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44-02
一、问题的提出
有效的时间管理是一门可以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有效,更加井然有序的艺术,但是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属于课堂,课下的时间还要处理与学生、学校相关、与家庭相关的事务,对于自身专业成长的关注不得已变得很少,于是就产生了我对“碎片化”时间管理的兴趣。在搜索文献的过程中发现了这篇优秀的博士论文,拜读过后确实使我对于时间管理的知识增进了,与此同时发现文中所述问题虽符合“碎片化”概念特征,但由于这一概念并没有广泛应用与教育,作者没有做进一步探究,我试着将二者结合进而给出我的思考。
“碎片化”的概念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学者正式提及过。一直以来对于“碎片化”的研究更多是在天文、生物、经济等领域,碎片理论在不同领域的思想内涵也略有差异。逐渐的,碎片化概念被人们所熟知,教育领域也会利用碎片化做研究,早期所提到的碎片化学习更多的是关注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之间的连接和转换,强调学习知识内容碎片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引入,教师的生活发生变化,这一概念也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内涵,而扩展到学习的全方位层面,其具体表现在学习者外显学习行为的碎片化和内显学习认知的碎片化,即学习时间、方式的多元化和思维再加工模式的高级化。
原博士论文从作者自身经历和观察入手,发现校长时间管理存在不重视,工作效率不高和不专业的问题,利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进行论证。该论文采取的研究方法既符合对该问题的探究,又有创新,不过人非圣贤,在细读过后我仍发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于是秉着对作者的敬意特将我所想写成一篇评述,望对今后研究贡献微薄之力。基于对作者隐私的考虑,文章特意避讳原文特征词汇,尽可能在不过分暴露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做详细评述。
二、讨论
(一)问卷被试的选择
作者通过对参加培训班的正职校长进行现场纸质问卷调査,共收集了有效问卷将近280份,对象涉及高中、初中、小学各学段,范围涉及江苏、浙江、福建、新疆、宁夏等地。现场填写答卷能够最好的保证问卷的真实性,并且作者坚持只调查正职校长也保证了答卷能够真实反映校长的履职特点,不仅如此作者动用了各方能力,利用不同渠道进行调查,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是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工作态度。同时通过作者的描述还是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作者选择参加培训班的校长作为被试,代表性不太强,有碍于结果的推广,培训班的课程有它的主题,来参加培训的校长或许都是因为缺乏培训班所传授的某些相关知识才来参加培训,这批校长也许就是缺少时间管理的知识或者缺少与调查相关的因素,被试特点统一影响调查效度。
问卷考虑到了不同学段、不同地区的学校校长,但是因为精力有限还是无法周全,譬如小学、初中、高中的校长数量是否接近,如果小学校长只有10人,初中20人,高中250人,这样的被试比例也不足以推广到小学和初中,问卷被试的地区有江苏、浙江、福建、新疆、宁夏等省,三个南方省,两个西部省,经济发展情况差距很大,论文题目既然没有限定地区,那么全国典型地区、经济发展不同地区都应顾及到。
(二)问卷内容的设计
论文问卷的编制是在已有问卷的基础上进行删减所得,内容主要包含四部分:校长和学校的基本情况、校长时间管理的特征、校长时间分配的现状、校长时间分配的现状与校长时间管理的特征之间的关联,作者也是基于这四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预先发现的问题相呼应。从作者的论述中,对于校长和校长基本情况部分考虑比较周全,校长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称、学历、任职年限(任职年限)等五项;校长任职学校的基本情况,主要指学校层级、学校规模等两项,作者也都分别分析得出了结论,此外通过“碎片化”概念的的新晋内涵,还包括了思维在加工模式的高级化,那么文理科专业的出身的校长思维模式也不同,有了学历背景,学科背景也应纳入到考虑范围。人专注于一件事所需的时间跟同时处理许多件事的时间管理方式也是不同的,很多校长身兼数职,也有的是挂名任职,需要了解校长真正所处理的事务是否只局限于学校。
