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具中残留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测定试验方法的改进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w_jl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对餐饮具中残留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测定试验方法的改进。方法: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离心管为萃取容器,不经pH调节与酸洗步骤,1次萃取完成。结果:改进后的方法在浓度0~2 ?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为0.999 4,RSD为0.98%~1.89%,回收率在98.0%~101.8%。结论:该改进方法所得结果准确可靠、平行性好、检测效率高,对环境和人员危害小,可满足餐饮具监督抽检的检验工作。
  关键词:阴离子合成洗涤剂;餐饮具;方法改进
  洗洁精因其具有去污效果好、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各类餐饮业。一般认为,洗洁精等合成洗涤剂的主要成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属于低毒,故在清洗餐饮具时,只要冲洗干净,对健康是安全的。但洗涤剂用量过大,未经足够量的清水冲洗或清洗用水重复使用,都会造成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在餐具上残留而被误食,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1],因此准确测定餐饮具中残留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含量对规范餐饮具的卫生要求,确保消费者的饮食卫生安全尤为重要[2]。目前,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检测方法主要有3种,即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原子吸收法[3],其中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是国家标准GB/T 5750.4—2006
  中规定的第一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然而该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步骤烦琐、试验过程长、易产生误差及大量有机试剂对检验员危害较大等问题,因此本文分析了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检测过程中的各影响因素,进而对该方法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简化与改进,所得结果准确可靠,检测效率高,对环境和人员危害小,可满足餐饮具监督抽检的检验工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试剂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标准溶液(1 000 mg/L),国家计量科学院;亚甲蓝,MERCK公司;三氯甲烷、二氯甲烷、磷酸氢二钠、氢氧化钠、硫酸均为分析纯,国药集团(所用标准使用液、溶液配制方法均与GB/T 5750.4—2006中10.1相同)。
  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T9CS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BSA224S型分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公司。
  1.3 试验步骤
  1.3.1 样液制备
  根据GB 14934—2006规定的采样方法进行采样,即按照每100 cm2表面积使用100 mL蒸馏水的比例,冲洗餐具制样。
  1.3.2 标准曲线及样品测定
  准确移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标准使用液0.00 mL、0.50 mL、1.00 mL、2.00 mL、3.00 mL、4.00 mL和5.00 mL于分液漏斗(改进后使用100 mL离心管)中,用纯水稀释至50 mL,同时吸取样液50 mL于分液漏斗(改进后使用100 mL离心管)中。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溶液调节pH(改进后该步骤可省略),将20 mL三氯甲烷分4次加入体系进行萃取,并在第一次萃取时加入10 mL亚甲蓝溶液,第二次萃取时加入25 mL酸溶液进行洗涤,萃取结束后合并4次的有机相于25 mL比色管中,用三氯甲烷定容后测定。改进后则直接于標准系列及样液中准确加入25 mL二氯甲烷和10 mL亚甲蓝溶液,猛烈振摇2 min后静置20 min分层。用一次性吸管插入底部有机层并快速吸取有机相于3 cm比色皿中进行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检测过程中的各影响因素分析
  ①国家标准方法GB/T 5750.4—2006第一法中规定的萃取剂为三氯甲烷。三氯甲烷和二氯甲烷都是很好的萃取溶剂,但二氯甲烷的毒性远低于三氯甲烷,在所有的氯代烷烃中毒性最低[4-5],且二氯甲烷成本较低,而原方法(即
  GB/T 5750.4—2006)中需要用到大量的三氯甲烷,试验操作时危险性强,因此,本试验考虑将萃取剂替换为二氯甲烷。②原方法中规定在萃取过程中需先对溶液pH进行调节使其变为中性再进行萃取,但餐具一般不会接触过酸或过碱的物质,且标准规定使用蒸馏水冲洗制样,蒸馏水的pH为中性,所以餐具水洗样液的pH限值通常在6.5~8.5,且亚甲蓝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缓冲作用,故调节pH的步骤可省略。而萃取之后的酸洗步骤则是为了除去酚类、有机羧酸盐、氯化物、硫氰酸盐及硝酸盐类能和亚甲蓝发生反应进而影响实验结果的物质。试验制备的餐具水洗样液通常不会含有这些干扰物质,因此基于上述因素,将pH调节及酸洗步骤省略。③国家标准中规定萃取次数为4次,且每次需用分液漏斗对有机相进行转移。萃取多次是为了萃取更完全,但萃取的次数越多,相应的误差及损失也会越大,且多次萃取有机试剂用量大,不仅危害检验人员的健康,还会对环境带来污染。此外,在振摇过程中分液漏斗极易引起溶液撒漏,使有机相损失,导致分析结果偏低。因此针对上述影响因素,本试验将萃取容器替换为离心管,并将萃取次数合并为1次。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对原国家标准中的方法进行了简化与改进,并对改进后的方法进行考察。
  2.2 线性关系考察
  试验对改进后的方法进行了线性考察,线性方程为y=0.605 8x+0.043 6,R2=0.999 4(n=7),改进后的方法在浓度0~2 ?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3 精密度和回收率试验
  准确配制3种浓度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按照改进后的样品测定方法分别测定6次对其进行精密度试验,同时与国家标准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改进后的方法的RSD为0.98%~1.89%,且测定结果与国家标准法无明显差异。
  以准确配制的已知浓度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作为本底,精确加入一定量的标准溶液,对加标回收率进行测试(表2),由试验结果可知,改进后的方法的回收率在98.0%~101.8%。
  3 结论
  本试验对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检测过程中的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原国家标准方法中存在的步骤烦琐、试验过程长、易产生误差及大量有机试剂对检验员危害较大等问题,对试验过程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简化与改进,改进后的方法在浓度0~2 ?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SD为0.98%~1.89%,平均回收率在98.0%~101.8%。所得结果准确可靠、平行性好、检测效率高,对环境和人员危害小,可满足餐饮具监督抽检的检验工作。
  参考文献
  [1]赵文红,江城梅.家用洗涤剂毒性作用及对食品污染的研究现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26(1):88-90.
