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绿色贸易壁垒现已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我国对外贸易设置了障碍。主要分析我国在应对绿色贸易所存在的法律问题,指出我国在应对这一问题所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环境保护 国际贸易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为了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对来自国外的产品通过设置障碍,限制其进口。由于这些限制阻碍了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在本国的自由贸易,防止和抑制其他国家和地区产品对本国或本地区的冲击,从而实现了保护本国和本地区市场的目的,据此,"绿色贸易壁垒"是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由于绿色壁垒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很受某些发达国家的青睐,用来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随心所欲的加以刁难和抵制。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有:绿色环境税、绿色关税、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技术标准、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和绿色补贴等。各种形式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使我国不少企业、行业在国际贸易中深受其苦。而我国在面对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问题上还存有不足,处于被动地位,所以,我们要正视我们的不足与缺陷,用积极的心态,创新技术,完善法律法规,构建我国自身的绿色贸易壁垒体系,从而化被动为主动,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一.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对于绿色贸易壁垒的宣传不足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显著的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引人注目。但是,国内各主体的环保意识淡薄甚至缺乏,没能正确的认识和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安全、绿色、环保生产和健康的消费观念并未形成意识主流。还存在一定比例的人对环境保护一无所知,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显著,并占到较高的比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形成很大的落差。消费群体淡薄的环保观念,造成了绿色产品在我国的低普及率的局面。一些企业经营者为了减少经营成本,不惜通过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创造利润,更加直接导致我国在绿色贸易壁垒前处于劣势地位。而我国只是在最近几年来才开始更多的关注绿色贸易壁垒问题,特别是对于加强企业环保观念,加大技术更新的力度的宣传也有存在亡羊补牢的情况。
(二)自身绿色贸易壁垒体系不完善
其一,法律法规不健全
自"入世"后,我国环境标准较低或环境制度不健全,我国成为部分发达国家的"污染避风港",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不完善。然而我国在环境立法方面,环保法律体系历程短暂,处于不完整不成熟阶段。并且环境保护的法律零碎笼统。与我国有密切贸易关系的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地区相比,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起步晚,发展缓慢。从国内立法层面来看,除《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部基本法外,颁布了6部环境保护的专门性法律,30余部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行政法规,30余部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其他法律和行政法规,以及多项环境技术标准和环境认证制度。但是,环境立法重实体规定、轻程度规范,重行政主导、轻执法和司法;不同部门和层次的环境立法缺乏统一规则;地方立法特色不突出,实用性不强;在放射性污染防止、化学污染防止和自然保护等方面还存在空白领域;在制度设计上仍以计划与管制手段为主,不重视发挥市场对环境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对环境法律责任制度以及责任追究的程序制度的规定有待完善。
其二,环保措施体系混乱
绿色贸易壁垒涉及到众多的、范围广的行政部门与行业。现有的零碎的绿色贸易壁垒是由多个部门颁布实施的,这些部门主要包括有:环境保护部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卫生部门、农业部门、海关、商务部、经贸委等。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问题上,各行政主管部门都有职责来制定实施相关政策与决策,有的部门不考虑所指定决策对其他产业和行业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有的部门未经科学论证,忽略这些决策措施可能给贸易环境所帶来的负面影响。这些部门缺乏联络与磋商,更谈不上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此外,在外来有效监督或干预机制缺失下,一些部门在职权范围内的决策或在多部门决策而处于主导地位的,他们往往在立法或决策中扩充本部门的管辖范围和权利,增加相应的审批和许可权,从而增加本部门直接或间接的利益,而不是将重点放在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上,谋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这样,很容易形成条块不一、各自为政的分散局面。
