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课程对全面培养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小学体育教学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把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核心任务。要实现新课程的要求,小学体育教学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践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中提高学生的体质和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
1、教学目标缺乏科学性。目前,许多小学体育教师将体育课程的目标设置得过于细致,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过于繁杂,教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忙于按照教师安排的教学节奏进行活动和技能训练,整个课堂教学缺乏弹性且训练效果缺乏实效。体育课的课程改革教学目标设置的过于细致和繁琐,无疑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制约了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长期以来我国的小学体育教育形式成了较为稳定的教学内容体系,课程内容大多是以田径运动为主的竞技项目,如跳高、跳远、球类运动等,久而久之学生对这些教学内容失去了兴趣,不能很好地投入到体育课的教学和练习中,从而造成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不一致,导致教学内容脱离学生需求、脱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
3、学生消极、缺乏参与性。这个问题是小学体育教师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手段的偏异化而导致的后果,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这里面也包括了学生的自身原因,但是小学的孩子年纪小,自我思考不成熟,这也恰恰增大了小学体育教师的压力。“一道菜不可能对所有人的胃口”同样,一堂体育课也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喜欢。学生缺乏对体育方面的积极性,这个原因是受多要素引起的,如老师教学的理念和手段的问题、学生性格的问题、先天的身体原因导致等。勉强让小学生参加这些体育内容,不仅不能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还会引起恶性循环,对其心理造成阴影。
4、教学模式固定单一。目前我国的小学体育课主要采用“教师讲解并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错再讲解——学生再练习”的模式,这种模式简单易操作,但同时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二、适应新课改、改善小学体育教育的方法及对策
1、更新教学理念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更新教学理念是新课程下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在保证学生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完,还应该注重理论实践,在不偏离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选择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因材施教,在使学生对体育有了新的认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等,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那么要想打破体育教学被动的局面,只是在教学方法上、形式上做文章不可能有质的突破,必须建立新的教学体育,使体育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封闭走向民主,由教师统领课堂。变师生共同探讨、参与,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贴近学生,转变教师角色。小学生天生好动、爱新鲜,枯燥单调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使得体育教学活动很难成为学生的主观需要,这就需要小学体育教师针对学生儿童心理、胜利发展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方法,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新颖、生动的教学环境,加以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教师在课堂教学创设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在原有的水平基础上,揭示深刻道理及情感之间产生差距的矛盾,从而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引发研究问题的兴趣。并且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其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采用情境教学法渗透于体育教学,加深形象化,可以吸引住学生,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以产生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3、改变教学方法,适当将游戏、舞蹈融入体育教学。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活动并且小学体育游戏教材都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情节、规则和竞争成分。而舞蹈与又能让学生们感受美、体验美,不仅锻炼了小学生的身体,也锻炼了学生的心灵。在体育课当中融入游戏与舞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并且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其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如果采用游戏、舞蹈的方法渗透于体育教学,加以形象化,可以吸引住学生,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以产生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体育游戏和舞蹈能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融洽师生关心。因为兴趣是入门的向导,也是学习和锻炼的动力。兴趣越浓,学习效果越高,如果某个学生对某项目练习没有劲头,说明该学生对该项没有兴趣,即使教师强迫学生练习也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如果对某项目练习内容有兴趣,即使再苦再累也不会觉得练习是一种负担和心理压力,还会不知不觉中完成练习。体育游戏可以把学生从枯燥无味体育练习导向活泼、多变的游戏中,变消极为主动,改乏味为兴趣,从而使教师和学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体育游戏对体育课的作用是大的。因此要求我们全体中小学体育教师不断学习、设计、编排出更多体育游戏和舞蹈,让更多更好、更符合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体育游戏走进课堂。
4、创新教学模式。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贯穿着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的固定模式,这种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僵化死板。抑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的学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环境、提供资源,并为指导与促进学生的学发挥主导作用;强调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充分交流,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共享资源、共同协作完成意义的建构[3]。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很强的。老师在体育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创新,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展示。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一些学生的创新和学生的个性一定要注重。因为现代社会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展示自我的勇气。因此,老师对于学生的一些创新行为,一定要多加鼓励,重点关注,不断提升其自主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的个性,老师要做到认真识别、承认、培养,以此来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我想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确实发挥出了积极作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弥补了学生因学习资源的不足而造成的阻碍。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如此,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是单一的。新课改以来的体育教学以它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适应新时代以来小学体育教学、发展学生身心素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合作性的有效方法。体育教学关系着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新课标形势下,注重教学方式上的推陈出新,将会使体育教学的效果更加明显,使体育教学目标及时全面的实现。
