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低年级阶段,也就是一、二年级,是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间,在这一时段,如果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家长来说,以后的教育会比较轻松,对老师来说,也是一种小小的成功。好习惯 培养 教育【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5-0182-02 有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有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12岁以后,当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行为习惯,教育者再想养成孩子新的习惯,或者想改变孩子已经形成的不良习惯就显得比较困难。1987年1月,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聚会巴黎。有记者问其中一位:“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者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拿别人的东西,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注意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从幼儿园开始就养成了一些好习惯。”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在场所有学者的看法。从这段材料中我们看到了习惯的重要,好习惯是让人成功的助推器。而习惯大多是从小养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而好习惯往往又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我们都知道好习惯必定会让我们的孩子受益终身。相反,坏习惯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我决定利用一年的时间,在众多的行为习惯中选择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为切入点,力争促使孩子在各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抓住时机,适时指导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时很难适应角色的转换,对学校的校园环境和规则是完全生疏的,许多规则和道理对成人来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对刚入校的孩子、尤其是新生还得从头一点一点地讲清楚,而且需要多次重复训练和要求,孩子才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例如,刚入学的新生,听到上课铃响时,总是乱哄哄的;下课不知道上卫生间,上课一会儿又跑出去上卫生间;上课没规没矩,想说就说;见了老师不问好等等。我根据孩子们爱记儿歌的特点,上网找了一首儿歌:“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起立要站直,坐下不乱动。发言先举手,回答不乱抢。值日要认真,我是小主人。”并交给他们,孩子们很快就记住了。接着,我又带领学生背诵《小学生一日常规》,每天宣讲一条,并要求学生努力去做。首先针对学生的不良坐姿,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随时提醒他们注意坐、立、读的姿势,只要坐在教室里,就不停地提醒纠正,要求两脚平放在地上。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字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如每周一升旗仪式之后,国旗下的讲话,我要求学生注意听讲了几件事?是哪些事情?回到教室后指名学生起来说出要点,如答不出,就说明没有专心听讲。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多次强调与训练,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说明: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从生活小事做起,逐步培养,孩子们的好习惯还是可以培养起来的。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其言行举止、性格习惯等都对学生有耳濡目染的感染和熏陶作用,与其夸夸其谈,一次又一次的说教,倒不如自己身先士卒,带领孩子们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对此,我深有体会。因为是低年级的学生,孩子们的劳动能力、动手能力都很差。刚开始,教室卫生有我们两个老师承包了,每天下午学生放学后,我们先做卫生,然后才去做其他工作。有时候,下午没时间,第二天早晨提前到校去做,时间很是紧张,学生没有一个主动帮忙做的,我当时有点生气:这些学生怎么这么没有眼色,老师做卫生,学生四平八稳的坐着,扫到跟前,也不让一让。但转念一想,错不在孩子。这些孩子,在家里一切都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操办了,在孩子们的心中,这一切,就应该由大人去做,自己还小,等长大了就会做了。此时我们如果不教育,那就是教育者的错误。在者,老师做的越多,学生的能力越差,我们应该教会学生、领着学生去做。在后来几次做卫生的时候,我问孩子们:“谁是我们教室的主人啊?”學生们回答:“是我们大家。”我趁势说:“既然是你们,那教室的卫生是不是由你们自己来做呀?”“是呀。”孩子们很聪明,也有想表现自己的、胆大的几个学生赶快过来抢我手中的笤帚,我告诉他们怎样扫地,一开始还扫的不够干净,几次以后,学生们自己就可以做卫生了。同时,在家长会上我也告诉家长,回家让孩子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尽管一开始可能做得不是很好,但我们要鼓励他们,耐心地、手把手的去教他们,逐渐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通过这件事,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养成了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学生们也会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我的努力没有白费,现在,学会扫地的学生越来越多了,早晨和中午到校后,学生们争着抢着扫地,擦黑板,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这真是一群懂事又可爱的孩子啊!3.