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托的神秘与龙树的空性之比较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3722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一个侧面入手,依《神圣者的观念》和《中论》,对基督教和佛教中所谓“神秘”认识进行简单的探讨。从而得出宗教的本质并非仅通过理性即可穷尽的、人类思维简单的构筑物。
  【关键词】:神秘;空性;《神圣者的观念》;《中论》 ;奥托;龙树
  1.鲁道夫·奥托的“神秘”
  1.1鲁道夫·奥托其人
  鲁道夫·奥托(Rudolf Otto,1869-1937),是德国路德宗信徒,宗教学家,思想家,基督教神学家。但在事实上,奥托并不是一个宗教学家,而是一个德国路德会的牧师,其一生是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神学家自居。生于德国,在大学读书期间,他就到巴勒斯坦和埃及去亲自见识科普特教会和穆斯林的宗教仪式。后来两次到印度,还到过缅甸、日本、中国,观察了各种宗教的形式和仪式。他对“神圣”这一宗教范畴的研究影响深远,为宗教现象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2奥托的“神秘”
  他指出,传统上对宗教的认知存在一种概念图式,这种概念图式使人们对神的理解是建立在人自身的基础之上的,这样描述出来的神性就是一种理性的东西,才能与纯粹的情感相对峙,也就成为一种理性的宗教,一种人造的宗教。但奥托认为,这种倾向“有可能把我们引向对宗教的错误、片面的理解上去”[1],片面地认为神性可以通过理性完全表现出来的说法是错误的,理性概念不能穷尽神的观念,因为其所指涉的神是一种非理性或超理性的主体,而对这个主体更深本质的理解“只有依靠一种全然不同的领会”[2]。在此基础上,奥托认为存在着“理性主义与更为深刻的宗教之间的对立:其根本特征并不是‘理性否定奇迹而宗教肯定奇迹’,因为这理论本身就相当理性,这种区别归结为宗教生活本身所具有的精神态度与情感内容的质的区别。”[ 3]
  既有的正统观念上倾向于前者,专注于教义与教规的建立,因此便明显的不能认识到非理性的价值。“这种理性化倾向不仅主宰着神学,而且也完全主宰者一般比较宗教学的比较研究。然而其不足在一个信仰者来看是显然的,因为他们没有关注到宗教经验中的那种非常独特的东西。”[4]
  关于“神圣”(holy),当时的神学家一般会将之理解为一种道德上的极致,也就是“至善”,正如我们会用“圣人”这个词来指一个道德高尚的完人,而在宗教语式中,“神圣”这个词也常与道德范畴联系起来,当我们说上帝是“神圣的”的时候,往往指的是惦的全善、公义、慈爱、宽容等道德意涵。但在奥托看来,这种从伦理范畴出发理解“神圣”这一概念本身便是世俗化的影响,在“神圣”之中,尚有它无法理性化、道德化的一面。仅仅在这种意味上所使用的神圣(heilig)一词是不准确的。“‘神圣’一词除了这种道德含义之外,尚有一种明显的额外含义”[5]。而这种“额外含义”,奥托从拉丁词numen中造出了一个“numinous”(神秘者)词,用来指涉“某种独特的‘神秘的’价值范畴与某种确定的‘神秘的’心态”[6]。
  简单来说,为了作出较严格的区分,奥托把“神圣”概念中非理性的这一面称之为“神秘”(numinous),numinous是奥托自创的新词,在其用法中,它一般有两个意涵:其一,它意指一种神圣的价值范畴,这个价值范畴独立于其它的价值范畴(诸如伦理、知识等);其二,它意指一种信徒的神圣心态或情感,这种心态本质上不同于其它种类的心态而自成一类,它只能在宗教行为中被见出,而不应化约至其它心态。但我们该如何理解此一心态?只有一个方式,就是各人在其自身的心灵感受中去思考它,唯由此而得到指引,由此便体现为一种宗教经验。
  2.龙树的空性观
  2.1龙树其人
  龙树(Nagarjuna,约公元150—250年)[7]。他是佛教中观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和著作,不仅对印度佛教,并且对世界佛教都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生于南印度,出家的地方是大众系有大乘思想的一部分人所常住的塔庙里。凭借自己的聪慧,当时流行的大乘经典很快就通达了,但仍感到不足;后来大龙引他去龙宫,给他看更多深奥的大乘经典,于是就满足了。[8]龙树出世站在大乘的立场,对印度当时流行的全部佛法做一全面的探寻与考察,批评又融摄。他的著作非常多,但其中以《中论》最能代表他的思想,它就是以缘起明空与中道的。
  2.2龙树的空性观
  说到空性,便不得不提起缘起,而缘起学说最先由释迦牟尼佛提出。缘起,即“由因缘”而生起的意思。即是说存在的一切都是由相应的因缘在相互依存的作用下生起,没有任何一个东西是能不依于其它的(因缘)条件而能自己单独存在的。
  如此,龙树通过缘起(幻相有)破斥持断见之虚无主义(恶取空),而以自性不可得(自性空)来批驳持常见之实执(实有)者。如是破空破有,离却二边,不偏于二边,从而安立中道义。正如佛在《阿含经》中所说:“世间有二种依,若有若无……世间集如实正知见,若世间无者不有;世间灭正知见,若世间有者不无;是名离于二边,说于中道。”龙树在《中论》开首即说:
