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瑞逐梦飞

来源 :新作文·教育故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0月23日清晨,我起床打开手机后,在巴蜀小学教育集团行政工作群发布了当天的管理心语。在巴蜀,每天早上八点以前,都会有行政干部轮流分享管理心语。通过管理心语分享,在校长室的引领下,行政干部学习如何做管理,达成对学校工作的高度共识,并总结学校的管理经验,形成对学校管理文化共同价值的引领。管理心语分享,实现了信息时代巴蜀律动管理文化的精神引领、行动支撑和情感沟通。
  1998年我来到巴蜀小学工作,完整的见证了巴蜀小学“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教学成果的形成过程。2010年开始,我成长为学校的行政管理干部,在马宏校长的带领下,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了管理文化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
  学校管理文化是在学校的管理实践中,由校长、管理干部、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创造和形成的,是全体人员自觉接受和遵循的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相关的价值观。都说二流的学校管理靠制度,一流的學校管理靠文化。任何学校,只要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就会对学校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成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同样,学校的任何一种管理只有与文化相结合,才有其生命力。管理文化是一所学校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的升华,是学校校长管理理念的写照。学校管理文化主要体现为精神、制度和物质三种形态。精神形态体现为学校管理者所秉持的管理哲学和管理理念;制度形态体现为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物质形态体现为学校的管理工具、校园文化环境和各类设施,如学校标志、管理手册等学校管理文化的物化产品。
  管理是精神的引领,巴蜀人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凸显人的内在精神功能对于生命的意义,更加关注生命个体的身体、心理、知识、能力等综合发展,提出了“团队长精神”的管理实践方向。基于对个人和团队精神的理解,巴蜀律动管理把对教师精神的引领放到了异常重要的位置。巴蜀律动管理不是靠宣讲、工作布置等简单方式来完成,而是通过实际行动来营造浓厚的人文关怀氛围,为教师清理情绪,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巴蜀有“教师公共行为准则十条约定”“巴蜀教师职业素养十条导向”行为共识,有“巴蜀教师12语”作为教师的精神引领和心理支持,有“心灵拷问14条”帮助教师清理情绪,有“以校为荣、育人为先、真爱学生、终生无悔”每周面对学生的宣誓。通过精神引领,激发教师成长内驱动力,让每个人在共同做事中实现自身和团队的价值。
  管理是行动的支撑,巴蜀律动管理需要精神引领,更需要行动的支撑。管理要护航教育教学改革,管理人员要成为教师行动的有力支持者。巴蜀小学教育集团,进行了管理机制创新和“大部制统整,小学校、学科组落根”的统筹管理。巴蜀倡导“三到、四为”的管理方式,就是要“到学生生活中去,到教师心中去,到家长的困惑中去”,就是要“为有效而来,为有效而去;为问题而来,为问题而去。”巴蜀要求管理工作要统筹思考,充分给教师成长搭建空间。巴蜀小学通过管理人员作牵手学校的“大使”,持续开展“1+1+1”文化互助项目,既驱动和支持了校内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搭建了城乡教师互动共升的专业成长渠道。坚持教育是做的哲学,在管理的过程中成长了大批干部,巴蜀小学为社会输出多名管理人才,巴蜀正在成为学校管理干部成长的摇篮。
  管理是情感的沟通,关注人的情感,帮助教师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是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巴蜀律动管理积极地寻找与教师情感沟通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校长信箱、满意度调查、组织生活交流,管理干部和教职工面对面沟通、一对一谈心,有效满足教职工的情感需求,让不同岗位的“巴蜀人”都能心平气和、积极向上的投入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一个团队就是组织一种让生命增值的生活”。巴蜀特别重视团队熔炼,进行教师团队的建设,让教师在团队中主动去学习、去行动,释放自己的生活活力,找到工作中的幸福感、成就感。巴蜀是要培养走得远的巴蜀人,倡导在共同经历、彼此滋养中相互成就。巴蜀管理的工作安排,要求首先要讲清楚工作背后的价值,让老师们明白“为何做”,然后再带领老师们“一起做、做起来、做出来”,鼓励老师们“持续做”,实现优质常态。通过管理的情感沟通,換位思考交流,达成的是价值认同,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共同过有境界的教育生活。
  回首自己在巴蜀22年的工作、生活,经历了从信息技术教师、班主任、信息中心负责人、巴蜀蓝湖郡小学执行校长、集团物业部部长等多岗历练,巴蜀小学也从来时的一所小学,发展成为了教育集团。是什么原因激励我要不断的追求进步和成长,是巴蜀的文化时刻滋养着我,提醒着我:我是巴蜀人,我的岗位,我的责任。精神与行动并举,管理成长人。
  写作之时,已是深冬。家乡已经下了雪,天很冷,心却热,在巴蜀的感召下,我们都成了追梦人。冬雪瑞,逐梦飞!
