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liuxiewe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课程对全面培养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小学体育教学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把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核心任务。要实现新课程的要求,小学体育教学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践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中提高学生的体质和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
  1、教学目标缺乏科学性。目前,许多小学体育教师将体育课程的目标设置得过于细致,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过于繁杂,教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忙于按照教师安排的教学节奏进行活动和技能训练,整个课堂教学缺乏弹性且训练效果缺乏实效。体育课的课程改革教学目标设置的过于细致和繁琐,无疑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制约了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长期以来我国的小学体育教育形式成了较为稳定的教学内容体系,课程内容大多是以田径运动为主的竞技项目,如跳高、跳远、球类运动等,久而久之学生对这些教学内容失去了兴趣,不能很好地投入到体育课的教学和练习中,从而造成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不一致,导致教学内容脱离学生需求、脱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
  3、学生消极、缺乏参与性。这个问题是小学体育教师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手段的偏异化而导致的后果,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这里面也包括了学生的自身原因,但是小学的孩子年纪小,自我思考不成熟,这也恰恰增大了小学体育教师的压力。“一道菜不可能对所有人的胃口”同样,一堂体育课也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喜欢。学生缺乏对体育方面的积极性,这个原因是受多要素引起的,如老师教学的理念和手段的问题、学生性格的问题、先天的身体原因导致等。勉强让小学生参加这些体育内容,不仅不能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还会引起恶性循环,对其心理造成阴影。
  4、教学模式固定单一。目前我国的小学体育课主要采用“教师讲解并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错再讲解——学生再练习”的模式,这种模式简单易操作,但同时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二、适应新课改、改善小学体育教育的方法及对策
  1、更新教学理念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更新教学理念是新课程下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在保证学生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完,还应该注重理论实践,在不偏离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选择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因材施教,在使学生对体育有了新的认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等,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那么要想打破体育教学被动的局面,只是在教学方法上、形式上做文章不可能有质的突破,必须建立新的教学体育,使体育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封闭走向民主,由教师统领课堂。变师生共同探讨、参与,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贴近学生,转变教师角色。小学生天生好动、爱新鲜,枯燥单调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使得体育教学活动很难成为学生的主观需要,这就需要小学体育教师针对学生儿童心理、胜利发展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方法,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新颖、生动的教学环境,加以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教师在课堂教学创设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在原有的水平基础上,揭示深刻道理及情感之间产生差距的矛盾,从而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引发研究问题的兴趣。并且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其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采用情境教学法渗透于体育教学,加深形象化,可以吸引住学生,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以产生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3、改变教学方法,适当将游戏、舞蹈融入体育教学。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活动并且小学体育游戏教材都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情节、规则和竞争成分。而舞蹈与又能让学生们感受美、体验美,不仅锻炼了小学生的身体,也锻炼了学生的心灵。在体育课当中融入游戏与舞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并且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其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如果采用游戏、舞蹈的方法渗透于体育教学,加以形象化,可以吸引住学生,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以产生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体育游戏和舞蹈能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融洽师生关心。因为兴趣是入门的向导,也是学习和锻炼的动力。兴趣越浓,学习效果越高,如果某个学生对某项目练习没有劲头,说明该学生对该项没有兴趣,即使教师强迫学生练习也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如果对某项目练习内容有兴趣,即使再苦再累也不会觉得练习是一种负担和心理压力,还会不知不觉中完成练习。体育游戏可以把学生从枯燥无味体育练习导向活泼、多变的游戏中,变消极为主动,改乏味为兴趣,从而使教师和学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体育游戏对体育课的作用是大的。因此要求我们全体中小学体育教师不断学习、设计、编排出更多体育游戏和舞蹈,让更多更好、更符合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体育游戏走进课堂。
  4、创新教学模式。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贯穿着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的固定模式,这种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僵化死板。抑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的学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环境、提供资源,并为指导与促进学生的学发挥主导作用;强调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充分交流,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共享资源、共同协作完成意义的建构[3]。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很强的。老师在体育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创新,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展示。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一些学生的创新和学生的个性一定要注重。因为现代社会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展示自我的勇气。因此,老师对于学生的一些创新行为,一定要多加鼓励,重点关注,不断提升其自主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的个性,老师要做到认真识别、承认、培养,以此来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我想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确实发挥出了积极作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弥补了学生因学习资源的不足而造成的阻碍。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如此,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是单一的。新课改以来的体育教学以它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适应新时代以来小学体育教学、发展学生身心素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合作性的有效方法。体育教学关系着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新课标形势下,注重教学方式上的推陈出新,将会使体育教学的效果更加明显,使体育教学目标及时全面的实现。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个人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青少年正处于个人价值体系的形成及稳定的关键时期,重视对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本文首先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分别阐释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开展相关教育的三种途径,即优化校园环境、净化社会环境、完善实践教学。  【关键词】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
期刊
众所周知,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对由视觉输入的语言文字符合的信息进行解码,获取作者想表达的信息。阅读过程是一个能动的、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一个人脑中新旧信息相互作用与反应的过程。学生阅读技能有着“简单的阅读----读-----获取直接信息的阅读------归纳分析式的深层阅读”的发展过程。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打造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要钻研文本,
期刊
【摘要】高中地理必修一问题研究《为什么郊区比城市的气温高》教材处理以学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达到提升学生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 问题研究;转变;赏识;素质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做到了文字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
期刊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听说能力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调动听说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听说兴趣,就能使听说训练成为自己的迫切要求。教师要创造各种听话、说话的机会,激发学生听说的愿望。这样学生就会乐意说,而且有内容可说。低年级教师的语言应是儿童化的语言,优美,具有艺术性,充满吸引力,让学生想听,爱听,争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有意无意地进入学习情境,思想
期刊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也最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字、词、句、段,以便教师给予有的放矢的辅导,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朱嘉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须教其有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  一、创设质疑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课堂上,教师必须
期刊
分享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分享行为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运用一些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法促进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必要的。“分享”是幼儿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爱别人的更高层次的品质表现,分享,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爱别人的更高层次的品质表现。细细观察中班年龄段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乏表现出“自私”的行为,不愿意与人分
期刊
【摘要】本研究面向高校贫困生群体,借助心理学领域的自我效能感为参考依据,以江苏某地区某高校计算机学院贫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深入分析其在求职阶段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期的自我效能感高低程度,并论述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对贫困生的职业选择、求职过程中心理反应和相关状态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如何围绕自我效能感深入开展并大力改进面向贫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贫困生
期刊
【摘要】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本文在梳理创业教育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韩国创业教育的背景以及在办学、师资、教学等方面的特色,并从教育目的、政策扶持、教学方法三方面同中国的创业教育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中国在完善创业教育方面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创业教育;特色分析;中韩比较;启示    1 高校创业教育的历史沿革  1.1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兴起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作文是生活的必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生活处处皆语文”已经成为语文教育者的共识。但是“作文难”的问题目前仍然比较普遍,作文教学费时费力的情况仍然有待进一步改善。下面就本人23年的教学体验与各位分享。  一、抢抓
期刊
现代社会强调合作与交流。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向对方传递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对学生口语的表达与交际能力做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而写作,则更是离不开语言的表达。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说,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相当关键的一环。我从教十余年,总困惑于大多数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