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竞争力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在目前和未来环境中,以比其他竞争者更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培养的能力与素质。”如何积极有效指导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准确的人生定位,不断提升自己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自己在未来职场竞争中的个人核心竞争力,本文就如何有效地指导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实践中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竞争优势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核心竞争力 学生
未来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的适应能力,亦即大学生走上社会挑战前途应该具备的所有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化,近年来,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崛起,但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多数高职院校尚未形成办学特色,都在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着力打造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与高技能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本文试从核心竞争力层面对高职高专院校素质教育为特色,构建高职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内涵
核心竞争力又名核心能力。该术语首次出现在1990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一篇《公司核心竞争力》中提出。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战略管理的复兴。
核心竞争力理论创始人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尤其是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世界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的凯文·科恩等专家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个体或群体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弥补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组合,借助该能力,能够按世界一流水平实施一到多项核心流程。”打造大学生尤其是打造高职高专学生的“个人核心竞争力”,其目的就是要增强他们个人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的竞争优势,让别人无法取代你,让你成为你所在领域里的第一或优秀。
核心竞争力是优秀高职学院学生的功能属性。其实质是学生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一种独特能力,亦即学生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也是学生在同伴中持续领先,获取持久竞争优势的能力。如果把一个人的一生比喻成一棵大树,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便是树干和根系。核心竞争力是基础性的能力,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发展壮大的动力“引擎”。那么,如何打造高职高专学生的“个人核心竞争力”,成为笔者想与读者一起着力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高职学院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价值性
战略管理学家管益忻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以个人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旨在为顾客提供更大、更多、更好“消费者剩余”的整个组织核心能力的体系。价值性是核心竞争力最基本的特性。核心竞争力极富战略价值,不仅提供给学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认同的独特价值和利益,让学生懂得通过自身努力,增强自身实力,在社会上成功立足,同时也促进学院的蓬勃发展。
2.局部性
核心竞争力,是高职学院学生在提供服务或发展科技或向社会提供管理技术等过程中具备的区别于其他同伴特别的竞争优势,而不是指自己在每一方面都优于竞争对手。
3.集合性
核心竞争力虽然具有局部性,但绝不是单一的,它是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各关键构成要素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体系,是各关键能力元氏量叠加而形成的合力。集合性是核心竞争力的显著特征。
4.延展性
核心竞争力是其他各种能力的统领,可使高职院校学生向更具有生命力的领域拓展。
5.独特性
每个学生个体都是其独特资源和能力的结合体,正是这种独特的资源和能力的结合,将每一个生命个体区分开来。独特性源于集合性,因而核心竞争力是不易简单仿效或复制的。这种独特的资源提供的服务也是独特的,因而使学生具有市场控制力,能为学院带来竞争优势。
6.时间性
环境不断变化,每个生命个体也在不断与时俱进。虽然核心竞争力具有不易模仿的独特性,但并不表示它永远不被其他同伴模仿和超越,学生必须对核心竞争力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不断赋予核心竞争力新的内涵,对其进行拓宽、深化、发展和培育。
三、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构成要素及分析
市场需要高职院校毕业出来的优秀高职人才。2003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文章披露:《找高级技工比找工程师还难》,同一天的《光明日报》则在头版头条大声疾呼:《中国需要大批现代技工——发展高新技术亟需现代技工》。报道指出:“高级技术工人短缺,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科技越发展,技术越升级,越是离不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这也是我国发达地区的体会。”
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大方向,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出发,经过3年科学、扎实到位的培养和训练,使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留下终身受益的东西: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人品和开拓技能。因此,充分加强对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视与培养,便成为对当代大学生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
