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岛木健作在小说《黎明》中向我们展示了部落民在各方面所受的歧视及所处的悲惨境地,对当时的部落歧视表达了强烈的抗议。他在小说中统一性地把握农民运动与水平社运动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先进性。通过小说结尾处熊吉的呼喊,作者向我们展示了觉醒了的部落民所爆发出的巨大能量,并通过题名“黎明”告诉我们,只有当被压迫者自觉到自己的权利并起来战斗时,农民组合运动,甚至可以说日本农民、日本无产阶级的黎明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关键词:岛木健作;部落问题意识;“黎明”
作者简介:陈知清(1988-),男,河南南阳人,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师,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3
引言:
岛木健作(1903年9月~1945年8月)生于北海道札幌市,是日本转向文学的代表作家。他1926年考入东北大学法学部,可是仅过一年有余便中途弃学,来到四国香川县积极从事农民运动,并担任日本农民组合香川县联合会木田郡支部书记。1928年在“三·一五”事件中被检举逮捕,一直到1932年才被释放。出狱后以自身体验为素材发表的《癞》(1934年),作为转向文学受到关注。随后出版了小说集《黎明》(1935年)、长篇小说《再建》(1937年)、《生活的探求》(1937年—1938年)等。小说《黎明》1935年2月发表于《改造》,后收录于小说集《黎明》。《黎明》这篇小说是岛木唯一一篇以部落问题为题材的小说,集中体现了他的部落问题认识,以下将具体分析。小说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农民组合书记太田健造在开地区会议时,在不知不觉间有一人爬上楼梯,坐在房间角落里,与大家保持一定距离,即使太田再三劝他和大家坐一起,他却不为所动,大家亦毫不觉得奇怪。后来得知他是来自当地神无部落的岩田熊吉(部落民)。围绕是否组织神无部落加入农民组合,太田与组合内的干部之间产生了分歧,太田发现农民思想意识里的歧视观念根深蒂固,难以清除。但是太田决心把神无部落组织到农民组合中。太田逐渐接近熊吉,并通过与他同吃同睡,获得了熊吉以及其他部落民的信任。以此为契机,神无部落成员对加入农民组合有了积极的表示。但是正在这时,却受到了地主阶级的镇压,熊吉租種的田地不仅被收回,还因公务执行妨碍罪和伤害罪而被逮捕。太田也因有教唆嫌疑而被捕。在熊吉被公判的数日前太田才被释放出来,但是他已无能为力。公判当天在法庭里,熊吉像决口的堤坝一样大声控诉自己的心情。
一、小说中描写的部落民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部落民熊吉的描写,给读者展示了当时(昭和年代)部落民所处的悲惨境地。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被人歧视,被视为低人一等。在熊吉第一次出场时,虽然太田再三劝说他和其他干部坐在一起,他却不为所动。大家亦毫不觉得奇怪。在他们看来熊吉就应该认为自己的卑贱、不配和他们坐一起。而熊吉为什么也会甘愿忍受那样的歧视呢?那或许是因为,一直以来受到的歧视让他明白,只有承认自己的卑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他人(非部落民)的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减少自己所受的伤害。此外,在熊吉去高田屋买东西时,他只能站在商店的门外告知要买的物品,并且付钱时,对方并不直接去接他的钱币,而是折回店内拿出钱皿(盛钱用具)来接他的钱币。对方为什么不直接用手接他的钱币呢?那是因为当时很多人的观念里,认为部落民是不干净的(江户时代部落民的身份是“秽多”),这种歧视观念让他们不愿亲自接触部落民。
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在经济上,在受教育过程中他们也都受到严重的歧视。神无部落之所以被歧视,那要从该部落产生的历史说起。因为据当地传说,神无部落是三韩征伐时被带到日本的俘虏发展而来。对于这种将部落歧视的原因归结于“异民族论”,太田认为这种说法“令人可笑,不值一提”,这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作者岛木的观点。这种将部落歧视的原因归结于“异民族论”的观点一直到大正时代,随着水平社的成立,无论在运动上还是在理论上,部落解放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民众才逐渐从这种错误观点中解放出来。从这里可以看出,岛木对部落民起源问题抱有较为进步的认识。之所以岛木能有这种较为进步的认识,那或许得益于他的农民运动经历。1926年全国水平社第五届大会决议与工人、农民运动联合,工人组合·农民组合·水平社三角同盟关系建立起来。当时在香川县农村从事农民运动的岛木因为工作需要而对部落歧视问题进行研究也在预料之中。
