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于个性,累于个性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a123mu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一度的高考,最牵动大家神经的是作文题,今年也不例外。福建作文题被网友戏称为“路路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路。
  2015年福建卷作文中规中矩、清晰浅易,不少考生表示“很好写”“很简单”“说好的一年简单一年难呢?这个作文题明明那么简单,比去年纠结得要死的空谷容易多了”,媒体戏称福建作文题是“业界良心”,连续十一年“炮轰”高考作文命题的孙绍振老师也认为“这是个水平极高的命题,比之我省2004年的‘十个名人’的命题,更有思维深度和发挥的空间”。
  笔者以为,今年的福建高考是福建省自行命题的谢幕,明年起将全国统一出卷,今年的作文题中规中矩、清晰浅易,这点可以理解,平稳过渡嘛,但这也应证了笔者考前说过的一句话,2015年福建高考作文将“成于个性”,必“累于个性”,教师只须瞄准福建“高考体”这一命题样式,学生则可以单打一,全力以赴;再不必为状物写景、叙事抒情、书信写作、时政评说等写作技巧是否掌握而“伤筋动骨”,做无用功,他们将如古代士子应对科考般,为夺取高考胜利,专心一意正反论证,阐析驳难,久而久之,“量”的积累终将促成“质”的提升。
  一、成于个性
  “闽派语文”的创建得到全国语文界的推崇,闽派语文经过几年的讨论和实践,“求实、创新、去弊、兼容”,已经获得广泛的认同。“闽派语文”在作文教学中则强调贴近自我,理性思维,其领军人物孙绍振教授说,“福建省前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出的题都是比较抒情,比较感性的,写起来也会比较轻松,适合写一些抒情的文章。但经过这几年的探索,特别是我本人反复主张高考应该写议论文后,这几年题目逐渐难度加大,几乎都是要求写议论文的形式出现” 。
  综观近几年来福建高考作文题型的探索,我们可以发现,福建高考语文命题专家是务实、进取的,并且形成了“闽派语文”“供料作文”的鲜明特色。这里之所以称“供料作文”,是沿用闽派语文专家潘新和教授的提法,借以反映福建高考作文命题的研究动态、价值取向。在潘新和教授看来,“供料作文”既能考查从材料中选择角度的能力,也能考查形成观点、概括立意的能力,这是“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所不具备的优点。另外,“供料作文”的起点是“材料”,其思维方法比较符合自然写作的情境,因为自然情境下的写作,总是从搜集、感受材料开始的。
  我们不妨先来梳理一下近几年福建高考“供料作文”的流变。
  2008年“供料作文”第一炮打得比较响,材料叙述三个人各自喜欢三种不同的饮料及其理由,读来简洁明了(材料仅82个字),写起来角度多元开放,唯一不足之处是稍显浅白、直接。
  2010年命题组在高考中作了有益探索,材料源自作家格林兄弟的成名故事,涉及人物、信息较多,寓意和内涵比较丰富。但却因材料内容较陌生、复杂,冗余信息较多(篇幅达255个字),对材料进行概括的难度大,大大增加了考生的阅读负担。
  2011年的“供料作文”“袁隆平的梦想”,吸取前两年的经验,并注意规避教训和不足,选材奠定了福建高考作文“简洁性”的特点,并延续至今;而且进一步加强文体规范,引导考生写记叙文或议论文。事实上,就命题的内涵而言,标准的议论文得有完整的故事,而学生很难有现有的素材,其结果是80% 的考生选择了议论文,用孙绍振教授的话说,2011年福建高考作文有历史转折意义――以抒情审美为主向智性议论为主的历史过渡。
  2012年的“供料作文”题又有新的提升,“思辨性”特点得到彰显,“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题目的对立面鲜明,在字面上互不相容,对考生思辨能力的挑战很强,智性的发挥空间很大,直接对立的素材,不但为智性分析提供了空间,而且有可能上升为哲理性的可能。而且材料简明,指向明确,没有审题障碍,不易离题,材料的前半段是引言,后半段才是关键,材料直接告诉了考生有关的人生哲理,考生只要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诠释和感悟即可。
  2013年的“供料作文”是顾城的一首诗,关键的意思是,假如地球没有引力,人就会在天上飘浮;为了拒绝这种“自由”,诗人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这首题仍然延续了这几年福建省高考作文命题的思路,一是强调思辨性,材料多能引人进行哲理性思考,二是强调文学性。遗憾的是,往年给出的材料往往没有观点,这一年的诗歌材料主题倒非常明显。同时作文材料用诗歌的形式呈现,“唬”住了相当一批学生。
  2014年的“供料作文”题“隐喻性”突出,“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峭壁,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文字简洁,但思考空间大,什么是空谷,什么是悬崖,悬崖比喻什么、象征什么,还有栈道桥梁又是什么意思,考题显然具有启发理性思考,具有议论文的导向性,这和近年来大多数省市强调命题的理性思维导向是一致的。材料也没有像2013年那样把主题包含在命题之中,而是把不同的观感直接置于考生面前,有迫使考生作正反两面的思考的功能。 “闽派语文”领军人物孙绍振教授说,“今年(2014年)福建的高考作文题目出得很不错,有难度,和去年相比有进步。去年的《忧天》题目太过诗意,没有脚踏实地的感觉,表面华彩,实际过程也是比较虚的”。
