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民运动、健康中国等理念的影响下,高校体育教育需要加强大学生的体育素质培养。对此,笔者结合现阶段高校体育的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实际现状,明确一些合理、有效的培养途径,由此希望能够逐步提升大学生体育素养,为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全面发展做铺垫。
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不但要加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必须要树立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引导大学生逐渐形成浓厚的体育兴趣,为拥有健康生活方式等提供指导,真正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作用下,高校体育教育需要结合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发展要求,不断培养大学生体育素养,促使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增强,由此能够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全面发展提供新的方向与指导。
1 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具体现状分析
当前,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普遍具有“重体育竞技,忽略体育普及”、“重体育教学,忽略实践训练”、“重校园体育、忽略社会实践”、“重技能实践、忽略理论教学”、“重硬件设备、忽略文化软件”等问题,这必然会对创设浓厚的体育教育氛围带来不利影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则需要全面加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通过不同的路径与渠道培养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
2 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路径探究
2.1 形成终身锻炼理念,培养浓厚的体育兴趣
高校体育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健康为本、终身训练理念,帮助全体学生增强体质,激发体育兴趣,并由此养成良好的体锻炼习惯。基于全民健身战略的推行下,高校领导需要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体育场地,为创设浓厚的校园体育氛围做铺垫。同时还必须要健全高校体育考核体系,将全体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与体育素养等当作一个核心考核内容,不断提升体育教学的应用地位,真正地引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实施多维体育育人理念,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
若要使大学生拥有健全人格,通过体育教学达到这一目标是一个重要手段。对此,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务必要制定一个多元化的教学机制,将学生的生理、心理等多维因素的发展与课堂教学全面融合,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打造乐观向上的性格等发挥积极作用。另外,开展校外课外体育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向上的精神,同时还能夠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团队意识,促使大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由此能够获得精神与心理方面的满足感,对此,高校体育教师需要通过多个层面树立大学生的多维体育观念,培养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2.3 促进课内与课外一体化,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体育理论知识存在较强的思想性,一般涉及到的内容相对丰富,例如:体育训练的基本技能、体育项目的技巧分析、运动损伤及急救等。这些知识的学习能够帮助大学生逐步增强体育素养,帮助大学生通过实践课程、理论课程等内容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课内与课外教学活动的相统一,这对于加强高校大学生体育素质是有很大帮助。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训练原理与操作技巧;而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则需要在全面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训练,促使学生的应用技能持续提升。所以,在这种课内与课外全面结合教学模式的推动下,高校体育教师会为学生提供很多课外实践机会,例如:课外体育竞赛、社团体育交流会等,鼓励学生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巩固自身的体育素质,由此能够为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训练习惯、激发体育热情等奠定稳固基础。
2.4 促进校园体育与社会体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在全民健身战略的不断实施下,必然要推动校园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全面融合,促使校园体育与社会体育均朝着“规范化、终身化、长效化”的发展方向前进,另外,在学校体育场馆的运营方面需要融入不同类型的体育比赛,利用丰富多样的实践项目鼓励大学生的踊跃参与。而且,在此期间,学校体育教育必须要将生活化体育理念与课堂教学全面融合,促使大学生以一个全新的眼光看待体育,并树立积极的体育观与价值观。高校体育教师还需要通过讲座、报告、论坛等方式加强大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促使大学生的体育认知意识不断增强,并逐步培养大学生团结互助的良好精神,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3 结束语
对于高校体育教育而言,在增强大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中,必须要站在国家、社会、学校等多个层面对学生实施全方位教育,通过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的树立、情感教育的强化、良好品质的形成等,促使大学生的体育素养不断提升,为实现大学生体育素质培养、促进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等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贺州学院)
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不但要加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必须要树立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引导大学生逐渐形成浓厚的体育兴趣,为拥有健康生活方式等提供指导,真正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作用下,高校体育教育需要结合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发展要求,不断培养大学生体育素养,促使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增强,由此能够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全面发展提供新的方向与指导。
1 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具体现状分析
当前,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普遍具有“重体育竞技,忽略体育普及”、“重体育教学,忽略实践训练”、“重校园体育、忽略社会实践”、“重技能实践、忽略理论教学”、“重硬件设备、忽略文化软件”等问题,这必然会对创设浓厚的体育教育氛围带来不利影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则需要全面加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通过不同的路径与渠道培养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
2 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路径探究
2.1 形成终身锻炼理念,培养浓厚的体育兴趣
高校体育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健康为本、终身训练理念,帮助全体学生增强体质,激发体育兴趣,并由此养成良好的体锻炼习惯。基于全民健身战略的推行下,高校领导需要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体育场地,为创设浓厚的校园体育氛围做铺垫。同时还必须要健全高校体育考核体系,将全体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与体育素养等当作一个核心考核内容,不断提升体育教学的应用地位,真正地引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实施多维体育育人理念,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
若要使大学生拥有健全人格,通过体育教学达到这一目标是一个重要手段。对此,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务必要制定一个多元化的教学机制,将学生的生理、心理等多维因素的发展与课堂教学全面融合,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打造乐观向上的性格等发挥积极作用。另外,开展校外课外体育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向上的精神,同时还能夠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团队意识,促使大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由此能够获得精神与心理方面的满足感,对此,高校体育教师需要通过多个层面树立大学生的多维体育观念,培养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2.3 促进课内与课外一体化,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体育理论知识存在较强的思想性,一般涉及到的内容相对丰富,例如:体育训练的基本技能、体育项目的技巧分析、运动损伤及急救等。这些知识的学习能够帮助大学生逐步增强体育素养,帮助大学生通过实践课程、理论课程等内容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课内与课外教学活动的相统一,这对于加强高校大学生体育素质是有很大帮助。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训练原理与操作技巧;而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则需要在全面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训练,促使学生的应用技能持续提升。所以,在这种课内与课外全面结合教学模式的推动下,高校体育教师会为学生提供很多课外实践机会,例如:课外体育竞赛、社团体育交流会等,鼓励学生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巩固自身的体育素质,由此能够为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训练习惯、激发体育热情等奠定稳固基础。
2.4 促进校园体育与社会体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在全民健身战略的不断实施下,必然要推动校园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全面融合,促使校园体育与社会体育均朝着“规范化、终身化、长效化”的发展方向前进,另外,在学校体育场馆的运营方面需要融入不同类型的体育比赛,利用丰富多样的实践项目鼓励大学生的踊跃参与。而且,在此期间,学校体育教育必须要将生活化体育理念与课堂教学全面融合,促使大学生以一个全新的眼光看待体育,并树立积极的体育观与价值观。高校体育教师还需要通过讲座、报告、论坛等方式加强大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促使大学生的体育认知意识不断增强,并逐步培养大学生团结互助的良好精神,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3 结束语
对于高校体育教育而言,在增强大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中,必须要站在国家、社会、学校等多个层面对学生实施全方位教育,通过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的树立、情感教育的强化、良好品质的形成等,促使大学生的体育素养不断提升,为实现大学生体育素质培养、促进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等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贺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