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生产生活面貌正在发生深刻的便化,然而农村的社会建设却成为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一个关键因素,笔者分析了当前农村社会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社会建设 问题 对策建议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强调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尽管近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现代化程度也日益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民还是占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1]而农村社会建设又决定着农村和谐稳定的程度,因此加强农村社会建设是一项关乎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和全局性工作。
一、当前农村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现实的实践来看,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建设还处于建设和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教育落后的面貌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一是由于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涌向城市求学,农村学校生源逐年减少,在校生锐减后公用经费投入也跟着减少,从而导致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二是农村环境和生活条件较差,不能吸引、留住优秀人才,特别是年轻教师和优秀教师更不愿待在农村,通过各种关系调到城里任教,造成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三是随着农民在土地上的收益越来越少,很多的农民进城务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抚养,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爱母爱,再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自私任性,造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四是高昂的大学学费与大学生就业率不高和工资较低之间所形成的强烈对比,使得“读书无用论”和辍学之风在农村有所抬头,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初中毕业生不愿再继续上学,而是选择外出打工,以牺牲长远利益换取当前的微薄收入。
2、农村社会保障形势严峻,任务艰巨。一是农村人口老龄化和“空巢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农村家庭规模普遍小型化,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已经发生变化,家庭保障功能逐渐弱化,迫切需要社会化的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给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带来持久压力。[2]二是农村居民特别是45岁以下的农民对社会保障的认识不到位,对于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意识较为薄弱,积极性不高,未来新农保扩面工作仍面临较大压力。三是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不高,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同时由于个别村干部在认定保障对象时存在优亲厚友、“感情保”等不公平现象。
3、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缓慢。一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相对不足,部分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严重拖累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二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疗设备落后,特别是大部分村卫生室除了血压计、体温表、听诊器外,没有其他的医疗设备,只能满足诸如头疼发热等小病,很多农民就连做B超也要到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三是一些医务人员的素质较低,服务质量不高,对一些老年人的疑问爱理不理,甚至有的医生值班期间存在饮酒、抽烟等现象。四是基本医疗卫生知识宣传不够,卫生防疫体系有待提高,很多农民都是生了病才去看医生,平时很少重视预防疾病。
4、农民居住质量较低。一是随着农村污染的加重,农村的环境越来越差,农村里各种废弃物等固体垃圾随处可见,过去清澈见底的池塘现在也是臭气熏天,个别地方的地下水已经不适宜饮用。二是部分老年人的住房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房子,不仅阴暗潮湿、面积狭小,而且存在安全隐患。三是新建住房建设比较凌乱、缺乏统一合理规划。一方面村民建房多从自身角度出发,不考虑配套的道路、给排水等设施建设,垃圾乱倒,污水横流,电线乱拉,管道乱铺,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另一方面住宅缺乏必要的功能分区,设计不合理,给采光、通风、排水、储物等留下隐患。甚至有的农户生活用房和生产用房合二为一,卧室里存放粮食、杂物,住宅连着厕所,畜禽养殖等生产用房现象到处可见,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卫生状况和生活质量。
5、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缓慢且不良文化不断向农村侵袭。一是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思想下,农村的文化设施落后,大部分村仅有简陋的图书室,乡镇文化站缺乏专业人员,名存实亡。[3]二是供农村居民进行文化活动的途径、渠道都非常有限,造成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方式单一、形式单调,很多农民只能在家看看电视,打打扑克。很多农民对拉二胡、下棋、唱评书等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的兴趣正逐渐降低。三是不良文化和封建迷信思想正逐步向农村侵袭,在法不责众的情况下,农村的赌博风气日渐成为农民的主要娱乐活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修缮庙宇等搞封建迷信活动,趁机敛财,有的还堂而皇之的邀请乡镇干部到场祝贺,严重破坏了淳朴的乡风,这都与群众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息息相关。
二、对策建议
1、统筹城乡建设,制定发展规划。要着眼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强规划的基础性研究,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依据城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村庄建设规划。[4]应进一步加强规划制定和实施的依法监督和统一管理,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相对稳定性,做到一部规划管到头,一张蓝图建到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理顺多头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县、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快速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流通领域改革、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建设等,力求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健全行政村公交网络体系;全面实施村庄绿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建设;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解决生产生活垃圾、污水的处理问题,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二是要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完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采取奖励、补助等形式,调动农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搞好节水灌溉示范,引导农民积极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加大改造中、低产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田生产路网和农田林网建设;实施农业机械补贴项目,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3、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加快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转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品种结构,加大示范带动,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二是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就地转化农民。