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地方教育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仍以传统的纸笔测验或标准化测验为主,甚至教师的评优选先,绩效工资的发放也以此为依据。学生的学业分数成了评价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面对实践评价与理论课程的两难困境,教师要解放思想,树立大局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目的,让他们爱学、乐学;掌握课程评价技能,注重课程评价的实用性,最终将教育目的落到实处。
关键词:课程改革 地方教育评价 课程评价 两难 困境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1]教育评价的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教育评价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智能发展、特长发展,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地方教育评价往往是根據政府的指示,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具体制定实施。当地方教育评价产生正能量时,会促进教育发展。反之,则挫伤了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会误导师生的工作和学习。
当前,课程改革已遍及大江南北。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也力求生动、形象,有声有色。然而,与课程改革格格不入的是,各级各类测评、选拔仍以学科分数作为主要的选拔依据,地方教育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仍以传统的纸笔测验或标准化测验为主。甚至教师的评优选先,绩效工资的发放也以此为依据。这导致了教师想改革教学方法,唯恐教学业绩上不去,学生不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得不到高分,从而造成不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而是评价指导、影响教育教学实践的现象。学生的学业分数成了评价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这种地方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师生的教学成果和学习行为。教师遭遇到了一个两难困境:“理论的课程与实践的评价矛盾冲突,造成课程评价与以选拔为宗旨的考试对立,致使它不能左右逢源,找不到既与理论的课程一致又适合于评价实践的出路。”[2]
如何对待课程评价与实践评价的两难困境?
首先教师要解放思想,树立大局意识。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一大法宝。”[3]教师要时刻按照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拓进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要有奉献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师不能因为评不着优秀就不干工作,老是发地方教育评价体系的牢骚。要充分认识到我们不是为分数而教,更不能围绕地方教育评价这个指挥棒转,我们应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当然前提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要“为教育献了青春献黄昏,献了黄昏献终身”[4]我们要以人格引领人格,以心灵赢得心灵,以思想点燃思想。
其次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目的,让他们的爱学、乐学。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个老生常谈的东西,比如好好学习长大有好工作,赚钱,买房,出国留学……教师应有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学习是为了生存。为了更好地生活。为了有个更美好的人生。更要让学生明白不为分数而学。当然光理论讲不行,要把课上得有趣,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他们才会爱学、乐学,进而达到淡化纸质分数的效应的目的。
最后,教师应掌握课程评价技能,注重课程评价的实用性。
课程评价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其形成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不同类型的评价则是课程评价的常用方式。它能科学、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习个体,真正对个体产生激励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鲜活的个体,怎能以一纸分数定乾坤?就拿语文的语音方面来说。
在生活中,用得最多的语文技能不是“写”,而是“说”“听”“读”。其中,“说”无时不在,无处不“说”。而长期忽略“说”的能力训练,势必会造就“行动的巨人,说话的矮子”。 纸笔测验只考察了学生的“写”“读”能力,这两种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最不常用。 因此,对语文技能的测定应考虑实用性,语文学科成绩的认定不能仅凭纸笔测验。
在2005年元月,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时,苏教版出版社为该教材使用的地方提供了一套一年级试卷,试卷最后一题便是叫学生朗读短文,教师根据学生发音等进行人工评分。虽然这种表现性评价有弊端,但却能考察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像这种新课程评价就非常好。
丹麦中小学几乎没有考试。一个学生在进入大学前,一般只经历三次考试,小学毕业、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考试,除此之外,国家明确规定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学校进行任何书面考试。理由:一个人在进入成人社会前,发展的潜能是多样性的,纸笔书面考试只能说明一个细小的方面,因此对学生用成绩进行高低评价,对很多学生来说是极不公平的。丹麦教育值得借鉴。[5]哲学家也云:“人生有两大可悲:一是追求的目标达不到,二是追求的目标达到了。” “想改变世界,很难;要改变自己,则较为容易。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的课堂。课堂改变了,眼中的世界自然也就改变了。”[6]作为教师个人是无力改变地方教育评价体制的。面对地方教育实践评价与课程评价的两难困境,我们教师唯一能做的就是因地制宜,适时实施课程评价,不把追求高分数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我们尽量将课程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德、能、勤、节几方面行为进行评价,注重对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会说、会听、会读、会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将教育目的落到实处,以适应纷繁复杂、变化万千的社会。
参考文献:
[1]田中耕治.《教育评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1月1日
[2]杨启亮.《走出课程评价改革的两难困境》[J].教育研究,2005,(9):31—35.
[3]摘自胡锦涛“6.25”重要讲话
[4]北京市十一学校英语教师甘兰佑名言
[5]深圳市红岭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吴磊
[6]朱正标.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7年第10期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