  “不生亦不灭,不断亦不常,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那么,龙树是如何诠释“空”的意义的呢 ? 龙树说:
  “汝今实不能,知空空因缘,及知于空义,是故自生恼。”
  即是说,1)空性,是一切事物的本性是空;2)空,不是虚无的意思,空是有作用的,这叫做空用。也就是说,空是使任何事物得以成立的融通无碍的能力,其丰富的性质不能以任何语言表达(即戏论灭)。因此空所具有的无限作用,就称为空用;3)所谓空义,也就是指,空力显现世间的现象。月称论师说:“缘起即空性”即“空义”,如说:“依缘而生者是不生。它不是有实体而生起的。依存于缘者说为空。知空(空性)的人不怠慢。”因此它成为表示空性与缘起同义的重要根据,很受重视。
  3.空性与神秘(结论)
  那么,我们如何知道所谓实相(空)的道理呢?在这个问题上,奥托与龙树菩萨似乎走到一起了。龙树菩萨认为,用平常的概念是不可能认识世界实相的。他不仅认为用平常的概念是不可能认识世界实相,在《回诤论》中更是驳斥“量”(概念逻辑)可以认识一切的说法。但是,人的认识又离不开概念。假使说,完全不用概念,那么只有下列两种情况才可能:第一,与感觉联系的直觉,即直观听到见到就是,这样就不能发展思想,这样的认识是片段的,不是正常思维规律。第二,他主张息戏论,用般若智与对象直接交通,中间没有任何间隔,也无需任何媒介,这种作用,名为“现观”。 [9]
  虽然龙树菩萨与奥托的认识对象至少在形而上学意义上有质的差别,但在认识论上,奥托同样也认为“所有这些性质都能形成明晰确定的概念:这些概念可以被理智把握,可为思考分析,甚至还容许下定义”,但这种倾向也“有可能把我们引向对宗教的错误、片面的理解上去”。 因而对这个主体(神或与龙树菩萨之实相对应)更深本質的理解“只有依靠一种全然不同的领会”。虽然奥托用“畏惧”、“威严”、“活力”、 “惊惧”和“神往”等词汇试图描摹这个“神秘”的“完全的他者”,但也没能给我们提供一个认识这个主体可能,而仅仅停留在“神往”而止步不前了。
  注释:
  [1][德]奥托:《论神圣》,第2页。
  [2] [德]奥托:《论神圣》,第3页。
  [3][德]奥托:《论神圣》,第3页。
  [4][德]奥托:《论神圣》,第4页。
  [5][德]奥托:《论神圣》,第7页。
  [6][德]奥托:《论神圣》,第8页。
  [7][日]康嘎楚称格桑:《康嘎楚称格桑全集*第五卷(下集)》,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13年,第52页。
  [8]《印度佛学源流略讲》,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4,第89页。
  [9]《印度佛學源流略讲》,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4,第101页。
其他文献
【摘要】:文学的功能是交流与沟通,少数民族文学的翻译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以藏族作家端智嘉的名篇《青春的瀑布》为例对这首诗歌的两篇英译文通过系统功能语言学构建新的翻译评估模式进行解读。  【关键词】:功能语言学;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青春的浪花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一直备受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实践者的关注。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是依照一定标准对翻
期刊
【摘要】:“诗味”说和“意境”说是中国古代诗论的两个重要范畴,它们在对“什么样的诗才是好诗”这个问题的界定上有一定的相通性,也有某些方面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在普通大众对中国诗词的理解上,“意境”被更多的推崇和接受,而“诗味”相对的被忽略提及。本文则主要对“诗味”和“意境”的异同作出分析,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好诗的本质特点。  【关键词】:诗味;意境;司空图;意象  武后游洛阳,命群臣赋诗,由知名才女上
期刊
【摘要】:形象是城市的名片,对城市品牌的塑造和竞争力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多元化叙事手段的增多和拍摄技术的提高,城市对自身形象的重视度与日俱增。在未来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进程中,如何充分运用正确的叙事手段加快形象形象的提升、品牌的建立和知名度的传播,是政府和城市建设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叙事艺术和传播两方面对城市形象片的制作与优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形象片;叙事艺术;传播策略  一、城