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定义,结合我院人才培养目标,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便是学生对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那是一个人的谋生之术;是对职业素养和开拓技能的进一步提升,这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关键,是立世之本,成业之策。学生在学院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同类同伴简单仿效的,能给企业用人单位和社会带来价值,具有自己的竞争优势、比较独特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创造双赢乃至多赢的独特的能力。
由于我国刚步入工业化时代,技术教育观念在国人头脑里还比较淡薄,很少有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后还需要到生產一线工作,也不能很好地认识世界制造业向我国积聚后带来的很大的人才需求市场。因此,这部分考生入校前基本上没有技术概念,更谈不上技能基础,缺乏接受技术教育的准备,加大了学校培养的难度。又因为高职院校录取的主要生源来自普通高考最后一批,相当多的学生是因为要上大学别无选择而进来。但这部分学生毕竟经过普通高中教学的严格训练,相比之下,只是基础还算扎实,知识接受能力也强些,在技术能力水平尚未成为一些高职院的重要质量标准前,学校普遍地喜欢多招这些学生,管理上也轻松一些。然而由于这些学生在校接受技术训练的时间过程较短,全面提高技术能力存在问题。
而高职院校是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来设计教育教学体系,旨在培养既掌握大专层次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应用现代技术、技艺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和管理人才。其教学质量高低优劣最终只能体现在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上,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质量关,紧紧依靠行业、现代企业建立健全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明确知识是职业能力形成的理论基础,技能是职业能力形成的实践基础,高职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训练学生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以提高广大学生踏上社会后的适应能力。
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的“三元结构”,其人才培养模式也不尽相同。但至少要涉及体制、机制、供需、目标、资源、合作、课程、素质、实践、能力、师资、管理、质量等13个方面的内容,只有当这13个内容大致都能得到落实,高职人才培养的模式才能定型。
我国高等教育分类分层的体制不明确,学术教育和技术教育的体制未能有效建立。因此,在我们这样层次的学校究竟是进行“学术教育”,还是“技术教育”尚举棋不定,或者说还没有打通“学术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对接渠道,形成H型体制。而学术技术的坚固,才能培养出切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成为社会的精英人物。
四、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机制和过程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教师,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践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自觉提升自己个人核心竞争力是其未来实现就业、择业和创业、并在未来职场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其在未来职业生涯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报效祖国和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而做为高职高专学生与大学本科学生及研究生相比,其本身并不具备学历上的优势,那么,如何具体指导高职高专学生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培养和提升自己个人核心竞争力,即指导他们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和能力呢?结合近几年来学生思想教育及就业指导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积极指导高职院校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人生定位,要清楚认识到自己未来想干什么,切实指导他们要从自己实际出发明确自己未来职业理想,指导他们为实现自己未来职业理想从现在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开始去努力并不断提升自己综合素質和能力,即不断提升自己个人核心竞争力,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积极指导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增加自己知识储备及知识存量,真正达到自己应具备的学历水平。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要认真学习和掌握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外,还要积极指导和要求他们学习和掌握必备的相关性学科、背景性学科以及操作性学科等知识,从而增加自己知识存量及知识总量,不断积累、最大限度地增加自己“内存”,拥有比较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技能也是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提升自己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学院聘请企业家等各行各业专家不定期来校参教议教作各类讲座,通过集团等及时了解乡镇企业变化和发展,快速调整内部教育结构,及时为乡镇企业培养需要的人才。同时,学校通过高职集团解决实践基地、兼职教师、毕业生就业等问题,使学生在毕业前就提前介入社会,来到生产第一线,在学校完成的理论向技能转化的基础上,通过直接参与社会实践推动学生完成实验性技能向生产技能的转化,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经营管理型、技术创新型的人才。
