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放”结合,为小组活动把好脉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entla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小组活动,就是学生通过个体努力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完成指派的学习任务。它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强调要不以教师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然而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小组活动更具高效性?我想从以下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放”——小组活动实效性的基础
  
  1.教师放手,学生放胆
  小学生天性好动,好表现。课堂上,教师就要充分创设情境,放手让他们去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总是把学生的思维往自己设计的思路上牵引,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听众,思维打不开,导致课堂上多次“冷场”。然而,当教师把课堂放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宰,学生便自然而然地进入表演的角色,个个生龙活虎起来。我认为,教师放手了,学生也跟着放胆了,即使表面上没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内在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2.开放教学,注入活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和教学方法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开放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条重要原则。”它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做到:一是在课堂上不断激起学生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愿望,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的心态、思维处于开放状态;二是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式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时空的变换、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师生的多向交流,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三是不拘泥于教材、教案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通过学生各种信息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收”——小组活动高效性的关键
  
  1.紧扣教材的“点”,指点迷津
  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这是小组合作中教师常常失误的地方。备课时,不能把所有的内容简单地处理成小组合作,那样会减弱学习的实效性,淡化重点内容的学习。因此,在小组活动设计中,教师既需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也需要从小组学习的活动方案和指导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活动设计。与传统班级授课形式的教学设计有所不同的是,教师不仅要根据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还要根据学生的特征,设计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技术和技巧等有关内容。同时,教师的评价也要从只在学习单元结束时作出总结性评价,转变为要不断地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小组和其成员进行形成性评价,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
  
  2.把准活动的“点”,点评提升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与成人的合作有所不同,他们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打下走向社会独立工作或与别人合作的基础。因此教师就该结合活动的进程,注意把准学生的情感熏陶点,提升学生认识人生、认识社会的价值取向;注意把准学生的知识模糊点,教给学生正确、清晰的知识体系;注意把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注意把准学生的表现兴奋点,当学生个个跃跃欲试的时候,证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已完全调动起来了,教师万万不可抹杀,而应精心指引,适当控制,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点评提升。
  
  3.摆正教师的“点”,点拨升华
  在一个班级内,个性的差异是各式各样的,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因此,我认为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小组中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和不同学生的思考状况,为学生指引方向;适当提出一些问题,挑战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了解小组合作的任务,在学生思路受阻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学生讲方法;在观察学生中捕捉资源,保证全班交流中不同观点的碰撞和启发;关注那些“沉默”的学生和“冷场”的小组,给他们鼓励和指导,使他们融入小组活动中去;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名义表达小组的成果,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组织不同小组进行合理的质疑,使全班学生学会从别的小组的发言中获益;对小组合作和交流的结果给予总结,明晰重要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反思,真正让课堂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向未来延伸,从而达到知识的不断升华与提高。
  因此,开放教学要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既要“放”出去,又要“收”回来。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学生才能在小组合作中,不断地将思维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学生的行为习惯也才能在教师精心安排的活动中逐渐养成。
  
  (责编 钟 岚)
其他文献
倾听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建立一个听读训练环节,在中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增加听读训练的教学环节  听力训练应该是低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项目,但在现实教学中,它却成为一个“盲点”。要想规范听读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增加听读训练的教学环节,确定听读目标,安排训练时间,保障听力训练。  二、精选听读训练的教学内容  幼儿会说话时,
设计理念  《矛和盾的集合》讲述了发明家将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本设计旨在通过对文本的学习,抓住重点句“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中尽情思维;同时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中得到启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  1.理解“大显神威、庞然大物、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平时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时候,老师们总喜欢说这样一句话:“你能通过读让我们感觉到……”让学生把对文章的理解、感悟、体会声情并茂地读出来,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美好意境。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读给我们感觉到各种情感或境界呢?    一、想象画面读  阅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成“把文字还原成画面的能力”。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可告诉学生:你读什么,眼里就出现相应的画面,就像过电
【理念背景】    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课堂教学由强调预设到促进生成的发展。强调学习的积极性、建构性、累积性、反思性、探究性、情境性等,这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目标。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课堂上的生成,那容易使教学漫无目的或偏离航道。因此,我们提出“充分预设下的互动生成”,强调教师备课时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充分的预设。我们把预设的内容分为:  1.“结果呈现型”(预设学生回答的内容)。  2.“思维方向型”
“放”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体验,去讨论,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师“放”的技巧、水平,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但是,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营造宽松民主学习氛围,他们只“放”不“收”,步入“放”的误区——“放”之不当,有“放”无“收”。结果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学生说到哪,教师就跟到哪;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教师没了主见,教学也失去了主次,不能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  
书名:文化取向的文言文课程内容重构  作者:童志斌  出版单位: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  ISBN-9787544491143  定价:59.8元  长久以来,文言文教学都以提升文言阅读能力和学习文言知识等实用取向为主导,甚至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直接降格为文言语法知识和写作技法的解析,严重忽视了体制、章法等文言文特有的辞章元素,使得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言文附庸为应试阅读和写作的“套
张赛琴,原江苏省无锡市清扬中心小学校长,无锡市劳动模范,无锡市首批语文学科带头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生活作文教育”课题组长。运用“现场演示教学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轻轻松松地学会摄取生活素材,快快乐乐地掌握写作技能,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境界。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出现了积极、生动的态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确立的“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识字教学成为老师们谈论最多的—个话题。2005年8月,我开始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进行课改实验。在实践新教材的过程中,我时常困惑,时常迷茫。在反思中,我进行着我的教学。也许从那时起,我才真正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用探究的目光审视我的教学行为。    困惑之一:实验教材识字量大,课时紧,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刚刚开始教学时,最大的困惑就是难以完成识字任务。实验教材最
【摘要】“义理说”是姚鼐重要的创作主张,即创作坚持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此说可作为解读《登泰山记》的重要依据。运用“考据”,梳理文章的游踪;依据“辞章”,品味文章的语言;探寻“义理”,品读文章的主旨。这是化用“义理说”探索古代游记散文教学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义理说,《登泰山记》,游记散文,教学  姚鼐在《复秦小岘书》中说:“鼐尝谓天下学问之事,有义理、文章、考证,三者之分,异趣而同为不可
【设计理念】    本次活动围绕“成长”这一核心问题,一方面以教材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追寻名人足迹”、“讲述身边故事”到最后落实到反思自己的成长,在实践中获得体验,汲取智慧,为学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精神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朗读、复述、表演、诵名言、说赠言、写感言等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积累和运用语言,提高语文能力;通过展示、交流和评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