在校长时间管理特征部分,经过统计分析,作者提取出三个公共因子,即时间管理的统筹感,时间管理的自我监控观,时间管理的效能感,由此看来作者对于校长时间管理这件事的事前、事中、事后状况都进行了调查,并且将个人因素与这部分进行交叉分析,找出差异性。
此问卷中校长工作时间分为五类:1.教育教学管理与实践;2.教师管理;3.行政事务;4.社会事务;5.学习培训。可以看出作者将校长工作中可能要处理的事物一一归类,概括全面。观察可知校长一般都已成家,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家中琐事也是他们每天要考虑的问题,在工作时间难免有特殊情况发生,因此要顾及到校长处理其他事务的时间。除这一项外作者将每一项与个人因素进行交叉分析,还将校长作为正常人的时间分配情况进行调查,将个因和共因结合分析,值得学习。
最后作者将校长时间管理的特征和校长时间分配的现状结合单独进行分析与之前的交叉分析有异曲同工之妙,既然这两部分能够单独作为数据研究,个人认为也可将之前的校长时间管理的特征与基本情况和时间分配的现状与校长基本情况放做一部分也许能够使文章脉络更清晰。
(三)个案研究法
论文选取三名校长进行个案分析比一般单纯的理论说教更有说服力,通过案例介绍给校长们提供参考意见。作者对研究对象的选择确实下了功夫,每个学校在校长的管理下都各具特色,但是对于广大的中小学校长这三个例子还是显得过于单薄,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情况,案例的指导作用并没有凸显出来。此外案例中对于校长个人的背景研究及其详细,对于管理学校的介绍也很透彻,但是对于与文章主题相关的时间管理层面的叙事不太多,有点貌合神离的嫌疑。后文所附的访谈提纲内容很丰富,但是作者在设计问卷时已经总结出了研究校长时间管理问题的几部分内容,访谈提纲可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使脉络更清晰,访谈逐层深入,对事后进行归纳整理提供框架。
三、建议
“碎片化”理论可以为教育者提供一种面对信息时代如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空间中增强自身的方法,对于研究学生、教师专业发展有所进益,它所涉及的学习者外显学习行为的碎片化和内显学习认知的碎片化概念也可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提供新鲜血液。
作者简介:
范宁雪(1990-),女,汉族,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
一、问题的提出
有效的时间管理是一门可以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有效,更加井然有序的艺术,但是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属于课堂,课下的时间还要处理与学生、学校相关、与家庭相关的事务,对于自身专业成长的关注不得已变得很少,于是就产生了我对“碎片化”时间管理的兴趣。在搜索文献的过程中发现了这篇优秀的博士论文,拜读过后确实使我对于时间管理的知识增进了,与此同时发现文中所述问题虽符合“碎片化”概念特征,但由于这一概念并没有广泛应用与教育,作者没有做进一步探究,我试着将二者结合进而给出我的思考。
“碎片化”的概念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学者正式提及过。一直以来对于“碎片化”的研究更多是在天文、生物、经济等领域,碎片理论在不同领域的思想内涵也略有差异。逐渐的,碎片化概念被人们所熟知,教育领域也会利用碎片化做研究,早期所提到的碎片化学习更多的是关注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之间的连接和转换,强调学习知识内容碎片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引入,教师的生活发生变化,这一概念也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内涵,而扩展到学习的全方位层面,其具体表现在学习者外显学习行为的碎片化和内显学习认知的碎片化,即学习时间、方式的多元化和思维再加工模式的高级化。
原博士论文从作者自身经历和观察入手,发现校长时间管理存在不重视,工作效率不高和不专业的问题,利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进行论证。该论文采取的研究方法既符合对该问题的探究,又有创新,不过人非圣贤,在细读过后我仍发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于是秉着对作者的敬意特将我所想写成一篇评述,望对今后研究贡献微薄之力。基于对作者隐私的考虑,文章特意避讳原文特征词汇,尽可能在不过分暴露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做详细评述。
二、讨论
(一)问卷被试的选择
