的地府党政主要领导应当亲自抓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常听取审计情况汇报,阅批审计结果报告,针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做出具体指示,以助于把握经济责任审计方向,做到及时报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力的部门和单位要进行批评,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2.质量管理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一定要牢牢树立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审计质量。在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主要应加强以下几个环节的管理:
(1)审计立项环节
审计立项的控制点必须把握有没有组织人事部门及其主管部门的委托,没有委托建议书不能立项。必须在接到主管部门或有关单位的授权或委托书后,编制审计工作方案,下发审计通知书。
(2)审计准备环节
一是下达审计通知书时,一定要抄送给被审计者一份;二是必须制定详细的审计方案。因为方案要具体明确审计的范围、内容、审计防范、步骤,每个审计人员承担的审计任务等。
(3)审计实施环节
在审计实施环节中,要控制审计面的大小,还要对审计工作底稿严格把关,保证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客观性和相对性。收集审计证据,应当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一是严格按照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办法所指定的内容进行审计取证工作。二是审计证据应紧扣被审计者经济责任和经营管理业绩,作为反映事实的第一手材料。三是在审计结束,编写审计报告时,对已经收集到的证据,应紧紧围绕经济责任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客观真实地反映审计情况。
(4)审计报告环节
审计报告是审计组对审计实施情况及成果的反映,是出具意见书、作出审计决定和向人民政府写出审计结果报告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的质量必须能有效控制。首先,审计报告的内容要完整,其内容应包括:审计的依据、审计的范围、方式、时间、审计对象所在的单位的有关情况、实施审计的过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问题的定性、处理处罚的建议和依据、被审计者对经济活动中应负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等。其次,审计报告初稿应及时征求被审计者本人以及所在单位的意见。
(5)审计终结环节
审计终结阶段主要是报告阶段,出具各种审计文书。这个环节是整个质量控制的最终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这里仅就向政府出具的结果报告归纳一下。结果报告中关键的环节是评价部分,审计评价总的原则应当客观公正、证据充分,不宜发议论。尤其对难以下结论的问题,则采用写实的办法,切忌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出具结论性意见。评价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而言,不是最终目的,目的实通过对该单位的经济活动评价落实到被审计者应当负的责任。责任分为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两部分。在分清责任时,一是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否则经济责任审计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二是要认真组织复核。复核人员要从审核方案到工作底稿、各种证据,直到报告的文字定性是否准确,引用的法规是否适当等等,方方面面都要认真复核。因此,应本着慎重、负责的态度对被审计者任职期间范围履行职责的情况做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时,应依照审计规范评价准则和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规定的评价内容作出评价建议,提出审计意见。
注释
1 ISA400 Risk assessments and internal controls.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101 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
姜洪.《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85
于保和.《经济责任审计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05
于保和.《经济责任审计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06
审计署审计科研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践》.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179
主要参考文献
[1] 于保和.《经济责任审计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 姜洪.《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物》.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3] 李凤鸣、时现.《经济责任审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 吴振广、马立平.《经济责任审计与业绩综合评价》.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5] 张龙平、聂曼曼.试论新审计风险模型的理论进步与运用.审计研究,2005.4
[6] 斐文英.论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与控制对策.江海学刊,2005.5
[7] 中央五部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知识问答》.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8] 柏继民.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务.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
[9]《中国审计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审计年鉴》(2003).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10] 审计署审计科研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践》.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11] 外经贸部审计局.《经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践》.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8
[12] 朱尧平.《经济责任审计向导》.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13] 审计署经贸司课题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14] 朱锦余 赵新杰.《经济责任审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15]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审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16] ISA315 Understanding the entity and its environment and assessing the risks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17] ISA200 Objective and general principles governing an audit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18] IAS310 Knowledge of the business.
[19] ISA330 The auditor’ procedures in response to assessed risks.
[20] ISA400 Risk assessments and internal controls.
[21] ISA401 Auditing in a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 environment.
[22] ISA500 Audit evidence.
