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误会带来的“双赢”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f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实验课历来是比较头疼的课,虽然学生很活跃、很有兴趣,但课堂效果不好,人数多,很难个个指导到位,而生物课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次实验课,不经意的做法让我发现了教学上的“新大陆”。
  二、案例描述
  使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是初中生物比较重要的一个实验,以前这个实验也是比较让我头疼的,头疼的原因是在实验的指导和教学效果上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一来学生多,二来学生中仍有一些“好动分子”,他们不会乖乖按要求做实验,甚至还会做小小的恶作剧。然而一次实验中不经意的举动,居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节课,开始实验的时候,秩序还不错,学生也很认真地听,复习完显微镜的结构并介绍了观察洋葱表皮的实验步骤以后,我便让学生做试验,这个时候问题便又来了,有的学生撕表皮时提出了问题,并在那苦思冥想,还有些同学在那发呆,有的东张西望,尤其小华,当时我有些生气就去质问他,怎么不做实验,他说,早做好了,还演示给我看,我随口说了句:“没想到你这么厉害啊,可以教其他同学了。”接着就走开去指导其他同学。过了一会儿小华到处“瞎转”,我正想去批评他,结果看到小华是在指导其他同学,而且指导得有模有样的。那孩子也一脸很有成就感的表情。
  看到这个场景,我突然想到班级里还有几个同学也跟小华一样,动手能力强却不太认真念书的,何不让他们也来一起指导同学们呢,既能帮助同学,也能发挥他们的强项,还能帮助他们激发学习的兴趣。
  说做就做,我让小华把他们几个都叫来,然后说:“老师想请你们几个同学帮老师个忙,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他们有点受宠若惊的样子,赶忙都说:“好啊。”
  我说:“看大家实验做得都很好,太多的同学需要老师指导,可我一个人忙不过来,所以想请大家来帮忙指导,怎么样?一人指导一组,有问题吗?”
  说完他们很快便跑去各自分好的组帮忙指导。结果那一次课上得非常顺利,教学效果也很好。
  这样不仅帮助了动手能力较弱的同学,也让这几位“好动分子”通过这次实验,改变了他们以往的形象,让别人刮目相看,更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促其慢慢进步。
  这让我感慨良多。老师眼中的学困生,其实更需要关心、表扬和鼓励,他们也有他们的优点,只是他们自己尚未发现,需要身为老师的我们去帮助他们发现优点,发挥自己的优势。自从那次以后,我每次上课都会尽量去发掘这些同学的闪光点,渐渐地我发现这些同学学习上变得更主动,也学会了和同学合作学习,当然上课的效率也提高了很多。这都源于那次美丽的误会。我正是以此获得了教学上的“双赢”。
  三、案例反思
  1.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中的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新课改下课程实施的核心。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课堂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功,这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内容。
  2.尤其是那些平日里让老师头疼的“学困生”,更需要我们去关心、去鼓励、去多多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而不是只盯着那些所谓的“好学生、乖学生”。学困生同样好面子,一旦选准学困生的优点,再适当加以引导和表扬,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更好地发扬下去,并因势导之,促进其全面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
  3.在课堂上如何转化“学困生”?
  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教育公平性原则,接纳每一位“学困生”个体,做到一视同仁,每一位“学困生”都是存在潜能的,等待着教师来开发。通过这几年的经验,我认为转化学困生应做到:
  (1)找到优点,顺势引导
  作为老师,不要一葉障目,只看到“学困生”的缺点,而应多多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引导和表扬,加以强化,使“学困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内心得到满足,自信受到鼓舞,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充分看到自己的优点。
  (2)强化进步,感受喜悦;树立信心,持之以恒
  每一次小小的进步,老师都要及时合适地表扬,强化每一次进步,让“学困生”感受到他们的进步,感受到喜悦,慢慢树立信心,再持之以恒。长此以往,使“学困生”的潜力得以全面发挥,其学习兴趣自然也会愈来愈高,各种“学困生”的现象也就自然而然消失,学习成绩就会得到不断提高。
  总的来说,转化“学困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工作,不仅能转化“学困生”,面向全体学生,还让“学困生”不再去影响他人,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班级的全面进步。而转化学困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们的爱心,发现“学困生”优点的“鹰眼”,持之以恒的耐心。
  参考文献:
  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3.
