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基于这样的设计理念,笔者也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更多考虑到实用与创新的结合。本文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未来的有关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6-0076-02
引 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效转变自身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当前,思维导图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知识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既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要有对空间图形的接受能力。思维导图能很好地综合平衡两者间的关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及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也可以分析教学重难点、整合知识,创设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1]。
一、運用思维导图,激发求知欲望与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为理想的教师”。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广泛运用思维导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积极性。教师应扮演好自身的引导者角色,将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根据思维导图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判断,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数学思维,进而为他们之后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应将思维导图广泛运用于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深入且全面地挖掘数学课本中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与整体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2]。
例如,在教学“统计”这一课时,由于此知识所关联的内容比较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使用例题板演的方式。在教学完成某个知识点后,教师要广泛运用思维导图,向学生直接展现数学课程知识,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深入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提升他们的理解水平,让学生更加全面且深入地记忆数学知识,从而保证小学数学学科实际教学的质量与具体成效。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具体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基于此,要想让小学生全身心投入数学课程知识的实际学习中,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广泛应用思维导图,保证此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这对促进他们的整体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
二、运用思维导图,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思维导图,不断创新与变革教学手段。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虽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得以正常展开,但是难以全面保证其实际教学质量与成效[4]。因此,教师需要将新型数学知识当作重要的载体,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及综合素质。基于此,教师在具体教学时要广泛运用思维导图,合理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从而保证数学教学的高效性[5]。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体和长方体”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确两种图形之间存在的异同点,可以把两个图形之间存有的关系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呈现。这样,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能够更加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体和长方体”之间的异同之处。
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断进行探讨与沟通,使他们的思维进行有效碰撞。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能保证数学课程实际教学质量与成效,还能让学生学习及掌握更多的知识,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与逻辑思维,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能够把新旧知识有效连接起来,实现两者之间的良好结合,进而形成更有条理的认知结构[6]。
三、运用思维导图,提高知识整理与运用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年龄较小,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思维模式,容易被学生接受,能辅助教师设计更多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相关研究分析表明,现阶段的大部分学生缺少相应的归纳与总结能力。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作用,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有效整合起来,并将数学知识可视化展现出来。在当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使用思维导图,一方面能保证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合理创新;另一方面能满足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实际需求,推动他们健康成长及整体发展[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思维导图,有效整理数学课程知识,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过程中,教师可运用思维导图不断指引学生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关系充分体现出来,将多种数学课程知识之间展开合理连接,做好相应的整理及归类工作。这样的教学手段能将图形之间的关联性展现出来,让学生学习与掌握更多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识,更加深入地挖掘有关知识,明确两种图形之间存在的关系,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水平,提升对数学课程知识进行归纳及总结的能力,深入厘清这些知识之间的关系。这对学生将来的成长及整体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实际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要想提升小学生的知识整理、运用能力与水平,教师可以将其运用于课前预习、单元复习及课后巩固等环节。这样,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做好相应的预习,为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经过课后巩固及单元复习等,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进而将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结 语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逐渐得到广泛运用。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基于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合理应用思维导图,全面优化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及自主性,全面且合理地优化数学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与能力。
[参考文献]
王林英.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有效运用策略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7.
王海成.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空间与图形”课堂的应用策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6.
杨小亚.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66.
王林英.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有效运用策略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7.
王双.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策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9.
沈萍.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钱学.浅析思维导图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122.
作者简介:陈志强(1976.1-),男,福建莆田人, 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一级教师,莆田市骨干教师,长期从事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教学研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6-0076-02
引 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效转变自身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当前,思维导图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知识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既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要有对空间图形的接受能力。思维导图能很好地综合平衡两者间的关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及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也可以分析教学重难点、整合知识,创设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1]。
一、運用思维导图,激发求知欲望与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为理想的教师”。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广泛运用思维导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积极性。教师应扮演好自身的引导者角色,将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根据思维导图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判断,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数学思维,进而为他们之后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应将思维导图广泛运用于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深入且全面地挖掘数学课本中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与整体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2]。
例如,在教学“统计”这一课时,由于此知识所关联的内容比较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使用例题板演的方式。在教学完成某个知识点后,教师要广泛运用思维导图,向学生直接展现数学课程知识,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深入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提升他们的理解水平,让学生更加全面且深入地记忆数学知识,从而保证小学数学学科实际教学的质量与具体成效。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具体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基于此,要想让小学生全身心投入数学课程知识的实际学习中,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广泛应用思维导图,保证此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这对促进他们的整体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
二、运用思维导图,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思维导图,不断创新与变革教学手段。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虽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得以正常展开,但是难以全面保证其实际教学质量与成效[4]。因此,教师需要将新型数学知识当作重要的载体,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及综合素质。基于此,教师在具体教学时要广泛运用思维导图,合理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从而保证数学教学的高效性[5]。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体和长方体”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确两种图形之间存在的异同点,可以把两个图形之间存有的关系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呈现。这样,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能够更加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体和长方体”之间的异同之处。
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断进行探讨与沟通,使他们的思维进行有效碰撞。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能保证数学课程实际教学质量与成效,还能让学生学习及掌握更多的知识,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与逻辑思维,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能够把新旧知识有效连接起来,实现两者之间的良好结合,进而形成更有条理的认知结构[6]。
三、运用思维导图,提高知识整理与运用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年龄较小,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思维模式,容易被学生接受,能辅助教师设计更多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相关研究分析表明,现阶段的大部分学生缺少相应的归纳与总结能力。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作用,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有效整合起来,并将数学知识可视化展现出来。在当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使用思维导图,一方面能保证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合理创新;另一方面能满足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实际需求,推动他们健康成长及整体发展[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思维导图,有效整理数学课程知识,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过程中,教师可运用思维导图不断指引学生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关系充分体现出来,将多种数学课程知识之间展开合理连接,做好相应的整理及归类工作。这样的教学手段能将图形之间的关联性展现出来,让学生学习与掌握更多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识,更加深入地挖掘有关知识,明确两种图形之间存在的关系,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水平,提升对数学课程知识进行归纳及总结的能力,深入厘清这些知识之间的关系。这对学生将来的成长及整体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实际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要想提升小学生的知识整理、运用能力与水平,教师可以将其运用于课前预习、单元复习及课后巩固等环节。这样,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做好相应的预习,为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经过课后巩固及单元复习等,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进而将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结 语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逐渐得到广泛运用。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基于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合理应用思维导图,全面优化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及自主性,全面且合理地优化数学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与能力。
[参考文献]
王林英.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有效运用策略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7.
王海成.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空间与图形”课堂的应用策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6.
杨小亚.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66.
王林英.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有效运用策略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7.
王双.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策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9.
沈萍.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钱学.浅析思维导图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122.
作者简介:陈志强(1976.1-),男,福建莆田人, 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一级教师,莆田市骨干教师,长期从事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