作者通过对参加培训班的正职校长进行现场纸质问卷调査,共收集了有效问卷将近280份,对象涉及高中、初中、小学各学段,范围涉及江苏、浙江、福建、新疆、宁夏等地。现场填写答卷能够最好的保证问卷的真实性,并且作者坚持只调查正职校长也保证了答卷能够真实反映校长的履职特点,不仅如此作者动用了各方能力,利用不同渠道进行调查,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是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工作态度。同时通过作者的描述还是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作者选择参加培训班的校长作为被试,代表性不太强,有碍于结果的推广,培训班的课程有它的主题,来参加培训的校长或许都是因为缺乏培训班所传授的某些相关知识才来参加培训,这批校长也许就是缺少时间管理的知识或者缺少与调查相关的因素,被试特点统一影响调查效度。
问卷考虑到了不同学段、不同地区的学校校长,但是因为精力有限还是无法周全,譬如小学、初中、高中的校长数量是否接近,如果小学校长只有10人,初中20人,高中250人,这样的被试比例也不足以推广到小学和初中,问卷被试的地区有江苏、浙江、福建、新疆、宁夏等省,三个南方省,两个西部省,经济发展情况差距很大,论文题目既然没有限定地区,那么全国典型地区、经济发展不同地区都应顾及到。
(二)问卷内容的设计
论文问卷的编制是在已有问卷的基础上进行删减所得,内容主要包含四部分:校长和学校的基本情况、校长时间管理的特征、校长时间分配的现状、校长时间分配的现状与校长时间管理的特征之间的关联,作者也是基于这四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预先发现的问题相呼应。从作者的论述中,对于校长和校长基本情况部分考虑比较周全,校长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称、学历、任职年限(任职年限)等五项;校长任职学校的基本情况,主要指学校层级、学校规模等两项,作者也都分别分析得出了结论,此外通过“碎片化”概念的的新晋内涵,还包括了思维在加工模式的高级化,那么文理科专业的出身的校长思维模式也不同,有了学历背景,学科背景也应纳入到考虑范围。人专注于一件事所需的时间跟同时处理许多件事的时间管理方式也是不同的,很多校长身兼数职,也有的是挂名任职,需要了解校长真正所处理的事务是否只局限于学校。
在校长时间管理特征部分,经过统计分析,作者提取出三个公共因子,即时间管理的统筹感,时间管理的自我监控观,时间管理的效能感,由此看来作者对于校长时间管理这件事的事前、事中、事后状况都进行了调查,并且将个人因素与这部分进行交叉分析,找出差异性。
此问卷中校长工作时间分为五类:1.教育教学管理与实践;2.教师管理;3.行政事务;4.社会事务;5.学习培训。可以看出作者将校长工作中可能要处理的事物一一归类,概括全面。观察可知校长一般都已成家,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家中琐事也是他们每天要考虑的问题,在工作时间难免有特殊情况发生,因此要顾及到校长处理其他事务的时间。除这一项外作者将每一项与个人因素进行交叉分析,还将校长作为正常人的时间分配情况进行调查,将个因和共因结合分析,值得学习。
最后作者将校长时间管理的特征和校长时间分配的现状结合单独进行分析与之前的交叉分析有异曲同工之妙,既然这两部分能够单独作为数据研究,个人认为也可将之前的校长时间管理的特征与基本情况和时间分配的现状与校长基本情况放做一部分也许能够使文章脉络更清晰。
(三)个案研究法
论文选取三名校长进行个案分析比一般单纯的理论说教更有说服力,通过案例介绍给校长们提供参考意见。作者对研究对象的选择确实下了功夫,每个学校在校长的管理下都各具特色,但是对于广大的中小学校长这三个例子还是显得过于单薄,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情况,案例的指导作用并没有凸显出来。此外案例中对于校长个人的背景研究及其详细,对于管理学校的介绍也很透彻,但是对于与文章主题相关的时间管理层面的叙事不太多,有点貌合神离的嫌疑。后文所附的访谈提纲内容很丰富,但是作者在设计问卷时已经总结出了研究校长时间管理问题的几部分内容,访谈提纲可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使脉络更清晰,访谈逐层深入,对事后进行归纳整理提供框架。
三、建议
“碎片化”理论可以为教育者提供一种面对信息时代如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空间中增强自身的方法,对于研究学生、教师专业发展有所进益,它所涉及的学习者外显学习行为的碎片化和内显学习认知的碎片化概念也可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提供新鲜血液。
作者简介:
范宁雪(1990-),女,汉族,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