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全域旅游,推动山区县“绿富关”发展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7155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 键 词] 全域旅游;生态立县;绿富美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292-02
  旅游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手段,旅游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快速增长,产业格局日趋完善,市场规模品质同步提升,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全域旅游,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景区内部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从部门行为向政府统筹推进转变,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山东省蒙阴县地处山区,是山东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确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名县”、“全省生态旅游示范县”。2015年蒙阴县抓住临沂市被国家旅游局列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机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全景蒙阴、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和“绿富美”新蒙阴建设目标,统筹配置区域旅游资源和要素,以创新思维和全新观念,努力打造旅游产业的升级版,全域旅游新格局和新业态逐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水平得到提升,旅游产业获得稳步健康发展。其经验做法对全国各地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加强政府引导,提高全民参与意识
  发展全域旅游,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有利于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更好地满足旅游者消费需求。蒙阴县地处沂蒙山腹地,千峦环其外,百流出其中,森林覆盖率达61%,山水秀美,地貌奇特。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名扬全国,举世闻名孟良崮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神奇地貌岱崮是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10万亩云蒙湖山水相映,100多万亩果园春华秋实,“中国蜜桃第一县”自然生态和红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1)科学编制旅游规划,引领全域旅游发展。近年来,蒙阴县积极推进全域统筹规划、全域合理布局,科学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形成了以蒙山辐射为依托的养生度假游、以岱崮地貌为核心的地质奇观游、以云蒙湖为中心的亲水休闲游、以孟良崮为主题的红色教育游、以县城为中枢的特色体验游这五大旅游板块,生态农业观光游遍布全县乡镇的基本框架,实现全域宜居宜业宜游。(2)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民参与全域旅游。通过示范引导、典型带动、实地参观、经验交流会等多种方式,激发群众参与全域旅游的积极性。鼓励群众以土地、山林、果园、房屋、资金、劳动力等多种要素形式,参与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制旅游开发公司,全域旅游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旅游业发展注入强有力的内在动力,2017年,全县接待游客5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亿元。
  二、坚持生态立县,持续放大生态优势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蒙阴县是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林木覆盖率75%,空气富氧含量高,有“国家森林公园”和“天然氧吧”之称。多年来,蒙阴县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咬定绿水青山不放松,生态优势持续放大。(1)开展“绿满蒙阴”活动,持续开展绿化造林行动,加大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力度,对25度坡以上耕地进行退耕还林,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2)实施云蒙湖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加大以云蒙湖为中心的汶河、梓河等干支流的湿地恢复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力度,开展“清河行动”,保护湖区生态。(3)推进农业清洁生产与美丽乡村建设。严格限制工农业污染项目,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加强农业绿色生产管理,防止化肥、农药对水体、土壤的污染。综合提升村容村貌,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4)完善生态保护办法和生态保护考核机制。保护好蒙阴的一草一木和小河小溪,留住大自然给予的独特禀赋。
  三、优化配置资源,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全域旅游是多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蒙阴全域旅游促进生态农业大县经济结构转型,确立了“农业围绕旅游调结构、城镇围绕旅游提功能、文化围绕旅游做文章、要素供给围绕旅游强服务”的农商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思路,以争创“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县”为抓手,促进产业融合升级和旅游资源整合。(1)推动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融合发展。加快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培育田园艺术景观等创意农业,发展定制农业、众筹农业、家庭农场、家庭牧场等新型农业业态,建设从农田到果园、山林、水库、河流等全覆盖的农业观光、休闲、体验园区,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田园综合体。全县注册农场达到458家,合作社1424家。(2)优化旅游要素配置,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在旅游要素配置上,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对旅游业的引导作用,防止行业内要素配置的失衡。针对资源配置明显向“吃、住、游、行、购”倾斜的状况,引导资源配置向“娱”和“商、养、学、闲、情、奇”新产业要素倾斜发展。在全域旅游空间布局上,旅游要素从主要景点向广大乡村流动配置,实现旅游产业全域覆盖、协调发展,拉长农业产业链。
  四、彰显地域特色,提升旅游产品品质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等,提升传统工艺产品品质和旅游产品文化含量。(1)发挥旅游拉动及催化集成作用,做活“旅游+”文章,促进旅游与文化、商贸、电子商务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深入挖掘蒙阴特色资源,举办“杏花节”“桃花节”“槐花节”“樱桃采摘节”“赛桃会”等,举办环青海湖自行车联赛蒙阴云蒙湖站竞赛等体育赛事。(2)拓展孟良崮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依托山东沂蒙党性教育基地,打造以孟良崮、沂蒙六姐妹故乡、南北岱崮为主的党性教育网络和红色旅游线路。(3)开发特色产品,提高旅游产品档次。蒙阴土特产多,央视《舌尖上的中国Ⅱ》播出的椿树沟原汁原味的煎饼,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食客。依托特色名吃“孟良崮煎饼”“蒙阴光棍鸡”“岱崮全羊”及沂蒙乡土文化民俗资源开办农家乐,发展美丽乡村综合体。