同时,我国的绿色壁垒措施体系主要是由国际环境保护公约、环境法规与技术标准、商品检疫与检验规定、绿色包装与标签要求、环境成本内部化要求六项措施构成。作为管理核心的环境标准体系存在着若干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这些问题主要是:第一,国家环境标准体系需要调整。主要调整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内容和结构,重点是水、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调整。笫二,当前环境标准制定有点混乱,相关部门都争着发布有关标准,给具体执行的单位和个人带来困难。第三,环境标准管理体制中存在弊端.如存在公众参与程度不广、标准的系统性和配套性不强、标准的社会性和公益性不突出、实施不力等问题。第四,制定绿色环境标准成为当务之急。调查表明,我国目前有10%的粮食、24%的畜产品不符合卫生标准。
其三,绿色税收与环境关税制度不完善
我国主要偏向于采取资源补偿费、生态环境补偿费和排污费来限制破坏环境和污染环境的行为,而对绿色税收制度不够重视,目前仅限于对煤、石油、天然气、盐征收绿色税收(资源税)。正确合理的绿色税收体制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解决政府的收支问题,促进环境与贸易的协调发展。当前,我国的进出口关税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如进出口税率没有充分考虑环保因素,税率比较笼统,未按进出口产品的环保能力、对环境影响的程度不同而加以区分;而出口关税没有考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也没有考虑产品的加工程度等。
其四,执法力度不够
在执法方面存在有法不依、查处不严、执行不力、职责不清、力度不够、有法难执的现象,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和个人处罚太轻,不足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特别是在引进外资项目方面,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盲目引进外资,其中有一部分的开发项目是为了逃避国外法律的限制而把污染转移到我国来,对于这样的违反我国环保法律规定的项目和企业,一些地方政府不但不按照有关法规执法。反而给予外商很多照顾,对外商企业和内资企业实行两个环境标准。目前部门之间依然存在职责不清的问题,对决策者、审批者、受理者和执法者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二、结语
随着当前世界绿色消费趋势和环境与贸易之间矛盾的日渐深化,以及发达国家对绿色壁垒这一新型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应用的日益频繁,我国应对此引以重视。而对于我国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所产生的问题,应予以客观的对待,并积极寻找方法解决问题,构建我国健全的绿色贸易壁垒体系,增强我国对外贸易的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王海峰,世贸组织新型贸易壁垒法律规制及热点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2】栾信杰,国际贸易摩擦与应对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杨安怀,杨昌举,应对绿色壁垒过程中政府部门的角色定位,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2)
作者简介:谭君,湘潭大学法学院2011级法律硕士(法学)。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环境保护 国际贸易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为了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对来自国外的产品通过设置障碍,限制其进口。由于这些限制阻碍了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在本国的自由贸易,防止和抑制其他国家和地区产品对本国或本地区的冲击,从而实现了保护本国和本地区市场的目的,据此,"绿色贸易壁垒"是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由于绿色壁垒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很受某些发达国家的青睐,用来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随心所欲的加以刁难和抵制。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有:绿色环境税、绿色关税、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技术标准、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和绿色补贴等。各种形式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使我国不少企业、行业在国际贸易中深受其苦。而我国在面对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问题上还存有不足,处于被动地位,所以,我们要正视我们的不足与缺陷,用积极的心态,创新技术,完善法律法规,构建我国自身的绿色贸易壁垒体系,从而化被动为主动,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一.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对于绿色贸易壁垒的宣传不足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显著的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引人注目。但是,国内各主体的环保意识淡薄甚至缺乏,没能正确的认识和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安全、绿色、环保生产和健康的消费观念并未形成意识主流。还存在一定比例的人对环境保护一无所知,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显著,并占到较高的比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形成很大的落差。消费群体淡薄的环保观念,造成了绿色产品在我国的低普及率的局面。一些企业经营者为了减少经营成本,不惜通过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创造利润,更加直接导致我国在绿色贸易壁垒前处于劣势地位。而我国只是在最近几年来才开始更多的关注绿色贸易壁垒问题,特别是对于加强企业环保观念,加大技术更新的力度的宣传也有存在亡羊补牢的情况。