  ·编辑 张珍珍
其他文献
摘 要: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刚刚步入学习的大门,但对这一阶段学生写作的培养却是一个被大多数人忽视的问题。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从听、说、读、写四方面,就低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作文教学;听说读写;低年级  小学作文何时起步?一般认为,小学生从三年级起方可进行写话、写段等基础训练。其实,在人类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外部丰富多彩的生活使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也变得见多识广了。虽然他们
摘 要: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理想课堂就是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和阶梯,让提出问题成为他们学习的起点。  关键词:质疑;探究性学习;创新;自主课堂  在当前小学语文课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地被提及的就是教学创新,经常说要学生发现和创新,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创新,却是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苦恼和困惑的问题;教学创新,教师就必须有好
北仑淮河小学自2004年起,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实践,以“起、合、转、承”的管理机制,规划课程体系,落实课程建设,改进课程实施,创新管理机制,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起:规划起步 基地起建  一、课程规划 完善体系  基于学校培养“慕学、尚德、乐群、立新”之人这一教育哲学,我们进行课程整体规划,进行基础性模块课程设置和拓展性核心课程开发,完善课程体系。  1.基础课程 模块设置  国家课程
针对时下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浮夸、做作、不务实或是庞杂、偏失、缺精髓的现象,本色语文倡导在教学中追求原汁原味的语文味,还语文以真切、朴实与自然;提倡在语文教学中要脚踏实地开展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去芜存菁,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下面,笔者将以《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为例谈语文本色观。  一、返璞归真  1.了解学生最真实的学情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
摘 要:从素质教育、教法改革、高效课堂、学生资助体系、教育的均衡发展等方面简述了教研梦想。  关键词:教研;梦想;教育思想  四十多年前,美国黑人马丁·路德·金用慷慨激昂的语言呐喊出了自己的心声——“我有一个梦想”,梦想黑人与白人拥有同样的权力。作为一个教师、一位教研员,我的心中也有梦想。  一、梦想着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未来国际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谁掌握了面向21
摘 要:“动态生成”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境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它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体育教学正是“动态生成”频出之处,因此如何有效地运用“动态生成”资源,妥善处理好课堂中的“旁逸斜出”成了广大教师面对的问题。针对此问题进行课例分析。  关键词:体育教学;有效运用;动态生成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
音乐课堂上,只要让学生唱一唱歌谱,便常会出现以下几组镜头:  镜头1:唱起谱来全班一下子只剩下几个人的声音,大部分是眼盯着乐谱,实则心不在焉,思绪狂飘。  镜头2:学生有的唱谱,有的念谱,有的说笑,有的争吵……各做各的事儿。  镜头3:教室里马上鸦雀无声,静得出奇,你看看我,我瞧瞧你,没人敢出声,简直像老鼠见了猫,恨不得拔腿就跑。  以上镜头,不仅见于一些音乐教师的课堂,笔者也曾经常碰到,更让人痛
摘 要:教师要采取鼓励表扬的方式,促进“学困生”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营造同伴互助、家校合作的和谐氛围,让朵朵花儿绽放灿烂的笑脸。  关键词:学困生;鼓励表扬;良好习惯;学习兴趣;家校合作;有效成长  常言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素质是存在差异的,作为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通常我们把班里的那些对学习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班主任,我深刻地体会到只要运用智慧,就能快快乐乐地做好管理,成为一名成功的班主任。  一、良好的心态是班级管理的法宝  俗话说:“心态决定一切。”班主任的对象和任务是无法选择的,而完成任务的方式和工作状态是可以选择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要以身作则,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俗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小事可以成就大事,细节可以成就完美。班主任工作是一个“高危”职业,班主任一句话
摘 要:教学如同传球一样,教师面对幼儿学习过程中的“迷路”“短路”“意外”“错误”等,要以“转”接、“慢”接、“妙”接、“迎”接等花样传球来回应他们,这样才能从权威走向平等,从灌输走向开放,从控制走向自主,从封闭走向开放。  关键词:幼儿;教学活动;抛球;接球  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就像抛球和接球的过程一样,一方把球抛出去,另一方要把球接住,然后再把球抛给对方或其他人……这种不断的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