重视联系,双向配合开校不久,学校对新生的家长进行培训,我和我的配班老师也向家长讲了相关要求。可是,家长会开完后不久的一个星期一中午,我班有五个孩子迟到,当时,真想好好收拾一顿,可转念一想孩子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更离不开家长,孩子们迟到总是有原因的。我当时就和这几个孩子的家长取得联系,家长们都说孩子是两点钟出门的,学校离家就10分钟的路程,进一步调查了解,知道这些孩子迟到是因为在路上玩耍,忘记了时间,想起来上学的时候已经晚了。借次机会,我开了一次以“班级荣誉谁来维护”为主题的班会,同时,也请家长配合、支持我的工作,不间断的做好自己孩子的督促与监管工作,经过学校和家长的共同配合,我班孩子迟到的现象基本消失了,孩子们的纪律有了明显改进。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有些孩子中午到校比较早,来了以后到教室没事干,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又吵又闹的,纪律非常混乱,安全也得不到保障。我建议家长给孩子们买点课外书,每天来校时每人带一本,自己的看完可以和同伴交换着看,但是不能在教室里乱跑乱叫,没有书的孩子可以画画、写字等,就是不能影响其他人。我也建议家长,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家里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尽量不看电视、不玩手机、可以坐在边上看看书、写写字等,在节假日领着孩子去图书馆看书、运动等,家长们也很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管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有了明显好转,不只是中午,早晨到校后多数孩子能做下来做自己的事情,看书、写字、画画等。4.结语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我由衷的感到高兴,毕竟,我的辛勤劳动没有白费,家长们也增加了对老师的信任感,他们会经常打电话询问自己孩子在校的情况,孩子有异常表现也可以及时和老师沟通,家校结合共同教育有了明显成效。这就是我们教育要达到的效果,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提升了自己,也提高了家长的认识与责任心。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做下去,孩子们的习惯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工作会越来越轻松。 参考文献[1]王雪萍.幼儿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7(25).[2]董林萍.牟红梅.幼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探索[J].文学教育(上),2017(05).[3]游锡剑.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J].才智,201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5-0182-02 有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有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12岁以后,当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行为习惯,教育者再想养成孩子新的习惯,或者想改变孩子已经形成的不良习惯就显得比较困难。1987年1月,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聚会巴黎。有记者问其中一位:“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者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拿别人的东西,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注意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从幼儿园开始就养成了一些好习惯。”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在场所有学者的看法。从这段材料中我们看到了习惯的重要,好习惯是让人成功的助推器。而习惯大多是从小养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而好习惯往往又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我们都知道好习惯必定会让我们的孩子受益终身。相反,坏习惯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我决定利用一年的时间,在众多的行为习惯中选择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为切入点,力争促使孩子在各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抓住时机,适时指导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时很难适应角色的转换,对学校的校园环境和规则是完全生疏的,许多规则和道理对成人来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对刚入校的孩子、尤其是新生还得从头一点一点地讲清楚,而且需要多次重复训练和要求,孩子才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例如,刚入学的新生,听到上课铃响时,总是乱哄哄的;下课不知道上卫生间,上课一会儿又跑出去上卫生间;上课没规没矩,想说就说;见了老师不问好等等。我根据孩子们爱记儿歌的特点,上网找了一首儿歌:“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起立要站直,坐下不乱动。发言先举手,回答不乱抢。值日要认真,我是小主人。”并交给他们,孩子们很快就记住了。接着,我又带领学生背诵《小学生一日常规》,每天宣讲一条,并要求学生努力去做。