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实验课历来是比较头疼的课,虽然学生很活跃、很有兴趣,但课堂效果不好,人数多,很难个个指导到位,而生物课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次实验课,不经意的做法让我发现了教学上的“新大陆”。
二、案例描述
使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是初中生物比较重要的一个实验,以前这个实验也是比较让我头疼的,头疼的原因是在实验的指导和教学效果上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一来学生多,二来学生中仍有一些“好动分子”,他们不会乖乖按要求做实验,甚至还会做小小的恶作剧。然而一次实验中不经意的举动,居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节课,开始实验的时候,秩序还不错,学生也很认真地听,复习完显微镜的结构并介绍了观察洋葱表皮的实验步骤以后,我便让学生做试验,这个时候问题便又来了,有的学生撕表皮时提出了问题,并在那苦思冥想,还有些同学在那发呆,有的东张西望,尤其小华,当时我有些生气就去质问他,怎么不做实验,他说,早做好了,还演示给我看,我随口说了句:“没想到你这么厉害啊,可以教其他同学了。”接着就走开去指导其他同学。过了一会儿小华到处“瞎转”,我正想去批评他,结果看到小华是在指导其他同学,而且指导得有模有样的。那孩子也一脸很有成就感的表情。
看到这个场景,我突然想到班级里还有几个同学也跟小华一样,动手能力强却不太认真念书的,何不让他们也来一起指导同学们呢,既能帮助同学,也能发挥他们的强项,还能帮助他们激发学习的兴趣。
说做就做,我让小华把他们几个都叫来,然后说:“老师想请你们几个同学帮老师个忙,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他们有点受宠若惊的样子,赶忙都说:“好啊。”
我说:“看大家实验做得都很好,太多的同学需要老师指导,可我一个人忙不过来,所以想请大家来帮忙指导,怎么样?一人指导一组,有问题吗?”
说完他们很快便跑去各自分好的组帮忙指导。结果那一次课上得非常顺利,教学效果也很好。
这样不仅帮助了动手能力较弱的同学,也让这几位“好动分子”通过这次实验,改变了他们以往的形象,让别人刮目相看,更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促其慢慢进步。
这让我感慨良多。老师眼中的学困生,其实更需要关心、表扬和鼓励,他们也有他们的优点,只是他们自己尚未发现,需要身为老师的我们去帮助他们发现优点,发挥自己的优势。自从那次以后,我每次上课都会尽量去发掘这些同学的闪光点,渐渐地我发现这些同学学习上变得更主动,也学会了和同学合作学习,当然上课的效率也提高了很多。这都源于那次美丽的误会。我正是以此获得了教学上的“双赢”。
三、案例反思
1.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中的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新课改下课程实施的核心。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课堂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功,这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内容。
2.尤其是那些平日里让老师头疼的“学困生”,更需要我们去关心、去鼓励、去多多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而不是只盯着那些所谓的“好学生、乖学生”。学困生同样好面子,一旦选准学困生的优点,再适当加以引导和表扬,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更好地发扬下去,并因势导之,促进其全面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
3.在课堂上如何转化“学困生”?
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教育公平性原则,接纳每一位“学困生”个体,做到一视同仁,每一位“学困生”都是存在潜能的,等待着教师来开发。通过这几年的经验,我认为转化学困生应做到:
(1)找到优点,顺势引导
作为老师,不要一葉障目,只看到“学困生”的缺点,而应多多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引导和表扬,加以强化,使“学困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内心得到满足,自信受到鼓舞,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充分看到自己的优点。
(2)强化进步,感受喜悦;树立信心,持之以恒
每一次小小的进步,老师都要及时合适地表扬,强化每一次进步,让“学困生”感受到他们的进步,感受到喜悦,慢慢树立信心,再持之以恒。长此以往,使“学困生”的潜力得以全面发挥,其学习兴趣自然也会愈来愈高,各种“学困生”的现象也就自然而然消失,学习成绩就会得到不断提高。
总的来说,转化“学困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工作,不仅能转化“学困生”,面向全体学生,还让“学困生”不再去影响他人,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班级的全面进步。而转化学困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们的爱心,发现“学困生”优点的“鹰眼”,持之以恒的耐心。
参考文献:
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3.