第三,积极指导高职高专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实践中要不断扩大自己“外存”。所谓“外存”,就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人脉资源。积极指导高职高专学生扩大自己“外存”,就是要积极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交往观,指导他们学会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从而提升他们人际交往能力。要提高高职高专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我们就必须指导他们学习和掌握一些必备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如指导他们学习和掌握一些人际交往中有关称呼礼节、介绍礼节、致意礼节、交谈礼节、宴请礼节、接待礼节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使他们个人核心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为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拥有广泛的人脉资源、取得职场竞争优势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总之,指导高职高专学生扩大自己“外存”,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实际上是指导他们在将来的职场竞争中拥有一个优良社会人际关系环境,从而提升他们个人核心竞争力。
第四,积极指导高职高专学生在平时学习实践中培养系统思维和自我超越的素质和能力。所谓学会系统思维,就是指要在未来职场竞争中学会用整体和辩证的观点去看待、分析、思考和解决所面临困难和问题。所谓学会自我超越,即是指在未来职场竞争中要不断突破自我极限自我超越,也就是要学会在自己未来职业生涯中不断制定新的自我发展规划并努力实现自己职业奋斗目标。系统思维的意义在于能够使你辩证分析、思考和解决在职业生涯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而自我超越的意义则在于提升你创新和创造的素质和能力。指导和培养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和掌握自我超越能力要掌握好3个基本环节:一是指导和培养他们自觉建立愿景;二是指导和培养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要经常保持良好、自信、充满活力的积极向上心态;三是指导和培养他们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潜意识。当然,高职高专学生学会和具有系统思维及自我超越的能力,将会大大提升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个人核心竞争力,从而增强其未来职场就业竞争优势。
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探索以核心竞争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高职高专办学特色的关键所在。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探讨过的双轨教育要求课堂理论传授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两条轨道落实双岗教学。在全面实施“四双制”的基础上,学校又提出“品牌”建设目标,要求各系部狠抓品牌专业、品牌教师、品牌学生建设。无论是过去3个品牌的建设,还是对“四双制”的深化,均是加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举措。这一切,都是学院在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提升方面所作出的种种努力与探索。
高职院校只有办出特色,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高职院校的生命力在于其办学特色和办学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是目前高职院校在办学中所倡导的基本理念。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既不同于学术型、工程型人才,又不同于—般的技能型人才。如能有效地把握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具体内涵,就能针对现实的环境和学校自身的特点正确定位学校发展目标,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增强高职院校办学的活力和竞争力,也才能真正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核心竞争力 学生
未来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的适应能力,亦即大学生走上社会挑战前途应该具备的所有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化,近年来,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崛起,但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多数高职院校尚未形成办学特色,都在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着力打造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与高技能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本文试从核心竞争力层面对高职高专院校素质教育为特色,构建高职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内涵
核心竞争力又名核心能力。该术语首次出现在1990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一篇《公司核心竞争力》中提出。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战略管理的复兴。
核心竞争力理论创始人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尤其是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世界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的凯文·科恩等专家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个体或群体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弥补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组合,借助该能力,能够按世界一流水平实施一到多项核心流程。”打造大学生尤其是打造高职高专学生的“个人核心竞争力”,其目的就是要增强他们个人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的竞争优势,让别人无法取代你,让你成为你所在领域里的第一或优秀。
核心竞争力是优秀高职学院学生的功能属性。其实质是学生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一种独特能力,亦即学生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也是学生在同伴中持续领先,获取持久竞争优势的能力。如果把一个人的一生比喻成一棵大树,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便是树干和根系。核心竞争力是基础性的能力,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发展壮大的动力“引擎”。那么,如何打造高职高专学生的“个人核心竞争力”,成为笔者想与读者一起着力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高职学院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价值性
