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老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重大转折关头,都伴随着一场礼仪观念的进步和礼仪习俗的更张。礼仪文化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反映着社会历史的进程和面貌,从而成为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从古至今的珍贵的艺术作品中无不展现出中国的礼仪现象。中国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诞生了一大批制作精良、价值极高的文物艺术品。它们是尘封历史的见证者,为后人学习研究中国古代史创造了大量的证明实物。中国又是一个礼仪之邦,有着先于别国的文明礼仪和规章制度,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正是这些“礼”的内涵创造了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诚然,这个“礼”也与艺术紧密相连且处处体现在艺术文物之中。
【关键词】:艺术;玉器;礼仪制度;《神人兽面玉牌饰》
正文
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礼仪作为一种文化,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是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礼仪文化的发展是中国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礼仪起源于远古时代。那时,人类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人们无法理解自然,便形成了对大自然的崇拜,在崇拜中人们创造了神话。有了神话,便创造了祭神仪式,于是,礼仪产生了。
工艺美术是艺术的一种形式,是和社会生产有直接联系的物质文化之一。它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衣食住行等生活各个方面服务于人民。工艺美术反映着时代的思想,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的演变。先秦时期的工艺美术不论在造型上还是价值上,都是历代工艺美术的典范,其审美价值的体现充分地表现了当时的思想状态和社会状况。先秦的礼制体系是周密而严肃的,纵观此时期礼的发展和变化,不难看出,礼的实行与推广无不与器物相联系,这里的器物我们可称为“礼器”。礼器是用来表明社会等级与显示身份的物质形式,从其形质上可分为青铜器、玉器两大类。此时期出土了一大批的艺术文物,其中青铜和玉占了绝大多数,为史学和其它各类学科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实物。
古代礼仪中使用的玉器很多,有壁、琮、圭、璋、璇玑、琥、块、璜等。每一类之下,又细分为若干种,如璋有大璋、中璋、边璋、牙璋等名目。玉器的使用也很广泛。首先是等级的象征。作为礼器的玉的形制有深刻的礼意。在《周礼》中,玉有六瑞之说,因而后人称行礼时用的玉器为玉瑞。它是从石器时代石制的工具、武器、饰物等发展而来的。钱玄先生以为“盛行玉器是我们民族的一个特点”。考古学的成就也多少支持了这一说法。1976年安阳发掘的妇好墓,出土各种玉器达755件,且制作精美绝伦。这说明早在商武丁时代制作玉器的技术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而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柄形玉器达33件。有学者由此推定“玉柄形器的形制与卜辞玉字字形颇为相似,玉字的竖划象玉柄形器的主体,而其横划则象柄形器的若干粗节,因而卜辞玉字是以玉柄形器作为其根据的。玉字既象一枚玉柄形器,则礼字所从之玉当为两枚玉柄形器”。由此可以论定玉器确是古代礼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周代,玉器作为礼器体现的是宗天观念。《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这里的玉器是古人祭祀自然、四方神明的工具。这些文字记载已得到考古发掘的证明。“在良渚文化遗址,人们发现了与玉琮极为相似的寺墩遗址的布局,据考古报告,寺墩的圆形祭坛相当于玉琮中间的圆孔,寺墩的总平面图,犹如玉琮的俯视图”。与祭坛造型上的一致,进一步说明了玉琮的祭神功能。寺墩祭坛可能是沟通天地的通道,而玉琮当具有与祭坛相同的功能。拥有玉琮操作者的祖先,良渚玉琮也就成了与祖先神明沟通的渠道。具有代表性的祭祀玉件有《神人兽面玉牌饰》。2006年4月在山西省曲沃县羊舌村,两周之际的晋侯大墓中出土一件神人兽面牌饰。通高约7厘米,宽4.8厘米,厚0.8厘米。青白玉,玉色纯净,为新疆和田玉。玉人眼睛瞪圆、鼻头似蒜头样、耳内竖有向内弯曲的兽角、口内雕有门牙四对、两侧各雕有上下獠牙一对、头顶上部为一展翅的蝙蝠。这个兽面玉饰正是奴隶社会用于祭祀的面具,有通神作用。而其顶上的蝙蝠,是利用“蝠”是“福”的谐音,古人常用蝙蝠来表示“福至心灵”、“五福临门”,具有吉祥的寓意。在发摘的大部分玉饰中,动物的造型是最多见的,这与古时的图腾崇拜有关。
