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银川市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过程中所做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也是可以被广为效仿的,银川市在民族团结的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具有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针对困难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具有因地制宜的特色和亮点。本文通过对银川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的研究,整理出银川市对待民族事务的做法,总结银川市民族团结工作的基本经验,从而为我国的民族团结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案例,也是为我国民族团结理论提供一个现实依据。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团结工作;对策研究
一、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团结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自身发展不足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一般都存在着发展起点低、发展动能弱的问题。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社会发育程度低、整体科学文化素质低、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发展极不平衡在少数民族地区仍然突出。人才、创业机制、市场环境等“软件”相对较弱,民族地区发展能力不足,生产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自然资源消耗和劳动投入,大都属于“原料生产基地”,位于市场配置资源的低端。
(二)对民族团结工作意识上不够注重
以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受教育权益保障为例,由于种种历史的与现实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九年制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人数低于汉族地区,一些进城务工的少数民族群众的子女接受教育的实际权益也没有得到全面保障,进城务工少数民族群政治权益问题、生活问题等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引起这些少数民族群众的不满。对新时期民族团结的形式、内容及具体操作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三)对民族团结工作内容上不够深入
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节日、民族服饰等独特民族文化。这种文化是民族身份的象征,也是用以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的标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没有完全得到尊重。
(四)对民族团结工作宣传形式上不够新颖
民族团结工作的宣传必须方式多样和形式新颖,这是时代需求,也会成效直接。目前,城市民族团结工作的主要宣传形式表现为刻板式的宣传、讲座式的说教、走马式的参观、挂网式的文字等。以传统媒介为载体,有效作用不大,完全无法适应快速的城镇化和生活方式的需求。
三、银川市民族团结工作的个案分析
(一)银川市民族人口构成与分布概况
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和多民族聚居地区。
在这里生活的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比例最高。从居住分布来看,兴庆区是银川市区回族的传统居住地。兴庆区内的8条街道办事处中,回族人口所占比重最局的是胜利街,占19.92%,最低的是文化街,占2.53%。银川市的民族居住格局表现出,回族社区空间结构处于由聚居向混居,由封闭向开放的格局发展,各少数民族形成了与汉族混杂居住的格局,在大杂居、小聚居的现有格局中,杂居程度进一步提高。
(二)银川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具体做法
1、制度上的具体做法
银川市在认真学习中办、国办《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和自治区《关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银川创建工作实际,研究制定《银川市关于深化推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落实<银川市关于深化推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的实施意见>的任务分工方案》《银川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氛围营造工作方案》《银川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第三方测评制度》等文件。这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为民族团结工作的有序开展建立较为完备的制度规范,使得民族团结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
2、工作形式上的具体做法
银川市在学习上级思想指导基础上,结合本市特点,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民族团结工作方案。在民族团结政策和方案的落实执行上,形成了上下级指导、上下级反馈的良性循环。在政策的具体执行过程中,银川市紧扣首府城市外来流动人口聚集、民族成分多样的特点,结合服务管理工作实际,在提升城市民族工作水平上下功夫。在城市区至少打造6个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精品示范点,同时,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统计和信息服务数据库,着力推进城市民族工作数据化、信息化、网格化,提高城市民族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3、工作内容上的具体做法
以银川市西夏区共享社区创新活动为例,大力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积极推进民心工程,以“三区三联三互”、“流动人口服务体系”促进社区“同心联盟”工作。其具体做法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同心同德办活动。通过开展书香社区建设、和谐民风建设、最美民族家庭评选等丰富各族群眾文化生活。第二,同心同乐享幸福。通过联合辖区部队组建“鱼水情深”军地艺术团,与社区共享蓝天艺术团、青少年阳光舞蹈团等文艺团体,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第三,同心同助化民忧。建立少数民族民情联络站,以服务为主线,与部队、学院联合开展“结亲互助”、“四点半课堂”等各类志愿服务。
四、银川市民族团结工作的经验总结
(一)建立民族团结工作的制度规范
在各民族交往之中,要切实做到民意畅达、民气通顺、民风朴实、民心安定、民生保障、民间祥和。首先要加强少数民族参政和寻求自身利益表达的渠道建设,使他们在法制轨道上正确行使和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与利益,同时可以使国家的法制环境得以较大提升,而对于矛盾多发期出现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问题、现实性冲突应秉持法律面前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来妥善加以处理和看待。
(二)搭建基层民族团结工作平台
可以建立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等群众自治组织,这种性质的组织可以由致力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辖区内各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居民中的工作社会贤达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和热心公益等各族各界人士自愿组成的联合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并在各级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统战、民族工作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三)共创精神家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