(二)自身绿色贸易壁垒体系不完善
其一,法律法规不健全
自"入世"后,我国环境标准较低或环境制度不健全,我国成为部分发达国家的"污染避风港",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不完善。然而我国在环境立法方面,环保法律体系历程短暂,处于不完整不成熟阶段。并且环境保护的法律零碎笼统。与我国有密切贸易关系的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地区相比,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起步晚,发展缓慢。从国内立法层面来看,除《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部基本法外,颁布了6部环境保护的专门性法律,30余部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行政法规,30余部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其他法律和行政法规,以及多项环境技术标准和环境认证制度。但是,环境立法重实体规定、轻程度规范,重行政主导、轻执法和司法;不同部门和层次的环境立法缺乏统一规则;地方立法特色不突出,实用性不强;在放射性污染防止、化学污染防止和自然保护等方面还存在空白领域;在制度设计上仍以计划与管制手段为主,不重视发挥市场对环境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对环境法律责任制度以及责任追究的程序制度的规定有待完善。
其二,环保措施体系混乱
绿色贸易壁垒涉及到众多的、范围广的行政部门与行业。现有的零碎的绿色贸易壁垒是由多个部门颁布实施的,这些部门主要包括有:环境保护部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卫生部门、农业部门、海关、商务部、经贸委等。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问题上,各行政主管部门都有职责来制定实施相关政策与决策,有的部门不考虑所指定决策对其他产业和行业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有的部门未经科学论证,忽略这些决策措施可能给贸易环境所帶来的负面影响。这些部门缺乏联络与磋商,更谈不上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此外,在外来有效监督或干预机制缺失下,一些部门在职权范围内的决策或在多部门决策而处于主导地位的,他们往往在立法或决策中扩充本部门的管辖范围和权利,增加相应的审批和许可权,从而增加本部门直接或间接的利益,而不是将重点放在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上,谋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这样,很容易形成条块不一、各自为政的分散局面。
同时,我国的绿色壁垒措施体系主要是由国际环境保护公约、环境法规与技术标准、商品检疫与检验规定、绿色包装与标签要求、环境成本内部化要求六项措施构成。作为管理核心的环境标准体系存在着若干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这些问题主要是:第一,国家环境标准体系需要调整。主要调整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内容和结构,重点是水、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调整。笫二,当前环境标准制定有点混乱,相关部门都争着发布有关标准,给具体执行的单位和个人带来困难。第三,环境标准管理体制中存在弊端.如存在公众参与程度不广、标准的系统性和配套性不强、标准的社会性和公益性不突出、实施不力等问题。第四,制定绿色环境标准成为当务之急。调查表明,我国目前有10%的粮食、24%的畜产品不符合卫生标准。
其三,绿色税收与环境关税制度不完善
我国主要偏向于采取资源补偿费、生态环境补偿费和排污费来限制破坏环境和污染环境的行为,而对绿色税收制度不够重视,目前仅限于对煤、石油、天然气、盐征收绿色税收(资源税)。正确合理的绿色税收体制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解决政府的收支问题,促进环境与贸易的协调发展。当前,我国的进出口关税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如进出口税率没有充分考虑环保因素,税率比较笼统,未按进出口产品的环保能力、对环境影响的程度不同而加以区分;而出口关税没有考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也没有考虑产品的加工程度等。
其四,执法力度不够
在执法方面存在有法不依、查处不严、执行不力、职责不清、力度不够、有法难执的现象,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和个人处罚太轻,不足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特别是在引进外资项目方面,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盲目引进外资,其中有一部分的开发项目是为了逃避国外法律的限制而把污染转移到我国来,对于这样的违反我国环保法律规定的项目和企业,一些地方政府不但不按照有关法规执法。反而给予外商很多照顾,对外商企业和内资企业实行两个环境标准。目前部门之间依然存在职责不清的问题,对决策者、审批者、受理者和执法者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二、结语
随着当前世界绿色消费趋势和环境与贸易之间矛盾的日渐深化,以及发达国家对绿色壁垒这一新型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应用的日益频繁,我国应对此引以重视。而对于我国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所产生的问题,应予以客观的对待,并积极寻找方法解决问题,构建我国健全的绿色贸易壁垒体系,增强我国对外贸易的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王海峰,世贸组织新型贸易壁垒法律规制及热点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2】栾信杰,国际贸易摩擦与应对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杨安怀,杨昌举,应对绿色壁垒过程中政府部门的角色定位,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2)
作者简介:谭君,湘潭大学法学院2011级法律硕士(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