对于部落歧视问题有较为进步认识的岛木就完全拜托了歧视观念了吗?熊吉在小说中被直接描写的部落民,亦是小说主人公之一,关于他的相貌,在小说中有“异常凸起的觀骨”、“丑陋的短粗脖子”、“下流的谄媚的笑使他的嘴角变得扭曲、丑陋”这样的描写。作者为何给熊吉设定丑陋的相貌呢?针对于此,土方铁在『小説に見る部落差別の表現』中指出,“给部落民熊吉设定丑陋的相貌,这可以认为是作者对部落民所存偏见的体现,作者认为部落民一定有与普通人不同的相貌,这其中明显带有作者的偏见及视他们为劣等人的观念。这种意识实际上与把部落民出身的女子设定为美人互为表里的” [1]。山岸嵩在『文学の中の被差別部落像』中在肯定土方铁的观点的基础上指出,“明治以来,甚至可以说从江户时代的读本时候开始,将部落民出身的男子的相貌设定为丑陋,将部落民出身的女子设定为美貌,这甚至成为一种模式” [2]。笔者亦同意上述观点,岛木虽然对部落民问题抱有较为进步的认识,但是在其思想意识中仍然残留有歧视观念。
二、农民运动指导者——太田
当太田注意到熊吉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后,向组合员询问时,组合中的一位先进青年用带有歧视性的语气说他是“平家蟹”,而且竖起手指(当地对于对方是部落民的动作暗示)向太田暗示他是部落民。太田对这种歧视性言语和行为表示了极大的愤怒。太田之所以会对这样,可以想到,那是因为作为农民运动指导者的太田思想中的平等观念让他认为部落民应该像普通人一样被平等对待,不允许自己身边的组合员有这样赤裸裸的歧视行为。 随后太田去常任委员平贺那里了解了当地部落民的情况,并决心把当地的部落民组织到农民组合中。对于这一“目前为止从未遇到过”的神无部落的这种现实情况,太田首先想到的办法是“将神无部落组织到农民组合中。通过此举,在都是贫农这一点上,让他们与普通农民牢固地结合起来!”与此同时,另一个想法一直在他脑海里徘徊:“相比把神无部落组织到农民组合中,首先要做的是,作为部落民,即作为水平社同人组织起来”。他想到了水平社同志武田的话:“必须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水平社的组织上。你的观点会会让部落民所持有的特殊性消解在一般贫农中,这是很危险的”。太田在这两种观点之间辗转徘徊,深思熟虑之后,最后得出如下结论。
“武田说的当然也是正确的,但是我的想法并非与他的意见相对立。在本地这种状况下,组织他们加入农民组合在某种意义上应该优先考虑。一个是让部落全体实现他们作为部落民的自觉,另一个重要性不逊于它的问题是,破除组合内贫农对于部落民的歧视观念。而这也是把他们组织到水平社时第一个要面对的障碍。组织到水平社在目前情况下并一定起作用,甚至会造成二者之间的机械对立。在同一组合内,同样作为贫农的亲密接触,这是目前最必要的。而这仅仅是一个过程,组织到水平社的过程。”(《黎明》,着重点为笔者所加。)
在当时的水平社中,存在两种主张,一种观点认为为扩大斗争范围,应将水平社运动消解到农民运动中去;另一观点认为,为了继续凝视在农村中仍然存在的歧视现实,水平社必须作为一个独立的运动体而存在。但是我们发现,太田并没有将“组织到农民组合中”与“作为水平社同人组织起来”这二者对立起来考虑,而是统一地考虑二者之间的关系:“而这仅仅是一个过程,组织到水平社的过程”。正如北原泰作评价的那样,“部落民所具有的两个侧面,即撤除封建身份歧视这一部落民的特殊要求,与从地主、垄断资本的压榨中解放出来这一阶级性一般要求,对于如何二者实现二者的结合这一问题,岛木健作将二者统一性地思考了二者的关系,虽然他的思考还不够充分” [3]。
1922年3月3日成立的水平社中,提倡阶级斗争主义与劳农水提携(工人组合·农民组合·水平社)的“ボル派”(马克思主义派)在全国水平社内部势力逐渐增强,1926年全国水平社第五届全国大会决议与工人·农民运动相结合。此后阶级斗争路线逐渐成为主流。1931年第十屆全国大会上甚至出现了“解散全国水平社”的提议。对照当时的历史我们可以认为,太田的这种统一地思考二者关系的观点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那么,作者是怎么达到这种认识高度的呢?