首先针对学生的不良坐姿,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随时提醒他们注意坐、立、读的姿势,只要坐在教室里,就不停地提醒纠正,要求两脚平放在地上。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字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如每周一升旗仪式之后,国旗下的讲话,我要求学生注意听讲了几件事?是哪些事情?回到教室后指名学生起来说出要点,如答不出,就说明没有专心听讲。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多次强调与训练,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说明: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从生活小事做起,逐步培养,孩子们的好习惯还是可以培养起来的。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其言行举止、性格习惯等都对学生有耳濡目染的感染和熏陶作用,与其夸夸其谈,一次又一次的说教,倒不如自己身先士卒,带领孩子们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对此,我深有体会。因为是低年级的学生,孩子们的劳动能力、动手能力都很差。刚开始,教室卫生有我们两个老师承包了,每天下午学生放学后,我们先做卫生,然后才去做其他工作。有时候,下午没时间,第二天早晨提前到校去做,时间很是紧张,学生没有一个主动帮忙做的,我当时有点生气:这些学生怎么这么没有眼色,老师做卫生,学生四平八稳的坐着,扫到跟前,也不让一让。但转念一想,错不在孩子。这些孩子,在家里一切都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操办了,在孩子们的心中,这一切,就应该由大人去做,自己还小,等长大了就会做了。此时我们如果不教育,那就是教育者的错误。在者,老师做的越多,学生的能力越差,我们应该教会学生、领着学生去做。在后来几次做卫生的时候,我问孩子们:“谁是我们教室的主人啊?”學生们回答:“是我们大家。”我趁势说:“既然是你们,那教室的卫生是不是由你们自己来做呀?”“是呀。”孩子们很聪明,也有想表现自己的、胆大的几个学生赶快过来抢我手中的笤帚,我告诉他们怎样扫地,一开始还扫的不够干净,几次以后,学生们自己就可以做卫生了。同时,在家长会上我也告诉家长,回家让孩子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尽管一开始可能做得不是很好,但我们要鼓励他们,耐心地、手把手的去教他们,逐渐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通过这件事,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养成了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学生们也会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我的努力没有白费,现在,学会扫地的学生越来越多了,早晨和中午到校后,学生们争着抢着扫地,擦黑板,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这真是一群懂事又可爱的孩子啊!3.重视联系,双向配合开校不久,学校对新生的家长进行培训,我和我的配班老师也向家长讲了相关要求。可是,家长会开完后不久的一个星期一中午,我班有五个孩子迟到,当时,真想好好收拾一顿,可转念一想孩子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更离不开家长,孩子们迟到总是有原因的。我当时就和这几个孩子的家长取得联系,家长们都说孩子是两点钟出门的,学校离家就10分钟的路程,进一步调查了解,知道这些孩子迟到是因为在路上玩耍,忘记了时间,想起来上学的时候已经晚了。借次机会,我开了一次以“班级荣誉谁来维护”为主题的班会,同时,也请家长配合、支持我的工作,不间断的做好自己孩子的督促与监管工作,经过学校和家长的共同配合,我班孩子迟到的现象基本消失了,孩子们的纪律有了明显改进。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有些孩子中午到校比较早,来了以后到教室没事干,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又吵又闹的,纪律非常混乱,安全也得不到保障。我建议家长给孩子们买点课外书,每天来校时每人带一本,自己的看完可以和同伴交换着看,但是不能在教室里乱跑乱叫,没有书的孩子可以画画、写字等,就是不能影响其他人。我也建议家长,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家里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尽量不看电视、不玩手机、可以坐在边上看看书、写写字等,在节假日领着孩子去图书馆看书、运动等,家长们也很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管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有了明显好转,不只是中午,早晨到校后多数孩子能做下来做自己的事情,看书、写字、画画等。4.结语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我由衷的感到高兴,毕竟,我的辛勤劳动没有白费,家长们也增加了对老师的信任感,他们会经常打电话询问自己孩子在校的情况,孩子有异常表现也可以及时和老师沟通,家校结合共同教育有了明显成效。这就是我们教育要达到的效果,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提升了自己,也提高了家长的认识与责任心。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做下去,孩子们的习惯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工作会越来越轻松。 参考文献[1]王雪萍.幼儿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7(25).[2]董林萍.牟红梅.幼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探索[J].文学教育(上),2017(05).[3]游锡剑.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J].才智,20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