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学习故事”是由新西兰学前教育学者卡尔(Carr,2004)提出,是一种用来记录、评价和支持儿童学习的方式。“学习故事”是一种评价儿童的方法,也是一种研究方法。
目前,对广大幼儿教师来说,最艰巨的挑战是如何适当地评价个体儿童,做好观察记录,并运用评价和观察的结果来开展有效教学。让我们一起走近孩子、了解孩子、发现孩子并支持孩子的发展吧。我们特推出2016年重点新栏目——学习故事,期盼广大幼儿教师能积极踊跃投稿!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观察记录
◆“众里寻他千百度”——寻找小伙伴
康康在早锻炼众多器械中选择了“曲棍球”游戏。他飞快跑到正在玩扭扭车的周周旁边,大声地跟他说:“周周,我们一起去玩球吧!”周周双手往上一举,一副很兴奋的样子,爽快地答应了。两人到达场地后,戴上了代表不同队伍的头绳。康康催促着说:“周周,你站球门,我来打球!”可是,周周仍然不为所动。康康见状,实在是没了办法,这一次,他戴上他的装备一起出发了……他游走到各个地方,大声地叫喊着:“谁要跟我一起玩球啊?谁要一起玩啊?……”但没有人理会,康康拖着曲棍球棒,头低着,好失落。三步回头两步,只能失望地又回到了游戏的地点。
当可可和一一路过此地的时候,曙光出现了。康康就像上了弦的弓一样,一触即发。他跑到可可、一一旁边,兴奋地说:“可可,我们一起玩球吧!真的真的很好玩的!好不好?”可可见康康那么有诚意,便拉着一一的手,爽快地说:“我们就玩这个了吧!”康康紧皱的眉头开始舒展,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心有灵犀一点通”——规则听我说
曲棍球游戏终于开始步入正轨。此时的球场上已经有一颗球了,但可可转身又要去筐子中拿另一颗球。在远处,一直观察着伙伴的康康看到了,赶忙大声阻止:“可可,可可,你这个球不用拿了呀!”可可便放下了球。见可可放下了手中的球后,康康又开始忙碌了。他在球门处,用手指着球门呼喊一一:“一一,你来呀,跟我一起待在这儿。”话音未落,一一已经在球场中发球了,球刚好向球门处滚来,而此时赶来球门处的是可可。可可看到一一已经发球了,跑得飞快,马上站到了康康的旁边。所以,康康和可可两人共同合作上前阻挡,游戏进展得很顺利。
◆“柳暗花明又一村”——分队比一比
游戏一直玩得很开心,但是玩着玩着,康康突然想到了些什么,对着可可说:“可可啊,你是绿队的,可你看,我是黄队呀!”他指着自己和可可头上的头绳,“你应该跟周周是一队,我跟一一才是一队。”原来康康发现他们的队伍站错了,相同颜色头绳的孩子才应该是一队呀!听了康康的话,大家觉得康康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孩子们暂停游戏,开始重新组队。
游戏重新开始,这次由康康和一一组成的黄队守在球门处当守门员,而可可是进攻方,负责进球。可可用力挥动球杆,球快速冲向康康和一一,两人共同合作,拿起球杆往球那儿用力一顶,球又回去了,可可再用力进攻,康康再挡,就这样你攻我挡,游戏一直进行到了早锻炼结束。
分析评价
1.认知水平。
康康是组织者,对推动游戏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康康在整个游戏中处于主导者的地位,一直是发号施令者,这源于他对这个游戏的熟悉程度,他知晓游戏的基本规则。其余几人之所以能够听从康康的指挥,是因为孩子对游戏的不熟悉,需要像康康这样的领导者来领导。
一开始游戏时孩子们沉浸在一起玩乐的过程中,也不分队,但中班的孩子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当发现游戏违背规则后,开始解决、重组。
2.情感态度特点。
康康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一直抱着很积极的态度,他想要玩这个游戏,就明白这个游戏不是一个人的游戏,而是合作和竞争的游戏,必然有队友和对手,于是他积极寻找伙伴,安排伙伴们的站位等,都表示他想要让这个游戏更加有意思。
3.个性差异。
康康满怀喜悦之情,以为找到了周周这位朋友,可以来场球赛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周周怯场了,由于周周的性格比较内向。虽然康康也试图在游戏中想要让周周参与进去,但是周周还是缺乏了跨出去的一步。
教育策略
1.针对性间接指导。
教师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需要鼓励幼儿大胆寻找同伴,一同参与游戏。遇到问题时,请幼儿自己找办法解决。教师可以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之中,激发幼儿继续学习的欲望。教师要选用合适的方式参与幼儿游戏,推动游戏的进程。游戏是孩子的游戏。
2.活动材料更加细致。
本次活动的球门是一个半月摇加上网搭成的,由于器械的重量限制,只设立了一个球门,但是孩子们游戏时候还是能够合理利用。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已经有了,但是如何增加幼儿的规则意识,可以借助丰富的活动材料。比如:可以增加记分牌,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和比赛欲望。
3.关注特殊幼儿。
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在游戏中为了激发不同能力幼儿的兴趣,教师必要时可以对能力较弱的孩子进行适当的鼓励,使得他能够不拘束,对活动产生兴趣和自信。