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其他单位(项目)的审计,其对象不是单位,而是人。用李金华审计长的话来说:“经济责任审计就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人格化。”经济责任审计是直接对经济责任人的,而责任人是较高层次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领导人员,一旦出现差错或失误不仅会引起复议或诉讼,而且可能因潜在的违法违纪问题未能全面反映而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同时,它的要求高、难度大,相应地带来了较高的审计风险。因此,对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控制应引起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足够重视。
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特征和类型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特征
国际审计准则《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中指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 《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SAS47)则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师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意见的风险。”而我国《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101 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对审计风险的定义是:“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对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概括出如下定义: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一般是指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务报表、其他会计资料及本人述职、述廉报告没有公允地反映其任职期间财政财务收支管理的真实情况,以及审计人员也未能发现其财政财务收支报告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所造成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和意见不公正、甚至不正确的可能性。它具有复杂性、危害性、可控性。
(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类型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在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错误接受风险和错误拒绝风险。错误接受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者的经济活动存在重要的差错和舞弊,而审计人员却未能发现这些问题,发表了无保留意见;错误拒绝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者的经济活动没有重要的差错和舞弊,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此予以拒绝,发表了保留意见。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风险较多体现在错误接受风险,这是由审计对象的性质决定的。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潜在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全过程,审计的各个环节都可能产生审计风险,主要包括违反程序风险、取证不当风险、查证不实风险、评价失实风险等。
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从总体上划分,主要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
(一)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所无法控制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
2、被审单位提供资料缺乏真实性和完整性。
3、先离任后审计,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4、被审者所处位置特殊,任期时间长。
5.协调难,配合难。
(二)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是指通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发现和防范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整体偏低。
2、审计任务紧时间集中。
3、审计手段局限性。
4、经济责任难以区分。
5、审计评价不当。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评估模型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具有可控性特征。要控制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就需要我们建立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评估模型。经济责任审计的总风险是由重大错报风险(Risk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检查风险(Detection Risk)、评价风险(Review Risk)三个要素组成的。(在于保和博士的《经济责任审计研究》一书中将经济责任审计的总风险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和评价风险四个要素。 )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每个风险的存在都自成体系。据此参照提出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评估模型:
P(AR)=P(MR)P(DR)P(RR)
其中:
P—概率;
AR—总体审计风险
MR—重大错报风险
DR—检查风险
RR—评价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还远未达到健全完善,而且很多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在这些不利情况的影响下,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重大错报风险就增大。另外,企业领导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至关重要。如果企业领导人员重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并不断使之完善,而且在实际执行中以身作则、勤于监督检查,那么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就比较低,反之,重大错报风险就相当高。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之前,必须对重大错报风险水平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如果无法判断重大错报风险水平的高低,应当将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值设定为100%。
(二)检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
检查风险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计划收集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在检查风险比较低时,由于审计人员不愿意承担较大的证据不能发现错误 的风险,因而只能收集相当多的审计证据;相反,在固有风险、控制风险、评价风险和总体审计风险既定的情况下,为了降低检查风险的水平,只有通过扩大审计样本规模、增加审计证据数量的方式来实现。可见,审计人员并不能改变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水平的高低,只能通过审计证据获取量的水平控制检查风险,进而改变总体审计风险水平。
控制检查风险应考虑审计环境、业务循环的审计风险、修正风险、相关信息等因素。
(三)评价风险的分析与控制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不同于独立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存在评价风险,因此,即使检查风险的控制水平使审计总风险有所降低,也并不意味着总体审计风险已经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对企业领导人员的评价不但涉及财务收支情况,还涉及到其他方面,即使对财务收支情况的检查投入了大量精力,取得的充分和适当的审计证据,如果评价不当、甚至评价失实,审计风险仍然很高,甚至可能导致审计失败。
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经济责任评价为主原则。
2、全面、客观、公正原则。
3、量化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原则。
4、围绕责任人进行评价原则。
5、谨慎性原则。
四、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和经济责任审计管理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
风险防范是处理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费什霍夫(Fischhoff)提出了三种处理风险的策略,一是预防那些可以引起不利后果的事项发生;二是倘若事项发生了要预防其后果;三是当事件及其结果都发生时,应尽量减轻后果的损失。 当然,其中最好的办法是避免和预防引发事件,为此就要采取各种措施对审计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处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首先应当从预防阶段开始。针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有风险属性,以及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规避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1、坚持以事实为依据,法律法规为准绳,严格界定责任人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2、严格审计程序,加强质量监控,强化审计复核制度。
