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离职意向的调查研究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inlove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抽取甘肃省20个样本县(甘肃省实际共有86个县,在抽样过程中由于考虑到语言不通、交通不便、样本代表性低等方面的原因,剔除了肃北、肃南、阿克塞3个自治县)、3000名中小学教师的基础上,展开实证研究,探讨教师离职意向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有1/3的教师具有不同程度的离职意向;男教师的离职意向显著高于女教师;获得高等学历的教师的离职意向非常显著地高于具有中等学历的教师;教龄较短的新教师的离职意向显著高于教龄较长的老教师;教师的离职意向在婚姻状况和任教科目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一、引言
  
  离职意向(turnover intention)是近年来工业管理心理学与职业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课题。关于离职意向的定义,学术界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 Lyons认为离职意向是指个体离开组织的意向。樊景立指出:“离职意向是指个人想离开目前的工作岗位,另外寻找其他工作机会之倾向的强度。”欧阳玲认为离职意向是指员工企图离开其工作组织的倾向,这种行为倾向可直接引起真正的离职行为。符益群提出离职意向是指员工所产生的离开组织的想法或意愿。另外还有许多关于离职意向的定义,不再一一赘述。纵观这些定义,可以根据离职去向的不同,将离职意向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想离开(更换)职业,另一类是想离开本单位到别的单位从事相同的职业。本研究特指第一类离职,即想离开(更换)职业。
  Mobley等多位学者认为行为的直接前因是意愿,Mitchell等学者也认为离职意向是离职行为的最直接的前固变量。因此,研究教师是否会发生离职行为,探讨其最佳预测变量——离职意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研究途径。目前,国外对教师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已有大量的研究,大大丰富了教师离职意向的研究成果。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为欠缺,已有的研究普遍认为待遇与工作环境是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关于教师离职意向的实证研究却较为缺乏,以西部农村教师作为探讨对象的研究更是一片空白。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离职意向现状进行研究,探讨了影响教师离职意向的一些因素,力求对稳定西部农村教师队伍、扶植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并力争引起全社会对教师离职意向问题的关注。
  
  二、结果与分析
  
  (一)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离职意向的现状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离职意向的总体现状,笔者根据研究的需要以及离职意向的强度,把被调查教师划分为毫无离职意向、基本无离职意向、有离职意向和高离职意向四种类型,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综合分析图1和图2可以发现,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四种类型教师所占的人数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基本无离职意向、有离职意向、毫无离职意向和高离职意向。基本无离职意向的教师人数最多,共有1461人,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55%;其次是有离职意向的教师,共有649人,所占比例达到被调查教师总数的25%;再次是毫无离职意向的教师,共有354人,仅占被调查教师的14%;最后是高离职意向的教师,共有150人,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6%。这一结果说明,在西部农村地区,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无明显的离职意向,能够安心于教师职业,但也有1/3左右的中小学教师具有不同程度的离职意向。
  (二)离职意向在性别、婚姻状况上的差异在表1和表2中反映出,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离职意向在性别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但从婚姻状况来看,离职意向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首先,从性别上来看,男女教师在离职意向上的差异显著(t=2.396,p=0.017),男教师的离职意向显著高于女教师。然后,从婚姻状况来考察,教师在离职意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t=0.410,p=0.682),这说明结婚与否、有无伴侣并不是影响教师离职意向的主要因素。
  


  


  (三)不同学历层次教师的离职意向比较
  在研究中,笔者把教师的学历分成以下三个层次,即初等学历(小学和初中)、中等学历(高中和中专)和高等学历(大专、本科和研究生)。首先,以学历层次作为自变量,教师离职意向作为因变量,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参见表3),不同学历层次教师的离职意向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F=23.482,p<0.01)。然后,进一步运用Tamhane法进行事后多重比较,结果由表4显示,具有高等学历的教师其离职意向非常显著地高于具有中等学历的教师(p<0.01),而具有高等学历的教师与具有初等学历的教师之间、具有中等学历的教师与具有初等学历的教师之间,在离职意向上没有显著的差异。
  