其他文献
有人说,没有当过班主任的教师生涯是不完整的。很庆幸,笔者拥有了这完整的教师生涯。班主任,简单的三个字却承载着班级四十多名学生的安全、学习、生活、健康等各个方面。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磨练了两年,成长了许多。经过此次暑假培训,在不断反思中,笔者整理出自己的一些班主任成长心得。  一、带着爱心出发,用责任约束自己  每个学生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他们是鲜活的生命,这必然要求老师要从心出
期刊
去年,在教师节临近之际,一个题为“要不要取消教师节”的小调查走红网络,这令我感到莫名其妙。一个歌颂老师的節日,为什么会变成网友抨击的对象,还想它被取消呢?再看看网友们的评论,有90%的人都建议取消教师节,理由是教师节成了家长们集中送礼的节日。同时,家长们担心在教师节送的礼没有其他同学家长体面,从而影响自己孩子在老师心中的重视程度;孩子担心自己送的礼没有其他同学体面,在同学中间没面子。因此,教师节让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品德与生活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学校的品德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短板效应”也日益凸显:课程的架构直观、简洁,与德育目标存在距离感;教材的内容与生活、社会、实践存在较大的差异;理念性、感悟性的内容偏多,体验式、活动式的内容偏少。而且品德课程呈现的大多是“城市面貌”,与农村小学生的认知差异很大;农村小学特别是有些边远农村地区的小学受办学条件的限制,开
期刊
1998年的秋天,我满怀初为人师的喜悦,踏上了特殊教育的讲台。从此,引领孩子们走出无声的世界成了我永不放弃的追求。  回首任教生涯的第一節语文公开课,我像许多年轻老师那样,扛着新课程改革的大旗,追赶着所谓的时髦。为了上好《荷花》那节公开课,我煞费苦心地做了许多美丽的荷花头饰。课上,我让孩子们画荷花、赏荷花、演荷花,真是热闹非凡。可是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对课文却读不通,更写不顺。我意识到这样的课堂并不
期刊
【摘 要】课外阅读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并提出新的评价方法,这对传统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那么,究竟该评价什么?如何评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其和谐发展呢?笔者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从评价内容、评价手段、评定时间等方面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方法进行了尝试。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方法;实施策略  在小学
期刊
【摘 要】广东省阳江市教科研服务队伍由省、市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名教师、骨干教师组成,致力于搭建教育科研和创客服务平台,竭诚为创新教育服务,以激发教育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提高师生的科学素质,推动教育科研发展,促进师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区域教研;校本教研;教科研服务;队伍建设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校本教研逐步成为中小学教研的突出方向。多年来,阳江市广大中小学教师被
期刊
教师在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梦想,又幸运地参与了每个学生的成长梦。蓦然回首,笔者在这个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已走过了24个年头,从教后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闭上眼睛,一幕幕都可以清晰地在脑海中浮现。曾以为经常浮现在脑中的一定会是过往取得的成绩,可奇怪的是获过什么奖、什么时候获得的,模模糊糊地说不上来。但是与学生的每一份感动犹如就在眼前,原来在静待花开的过程中,这些感动才是久久不能忘怀的。在班主任工作中,笔者享
期刊
清晨打开手机,便看到了学校行政干部工作微信群里令狐林部长分享的关于“技术赋能”的管理心语:“上通天气”的学习感悟思考起点、“下接地气”的现场工作诊断反思、“培育元气”的对应工作策略建议,还有“凝聚人气”的“亲们早安,一起努力!”,以及其他干部围绕主题的自主讨论……  在巴蜀,每个工作日早上,都会有一位行政干部轮流分享管理心语,和其余行政对该条管理心语的学习感受观点讨论等。一小段文字,是大家对管理的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文章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以期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自主学习;学习策略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
期刊
【摘 要】区域文化传承创新更好地融入学校课堂,其实质是要将优秀文化、先进文明循序渐进地渗透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使学校教育真正成为“有根的教育”。文章分别从区域文化传承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区域文化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有效途径,阐述了区域文化传承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并与学科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有效渗透,使区域文化教育得以变革与创新。  【关键词】区域文化;学科教学;有效渗透;文化传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