3、建立双向承诺制度和审计失败追究制度。
4、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5、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风险意识。
6、加强对审计风险的理论研究,进行审计手段的不断创新。
经济责任审计管理
从组织上和质量上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是减少和控制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必要措施。
1、组织管理
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一般审计,它直接涉及人事组织、纪检监察、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关和审计部门,同时还涉及党委和政府部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搞好经济责任审计的根本保证。有条件的地府党政主要领导应当亲自抓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常听取审计情况汇报,阅批审计结果报告,针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做出具体指示,以助于把握经济责任审计方向,做到及时报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力的部门和单位要进行批评,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2.质量管理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一定要牢牢树立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审计质量。在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主要应加强以下几个环节的管理:
(1)审计立项环节
审计立项的控制点必须把握有没有组织人事部门及其主管部门的委托,没有委托建议书不能立项。必须在接到主管部门或有关单位的授权或委托书后,编制审计工作方案,下发审计通知书。
(2)审计准备环节
一是下达审计通知书时,一定要抄送给被审计者一份;二是必须制定详细的审计方案。因为方案要具体明确审计的范围、内容、审计防范、步骤,每个审计人员承担的审计任务等。
(3)审计实施环节
在审计实施环节中,要控制审计面的大小,还要对审计工作底稿严格把关,保证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客观性和相对性。收集审计证据,应当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一是严格按照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办法所指定的内容进行审计取证工作。二是审计证据应紧扣被审计者经济责任和经营管理业绩,作为反映事实的第一手材料。三是在审计结束,编写审计报告时,对已经收集到的证据,应紧紧围绕经济责任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客观真实地反映审计情况。
(4)审计报告环节
审计报告是审计组对审计实施情况及成果的反映,是出具意见书、作出审计决定和向人民政府写出审计结果报告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的质量必须能有效控制。首先,审计报告的内容要完整,其内容应包括:审计的依据、审计的范围、方式、时间、审计对象所在的单位的有关情况、实施审计的过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问题的定性、处理处罚的建议和依据、被审计者对经济活动中应负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等。其次,审计报告初稿应及时征求被审计者本人以及所在单位的意见。
(5)审计终结环节
审计终结阶段主要是报告阶段,出具各种审计文书。这个环节是整个质量控制的最终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这里仅就向政府出具的结果报告归纳一下。结果报告中关键的环节是评价部分,审计评价总的原则应当客观公正、证据充分,不宜发议论。尤其对难以下结论的问题,则采用写实的办法,切忌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出具结论性意见。评价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而言,不是最终目的,目的实通过对该单位的经济活动评价落实到被审计者应当负的责任。责任分为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两部分。在分清责任时,一是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否则经济责任审计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二是要认真组织复核。复核人员要从审核方案到工作底稿、各种证据,直到报告的文字定性是否准确,引用的法规是否适当等等,方方面面都要认真复核。因此,应本着慎重、负责的态度对被审计者任职期间范围履行职责的情况做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时,应依照审计规范评价准则和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规定的评价内容作出评价建议,提出审计意见。
注释
1 ISA400 Risk assessments and internal controls.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101 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
姜洪.《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85
于保和.《经济责任审计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05
于保和.《经济责任审计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06
审计署审计科研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践》.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179
主要参考文献
[1] 于保和.《经济责任审计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 姜洪.《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物》.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3] 李凤鸣、时现.《经济责任审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 吴振广、马立平.《经济责任审计与业绩综合评价》.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5] 张龙平、聂曼曼.试论新审计风险模型的理论进步与运用.审计研究,2005.4
[6] 斐文英.论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与控制对策.江海学刊,2005.5
[7] 中央五部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知识问答》.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8] 柏继民.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务.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
[9]《中国审计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审计年鉴》(2003).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10] 审计署审计科研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践》.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11] 外经贸部审计局.《经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践》.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8
[12] 朱尧平.《经济责任审计向导》.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13] 审计署经贸司课题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14] 朱锦余 赵新杰.《经济责任审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15]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审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16] ISA315 Understanding the entity and its environment and assessing the risks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17] ISA200 Objective and general principles governing an audit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18] IAS310 Knowledge of the business.
[19] ISA330 The auditor’ procedures in response to assessed risks.
[20] ISA400 Risk assessments and internal controls.
[21] ISA401 Auditing in a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 environment.
[22] ISA500 Audit evid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