1931年之后,围绕是否解散全国水平社,全国水平的干部之间意见对立起来,水平社组织也开始分裂,水平社运动急速地停滞下来。岛木写作《黎明》是在1935年,鉴于水平社之前的斗争历史,对于农民运动与水平社运动的结合,他肯定有过很多思考和反省。可以想象,在充分吸收之前的农民运动与水平社运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岛木这才获得了统一考虑二者关系的思考方法。
三、题名“黎明”的深意
太田通过在熊吉家与其同吃同睡,取得了熊吉以及神武部落成员的信任。后来熊吉被逮捕,被关在看守所里后,面对前来问询的辩护律师,他一直问的都是太田的事情,并且深信太田一定能够救他出去。太田也对没有看守所经历的熊吉非常担心。作品中流露出来的这种非部落民太田和部落民熊吉之间人与人的团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北原泰作在「日本近代文学に現れた部落問題」中通过评价野间宏《青年之环》指出,“岛崎通过参与之前的水平社运动、部落解放运动,已经从自己是一名部落民这种意识中完全解放出来。岛崎和正行之间的隔阂可以认为是类似于工人与知识分子之间的隔阂。岛崎也感觉到正行是一位摆脱部落歧视观念的政府工作人员。……只有这种人际关系的建立之后,(他们)才能够客观冷静地看待部落解放问题,而且把它作为自身的任务,并站在主体的立场上,在共同的场所自由地讨论,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奋斗。……而只有这种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这种国民之间的结合,部落问题的根本解决和人类解放的完全实现才成为可能” [4]。太田虽然对部落民还残存有偏见,熊吉本身也未能从自己是一名部落民这种意识中解放出来,离北原泰作所说的“新的人际关系”还有很长的距离,但是,他们在向“新的人际关系”迈进,对于在《黎明》中这样描写的岛木健作,值得我们给予肯定。
公审当天,面对审判长的询问,熊吉大声控诉其所受的不公平待遇。这可以说是小说的高潮部分。在小说中有以下描述。
“你们问,我到了干了什么!大人,你们这就听听我的诉说。我从藤泽(地主)那里租种的田即使在我们部落里那都算是最差的。因为靠近山顶的,地势较高,不仅灌溉不方便,只要下点大雨,山上的水流就会把田里的泥土冲走,我租的就是这样恶质的田地。但是我从藤泽那里租来之后,还是拼命地去种。我尽量多上堆肥,尽量增加土壤,在田地上方修了土坝以防下雨。费了这番心思,总算可以收到四俵大米(笔者注:约为240kg),可是你们知道我要交多少地租吗?一石(笔者注:约为150kg),而且是一点都不能少。大人!您说我还活得下去吗?!如果能够收到五俵米那倒还能承受得住,但是那必须要上化肥。那样(买化肥)的话,我就要借钱。因此,我准备拜托农民组合的老师去跟藤泽说说,希望他能让我少交点地租。……(中略)源吉那混蛋到底说了我什么,各位大人你们听说了吗?源吉那混蛋说我是(原文五字缺)。他嘲笑说我跟(原文六字缺)穿了红色的衣服一样!因为这些,我才用火钳打了那混蛋的头。……”(《黎明》)
熊吉的这种大声控诉,不是观念性的对部落歧视的反抗,而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切身感受而发出的对部落歧视的强烈控诉。同时,作者通过熊吉的这种呼喊向我们展示了在残酷的部落歧视下忍辱偷生的部落民们,以及被压迫的贫农们所爆发出来的巨大能量。岛木健作之所以在转向的黑暗中将作品的命名为“黎明”,或许是想告诉我们,只有当这些被压迫者自觉到自己的权利并起来战斗时,农民组合运动,甚至可以说日本农民日本无产阶级的黎明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结语:
岛木健作在小说《黎明》中向我们展示了部落民在各方面所受的歧视及所处的悲惨境地,对当时的部落歧视表达了强烈的抗议。但是岛木本身的思想意识中并不是说完全摆脱了偏见,通过作品中对熊吉丑陋外貌的描写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思想意识里残存的偏见。作者反思以往农民运动以及水平社运动的历史,统一地把握农民运动与水平社运动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先进性。通过小说结尾处熊吉的呼喊,作者向我们展示了觉醒了的部落民所爆发出的巨大能量,并通过题名“黎明”告诉我们,只有当被压迫者自觉到自己的权利并起来战斗时,农民组合运动,甚至可以说日本农民日本无产阶级的黎明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可以说这篇作品是明治以来非部落民出身作家所写的最出色的部落问题小说” [5]。《黎明》在无产阶级文学作品中亦占有特殊的位置。在近代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产生的作品中,描写部落解放问题的小说屈指可数,而《黎明》可以说它是“无产阶级文学及运动中产生的最后、也是最优秀的部落问题小说” [6]。
注释:
[1]梅沢利彥·平野栄久·山岸嵩『文学の中の被差別部落像(戦前篇)』(明石書店、1980年3月)、154页 <论文中所有日语资料原文的翻译均由笔者完成,责任自负,以下不一一赘述>.