一、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
1、教学目标缺乏科学性。目前,许多小学体育教师将体育课程的目标设置得过于细致,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过于繁杂,教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忙于按照教师安排的教学节奏进行活动和技能训练,整个课堂教学缺乏弹性且训练效果缺乏实效。体育课的课程改革教学目标设置的过于细致和繁琐,无疑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制约了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长期以来我国的小学体育教育形式成了较为稳定的教学内容体系,课程内容大多是以田径运动为主的竞技项目,如跳高、跳远、球类运动等,久而久之学生对这些教学内容失去了兴趣,不能很好地投入到体育课的教学和练习中,从而造成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不一致,导致教学内容脱离学生需求、脱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
3、学生消极、缺乏参与性。这个问题是小学体育教师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手段的偏异化而导致的后果,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这里面也包括了学生的自身原因,但是小学的孩子年纪小,自我思考不成熟,这也恰恰增大了小学体育教师的压力。“一道菜不可能对所有人的胃口”同样,一堂体育课也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喜欢。学生缺乏对体育方面的积极性,这个原因是受多要素引起的,如老师教学的理念和手段的问题、学生性格的问题、先天的身体原因导致等。勉强让小学生参加这些体育内容,不仅不能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还会引起恶性循环,对其心理造成阴影。
4、教学模式固定单一。目前我国的小学体育课主要采用“教师讲解并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错再讲解——学生再练习”的模式,这种模式简单易操作,但同时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二、适应新课改、改善小学体育教育的方法及对策
1、更新教学理念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更新教学理念是新课程下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在保证学生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完,还应该注重理论实践,在不偏离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选择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因材施教,在使学生对体育有了新的认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等,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那么要想打破体育教学被动的局面,只是在教学方法上、形式上做文章不可能有质的突破,必须建立新的教学体育,使体育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封闭走向民主,由教师统领课堂。变师生共同探讨、参与,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贴近学生,转变教师角色。小学生天生好动、爱新鲜,枯燥单调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使得体育教学活动很难成为学生的主观需要,这就需要小学体育教师针对学生儿童心理、胜利发展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方法,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新颖、生动的教学环境,加以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教师在课堂教学创设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在原有的水平基础上,揭示深刻道理及情感之间产生差距的矛盾,从而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引发研究问题的兴趣。并且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其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采用情境教学法渗透于体育教学,加深形象化,可以吸引住学生,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以产生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3、改变教学方法,适当将游戏、舞蹈融入体育教学。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活动并且小学体育游戏教材都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情节、规则和竞争成分。而舞蹈与又能让学生们感受美、体验美,不仅锻炼了小学生的身体,也锻炼了学生的心灵。在体育课当中融入游戏与舞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并且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其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如果采用游戏、舞蹈的方法渗透于体育教学,加以形象化,可以吸引住学生,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以产生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体育游戏和舞蹈能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融洽师生关心。因为兴趣是入门的向导,也是学习和锻炼的动力。兴趣越浓,学习效果越高,如果某个学生对某项目练习没有劲头,说明该学生对该项没有兴趣,即使教师强迫学生练习也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如果对某项目练习内容有兴趣,即使再苦再累也不会觉得练习是一种负担和心理压力,还会不知不觉中完成练习。体育游戏可以把学生从枯燥无味体育练习导向活泼、多变的游戏中,变消极为主动,改乏味为兴趣,从而使教师和学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体育游戏对体育课的作用是大的。因此要求我们全体中小学体育教师不断学习、设计、编排出更多体育游戏和舞蹈,让更多更好、更符合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体育游戏走进课堂。
4、创新教学模式。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贯穿着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的固定模式,这种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僵化死板。抑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的学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环境、提供资源,并为指导与促进学生的学发挥主导作用;强调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充分交流,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共享资源、共同协作完成意义的建构[3]。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很强的。老师在体育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创新,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展示。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一些学生的创新和学生的个性一定要注重。因为现代社会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展示自我的勇气。因此,老师对于学生的一些创新行为,一定要多加鼓励,重点关注,不断提升其自主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的个性,老师要做到认真识别、承认、培养,以此来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我想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确实发挥出了积极作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弥补了学生因学习资源的不足而造成的阻碍。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如此,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是单一的。新课改以来的体育教学以它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适应新时代以来小学体育教学、发展学生身心素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合作性的有效方法。体育教学关系着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新课标形势下,注重教学方式上的推陈出新,将会使体育教学的效果更加明显,使体育教学目标及时全面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