近郊村重点发展二、三产业,突出为城市服务的特点;近项目园区村可重点发展为项目园区配套、服务的产业;城中村可全力以赴发展为城市服务的第三产业。同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企业和城市转移,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通过大力发展农村工业、第三产业,增加农民的务工、经商和租金等非农收入。三是强化管理,提高农民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保护农民合法权益,逐步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着力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逐步增加农民的红利收入,规范引导城郊农民的房屋出租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4、加强综合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一是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训。从党的方针、政策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培训,让农民群众熟悉掌握有关“三农”政策,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反对封建迷信。二是加强农民创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创业富民、创新强农。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重点培训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头人等。围绕产业培训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和无公害生产、绿色食品生产、现代设施农业、工业化管理经营农业等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5、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构筑生态保障体系。抓好农田防护林、绿色通道建设等重点工程,加强湿地保护,促进生态自我修复。继续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入,推进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产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5]逐步形成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态势,提高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6、统筹兼顾,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一是逐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分层次、广覆盖、应保尽保、稳步推进”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县、乡镇、村三级管理体系,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6]逐步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养老保障水平,重点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搞好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做好双拥工作。二是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基本医疗制度、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为重点,逐步提高农村新合作医疗参合率,逐步增加农村卫生机构经费和建设资金,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三是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加强农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建设,推进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村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里.农村社会管理创新须把握几个问题[N].学习时报,2012-4-30
[2]马雪彬,李丽.从三维视角看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J].贵州社会科学.2007. (2)
[3]王志昭.文化站已名存实亡,乡镇文化站今后何去何从[J].新华网.2005-1-9
[4]《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
[5]黄蓓.发展沼气能源,建设生态新农村[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
[6]新的梦想 新的希望[J].武进党建网.2009-10-9
【关键词】社会建设 问题 对策建议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强调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尽管近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现代化程度也日益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民还是占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1]而农村社会建设又决定着农村和谐稳定的程度,因此加强农村社会建设是一项关乎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和全局性工作。
一、当前农村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现实的实践来看,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建设还处于建设和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教育落后的面貌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一是由于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涌向城市求学,农村学校生源逐年减少,在校生锐减后公用经费投入也跟着减少,从而导致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二是农村环境和生活条件较差,不能吸引、留住优秀人才,特别是年轻教师和优秀教师更不愿待在农村,通过各种关系调到城里任教,造成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三是随着农民在土地上的收益越来越少,很多的农民进城务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抚养,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爱母爱,再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自私任性,造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四是高昂的大学学费与大学生就业率不高和工资较低之间所形成的强烈对比,使得“读书无用论”和辍学之风在农村有所抬头,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初中毕业生不愿再继续上学,而是选择外出打工,以牺牲长远利益换取当前的微薄收入。
2、农村社会保障形势严峻,任务艰巨。一是农村人口老龄化和“空巢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农村家庭规模普遍小型化,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已经发生变化,家庭保障功能逐渐弱化,迫切需要社会化的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给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带来持久压力。[2]二是农村居民特别是45岁以下的农民对社会保障的认识不到位,对于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意识较为薄弱,积极性不高,未来新农保扩面工作仍面临较大压力。三是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不高,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同时由于个别村干部在认定保障对象时存在优亲厚友、“感情保”等不公平现象。
3、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缓慢。一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相对不足,部分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严重拖累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二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疗设备落后,特别是大部分村卫生室除了血压计、体温表、听诊器外,没有其他的医疗设备,只能满足诸如头疼发热等小病,很多农民就连做B超也要到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三是一些医务人员的素质较低,服务质量不高,对一些老年人的疑问爱理不理,甚至有的医生值班期间存在饮酒、抽烟等现象。四是基本医疗卫生知识宣传不够,卫生防疫体系有待提高,很多农民都是生了病才去看医生,平时很少重视预防疾病。