战略管理学家管益忻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以个人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旨在为顾客提供更大、更多、更好“消费者剩余”的整个组织核心能力的体系。价值性是核心竞争力最基本的特性。核心竞争力极富战略价值,不仅提供给学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认同的独特价值和利益,让学生懂得通过自身努力,增强自身实力,在社会上成功立足,同时也促进学院的蓬勃发展。
2.局部性
核心竞争力,是高职学院学生在提供服务或发展科技或向社会提供管理技术等过程中具备的区别于其他同伴特别的竞争优势,而不是指自己在每一方面都优于竞争对手。
3.集合性
核心竞争力虽然具有局部性,但绝不是单一的,它是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各关键构成要素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体系,是各关键能力元氏量叠加而形成的合力。集合性是核心竞争力的显著特征。
4.延展性
核心竞争力是其他各种能力的统领,可使高职院校学生向更具有生命力的领域拓展。
5.独特性
每个学生个体都是其独特资源和能力的结合体,正是这种独特的资源和能力的结合,将每一个生命个体区分开来。独特性源于集合性,因而核心竞争力是不易简单仿效或复制的。这种独特的资源提供的服务也是独特的,因而使学生具有市场控制力,能为学院带来竞争优势。
6.时间性
环境不断变化,每个生命个体也在不断与时俱进。虽然核心竞争力具有不易模仿的独特性,但并不表示它永远不被其他同伴模仿和超越,学生必须对核心竞争力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不断赋予核心竞争力新的内涵,对其进行拓宽、深化、发展和培育。
三、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构成要素及分析
市场需要高职院校毕业出来的优秀高职人才。2003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文章披露:《找高级技工比找工程师还难》,同一天的《光明日报》则在头版头条大声疾呼:《中国需要大批现代技工——发展高新技术亟需现代技工》。报道指出:“高级技术工人短缺,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科技越发展,技术越升级,越是离不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这也是我国发达地区的体会。”
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大方向,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出发,经过3年科学、扎实到位的培养和训练,使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留下终身受益的东西: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人品和开拓技能。因此,充分加强对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视与培养,便成为对当代大学生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
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定义,结合我院人才培养目标,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便是学生对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那是一个人的谋生之术;是对职业素养和开拓技能的进一步提升,这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关键,是立世之本,成业之策。学生在学院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同类同伴简单仿效的,能给企业用人单位和社会带来价值,具有自己的竞争优势、比较独特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创造双赢乃至多赢的独特的能力。
由于我国刚步入工业化时代,技术教育观念在国人头脑里还比较淡薄,很少有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后还需要到生產一线工作,也不能很好地认识世界制造业向我国积聚后带来的很大的人才需求市场。因此,这部分考生入校前基本上没有技术概念,更谈不上技能基础,缺乏接受技术教育的准备,加大了学校培养的难度。又因为高职院校录取的主要生源来自普通高考最后一批,相当多的学生是因为要上大学别无选择而进来。但这部分学生毕竟经过普通高中教学的严格训练,相比之下,只是基础还算扎实,知识接受能力也强些,在技术能力水平尚未成为一些高职院的重要质量标准前,学校普遍地喜欢多招这些学生,管理上也轻松一些。然而由于这些学生在校接受技术训练的时间过程较短,全面提高技术能力存在问题。
而高职院校是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来设计教育教学体系,旨在培养既掌握大专层次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应用现代技术、技艺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和管理人才。其教学质量高低优劣最终只能体现在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上,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质量关,紧紧依靠行业、现代企业建立健全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明确知识是职业能力形成的理论基础,技能是职业能力形成的实践基础,高职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训练学生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以提高广大学生踏上社会后的适应能力。
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的“三元结构”,其人才培养模式也不尽相同。但至少要涉及体制、机制、供需、目标、资源、合作、课程、素质、实践、能力、师资、管理、质量等13个方面的内容,只有当这13个内容大致都能得到落实,高职人才培养的模式才能定型。
我国高等教育分类分层的体制不明确,学术教育和技术教育的体制未能有效建立。因此,在我们这样层次的学校究竟是进行“学术教育”,还是“技术教育”尚举棋不定,或者说还没有打通“学术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对接渠道,形成H型体制。而学术技术的坚固,才能培养出切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成为社会的精英人物。