  福建已经连续六年出这种“供料作文”题型,可见该题型有一定的生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出学生临场审题的能力。但既然能够连续六年命制这种“供料作文”题型,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也一定能总结出其鲜明的个性特色,为我所用,从而引导学生写出结构合理、内容充实、文从字顺的好作文来的。
  简洁性。福建高考作文题材料语言明快,文字简约,文意昭然,不追求奇词丽句,没有模糊晦涩语言。纵观近几年福建高考作文题材料,几乎都是一句话或者一段非常简短的材料,2011年“袁隆平的梦想”87个字,2012年“人生的赛跑”49个字,2013年“忧天”62个字,2014年“面对空谷”24个字,简短的文字,考生易于见微知著,涉浅悟深,明确主题,拓展思考空间。   思辨性。思辨性是材料作文命题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材料作文应试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写作原则。既然孙绍振教授“反复主张高考应该写议论文”,而议论文的核心能力是“思考辨析”,当然命题者提供的题材料也必须具备思辨属性。2011年“袁隆平的梦想”中“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与“野外作业的艰辛和反复失败的痛苦”的对立,2012年“人生的赛跑”中“有限”与“无限”的对立,2013年“忧天”中“自由”与“约束”“扎实”与“轻浮”的对立,2014年“面对空谷”中“悬崖峭壁”与“栈道桥梁”的对立,这类思辨性作文题给了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这样的题目没有对与错,鼓励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据。
  隐喻性。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要从生活出发,但孙绍振教授认为此话不妥,“什么生活?那是大人们生活”,“要求还没走出校门的高中生,以社会事务的参与或管理为文,不是强迫闭门造车吗”,作文重要的是要贴近自己,要写自己熟悉的内容,写自己能驾驭的内容,这样才能有话写,才能写得好,孙教授的这些思想为闽派语文的写作教学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体现在命题中,命题者不是把抽象的理念直接表述出来,也不引导考生关注热点焦点,关注社会发展,而往往以某种感性语言,或者哲理名句为主干,喻理于事,虚实相生,题材料往往以花鸟草虫、帆路珠星等自然人文景物为载体,要求考生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比如2011年袁隆平的两小段言论中,“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虚中有实,意味深长,需要联系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来理解;比如2012年“人生的赛跑”,虚实相生,要由运动引出人生,要明确句中的关键词 “赛跑”“时间”“路程”的比喻义:人生是一场竞争,生命是短暂的,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无限”的价值。
  单一性。题材料的呈现方式为“情境 可能性”,命题者往往要求考生就这一“情境中的可能性”说看法,谈感悟。
  笔者以为,如果我们能够顺着福建“高考体”这一命题规律,顺势立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有可能盲人摸象,片面武断。
  下面是笔者高考前曾指导过学生写作的两道题目: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特意捕捉,蝴蝶飞向了远方;静静欣赏,蝴蝶落在你的肩上。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作文指导:
  上文题材料1,情境是“对蝴蝶的态度”,做法有两种,一种人“捕捉”而且“特意”;一种人“欣赏”而且是“静静的”。题材料简洁性、思辨性不言自明,隐喻性中“实”的是人们“对蝴蝶的态度”,“虚”的是人们对“蝴蝶”内涵的理解。一般说来,考生是要在“虚”的这一方面多用心,多思量,比如“蝴蝶”是什么?它象征什么?考生务必读出自己的理解,悟出自己的认识。
  为此我们可以作如下立意:
  从第一种人的角度:
  (1)面对美好事物,求之愈切,得之愈难。
  (2)破坏美,美会离人而去。
  (3)学会给别人、给生命一点空隙。
  (4)对美好事物,要摒弃功利,学会审美,学会尊重。
  从第二种人的角度:
  (1)心静才能拥有美好生活。
  (2)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欣赏美,美才会不请自来。
  上文题材料2,由三句话组成,这三句话是法国哲学家狄德罗的名言,每一句话都是由“情境 可能性”组成,即“面对事物”:
  第一种人“知道它应该怎么样”,而不仅仅停留在实际表象,也就是说,在第一种人看来,实际表象与理想状态是不一致的;