教育具有化人的作用,在民族团结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宣传教育是比不可少的,但是如何宣传,宣传什么这就成了宣传教育工作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在学校教育上,在落实好国家、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有机融入民族团结教育。梳理出各学科中民族团结教育的融入点,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 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2]林钧昌.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民族问题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团结工作;对策研究
一、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团结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自身发展不足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一般都存在着发展起点低、发展动能弱的问题。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社会发育程度低、整体科学文化素质低、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发展极不平衡在少数民族地区仍然突出。人才、创业机制、市场环境等“软件”相对较弱,民族地区发展能力不足,生产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自然资源消耗和劳动投入,大都属于“原料生产基地”,位于市场配置资源的低端。
(二)对民族团结工作意识上不够注重
以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受教育权益保障为例,由于种种历史的与现实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九年制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人数低于汉族地区,一些进城务工的少数民族群众的子女接受教育的实际权益也没有得到全面保障,进城务工少数民族群政治权益问题、生活问题等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引起这些少数民族群众的不满。对新时期民族团结的形式、内容及具体操作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三)对民族团结工作内容上不够深入
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节日、民族服饰等独特民族文化。这种文化是民族身份的象征,也是用以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的标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没有完全得到尊重。
(四)对民族团结工作宣传形式上不够新颖
民族团结工作的宣传必须方式多样和形式新颖,这是时代需求,也会成效直接。目前,城市民族团结工作的主要宣传形式表现为刻板式的宣传、讲座式的说教、走马式的参观、挂网式的文字等。以传统媒介为载体,有效作用不大,完全无法适应快速的城镇化和生活方式的需求。
三、银川市民族团结工作的个案分析
(一)银川市民族人口构成与分布概况
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和多民族聚居地区。
在这里生活的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比例最高。从居住分布来看,兴庆区是银川市区回族的传统居住地。兴庆区内的8条街道办事处中,回族人口所占比重最局的是胜利街,占19.92%,最低的是文化街,占2.53%。银川市的民族居住格局表现出,回族社区空间结构处于由聚居向混居,由封闭向开放的格局发展,各少数民族形成了与汉族混杂居住的格局,在大杂居、小聚居的现有格局中,杂居程度进一步提高。
(二)银川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具体做法
1、制度上的具体做法
银川市在认真学习中办、国办《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和自治区《关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银川创建工作实际,研究制定《银川市关于深化推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落实<银川市关于深化推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的实施意见>的任务分工方案》《银川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氛围营造工作方案》《银川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第三方测评制度》等文件。这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为民族团结工作的有序开展建立较为完备的制度规范,使得民族团结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
2、工作形式上的具体做法
银川市在学习上级思想指导基础上,结合本市特点,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民族团结工作方案。在民族团结政策和方案的落实执行上,形成了上下级指导、上下级反馈的良性循环。在政策的具体执行过程中,银川市紧扣首府城市外来流动人口聚集、民族成分多样的特点,结合服务管理工作实际,在提升城市民族工作水平上下功夫。在城市区至少打造6个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精品示范点,同时,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统计和信息服务数据库,着力推进城市民族工作数据化、信息化、网格化,提高城市民族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3、工作内容上的具体做法
以银川市西夏区共享社区创新活动为例,大力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积极推进民心工程,以“三区三联三互”、“流动人口服务体系”促进社区“同心联盟”工作。其具体做法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同心同德办活动。通过开展书香社区建设、和谐民风建设、最美民族家庭评选等丰富各族群眾文化生活。第二,同心同乐享幸福。通过联合辖区部队组建“鱼水情深”军地艺术团,与社区共享蓝天艺术团、青少年阳光舞蹈团等文艺团体,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第三,同心同助化民忧。建立少数民族民情联络站,以服务为主线,与部队、学院联合开展“结亲互助”、“四点半课堂”等各类志愿服务。
四、银川市民族团结工作的经验总结
(一)建立民族团结工作的制度规范
在各民族交往之中,要切实做到民意畅达、民气通顺、民风朴实、民心安定、民生保障、民间祥和。首先要加强少数民族参政和寻求自身利益表达的渠道建设,使他们在法制轨道上正确行使和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与利益,同时可以使国家的法制环境得以较大提升,而对于矛盾多发期出现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问题、现实性冲突应秉持法律面前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来妥善加以处理和看待。
(二)搭建基层民族团结工作平台
可以建立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等群众自治组织,这种性质的组织可以由致力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辖区内各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居民中的工作社会贤达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和热心公益等各族各界人士自愿组成的联合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并在各级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统战、民族工作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三)共创精神家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
教育具有化人的作用,在民族团结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宣传教育是比不可少的,但是如何宣传,宣传什么这就成了宣传教育工作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在学校教育上,在落实好国家、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有机融入民族团结教育。梳理出各学科中民族团结教育的融入点,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 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2]林钧昌.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民族问题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