四、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机制和过程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教师,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践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自觉提升自己个人核心竞争力是其未来实现就业、择业和创业、并在未来职场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其在未来职业生涯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报效祖国和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而做为高职高专学生与大学本科学生及研究生相比,其本身并不具备学历上的优势,那么,如何具体指导高职高专学生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培养和提升自己个人核心竞争力,即指导他们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和能力呢?结合近几年来学生思想教育及就业指导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积极指导高职院校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人生定位,要清楚认识到自己未来想干什么,切实指导他们要从自己实际出发明确自己未来职业理想,指导他们为实现自己未来职业理想从现在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开始去努力并不断提升自己综合素質和能力,即不断提升自己个人核心竞争力,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积极指导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增加自己知识储备及知识存量,真正达到自己应具备的学历水平。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要认真学习和掌握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外,还要积极指导和要求他们学习和掌握必备的相关性学科、背景性学科以及操作性学科等知识,从而增加自己知识存量及知识总量,不断积累、最大限度地增加自己“内存”,拥有比较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技能也是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提升自己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学院聘请企业家等各行各业专家不定期来校参教议教作各类讲座,通过集团等及时了解乡镇企业变化和发展,快速调整内部教育结构,及时为乡镇企业培养需要的人才。同时,学校通过高职集团解决实践基地、兼职教师、毕业生就业等问题,使学生在毕业前就提前介入社会,来到生产第一线,在学校完成的理论向技能转化的基础上,通过直接参与社会实践推动学生完成实验性技能向生产技能的转化,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经营管理型、技术创新型的人才。
第三,积极指导高职高专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实践中要不断扩大自己“外存”。所谓“外存”,就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人脉资源。积极指导高职高专学生扩大自己“外存”,就是要积极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交往观,指导他们学会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从而提升他们人际交往能力。要提高高职高专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我们就必须指导他们学习和掌握一些必备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如指导他们学习和掌握一些人际交往中有关称呼礼节、介绍礼节、致意礼节、交谈礼节、宴请礼节、接待礼节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使他们个人核心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为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拥有广泛的人脉资源、取得职场竞争优势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总之,指导高职高专学生扩大自己“外存”,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实际上是指导他们在将来的职场竞争中拥有一个优良社会人际关系环境,从而提升他们个人核心竞争力。
第四,积极指导高职高专学生在平时学习实践中培养系统思维和自我超越的素质和能力。所谓学会系统思维,就是指要在未来职场竞争中学会用整体和辩证的观点去看待、分析、思考和解决所面临困难和问题。所谓学会自我超越,即是指在未来职场竞争中要不断突破自我极限自我超越,也就是要学会在自己未来职业生涯中不断制定新的自我发展规划并努力实现自己职业奋斗目标。系统思维的意义在于能够使你辩证分析、思考和解决在职业生涯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而自我超越的意义则在于提升你创新和创造的素质和能力。指导和培养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和掌握自我超越能力要掌握好3个基本环节:一是指导和培养他们自觉建立愿景;二是指导和培养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要经常保持良好、自信、充满活力的积极向上心态;三是指导和培养他们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潜意识。当然,高职高专学生学会和具有系统思维及自我超越的能力,将会大大提升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个人核心竞争力,从而增强其未来职场就业竞争优势。
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探索以核心竞争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高职高专办学特色的关键所在。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探讨过的双轨教育要求课堂理论传授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两条轨道落实双岗教学。在全面实施“四双制”的基础上,学校又提出“品牌”建设目标,要求各系部狠抓品牌专业、品牌教师、品牌学生建设。无论是过去3个品牌的建设,还是对“四双制”的深化,均是加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举措。这一切,都是学院在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提升方面所作出的种种努力与探索。
高职院校只有办出特色,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高职院校的生命力在于其办学特色和办学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是目前高职院校在办学中所倡导的基本理念。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既不同于学术型、工程型人才,又不同于—般的技能型人才。如能有效地把握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具体内涵,就能针对现实的环境和学校自身的特点正确定位学校发展目标,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增强高职院校办学的活力和竞争力,也才能真正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