  第二种人“知道它实际是什么样”,而不仅仅停留在理想层面,也就是说,在第二种人看来,理想与现实往往是矛盾的;
  第三种人“知道怎样使它变得更好”,而不仅仅停留在“知道”层面,也就是说,在第三种人看来,“知”不如“行”,“知”重在“行”。
  三句话相对独立,又互为支撑、充满联系。考生在审题时,不管是基于哪一句话立意,都一定要有整体意识、联系意识、比对意识。相对而言,前两个观点处于认识层面,第三个观点已到实践层面,审题时也应考虑这一因素。在审题时应重点抓住这些关键词:应该、实际、变得;聪明、有经验、有才能。并尽量思考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合理点和不合理点。
  联系命题意图,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1)能预知事物的理想(诗意)状态,是聪明的表现。
  (2)能预知事物的实际情形,只有经验丰富的人才能做到。
  (3)能改变并优化事物,能创新事物,才是真才能。
  (4)发挥聪明才智,结合实践经验,变革美化事物。
  (5)知易“变”难,不要仅停留在“知”的层面,更要在“变”字上下功夫。
  二、累于个性
  个性是指个体身上特有的、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的总体轮廓,个性具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倾向性的特点。研究个性的目的在于对个人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并能够相应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有效管理。这话同样适用于对写作命题的研究。
  按理说,高考是“指挥棒”,命题者要打破高考命题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增加文化积淀,增加文化含量,增加科学思辨,努力把作文教学引向更广阔的文化空间和思维空间;同时高考命题又要坚持稳定性,坚持“稳中有变”,不应被某一风格固定住, 但2015年这一特殊时段和高考固有的命题模式,注定了2015年福建高考作文平庸暗淡的结局。   1.平庸暗淡
  2015年福建高考作文“路路路”,延续了近几年高考的命题风格,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难度上,与其他省作文题相比,福建卷自然显得比较平庸暗淡。此次命题的三句材料,都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话语,在中学六年中都完全可能被反复操练过。
  2.撞车套作
  2015年福建高考作文,予人似曾相识之感。曾记得,2006年江苏卷“人与路”,借用鲁迅《故乡》语言材料,要求考生就“路”与“人”的关系及有无之辩证作文,此题受到师生欢迎。2014年浙江卷“门与路”,则检测考生关于“终点”与“起点”的辩证,也能得到师生好评。2015年福建卷“路路路”,让考生思考用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无路”、“错路”和“难路”等种种情况。虽然与“路”相配的对象不同,思辨方向也迥乎有异,但“路”来得如此密集,还是给人新意不足,走投无路的感觉。
  其实,这一结局主要受制于福建高考固有的命题模式:
  其一,时文短评的牵累:自动屏蔽社会生活
  2009年福建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首次出现时文短评题, 引用一个简短的时事材料,要求考生用120字左右的文字发表自己的感想和看法,一时博得全国上下的好评,这是福建高考命题的一项改革,一个创举。它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针对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作简要阐述。福建师大潘新和教授特别关注这类文章,曾撰文要大家重视时文评述文章的写作。然而,众所周知,考试命题应具有信度和效度,这就要求命题者尽量回避社会热点和焦点,以防猜题押题,这样,时文短评自然只能成为“现象短评”,更让人没想到的是,福建高考作文从此自动屏蔽了社会生活、时政新闻、科技发展、流行时尚进入作文视野的可能性。
  其二,文体限制的牵累:自然排除寓言与故事
  2011年福建高考规定作文文体,只允许考生写记叙文或议论文,“思辨体”开始盛行,其结果是80% 的考生选择议论文。高考是“指挥棒”,致力于二元对立、虚实相生的“思辨体”写作,对于培养学生综合写作能力,无疑会带来相当的伤害。从理论层面认识,高中学生,写作不仅需要思辨力,同时也应加强形象思维力的开掘发展。作为教师,有计划地渐次介绍各种文体范式,对提高学生综合写作能力,无疑大有裨益。前几年,各省市的命题,形式多样,其百花齐放的试题为中学作文教学带来生机,为应对高考,学生曾储存并历练多种“写作图式”,以求在考场彰显个性,展示才华。但现在,“思辨体”疯行,后果如何,不言而喻,一方面是将师生拉入“言必思辨”的苑囿而“不复出焉”,另一方面是哲理类作文“一枝独秀”,时评类、故事类作文“惨淡退场”。
  [作者通联:福建宁化一中]
其他文献
文本是由语言构成的,汉语有独特的造字、遣词、用语及其表情达意的方式,因而也有自己的读解方式。几千年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训诂学理论,留下丰富的训诂资料。汉语文的文本解读首先要从训诂学的角度解读,可从“形训”“声训”“义训”等方面进行,需要恪守传统训诂的边界。  一、“形训” 的解读及其边界  1.形训解读 所谓“形训”解读,就是采用训诂学形训的方法,通过字形分析解释字义,突破关键节点,以解读文本的阅