孔子时代,对玉器的人文提升是通过“君子比德于玉”这一社会意识而传播的。在孔子看来,人们对作为体饰的玉的偏爱,并不是由珉多玉寡这种市场价值所引起的,也不是单纯的审美判断吸引的结果,人们对玉的珍视是基于玉的自然属性在礼神的社会实践中,积淀了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社会性的内容,玉的温润而泽的特性与仁德可以互释,悬垂下坠,其谦卑似礼,它的美质不掩盖身上的瑕疵,其瑕疵也无法掩住整体的美质,有似忠诚的品德,而它的晶莹剔透,光彩旁达则与信的美德相似,正是在这种与人的精神所具有的相同特性中,玉获得了人们的喜爱。人们珍视玉的价值,从本质上说,是基于对温润如玉的君子人格的尊重。
结语
无论历史的车轮如何变化方向,“礼”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标志是不会改变的,它还会以更为广泛的涵义和韵意不断发展,影响着现代人的文化观和道德价值取向。中国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诞生了一大批制作精良、价值极高的文物艺术品。它们是尘封历史的见证者,为后人学习研究中国古代史创造了大量的证明实物。中国又是一个礼仪之邦,有着先于别国的文明礼仪和规章制度,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正是这些“礼”的内涵创造了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蘭甲云. 周易古礼研究[M].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8.
[2]昭明,利群. 古代玉器[M]. 中国书店, 1999.
[3]杨伯达. 中国玉器全集[M]. 河北美术出版社, 1993.
[4]石新影. 从上古时期玉器看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形成[D]. 安徽大学,2005.
[5]张如柏. 中国古代玉石之路初探[J]. 中国宝玉石. 1995(03).
[6]钟敬文. 中国礼仪全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7]邱伟光. 公共关系礼仪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8]张舜徽. 中國史学名著题解. /古史类·逸周书. /世浮解[M].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4.
[9]邓红蕾.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哲学思考[J]. 江汉论坛, 2005(01).
[10]张懋镕. 古文字与青铜器论集[M]. 科学出版社, 2006.
【关键词】:艺术;玉器;礼仪制度;《神人兽面玉牌饰》
正文
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礼仪作为一种文化,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是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礼仪文化的发展是中国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礼仪起源于远古时代。那时,人类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人们无法理解自然,便形成了对大自然的崇拜,在崇拜中人们创造了神话。有了神话,便创造了祭神仪式,于是,礼仪产生了。
工艺美术是艺术的一种形式,是和社会生产有直接联系的物质文化之一。它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衣食住行等生活各个方面服务于人民。工艺美术反映着时代的思想,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的演变。先秦时期的工艺美术不论在造型上还是价值上,都是历代工艺美术的典范,其审美价值的体现充分地表现了当时的思想状态和社会状况。先秦的礼制体系是周密而严肃的,纵观此时期礼的发展和变化,不难看出,礼的实行与推广无不与器物相联系,这里的器物我们可称为“礼器”。礼器是用来表明社会等级与显示身份的物质形式,从其形质上可分为青铜器、玉器两大类。此时期出土了一大批的艺术文物,其中青铜和玉占了绝大多数,为史学和其它各类学科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实物。