“学习故事”是由新西兰学前教育学者卡尔(Carr,2004)提出,是一种用来记录、评价和支持儿童学习的方式。“学习故事”是一种评价儿童的方法,也是一种研究方法。
目前,对广大幼儿教师来说,最艰巨的挑战是如何适当地评价个体儿童,做好观察记录,并运用评价和观察的结果来开展有效教学。让我们一起走近孩子、了解孩子、发现孩子并支持孩子的发展吧。我们特推出2016年重点新栏目——学习故事,期盼广大幼儿教师能积极踊跃投稿!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观察记录
◆“众里寻他千百度”——寻找小伙伴
康康在早锻炼众多器械中选择了“曲棍球”游戏。他飞快跑到正在玩扭扭车的周周旁边,大声地跟他说:“周周,我们一起去玩球吧!”周周双手往上一举,一副很兴奋的样子,爽快地答应了。两人到达场地后,戴上了代表不同队伍的头绳。康康催促着说:“周周,你站球门,我来打球!”可是,周周仍然不为所动。康康见状,实在是没了办法,这一次,他戴上他的装备一起出发了……他游走到各个地方,大声地叫喊着:“谁要跟我一起玩球啊?谁要一起玩啊?……”但没有人理会,康康拖着曲棍球棒,头低着,好失落。三步回头两步,只能失望地又回到了游戏的地点。
当可可和一一路过此地的时候,曙光出现了。康康就像上了弦的弓一样,一触即发。他跑到可可、一一旁边,兴奋地说:“可可,我们一起玩球吧!真的真的很好玩的!好不好?”可可见康康那么有诚意,便拉着一一的手,爽快地说:“我们就玩这个了吧!”康康紧皱的眉头开始舒展,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心有灵犀一点通”——规则听我说
曲棍球游戏终于开始步入正轨。此时的球场上已经有一颗球了,但可可转身又要去筐子中拿另一颗球。在远处,一直观察着伙伴的康康看到了,赶忙大声阻止:“可可,可可,你这个球不用拿了呀!”可可便放下了球。见可可放下了手中的球后,康康又开始忙碌了。他在球门处,用手指着球门呼喊一一:“一一,你来呀,跟我一起待在这儿。”话音未落,一一已经在球场中发球了,球刚好向球门处滚来,而此时赶来球门处的是可可。可可看到一一已经发球了,跑得飞快,马上站到了康康的旁边。所以,康康和可可两人共同合作上前阻挡,游戏进展得很顺利。
◆“柳暗花明又一村”——分队比一比
游戏一直玩得很开心,但是玩着玩着,康康突然想到了些什么,对着可可说:“可可啊,你是绿队的,可你看,我是黄队呀!”他指着自己和可可头上的头绳,“你应该跟周周是一队,我跟一一才是一队。”原来康康发现他们的队伍站错了,相同颜色头绳的孩子才应该是一队呀!听了康康的话,大家觉得康康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孩子们暂停游戏,开始重新组队。
游戏重新开始,这次由康康和一一组成的黄队守在球门处当守门员,而可可是进攻方,负责进球。可可用力挥动球杆,球快速冲向康康和一一,两人共同合作,拿起球杆往球那儿用力一顶,球又回去了,可可再用力进攻,康康再挡,就这样你攻我挡,游戏一直进行到了早锻炼结束。
分析评价
1.认知水平。
康康是组织者,对推动游戏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康康在整个游戏中处于主导者的地位,一直是发号施令者,这源于他对这个游戏的熟悉程度,他知晓游戏的基本规则。其余几人之所以能够听从康康的指挥,是因为孩子对游戏的不熟悉,需要像康康这样的领导者来领导。
一开始游戏时孩子们沉浸在一起玩乐的过程中,也不分队,但中班的孩子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当发现游戏违背规则后,开始解决、重组。
2.情感态度特点。
康康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一直抱着很积极的态度,他想要玩这个游戏,就明白这个游戏不是一个人的游戏,而是合作和竞争的游戏,必然有队友和对手,于是他积极寻找伙伴,安排伙伴们的站位等,都表示他想要让这个游戏更加有意思。
3.个性差异。
康康满怀喜悦之情,以为找到了周周这位朋友,可以来场球赛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周周怯场了,由于周周的性格比较内向。虽然康康也试图在游戏中想要让周周参与进去,但是周周还是缺乏了跨出去的一步。
教育策略
1.针对性间接指导。
教师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需要鼓励幼儿大胆寻找同伴,一同参与游戏。遇到问题时,请幼儿自己找办法解决。教师可以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之中,激发幼儿继续学习的欲望。教师要选用合适的方式参与幼儿游戏,推动游戏的进程。游戏是孩子的游戏。
2.活动材料更加细致。
本次活动的球门是一个半月摇加上网搭成的,由于器械的重量限制,只设立了一个球门,但是孩子们游戏时候还是能够合理利用。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已经有了,但是如何增加幼儿的规则意识,可以借助丰富的活动材料。比如:可以增加记分牌,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和比赛欲望。
3.关注特殊幼儿。
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在游戏中为了激发不同能力幼儿的兴趣,教师必要时可以对能力较弱的孩子进行适当的鼓励,使得他能够不拘束,对活动产生兴趣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