期刊
【摘要】:在我国建设“互联网+”大时代背景下,网络流行语以其诙谐幽默的表意功能、与时俱进的含义功能成为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众语言。这其中,日本ACG文化以其精炼且富有创造的特性,成为影响我国网络流行语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近些年来在我国网络领域较为流行的日本ACG语言为研究对象,深入发掘其对我国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关键词】:日本;ACG文化;流行语;翻译腔  ACG是动画(Animati
期刊
【摘要】:中国和意大利是东西方两个传统的文明古国,彼此文化差异较大。自古以来,两国之间有过断断续续的交往和文化交流,但不连续也没有形成比较密切的文化交流,彼此之间依然比较陌生,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时代契机,拓宽中意两国的文化交流渠道,提升彼此文化交往的意愿,促进中意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中国;意大利;文化差异;文化交流  中国和意大利作为东西方两个传统的文明古国,都有着悠久的
期刊
【摘要】:时代在迅速地发展,人们对家居环境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而刺繡作为一种传统元素注入到现代家居中两者相互融合定能达到非同凡响的艺术效果。中国刺绣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几千年来历史的沉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将中国刺绣加入到家居设计中,给现代家居设计以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文章主要以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融合为主线,浅析现代家居设计的发展形势。  【关键词】:传统刺绣元素;现代家居设计;融合;运用
期刊
【摘要】:我国古筝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一直以来,依据不同的地域所创设的古筝流派的特色也有所不同。本文主要基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古筝流派的成因解析作为切入点,结合古筝流派与南北地域音樂文化的联系为根据,从北方的河南、山东、陕西诸筝派与南方的浙江、客家、潮州诸筝派这两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与分析,主要目的在于将古筝艺术更好的传承下去。  【关键词】:古筝流派;地域文化;北方筝派;南方筝派  引言:我国地域
期刊
【摘要】:小说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形式复杂,体裁众多,大量使用描写。如何准确地把握住作者的情感,精准地翻译成目的语言就显得至关重要。注重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注重小说翻译中的译文读者感受,确保充分尊重原文,并选择相对灵活的翻译策略,本文将以辜正坤论的多元互补为理论基础,以最佳相似度为翻译原则,选取译文中的例子,对比分析,希望为小说翻译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英语小说;翻译策略;多元互补  一
期刊
【摘要】:翻译理论虽多,但不同的文本类型应该选择不同的翻译理论来指导。本文将在傅雷的神似论指导下,首先分析演讲词的特点,并选取朱镕基的演讲词的译本为例,从多方面比较译文的得失之处,如演讲者的政治身份,时代背景,采用合适的翻译方法,旨在证明神似论能够恰如其分的指导演讲词的翻译,为演讲词的翻译提供理论帮助。  【关键词】:演讲词;神似论;翻译方法  一、傅雷的神似论  演讲是语言发展的最高艺术,它有着
期刊
【摘要】:专利文献翻译属于科技翻译中的一个方面,并且专利文献翻译属于说明文体,因此其语言特征有科学性、准确性等说明文体特征。因此,在翻译该类文章时,需要正确掌握其语言特征,已达到其所要表述的准确性及专业性。本文从目的论视角下浅析在专利文献翻译过程中为达到目的原则所采用的翻译技巧及翻译方法等。在此理论指导下,在完成专利文献翻译时能更符合其语言特点及行文特色。  【关键词】:专利文献翻译;目的论;翻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