·编辑 张珍珍
实验课历来是比较头疼的课,虽然学生很活跃、很有兴趣,但课堂效果不好,人数多,很难个个指导到位,而生物课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次实验课,不经意的做法让我发现了教学上的“新大陆”。
二、案例描述
使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是初中生物比较重要的一个实验,以前这个实验也是比较让我头疼的,头疼的原因是在实验的指导和教学效果上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一来学生多,二来学生中仍有一些“好动分子”,他们不会乖乖按要求做实验,甚至还会做小小的恶作剧。然而一次实验中不经意的举动,居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节课,开始实验的时候,秩序还不错,学生也很认真地听,复习完显微镜的结构并介绍了观察洋葱表皮的实验步骤以后,我便让学生做试验,这个时候问题便又来了,有的学生撕表皮时提出了问题,并在那苦思冥想,还有些同学在那发呆,有的东张西望,尤其小华,当时我有些生气就去质问他,怎么不做实验,他说,早做好了,还演示给我看,我随口说了句:“没想到你这么厉害啊,可以教其他同学了。”接着就走开去指导其他同学。过了一会儿小华到处“瞎转”,我正想去批评他,结果看到小华是在指导其他同学,而且指导得有模有样的。那孩子也一脸很有成就感的表情。
看到这个场景,我突然想到班级里还有几个同学也跟小华一样,动手能力强却不太认真念书的,何不让他们也来一起指导同学们呢,既能帮助同学,也能发挥他们的强项,还能帮助他们激发学习的兴趣。
说做就做,我让小华把他们几个都叫来,然后说:“老师想请你们几个同学帮老师个忙,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他们有点受宠若惊的样子,赶忙都说:“好啊。”
我说:“看大家实验做得都很好,太多的同学需要老师指导,可我一个人忙不过来,所以想请大家来帮忙指导,怎么样?一人指导一组,有问题吗?”
说完他们很快便跑去各自分好的组帮忙指导。结果那一次课上得非常顺利,教学效果也很好。
这样不仅帮助了动手能力较弱的同学,也让这几位“好动分子”通过这次实验,改变了他们以往的形象,让别人刮目相看,更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促其慢慢进步。
这让我感慨良多。老师眼中的学困生,其实更需要关心、表扬和鼓励,他们也有他们的优点,只是他们自己尚未发现,需要身为老师的我们去帮助他们发现优点,发挥自己的优势。自从那次以后,我每次上课都会尽量去发掘这些同学的闪光点,渐渐地我发现这些同学学习上变得更主动,也学会了和同学合作学习,当然上课的效率也提高了很多。这都源于那次美丽的误会。我正是以此获得了教学上的“双赢”。
三、案例反思
1.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中的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新课改下课程实施的核心。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课堂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功,这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内容。
2.尤其是那些平日里让老师头疼的“学困生”,更需要我们去关心、去鼓励、去多多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而不是只盯着那些所谓的“好学生、乖学生”。学困生同样好面子,一旦选准学困生的优点,再适当加以引导和表扬,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更好地发扬下去,并因势导之,促进其全面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
3.在课堂上如何转化“学困生”?
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教育公平性原则,接纳每一位“学困生”个体,做到一视同仁,每一位“学困生”都是存在潜能的,等待着教师来开发。通过这几年的经验,我认为转化学困生应做到:
(1)找到优点,顺势引导
作为老师,不要一葉障目,只看到“学困生”的缺点,而应多多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引导和表扬,加以强化,使“学困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内心得到满足,自信受到鼓舞,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充分看到自己的优点。
(2)强化进步,感受喜悦;树立信心,持之以恒
每一次小小的进步,老师都要及时合适地表扬,强化每一次进步,让“学困生”感受到他们的进步,感受到喜悦,慢慢树立信心,再持之以恒。长此以往,使“学困生”的潜力得以全面发挥,其学习兴趣自然也会愈来愈高,各种“学困生”的现象也就自然而然消失,学习成绩就会得到不断提高。
总的来说,转化“学困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工作,不仅能转化“学困生”,面向全体学生,还让“学困生”不再去影响他人,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班级的全面进步。而转化学困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们的爱心,发现“学困生”优点的“鹰眼”,持之以恒的耐心。
参考文献:
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3.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