  (四)不同任教科目教师的离职意向比较
  本研究考察了不同任教科目的教师在离职意向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是从教师任教的学科性质(文理科)来看,还是从教师任教的学科重要性(主副科)来看,或者是从每个具体的任教科目来看,其离职意向均无显著差异。换言之,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离职意向并不因任教科目的不同而产生显著差异。
  (五)教龄对教师离职意向的影响
  为了探讨不同教龄的教师在离职意向上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笔者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的数据可知,教龄小于或等于5年的教师离职意向显著高于教龄在26年以上(包括26年)的教师,教龄为6~10年的教师其离职意向显著地高于教龄为21~25年和教龄在26年以上(包括25年)的教师,教龄为11~15年的教师的离职意向显著地高于教龄在26年以上(包括26年)的教师,教龄为16~20年的教师的离职意向显著地高于教龄在26年以上(包括26年)的教师,而其余教龄段的教师之间的离职意向不存在显著差异。
  


  注:p1为教龄小于6年与教龄大于25年的均数差异;p2、p3分别为教龄为6~10年与教龄为21~25年、大于25年的均数差异;p4为教龄为11~15年与教龄大于25年的均数差异;p5为教龄为16~20年与教龄大于25年的均数差异,其余p<0.05。
  
  四、讨论与建议
  
  通过对甘肃省3000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研究发现,该地区大多数中小学教师(69%)无离职意向(包括毫无离职意向和基本无离职意向),这说明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在总体上是比较稳定的,大多数教师都能安心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有1/3以上的中小学教师(31%)具有不同程度的离职意向。意向往往是行为的先导,频繁的人员流动将使学校无法形成一个稳定的、具有长远目标的教师团体,对学生的教育也将缺乏长期规划。这不但会打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从长远来看,还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对于这一部分教师应当引起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关注,积极寻求降低教师离职意向的各种渠道。例如,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等,以保障西部农村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促进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研究发现,男教师的离职意向显著地高于女教师。原因可能在于,男教师对收入的预期比女教师更高,他们往往比女性具有更强的更换职业的倾向性,以实现他们对经济收入的预期。并且,在性格特征上,男性也比女性更具冒险性,他们比女性更敢于舍弃当前的工作岗位,转而去寻求收入更高的职业。在西部农村特别是广大偏远地区,面对条件艰苦而收入又不太理想的现实,“穷则思变”,这里的男教师就比女教师表现出更为强烈的离职意向。基于这一事实,应当给予西部农村地区的男教师更多的关注,并且对他们离职意向的深层次原因的探讨也将成为今后有针对性的研究内容之一。另外,研究发现,已婚(包括初婚、再婚)与未婚(包括离婚、丧偶)的教师在离职意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婚姻状况并不显著影响教师的离职意向。因此,一些学校想单纯通过解决单身教师的婚姻问题来使教师个人稳定下来安心工作的做法,并不具有事实依据,效果可能也不会太理想。
  从学历层次来看,研究发现,具有高等学历的教师其离职意向非常显著地高于具有中等学历的教师。分析原因,笔者认为,具有高学历的教师往往希望寻求更大的专业发展空间以实现自我价值,因此,他们表现出更强的离职倾向性。而且,高学历也使他们寻求新职业(收入更高的职业)、更换工作岗位的成功性更大,因而他们也更敢于离开当前的教师岗位。因此,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学历的同时,要特别关注这些获得高等学历的教师,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防止这部分教师的流失与离职。
  另外,从教龄对教师离职意向的影响来看,研究发现,教龄较短的教师其离职意向显著高于教龄较长的教师。教龄在26年以上(包括26年)的教师其离职意向显著地低于其他教龄段(21~25年教龄段除外)的教师。原因可能在于,新教师对工作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进入职业角色的最初阶段,他们在工作上会比教龄长的教师面临更多的困难,工作压力也较大,因而在这一时期,新教师更易产生离职意向。而相应的,教龄长的老教师各方面的经验变得比较丰富,能够沉着面对和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并且教龄越长的教师也趋向于安定的生活,因而他们的离职意向就显著低于年轻教师。因此,有必要特别给予年轻教师更多的关注,争取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教学技能培训、心理辅导,并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他们尽快稳定下来,以适应教师职业。
  基于以上分析可见,重视教师的离职意向问题已变得刻不容缓,应当引起教育界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要从源头上减少使教师产生离职意向的各种因素,“标本兼治”,以稳定西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切实保障西部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
  