[2]同上、155页.
[3]北原泰作「日本近代文学に現われた部落問題」(「文学」27巻2号、岩波書店、1959年2月)、142页.
[4]同上、144页.
[5]北川鉄夫「解説:部落問題と近代文学」(『部落問題文芸作品解題』、世界文庫、1972年6月)、147页.
[6]梅沢利彦·平野栄久·山岸嵩『文学の中の被差別部落像(戦前篇)』(明石書店、1980年3月)、150页.
参考文献:
[1]『黎明』、青空文庫(底本:『島木健作作品集 第四巻』、創元社).
[2]『部落問題文芸作品選集 第一巻』(世界文庫、1973年12月).
[3]梅沢利彦·平野栄久·山岸嵩『文学の中の被差別部落像(戦前篇)』(明石書店、1980年3月).
[4]昭和女子大学近代文学研究室『近代文学研究叢書 第五十六巻 島木健作』(昭和女子大学近代文化研究所、1984年7月).
[5]部落解放研究所『<新版>入門·部落解放運動』(解放出版社、1986年7月).
[6]北原泰作「日本近代文学に現われた部落問題」(「文学」27巻2号、岩波書店、1959年2月).
[7]北川鉄夫「解説:部落問題と近代文学」(『部落問題文芸作品解題』、世界文庫、1972年6月).
关键词:岛木健作;部落问题意识;“黎明”
作者简介:陈知清(1988-),男,河南南阳人,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师,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3
引言:
岛木健作(1903年9月~1945年8月)生于北海道札幌市,是日本转向文学的代表作家。他1926年考入东北大学法学部,可是仅过一年有余便中途弃学,来到四国香川县积极从事农民运动,并担任日本农民组合香川县联合会木田郡支部书记。1928年在“三·一五”事件中被检举逮捕,一直到1932年才被释放。出狱后以自身体验为素材发表的《癞》(1934年),作为转向文学受到关注。随后出版了小说集《黎明》(1935年)、长篇小说《再建》(1937年)、《生活的探求》(1937年—1938年)等。小说《黎明》1935年2月发表于《改造》,后收录于小说集《黎明》。《黎明》这篇小说是岛木唯一一篇以部落问题为题材的小说,集中体现了他的部落问题认识,以下将具体分析。小说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农民组合书记太田健造在开地区会议时,在不知不觉间有一人爬上楼梯,坐在房间角落里,与大家保持一定距离,即使太田再三劝他和大家坐一起,他却不为所动,大家亦毫不觉得奇怪。后来得知他是来自当地神无部落的岩田熊吉(部落民)。围绕是否组织神无部落加入农民组合,太田与组合内的干部之间产生了分歧,太田发现农民思想意识里的歧视观念根深蒂固,难以清除。但是太田决心把神无部落组织到农民组合中。太田逐渐接近熊吉,并通过与他同吃同睡,获得了熊吉以及其他部落民的信任。以此为契机,神无部落成员对加入农民组合有了积极的表示。但是正在这时,却受到了地主阶级的镇压,熊吉租種的田地不仅被收回,还因公务执行妨碍罪和伤害罪而被逮捕。太田也因有教唆嫌疑而被捕。在熊吉被公判的数日前太田才被释放出来,但是他已无能为力。公判当天在法庭里,熊吉像决口的堤坝一样大声控诉自己的心情。
一、小说中描写的部落民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部落民熊吉的描写,给读者展示了当时(昭和年代)部落民所处的悲惨境地。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被人歧视,被视为低人一等。在熊吉第一次出场时,虽然太田再三劝说他和其他干部坐在一起,他却不为所动。大家亦毫不觉得奇怪。在他们看来熊吉就应该认为自己的卑贱、不配和他们坐一起。而熊吉为什么也会甘愿忍受那样的歧视呢?那或许是因为,一直以来受到的歧视让他明白,只有承认自己的卑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他人(非部落民)的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减少自己所受的伤害。此外,在熊吉去高田屋买东西时,他只能站在商店的门外告知要买的物品,并且付钱时,对方并不直接去接他的钱币,而是折回店内拿出钱皿(盛钱用具)来接他的钱币。对方为什么不直接用手接他的钱币呢?那是因为当时很多人的观念里,认为部落民是不干净的(江户时代部落民的身份是“秽多”),这种歧视观念让他们不愿亲自接触部落民。