  [2]龚宁,李玉平,杨公明.表面活性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质,2007(9):747-750.
  [3]赵宇明,付林华,董广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检测方法在国内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2018,39(9):241-245.
  [4]杨飞飞,张海东,王瑞.二氯甲烷毒性研究进展[J].中国职业医学,2015,42(6):692-694.
  [5]陈志蓉,裴新荣,张凤兰,等.氯仿毒性的研究进展及法规管理现状[J].癌变.畸变.突变,2014,26(1):71-74.
其他文献
摘 要:分析轻食在我国的消费特点及其流行的原因,从生活方式及社会行为变化、主要消费群体的变化、西方文化的影响等角度进行阐述,了解轻食的营养相关现况,为规范轻食行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轻食;合理膳食;饮食方式  当今社会环境下,“轻食”已发展为更符合现代人的健康饮食方式,它既简单方便又有益健康,既营养均衡又能保证能量摄入,越来越受崇尚健康的年轻人追捧[1]。了解“轻食”的营养相关现况,提出规范“轻
摘 要:四环素类药物在动物疾病的防治中有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四环素类药物的广泛使用,出现了滥用、用药不规范等情况,使食品及环境中产生了大量药物残留,食用含四环素类药物残留的食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本文对免疫分析法测定食品中四环素类药物残留进行了研究,主要讨论现今仍在广泛使用的检测方法,并对其性质进行分析,最后对四环素类药物检测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四环素类药物;药物残留;免疫分析法  随
摘 要:本文使用气相色谱仪检测白醋中脱氢乙酸的含量,对两种前处理方法的加标回收试验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了在同一水平加标含量下,两种不同前处理方法对回收率的影响。  关键词:白醋;脱氢乙酸;加标;气相色谱仪  脱氢乙酸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学防腐剂,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食品中主要起防腐、保鲜的作用,对食品中易产生有害毒素的菌群有着较强的抑制作用。市场中大多数食品都会添加一定量的脱氢乙酸以达到延长
摘 要:建立了全自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蜂蜜中4种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野百合碱、倒千里光碱、千里光宁、千里光菲啉)含量的方法。样品用50%甲醇水溶液提取,采用SCX固相萃取柱进行在线净化,以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为分析柱,含0.1%甲酸、10 mmol/L乙酸铵的水溶液和乙腈的流动相等度洗脱,在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模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检测。结果表
摘 要:第三方检测机构实验室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由于其专业性较强,实验室管理人员大多由技术人员晋升,导致部分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缺乏,造成实验室管理混乱。本文对平衡积分卡绩效等级评价体系在第三方检测机构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运行进行了探讨,能有效、全面、客观地评价检测机构实验室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贡献,规避以往实验室管理人员因个人主观因素造成绩效评价失真的现象,为第三方检测机构实验室管理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和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每年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都日渐增大,通过食品安全检测有效减少了市场上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食品检测的专业性较强,为保障检测的有效性,相关人员应做好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细节处理。基于此,本文针对当前食品检测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展开了分析,提出了食品检测方面的质量控制和细节要点,希望为全面提高食品安全、规范市场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摘 要:本文旨在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茶叶中的5种儿茶素类(EGC、C、EC、EGCG、ECG)及咖啡因(CAF)的方法。结果表明,5种儿茶素类和咖啡因在0.2~2.0 mg/m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11~0.999 95,RSD为0.24%~0.57%,方法回收率为95.9%~100.6%。本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茶叶中儿茶素类和咖啡因的定量检测。  关键词:茶叶;
摘 要:藜麦是一种全营养食品,开发藜麦精深加工产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阐述藜麦加工产业现状,总结了藜麦加工工艺和重点工序,介绍了一种藜麦加工工艺流程,旨在生产出精品藜麦。  关键词:藜麦;加工工艺;产业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已有5 000~7 000年的种植和食用历史[1]。藜麦富含蛋白质、人体必需的9种氨基酸、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且具有低热量、低脂和低糖的优势,被国际营养专家誉为“营养黄
摘 要:目的:对2020年在11个省份收集的85份玉米样品进行真菌毒素检测分析。方法:采用胶体定量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试剂盒法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及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进行检测,并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黄曲霉毒素B1的检出最高含量为38.39 μg/kg,超标率为3.5%;呕吐毒素的检出最高
摘 要:硒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硒的形态决定了其毒性与生物活性,其中纳米硒是已有硒形态中毒性最低、生物活性最强,具有抗氧化、抗癌、增强免疫力等生物活性,未来有望成为新型硒营养补充剂。本文重点对纳米硒毒性与营养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关键词:纳米硒;毒性;营养  瑞典化学家Berzelius于1817年在硫酸工厂的铅室中分离出微量元素硒(Sele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