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bowe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如果教学中能关注这一点,就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正如陶行知所言:“我们真正的指南针只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解决。我们朝着实际生活走,大致不至于迷路。”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使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从生活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组织教学,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材料与生活很贴近,认识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就能使学生消除学习数学的枯燥感,以积极、愉悦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来。
  一、创设生活情境理解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在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课堂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创设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数学。
  如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的课上,我让学生拿出各自所带的玩具小汽车,把课桌当作“马路”,让小汽车在宽阔的“马路”上行驶。并让同桌的同学相互合作,模拟表演两辆小汽车在一条马路上的运动情况。玩耍中,学生弄清了什么是“同时同地出发”“同时两地出发”;什么是“同向而行”“相向而行”,什么又是“相背而行”;什么是“相遇”,什么又是“相距”……再请两名同学上台模拟表演:“小明和小芳同时从家里走向学校,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在这样的饶有趣味的情境中,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相遇应用题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数量关系。
  二、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数学
  学生的生活环境中蕴藏着许许多多自身熟悉的、新奇的、有趣的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中“活”的教材。关键在于教师能不能善于发现、组织、提炼和转化,为自己教学所运用。让我们来看“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一课的教学片断:
  师:今天老师请两位同学和我一起来为大家上课,他们比起来,谁高谁矮?
  生:A比B高。
  师:A比B高多少?
  生1:A比B高小半个头。
  生2:A比B高一点。
  生3:A比B高几厘米。
  ……
  师:像同学们说的这些“高小半头”“高一点”“高几厘米”等,我们通常这样说“A比B高一些”或“B比A矮一些”。(板书:一些)
  师;如果老师和B比起来,怎么样?
  生4:老师比B高得多。
  生5:B比老师矮得多。
  ……
  师(板书:很多):为什么A和B比你们说高一些,而我与B比你们说高很多?
  生6:A比B只高一点,而老师显然要高得多。
  生7:A比B只高几厘米,而老师比B高很多厘米。
  生8:A和B差不多高,所以可以用高一些,而老师比B相差很大,所以要用高很多。
  ……
  师:生活中有很多“比较”我们能用“一些 ”“很多”来描述,数学中也有很多东西要比较,你们也能用“一些”和“很多”来说一说吗?
  ……
  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有关“多少”“数的大小比较”等的知识基础,但由于“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是对数的相对大小的一种描述,如果直接让学生自己去比较54、12、58,学生对什么情况下用“一些”,什么情况下用“很多”,可能很难把握,这样的教学活动就显得苍白无力。而本节课创设了一个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比高矮的活动,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体验到“一些、很多”究竟应该如何应用,再把这种体验应用到其他的数学问题中去。
  三、组织实践活动感悟数学
  实践证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感悟数学。所以教学的内容不能仅局限于书本,教学的时空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要结合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教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时,如果仅让学生从字面上认识1公顷是10000平方米,应用时就会经常出错。如果把学生领到操场,让学生指出了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并且让4个同学分别站在这个正方形的顶点上,其它的学生每隔几米站1人,分别站在了这个正方形的边上,这样全班同學就站在了一个边长是100米的大正方形上。“1公顷”的土地面积就凸现在学生的眼前,并在他们的头脑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
  经常注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来剖析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时,数学就和生活融合了。学生就能逐渐养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生活、认识世界的习惯。
其他文献
通过简易机器人制作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对科技的浓厚兴趣、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机器人这门课程积极性,通过精讲多练,通过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有效的时间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如通过同学小组间的机器人的比赛,增强的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对机电一体化的兴趣。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在技术素养方面大有好处。从而达到课堂
期刊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正发生着悄然变化。课堂教学有效性也成为课改之路上的值得总结与反思的话题,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一线教师所追求的目标。小学低年级学生普遍具有注意力难集中、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弱点。如何在固定的时间内让学生汲取更多的知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入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重视课
期刊
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而家庭教育作为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而近年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出现了相互分离,甚至对立矛盾的现象。如何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的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面临许多挑战: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积极主动投入到探索之中?他们对学习是不是充满热情,是不是积极思考问题?老师是否也投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研究是否进行适时的启发和指导,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活动?是不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是不是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等,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
期刊
小学教育必须把习惯养成放在教学教研的重要位置,从学生、教师、评价三个层面进行教研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学习理念,要以学生学习为核心,扎扎实实开展“重习惯、重自主、重训练”三重教学模式的研究,把三重教学模式真正运用到课堂教学和教研中,会提升教师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且只要不懈地坚持下去,就能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好习惯高素质的学生,近年来通过我在教育教学探究中,主张把习惯养成放在首位,是因为习惯养
期刊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至今,已经有七八年了,这期间遇到了不少难题,而其中最令我头疼的是:给学生们布置的数学家庭作业,总是有部分学生不写或写不完。  每逢放学,我会根据情况布置适量的数学作业让他们在家完成。检查时,总会有那么几个同学把数学作业忘在家里,或者是把数学作业记错了;有些孩子干脆会跟你說放学的时候书忘在了学校,回家后想写,但是没法写,用想象力把你打败;更有甚者,干脆不理你,把头一低,一句话也不说,
期刊
国学经典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根基。诵读国学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学经典简洁而不简单,寥寥数语却尽现悠长韵味、深远意境,正如孔子所说“不学诗,无以言”。自从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始终以“诵读中华民族之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之正气”为导向,结合丰富的实践活动,如何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呢?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国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曾经强调,学习语文需要大量阅读。通过持续而广泛的阅读,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的积累就会越来越浓厚,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发展提高,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籍是孩子成长的源泉,任何年龄阶段,爱读书的孩子在智力水平和思想发展上,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适应水平和承受能力等方面
期刊
“减负”即减轻负担,多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是必不可少的,精神负担的定义尤其值得深思,可能对每一个人而言,他们眼中的精神负担不尽相同。许多孩子深陷网络游戏,玩得废寝忘食、熬得双眼通红却不曾认为那是负担。道理很简单,因为兴趣,因为热爱。兴趣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学习方法,培养一个人的学习兴趣,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老师而言,在布置作业方面如何让学生感兴趣,也是我们老师需要考
期刊
教师的爱,人们常喻之为母爱,但教师的爱却高于母爱。在我们教师的一生中,我们的爱会影响到成千上万名学生,会影响到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的爱较之母爱具有更为博大深远的性质和社会意义。  前些日子读了一篇介绍王栋生老师的文章,我深受感动。  他的课堂,学生生病了可以不用交作业,“生病已经很苦了,最需要休息。高中阶段500多节语文课,初中阶段600多节,小学阶段1000多节,耽误几节有什么了不起?”这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