4、农民居住质量较低。一是随着农村污染的加重,农村的环境越来越差,农村里各种废弃物等固体垃圾随处可见,过去清澈见底的池塘现在也是臭气熏天,个别地方的地下水已经不适宜饮用。二是部分老年人的住房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房子,不仅阴暗潮湿、面积狭小,而且存在安全隐患。三是新建住房建设比较凌乱、缺乏统一合理规划。一方面村民建房多从自身角度出发,不考虑配套的道路、给排水等设施建设,垃圾乱倒,污水横流,电线乱拉,管道乱铺,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另一方面住宅缺乏必要的功能分区,设计不合理,给采光、通风、排水、储物等留下隐患。甚至有的农户生活用房和生产用房合二为一,卧室里存放粮食、杂物,住宅连着厕所,畜禽养殖等生产用房现象到处可见,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卫生状况和生活质量。
5、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缓慢且不良文化不断向农村侵袭。一是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思想下,农村的文化设施落后,大部分村仅有简陋的图书室,乡镇文化站缺乏专业人员,名存实亡。[3]二是供农村居民进行文化活动的途径、渠道都非常有限,造成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方式单一、形式单调,很多农民只能在家看看电视,打打扑克。很多农民对拉二胡、下棋、唱评书等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的兴趣正逐渐降低。三是不良文化和封建迷信思想正逐步向农村侵袭,在法不责众的情况下,农村的赌博风气日渐成为农民的主要娱乐活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修缮庙宇等搞封建迷信活动,趁机敛财,有的还堂而皇之的邀请乡镇干部到场祝贺,严重破坏了淳朴的乡风,这都与群众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息息相关。
二、对策建议
1、统筹城乡建设,制定发展规划。要着眼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强规划的基础性研究,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依据城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村庄建设规划。[4]应进一步加强规划制定和实施的依法监督和统一管理,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相对稳定性,做到一部规划管到头,一张蓝图建到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理顺多头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县、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快速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流通领域改革、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建设等,力求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健全行政村公交网络体系;全面实施村庄绿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建设;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解决生产生活垃圾、污水的处理问题,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二是要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完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采取奖励、补助等形式,调动农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搞好节水灌溉示范,引导农民积极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加大改造中、低产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田生产路网和农田林网建设;实施农业机械补贴项目,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3、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加快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转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品种结构,加大示范带动,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二是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就地转化农民。近郊村重点发展二、三产业,突出为城市服务的特点;近项目园区村可重点发展为项目园区配套、服务的产业;城中村可全力以赴发展为城市服务的第三产业。同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企业和城市转移,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通过大力发展农村工业、第三产业,增加农民的务工、经商和租金等非农收入。三是强化管理,提高农民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保护农民合法权益,逐步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着力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逐步增加农民的红利收入,规范引导城郊农民的房屋出租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4、加强综合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一是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训。从党的方针、政策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培训,让农民群众熟悉掌握有关“三农”政策,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反对封建迷信。二是加强农民创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创业富民、创新强农。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重点培训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头人等。围绕产业培训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和无公害生产、绿色食品生产、现代设施农业、工业化管理经营农业等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5、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构筑生态保障体系。抓好农田防护林、绿色通道建设等重点工程,加强湿地保护,促进生态自我修复。继续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入,推进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产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5]逐步形成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态势,提高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6、统筹兼顾,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一是逐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分层次、广覆盖、应保尽保、稳步推进”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县、乡镇、村三级管理体系,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6]逐步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养老保障水平,重点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搞好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做好双拥工作。二是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基本医疗制度、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为重点,逐步提高农村新合作医疗参合率,逐步增加农村卫生机构经费和建设资金,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三是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加强农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建设,推进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村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里.农村社会管理创新须把握几个问题[N].学习时报,2012-4-30
[2]马雪彬,李丽.从三维视角看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J].贵州社会科学.2007. (2)
[3]王志昭.文化站已名存实亡,乡镇文化站今后何去何从[J].新华网.2005-1-9
[4]《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
[5]黄蓓.发展沼气能源,建设生态新农村[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
[6]新的梦想 新的希望[J].武进党建网.200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