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培养创新型、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勇于创新精神的人才。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任务。
下面就本人经验谈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在教学中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敢于提出任何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些说明学生的创新思维发生了变化,学习主动性更强了。但教师也发现了不少问题,虽然学生思维方式很活跃,但很多学生在没有听懂教师的教学内容时就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及看法,不愿意认真听教师的讲课,更不愿意倾听同学发表的发言。
所以本人认为: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创新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课,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我们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创新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教学中,有些数学内容如“钟表的认识”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
例如:让学生说一说被乘数(或被除数)变化,积(或商)是怎样跟着变化的,它们与乘法是什么关系等,这就为以后认识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的思想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三、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要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如何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师备课要有创新意识、实施创新教育
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建立真正的创新教育的理念,所备的课要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适应,要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着想。
教师在备课时一般要做到如下:
(1)教学目的要创新。要根据教材内容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
(2)教学过程要创新。设计时可不循旧规,对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授新课、主要环节如何处理进行创新设计。
(3)教学方法要创新。可以采用提问法、发现法、联想法、操作法等等,方法不固定单一,思维不封闭僵死。
(4)教学程序要突出创新。
(5)师生合作要体现创新性。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着,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
(6)课堂提问要有实践创新性等。
2.课堂教学要有创新意识
创设创新情境,学生主动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创新动机,激发、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同时,要积极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最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是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实践证明:學生的学习过程越开放,思维就越活跃,思维发展也就越充分。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创设教学情境有多种做法,如动手操作、制造悬念、实物观察、电教媒体展示、新旧知识间矛盾冲突、“问题解决”的方法。 如本人在小学二年级教学“表内除法”时,先让同学们回忆乘法口诀,并有意渗透转化的思想,然后带领学生找出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例如:5×8=40 、40÷8=5、40÷5=8充分体现出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情境中创新,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规律,变学习过程为探索创新过程。
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只有不断做好教学反思工作,才能不断进步,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总结不足之处,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设计教学教案。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就本人经验谈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在教学中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敢于提出任何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些说明学生的创新思维发生了变化,学习主动性更强了。但教师也发现了不少问题,虽然学生思维方式很活跃,但很多学生在没有听懂教师的教学内容时就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及看法,不愿意认真听教师的讲课,更不愿意倾听同学发表的发言。
所以本人认为: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创新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课,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我们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创新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教学中,有些数学内容如“钟表的认识”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
例如:让学生说一说被乘数(或被除数)变化,积(或商)是怎样跟着变化的,它们与乘法是什么关系等,这就为以后认识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的思想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三、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要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如何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师备课要有创新意识、实施创新教育
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建立真正的创新教育的理念,所备的课要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适应,要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着想。
教师在备课时一般要做到如下:
(1)教学目的要创新。要根据教材内容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
(2)教学过程要创新。设计时可不循旧规,对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授新课、主要环节如何处理进行创新设计。
(3)教学方法要创新。可以采用提问法、发现法、联想法、操作法等等,方法不固定单一,思维不封闭僵死。
(4)教学程序要突出创新。
(5)师生合作要体现创新性。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着,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
(6)课堂提问要有实践创新性等。
2.课堂教学要有创新意识
创设创新情境,学生主动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创新动机,激发、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同时,要积极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最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是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实践证明:學生的学习过程越开放,思维就越活跃,思维发展也就越充分。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创设教学情境有多种做法,如动手操作、制造悬念、实物观察、电教媒体展示、新旧知识间矛盾冲突、“问题解决”的方法。 如本人在小学二年级教学“表内除法”时,先让同学们回忆乘法口诀,并有意渗透转化的思想,然后带领学生找出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例如:5×8=40 、40÷8=5、40÷5=8充分体现出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情境中创新,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规律,变学习过程为探索创新过程。
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只有不断做好教学反思工作,才能不断进步,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总结不足之处,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设计教学教案。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