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在经济上,在受教育过程中他们也都受到严重的歧视。神无部落之所以被歧视,那要从该部落产生的历史说起。因为据当地传说,神无部落是三韩征伐时被带到日本的俘虏发展而来。对于这种将部落歧视的原因归结于“异民族论”,太田认为这种说法“令人可笑,不值一提”,这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作者岛木的观点。这种将部落歧视的原因归结于“异民族论”的观点一直到大正时代,随着水平社的成立,无论在运动上还是在理论上,部落解放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民众才逐渐从这种错误观点中解放出来。从这里可以看出,岛木对部落民起源问题抱有较为进步的认识。之所以岛木能有这种较为进步的认识,那或许得益于他的农民运动经历。1926年全国水平社第五届大会决议与工人、农民运动联合,工人组合·农民组合·水平社三角同盟关系建立起来。当时在香川县农村从事农民运动的岛木因为工作需要而对部落歧视问题进行研究也在预料之中。
对于部落歧视问题有较为进步认识的岛木就完全拜托了歧视观念了吗?熊吉在小说中被直接描写的部落民,亦是小说主人公之一,关于他的相貌,在小说中有“异常凸起的觀骨”、“丑陋的短粗脖子”、“下流的谄媚的笑使他的嘴角变得扭曲、丑陋”这样的描写。作者为何给熊吉设定丑陋的相貌呢?针对于此,土方铁在『小説に見る部落差別の表現』中指出,“给部落民熊吉设定丑陋的相貌,这可以认为是作者对部落民所存偏见的体现,作者认为部落民一定有与普通人不同的相貌,这其中明显带有作者的偏见及视他们为劣等人的观念。这种意识实际上与把部落民出身的女子设定为美人互为表里的” [1]。山岸嵩在『文学の中の被差別部落像』中在肯定土方铁的观点的基础上指出,“明治以来,甚至可以说从江户时代的读本时候开始,将部落民出身的男子的相貌设定为丑陋,将部落民出身的女子设定为美貌,这甚至成为一种模式” [2]。笔者亦同意上述观点,岛木虽然对部落民问题抱有较为进步的认识,但是在其思想意识中仍然残留有歧视观念。
二、农民运动指导者——太田
当太田注意到熊吉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后,向组合员询问时,组合中的一位先进青年用带有歧视性的语气说他是“平家蟹”,而且竖起手指(当地对于对方是部落民的动作暗示)向太田暗示他是部落民。太田对这种歧视性言语和行为表示了极大的愤怒。太田之所以会对这样,可以想到,那是因为作为农民运动指导者的太田思想中的平等观念让他认为部落民应该像普通人一样被平等对待,不允许自己身边的组合员有这样赤裸裸的歧视行为。 随后太田去常任委员平贺那里了解了当地部落民的情况,并决心把当地的部落民组织到农民组合中。对于这一“目前为止从未遇到过”的神无部落的这种现实情况,太田首先想到的办法是“将神无部落组织到农民组合中。通过此举,在都是贫农这一点上,让他们与普通农民牢固地结合起来!”与此同时,另一个想法一直在他脑海里徘徊:“相比把神无部落组织到农民组合中,首先要做的是,作为部落民,即作为水平社同人组织起来”。他想到了水平社同志武田的话:“必须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水平社的组织上。你的观点会会让部落民所持有的特殊性消解在一般贫农中,这是很危险的”。太田在这两种观点之间辗转徘徊,深思熟虑之后,最后得出如下结论。