古代礼仪中使用的玉器很多,有壁、琮、圭、璋、璇玑、琥、块、璜等。每一类之下,又细分为若干种,如璋有大璋、中璋、边璋、牙璋等名目。玉器的使用也很广泛。首先是等级的象征。作为礼器的玉的形制有深刻的礼意。在《周礼》中,玉有六瑞之说,因而后人称行礼时用的玉器为玉瑞。它是从石器时代石制的工具、武器、饰物等发展而来的。钱玄先生以为“盛行玉器是我们民族的一个特点”。考古学的成就也多少支持了这一说法。1976年安阳发掘的妇好墓,出土各种玉器达755件,且制作精美绝伦。这说明早在商武丁时代制作玉器的技术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而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柄形玉器达33件。有学者由此推定“玉柄形器的形制与卜辞玉字字形颇为相似,玉字的竖划象玉柄形器的主体,而其横划则象柄形器的若干粗节,因而卜辞玉字是以玉柄形器作为其根据的。玉字既象一枚玉柄形器,则礼字所从之玉当为两枚玉柄形器”。由此可以论定玉器确是古代礼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周代,玉器作为礼器体现的是宗天观念。《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这里的玉器是古人祭祀自然、四方神明的工具。这些文字记载已得到考古发掘的证明。“在良渚文化遗址,人们发现了与玉琮极为相似的寺墩遗址的布局,据考古报告,寺墩的圆形祭坛相当于玉琮中间的圆孔,寺墩的总平面图,犹如玉琮的俯视图”。与祭坛造型上的一致,进一步说明了玉琮的祭神功能。寺墩祭坛可能是沟通天地的通道,而玉琮当具有与祭坛相同的功能。拥有玉琮操作者的祖先,良渚玉琮也就成了与祖先神明沟通的渠道。具有代表性的祭祀玉件有《神人兽面玉牌饰》。2006年4月在山西省曲沃县羊舌村,两周之际的晋侯大墓中出土一件神人兽面牌饰。通高约7厘米,宽4.8厘米,厚0.8厘米。青白玉,玉色纯净,为新疆和田玉。玉人眼睛瞪圆、鼻头似蒜头样、耳内竖有向内弯曲的兽角、口内雕有门牙四对、两侧各雕有上下獠牙一对、头顶上部为一展翅的蝙蝠。这个兽面玉饰正是奴隶社会用于祭祀的面具,有通神作用。而其顶上的蝙蝠,是利用“蝠”是“福”的谐音,古人常用蝙蝠来表示“福至心灵”、“五福临门”,具有吉祥的寓意。在发摘的大部分玉饰中,动物的造型是最多见的,这与古时的图腾崇拜有关。
孔子时代,对玉器的人文提升是通过“君子比德于玉”这一社会意识而传播的。在孔子看来,人们对作为体饰的玉的偏爱,并不是由珉多玉寡这种市场价值所引起的,也不是单纯的审美判断吸引的结果,人们对玉的珍视是基于玉的自然属性在礼神的社会实践中,积淀了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社会性的内容,玉的温润而泽的特性与仁德可以互释,悬垂下坠,其谦卑似礼,它的美质不掩盖身上的瑕疵,其瑕疵也无法掩住整体的美质,有似忠诚的品德,而它的晶莹剔透,光彩旁达则与信的美德相似,正是在这种与人的精神所具有的相同特性中,玉获得了人们的喜爱。人们珍视玉的价值,从本质上说,是基于对温润如玉的君子人格的尊重。
结语
无论历史的车轮如何变化方向,“礼”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标志是不会改变的,它还会以更为广泛的涵义和韵意不断发展,影响着现代人的文化观和道德价值取向。中国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诞生了一大批制作精良、价值极高的文物艺术品。它们是尘封历史的见证者,为后人学习研究中国古代史创造了大量的证明实物。中国又是一个礼仪之邦,有着先于别国的文明礼仪和规章制度,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正是这些“礼”的内涵创造了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蘭甲云. 周易古礼研究[M].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8.
[2]昭明,利群. 古代玉器[M]. 中国书店, 1999.
[3]杨伯达. 中国玉器全集[M]. 河北美术出版社, 1993.
[4]石新影. 从上古时期玉器看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形成[D]. 安徽大学,2005.
[5]张如柏. 中国古代玉石之路初探[J]. 中国宝玉石. 1995(03).
[6]钟敬文. 中国礼仪全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7]邱伟光. 公共关系礼仪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8]张舜徽. 中國史学名著题解. /古史类·逸周书. /世浮解[M].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4.
[9]邓红蕾.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哲学思考[J]. 江汉论坛, 2005(01).
[10]张懋镕. 古文字与青铜器论集[M]. 科学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