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探析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HLOK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人们对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越来越重视。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下要求的教学目标,我国小学英语教师应当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在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将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进行进一步探讨。
  一、深度挖掘教材,为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我国教材编写者在编写小学英语教材时,为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三观,所以往往会在英语教材中添加许多具有德育因素的内容。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世界的认知还不够清晰和完善,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往往是建立在他人指导下所形成的,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德育教育。教师若是想要实现学生的德育教育,那么首先应当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英语教材作为课堂上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促进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英语知识点时,应当重视教材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并且将德育因素渗透到课堂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例如,小学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关于礼貌用词的内容,“thank you”“hello”等,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这些用词的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多多使用这些词汇,进而提升自己的素质。教师通过深度挖掘教材,能够开展高效的英语课堂,进而实现德育教育。
  二、小学英语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进而感染学生
  教师作为教育的一线工作人员,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下,我国许多小学在招聘与指定英语教师时,通常都是以教师的教学能力作为审核标准。然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小学英语教师的选定标准也应当相应发生改变,建立以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德育素质作为核心的审核机制,确保校内英语教师拥有较高的品德,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为学生树立榜样,进而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例如,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前向学生问好:“Good morning,students.”学生回答:“Good morning,teacher.”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拉近双方距离,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三、改進英语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施以德育教育
  在传统模式下的英语课堂中,教师通常是以自己为课堂上的主体,单方面对学生施以机械灌输式的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较低,学习兴趣较薄弱,进而导致课堂效率不高,教师的德育教育工作也难以展开。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下要求的教学目标,英语教师应当改进教学方式。小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例如,小学英语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人教版英语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How is the weather today》时,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在文化课中为学生讲解“How is the weather today”这句话的含义,并点出外国人通常以这句话作为开场白,这是属于打招呼时用的语句,小学英语教师在点明用途后,可以与学生展开英语对话,即教师向学生提问:“How is the weather today?”学生回答:“It is fine today.”通过这样的交流与互动,不仅能实现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德育教育,形成良好的品质。
  结语:
  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加快在英语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德育的脚步,努力将学生打造为具有较高品德与素质的人才,实现新课程标准下要求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还应当注意选择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方式,切忌急功近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质量的教学,为我国输送具有高专业知识水平与高素质的人才。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由于小學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概括文章的内容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难点。要想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必须教给他们阅读概括的一些具体方法。   一、抓住文章题目概括   一篇课文的课题常常是这篇课文的眼目,教师可以通
期刊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后人留下了诸多经典美文,这些古代经典诗文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美德与情操,融会了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学等诸多知识,兼容德育、智育、美育等功能。比如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的《三字经》《笠翁对韵》《弟子规》《声律启蒙》等,也有很多很多经典的古诗词,思想性很强,有强烈的爱国情《出塞》《满江红》,有充满哲理的《陋室铭》《爱莲说》,有
期刊
假期研修观看了几节优质课,其中不少精品课例,我收获良多,也感触很深。在我看来,一节优秀的语文课,一方面要追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产生共鸣从而达成共识,或实现个性化的解读;另一方面,课堂也必须富有创新, 接地气,更能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思想问题,让学生学后有所触动和启发。以《套中人》为例:   一、教学设计新颖   在常规的分析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之后,周老师设计让记者采访别里科夫的环节
期刊
沿着缓流的碧水,听着酥软的吴语,嗅到了园林特有的清新,我在拙政园一隅邂逅了一座小轩。   月色穿过轩窗,投影到团蒲上,正好将这扇形小室分为一明一暗。此轩名为“与谁同坐”,取自苏轼“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之意。我独坐轩中,忽想到人生种种亦如这轩。光明处便是那些意气风发之时,千金散尽还复来;暗影处便是坠入低谷之际,呼天怆地而不应。但若看透光与影,便可如苏轼一样与清风明月融为一境,求得最真实的自我。 
期刊
阅读在初中语文中所占地位可谓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点之一。每一个初中学生都应具备相应的阅读能力,这不但需要学生的自我努力,更需要老师的帮助。教师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书本的知识,提高初中生的阅讀能力,就可以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不管从哪方面来说,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初中语文老师选择怎样的方式去帮助初中生提高阅读能力是我们接下来准备探讨的。   一、研究阅读教材,选择适合
期刊
带着对诗词教学的困惑,我研读了肖培东老师的课堂实录——《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觉得肖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独具匠心的诗词教学妙法。   独辟蹊径的思路。按照常规教学模式,教学诗词不是从题目导入,就是从结尾反推。而肖老师却独辟蹊径,先将词上阕的后两句和下阕的前两句抽出来品味、把玩。肖老师让学生将这首词中具体写“江南好”的句子找出来诵读。这样的开头设计表面看起来违背常理,实际上是有考量与讲究的。教者
期刊
其实,每个孩子的独特行为背后都有其特殊的原因,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了解,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最大限度地给予宽容、理解和支持,孩子就会朝着你期待的方向发展。   案例背景:   他们喜欢画画,已拥有一定的技能,但在绘画中缺少想象力、创造力。他们不仅课下调皮、吃饭挑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高兴了,甚至还会撒个小谎……,他们的存在有时会让整个班级秩序大乱,让我们这些老师备感无奈,甚至于束手无策。 
期刊
姚鼐和桐城派提出义理、考据、辞章相统一的观点对现在学术研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而高中生在学习议论文写作时,观点和材料的统一显得尤为重要,但这恰恰也是学生的一个薄弱之处。下面,就一次考场作文进行探讨。   作文材料是这样的:   一家视觉工作室,请五个专业摄影师,给同一个人拍肖像照。拍摄之前,工作人员分别向摄影师们描述了这个拍摄对象的身份:他是一位白手起家创业致富的百万富翁,他是一名救生员,他是一
期刊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言语交流是最主要的方式。“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新课程倡导的课堂言语不再是由上而下的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而应该让师生围绕共同的话题进行交流。“随时、随地、随遇、随缘”地在课堂上诱引出无数的新信息、新思维、新方法,在瞬间与学生思想相碰撞,即时生成出“随喜”的新思想、新产品。 教师应该重视与学生交流的言语技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真正激发学生的
期刊
高考承载着为国家育才选人的重要使命,考查的是学生十二年乃至十八年的知识和文化积累,对人生起着固本、铸魂、打底色的作用。高考作文则是对考生的综合考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并概括出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四个方面的关键内容:“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这四个核心要素,均与作文密切相关。   学生发展核心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