“武田说的当然也是正确的,但是我的想法并非与他的意见相对立。在本地这种状况下,组织他们加入农民组合在某种意义上应该优先考虑。一个是让部落全体实现他们作为部落民的自觉,另一个重要性不逊于它的问题是,破除组合内贫农对于部落民的歧视观念。而这也是把他们组织到水平社时第一个要面对的障碍。组织到水平社在目前情况下并一定起作用,甚至会造成二者之间的机械对立。在同一组合内,同样作为贫农的亲密接触,这是目前最必要的。而这仅仅是一个过程,组织到水平社的过程。”(《黎明》,着重点为笔者所加。)
在当时的水平社中,存在两种主张,一种观点认为为扩大斗争范围,应将水平社运动消解到农民运动中去;另一观点认为,为了继续凝视在农村中仍然存在的歧视现实,水平社必须作为一个独立的运动体而存在。但是我们发现,太田并没有将“组织到农民组合中”与“作为水平社同人组织起来”这二者对立起来考虑,而是统一地考虑二者之间的关系:“而这仅仅是一个过程,组织到水平社的过程”。正如北原泰作评价的那样,“部落民所具有的两个侧面,即撤除封建身份歧视这一部落民的特殊要求,与从地主、垄断资本的压榨中解放出来这一阶级性一般要求,对于如何二者实现二者的结合这一问题,岛木健作将二者统一性地思考了二者的关系,虽然他的思考还不够充分” [3]。
1922年3月3日成立的水平社中,提倡阶级斗争主义与劳农水提携(工人组合·农民组合·水平社)的“ボル派”(马克思主义派)在全国水平社内部势力逐渐增强,1926年全国水平社第五届全国大会决议与工人·农民运动相结合。此后阶级斗争路线逐渐成为主流。1931年第十屆全国大会上甚至出现了“解散全国水平社”的提议。对照当时的历史我们可以认为,太田的这种统一地思考二者关系的观点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那么,作者是怎么达到这种认识高度的呢?
1931年之后,围绕是否解散全国水平社,全国水平的干部之间意见对立起来,水平社组织也开始分裂,水平社运动急速地停滞下来。岛木写作《黎明》是在1935年,鉴于水平社之前的斗争历史,对于农民运动与水平社运动的结合,他肯定有过很多思考和反省。可以想象,在充分吸收之前的农民运动与水平社运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岛木这才获得了统一考虑二者关系的思考方法。
三、题名“黎明”的深意
太田通过在熊吉家与其同吃同睡,取得了熊吉以及神武部落成员的信任。后来熊吉被逮捕,被关在看守所里后,面对前来问询的辩护律师,他一直问的都是太田的事情,并且深信太田一定能够救他出去。太田也对没有看守所经历的熊吉非常担心。作品中流露出来的这种非部落民太田和部落民熊吉之间人与人的团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北原泰作在「日本近代文学に現れた部落問題」中通过评价野间宏《青年之环》指出,“岛崎通过参与之前的水平社运动、部落解放运动,已经从自己是一名部落民这种意识中完全解放出来。岛崎和正行之间的隔阂可以认为是类似于工人与知识分子之间的隔阂。岛崎也感觉到正行是一位摆脱部落歧视观念的政府工作人员。……只有这种人际关系的建立之后,(他们)才能够客观冷静地看待部落解放问题,而且把它作为自身的任务,并站在主体的立场上,在共同的场所自由地讨论,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奋斗。……而只有这种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这种国民之间的结合,部落问题的根本解决和人类解放的完全实现才成为可能” [4]。太田虽然对部落民还残存有偏见,熊吉本身也未能从自己是一名部落民这种意识中解放出来,离北原泰作所说的“新的人际关系”还有很长的距离,但是,他们在向“新的人际关系”迈进,对于在《黎明》中这样描写的岛木健作,值得我们给予肯定。
公审当天,面对审判长的询问,熊吉大声控诉其所受的不公平待遇。这可以说是小说的高潮部分。在小说中有以下描述。