  五、加强基础设施,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蒙阴历史上“四塞之固,土货不出,外货不入。”改革开放以来,高度重视交通设施建设,通过筹资筹劳,政策扶持,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全县等级硬化公路通车里程达2774公里,县域公路交通网络畅通,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1)加大旅游招商力度,探索多元化的投资渠道。通过一事一议、引导社会力量和群众参与等方式,在生态建设、景区开发、交通建设、村镇建设、旅游配套等方面,加大旅游招商力度,让更多的旅游项目落地。进一步探索推行“旅游+农户”“旅游+合作社”“旅游+农村超市”等多种投资模式,谁投入、谁受益,形成多元化的旅游投资渠道。(2)加大旅游保障服务设施建设。建设了全域旅游二级集散中心县城新汽车站;把旅游度假区周边道路、游客中心、文化广场、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景区卫生环境进行了重点优化提升。适应自驾游、自助游、家庭游等发展趋势,建设了一批富有特色的精品客栈、主题酒店、鄉村休闲度假酒店和旅游民宿;加强旅游购物市场建设,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3)注重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在提升村容村貌的基础上,通过厕所革命,全部完成了旅游厕所建设、改造和农家乐改厕。建设乡村旅游综合体,助推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
  六、坚持共享发展,旅游助推精准扶贫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开展“旅游+扶贫”试点工作,通过“旅游+民俗、景区+村居、景区+合作社”等多种“旅游+”新模式,政府引导贫困户参与旅游的开发、建设、服务等,拓宽贫困户增收致富渠道,增加贫困人口经济收益,推进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全县累计投入旅游项目和旅游相关产业开发建设资金达到12亿元,直接受益贫困户1300余户、2800余人,间接受益贫困户9000余人;6个国、省定旅游扶贫村中,有3个已经实现整村脱贫。“旅游+扶贫”模式和工作经验先后被《中央新闻联播》《山东新闻联播》
  《国家旅游局网站》等100多家媒体报道、转载。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悠久。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圣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而这些经验和智慧对塑造中职学生健全的人格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人格培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培养青少年友善、谦让、诚信、忍耐、忠孝等良好人格特质,进而塑造
期刊
[摘 要]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当中,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能够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所以高职教师必须采用“六心”教育,即有心、用心、爱心、责任心、上进心、事业心。同时也要合理设计教学方式,使“六心”教育起到良好的作用。  [关 键 词] “六心”教育;高职学生;德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236-01 
期刊
[摘 要] 以软件工程教学实践为例,针对工科学生特点,探讨其非技术性能力培养问题。采用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人文社科知识、管理与团队意识等多种措施,加强学生非技术性能力的培养。对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 键 词] 非技术性能力;软件工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253-01  软件
期刊
[摘 要] 体育课程是我国素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课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体育教学也在不断地革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为全民健康运动的推广助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让体育锻炼生活化、社会化和常态化。就中职生体育教学中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仅供相关人士进行参考。  [关 键 词] 中职生;体育教学;自我锻炼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在中职的自习课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首先需要为学生的自习课建立良好的纪律基础,之后在良好的自习纪律的前提下,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习效率。对于中职的自习课,很多班主任都疏于管理,导致学生自习质量出现了日益下滑的现象,因此,在自习管理工作中,要认真对待这份工作,从细节入手,切实提升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  [关 键 词] 中职;班主任;自习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
期刊
[摘 要]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实践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对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内涵的理解,围绕中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中职园林专业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实践,分析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在资源建设、推广应用、交流互动、网站维护和资源更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慕课联盟、名师名课、平台维护、资源更新等措施,开展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常建常新、持续建设和广
期刊
[摘 要] 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以实践教学基地为基础,其重要性在农业高职教育中尤为突出。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一主两翼校园”为实践教学载体,在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改革和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研究和设计,有效解决了困扰园林园艺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各种困难,提高了高职园林园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创业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 键 词] 园林园艺类;一主两翼;实
期刊
[摘 要] 中职院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基础性人才的地方,中职院校为了能够实现育人的目标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更新,实现人才的多方面发展。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233-01  中职
期刊
[摘 要] 一直以来,中职学校班级活动的组织与设计多以学校层面统一部署,缺乏针对性和主体性,也就毫无特色可言。探讨如何结合专业的特点和要求策划设计班级特色活动,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创建班级特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学前教育专业班级为例,由设计应遵循的四个原则去探析中职学校班级如何设计班级特色活动。  [关 键 词] 中职;班级特色活动;学前教育专业;原则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
期刊
[摘 要] 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方式存在区别,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企业一线员工,融入企业文化并适应企业发展,实现中职学校学生就业与企业创业盈利“共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关 键 词] 中职;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261-01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  (一)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