概念磁悬浮沙发  躺在这个浮在空中的云朵状沙发一定超舒适。它采用磁悬浮技术,在底座所产生的磁力支持下,柔软的上半部分是浮动的。结束一天疲惫的学习后回家躺在上面放松那是多么的惬意!还能有比这样更舒服的方式吗?    独特的云朵雨伞  过去的雨伞基本上都是用撑开的方式打开,而荷兰设计师设计的云朵状的雨伞却是用充气的方式,可以很方便地用内置在伞把里的气筒来充气。使用这种伞的时候看上去就像是天空中飘着的云
摘 要 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实用文本阅读版块集中体现了语文学科“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素养,着重考查学生的内容分析与理解能力。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考实用文本阅读模拟命题实践要做到:语料的选取要立足于主题服务于“立德树人”的目标,命题的内涵要充分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和语文课程标准,创设科学而合理的丰富情境,调动学生课内外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在测试任务中呈现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语文教师每教一篇新课文时,都应精心设计导入语。只有精彩的导入,才能给学生以耳目一新之感,激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只有精彩的导入,才会在学生心中重重地敲响第一锤,激起其强烈的心灵震颤,收到开局扣人心弦之奇效,为编织立体教学活动空间、获取省时高效的优化教学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2009年四川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期间,全省共有22名中青年教师参加了优质课比赛。赛程结束后,我们发
“女汉子”通常是用来形容性格、行为“纯爷们”的姑娘;“伪娘”则是指容貌如女孩子一般姣好,穿着、举止雌雄难辨的男生。无论是“女汉子”还是“伪娘”,他们在同性中仿佛是“异类”,大家是怎么看待他们的呢?大脸兔就此话题,与南宁市武鸣县实验学校110班的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杨幸臻:太霸气的女孩子很让人害怕,女孩子还是要有一些“三从四德”,这样才会惹人怜爱。至于“伪娘”,他们的言行举止我还是不太习惯。拜托,
一天,一位小职员用自己公司生产的牙刷刷牙,刷出了血来。起初,他为此牢骚满腹,后来他冷静了下来,心想,为什么会刷出血来呢?他把牙刷放到放大镜下仔细观察,结果发现,牙刷毛的顶端由于是机器切割,所以全部呈锐利的直角。于是他想,如果改变牙刷毛的切割方式,把这些直角都弄成圆角,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经过反复试验,他把改进牙刷的方案正式提交给公司。  公司见这方案实际可行,便迅速投入资金,把全部牙刷毛的顶端都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这是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鸿门宴》中的句子。   “生彘肩”的“生”何解?课文没有注释;现行《教师教学用书》把“生彘肩”翻译为“一只生猪腿”,显然是认为“生”义为“不熟”;标有“配人教版教材”字样的《高中文言文完全解读》(牛胜玉主编)译作“一条没煮熟的猪腿”。这肯定会误导学生。2012年1月
英国化学家柏琴,青年时就读皇家理工学院,曾与老师一道从事科学研究。他们尝试从煤焦油中提取治疗疟疾的特殊药物——奎宁,虽然他们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观察和实验,但一直没有取得进展。  有一次,柏琴在实验中意外发现了一种粘着力很强的粘液。虽然老师说这与提取奎宁的实验目的无关,但柏琴却对新发现的粘液产生了兴趣。这东西究竟是什么?有什么用途呢?柏琴在心里不断琢磨这位不速之客。于是,他偷偷地转换了老师安排的
我是一个不太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人。写下这四个字时,我却发现,一种浓浓的感动早已溢于笔尖,积蓄已久的情感如一扇打开的闸门,从心底喷涌而出。  感谢老师!在学校——这片金色阳光下的茵茵草地上,一个个生命尽情舒展着他们的颜色:是红色,就热情奔放;是黄色,就明亮可爱;是蓝色,就温文尔雅……因为在这片草地上,有最适宜的气候,最肥沃的土壤,最清新的空气,这就是老师们的爱!孩子美好的人生是被爱所唤起的,没有爱,
今天舒玉家里有事没有来上学,尽管我早已知道了这个消息,可是还是招架不住突如其来的空位。通常那个扎着小马尾戴眼镜的小女孩,没有坐在我身旁的位子上捧着书在看,只剩下一张橙色条纹的椅子朝我翻着白眼。  我必须承认,平时她是一个大刀阔斧的“小烈女”,常常是说话不经过脑子的大直人儿,总是对我的一些小错误就指手画脚地在那里振振有词地数落,声音还出奇地尖,仿佛是理直气壮地教育我。可在我看来简直就是胡闹!“强词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