“你们问,我到了干了什么!大人,你们这就听听我的诉说。我从藤泽(地主)那里租种的田即使在我们部落里那都算是最差的。因为靠近山顶的,地势较高,不仅灌溉不方便,只要下点大雨,山上的水流就会把田里的泥土冲走,我租的就是这样恶质的田地。但是我从藤泽那里租来之后,还是拼命地去种。我尽量多上堆肥,尽量增加土壤,在田地上方修了土坝以防下雨。费了这番心思,总算可以收到四俵大米(笔者注:约为240kg),可是你们知道我要交多少地租吗?一石(笔者注:约为150kg),而且是一点都不能少。大人!您说我还活得下去吗?!如果能够收到五俵米那倒还能承受得住,但是那必须要上化肥。那样(买化肥)的话,我就要借钱。因此,我准备拜托农民组合的老师去跟藤泽说说,希望他能让我少交点地租。……(中略)源吉那混蛋到底说了我什么,各位大人你们听说了吗?源吉那混蛋说我是(原文五字缺)。他嘲笑说我跟(原文六字缺)穿了红色的衣服一样!因为这些,我才用火钳打了那混蛋的头。……”(《黎明》)
熊吉的这种大声控诉,不是观念性的对部落歧视的反抗,而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切身感受而发出的对部落歧视的强烈控诉。同时,作者通过熊吉的这种呼喊向我们展示了在残酷的部落歧视下忍辱偷生的部落民们,以及被压迫的贫农们所爆发出来的巨大能量。岛木健作之所以在转向的黑暗中将作品的命名为“黎明”,或许是想告诉我们,只有当这些被压迫者自觉到自己的权利并起来战斗时,农民组合运动,甚至可以说日本农民日本无产阶级的黎明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结语:
岛木健作在小说《黎明》中向我们展示了部落民在各方面所受的歧视及所处的悲惨境地,对当时的部落歧视表达了强烈的抗议。但是岛木本身的思想意识中并不是说完全摆脱了偏见,通过作品中对熊吉丑陋外貌的描写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思想意识里残存的偏见。作者反思以往农民运动以及水平社运动的历史,统一地把握农民运动与水平社运动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先进性。通过小说结尾处熊吉的呼喊,作者向我们展示了觉醒了的部落民所爆发出的巨大能量,并通过题名“黎明”告诉我们,只有当被压迫者自觉到自己的权利并起来战斗时,农民组合运动,甚至可以说日本农民日本无产阶级的黎明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可以说这篇作品是明治以来非部落民出身作家所写的最出色的部落问题小说” [5]。《黎明》在无产阶级文学作品中亦占有特殊的位置。在近代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产生的作品中,描写部落解放问题的小说屈指可数,而《黎明》可以说它是“无产阶级文学及运动中产生的最后、也是最优秀的部落问题小说” [6]。
注释:
[1]梅沢利彥·平野栄久·山岸嵩『文学の中の被差別部落像(戦前篇)』(明石書店、1980年3月)、154页 <论文中所有日语资料原文的翻译均由笔者完成,责任自负,以下不一一赘述>.
[2]同上、155页.
[3]北原泰作「日本近代文学に現われた部落問題」(「文学」27巻2号、岩波書店、1959年2月)、142页.
[4]同上、144页.
[5]北川鉄夫「解説:部落問題と近代文学」(『部落問題文芸作品解題』、世界文庫、1972年6月)、147页.
[6]梅沢利彦·平野栄久·山岸嵩『文学の中の被差別部落像(戦前篇)』(明石書店、1980年3月)、150页.
参考文献:
[1]『黎明』、青空文庫(底本:『島木健作作品集 第四巻』、創元社).
[2]『部落問題文芸作品選集 第一巻』(世界文庫、1973年12月).
[3]梅沢利彦·平野栄久·山岸嵩『文学の中の被差別部落像(戦前篇)』(明石書店、1980年3月).
[4]昭和女子大学近代文学研究室『近代文学研究叢書 第五十六巻 島木健作』(昭和女子大学近代文化研究所、1984年7月).
[5]部落解放研究所『<新版>入門·部落解放運動』(解放出版社、1986年7月).
[6]北原泰作「日本近代文学に現われた部落問題」(「文学」27巻2号、岩波書店、1959年2月).
[7]北川鉄夫「解説:部落問題と近代文学」(『部落問題文芸作品解題』、世界文庫、197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