  五、小结
  
  第一,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无明显的离职意向,但也有1/3以上的中小学教师具有不同程度的离职意向。
  第二,男教师的离职意向显著地高于女教师。已婚(包括初婚、再婚)与未婚(包括离婚、丧偶)的教师在离职意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第三,获得高等学历的教师其离职意向非常显著地高于具有中等学历的教师。
  第四,不同任教科目的教师在离职意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第五,新教师比老教师具有更高的离职意向。
  (马延伟摘自《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第9期。有删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供稿)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普遍运用,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有机整合,逐步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随着计算机走进学校、家庭,教育也像经济一样走向“全球一体化”,教室在缩小,但学校在“扩大”。自从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我开始切身体验到它给课堂教学带来的革命。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
期刊
“我所能想到的、最有价值的事情,莫过于受到良好的教育。因为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使我们秉有渊深的学识、清明的才智、通达的情性、宽广的胸怀和高贵的教养。”  这两句灵动、凝炼的述说体现着丰厚的人文素养,在一个看似轻松的话题中高扬着对人的终极关怀。“我读肖川的文章久矣,我觉得他的文章是美文。喜也、怒也、哀也、乐也,或似淡雅的香茗,或胜陈年烈酒,无不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劳凯声)吾何其不也是呢?虽
期刊
远望祁连山,总有种血脉相连的冲动。  我常想,如果没有祁连山,这一隅将会是多么的空洞、平淡和无所凭依。谁说不是呢,在天与地的无限空旷里,他大大咧咧地一卧,天地就顿时生动起来了。山那边,雄鹰、麋鹿,还有花蝴蝶慕名而来,尽情展示他的矫健;山这边,悠悠的白云,就像父亲解乏时羊脚把烟嘴里吟出的诗意。太阳、月亮也把他们高悬的心事放置到山坳里,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放下心来开始新的征程。即使登上巅峰,由于岩石中内
期刊
面对21世纪信息社会的挑战和网络带来的困惑和压力,面对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以及个性鲜明的学生,做教师难,做一名职业学校班主任教师更难。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和骨干力量,是使校内各种力量形成教育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渠道的桥梁。而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任务极为艰巨,对于中职学校而言班主任成长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从初当班主任,到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再到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这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
期刊
新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竞争需要大批新型人才,这种人才必须思路开阔,想象丰富,知识渊博,善于创新,并具有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为了与时代发展和进步以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相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由于音乐教育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将会直接关系到普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进而对全
期刊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导入新课做得好,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的、联结新旧知识、沟通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愉快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    一、导入的基本原则    课堂教学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一般来说,设计导入语,导入新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期刊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周边社会环境复杂,社会中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青少年学生受社会的影响已超乎我们的想象,我们的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如何正确地引导和教育学生,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活观和学习观,就成了目前我们德育工作的重点。  目前我校的德育教育面临的几个问题是:  1. “读书无用论”的错误观念在学生中又有所抬头,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产生动摇心理。近几年高校扩招使得本来就紧张的毕业生就业
期刊
济南始发的火车在一天一夜的行驶后到达了金城——兰州。我们还没来得及感受这座西部城市的魅力,就坐上了前往靖远的班车,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迫切的愿望,这个愿望使我们忘却了旅途的困乏,快乐地前行。望着车窗外茫茫的黄土高原,不知不觉中到达了被誉为“黄河明珠”的小城靖远。此时已是下午四时,电话联系了我们支教的小学,得知已经无法赶往那里和孩子们见面,无奈之下心中不免有点失落。  带着老师和我们实践团队队员的心意
期刊
教学目标:   1. 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弄清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他们试着运用自主、合作、探索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3. 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对比的意义的理解,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期刊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实自己,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准确定位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职能,塑造新的教师形象,科学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真正达到培养人、教育人的目的。所以,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