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创新的中学语文课堂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hea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创新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创造性地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创新的情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采用新的教法和课堂结构。只有将创新手段融入课堂,课堂才会充满创新活力。
  【关键词】:构建,创新,教学情境。
  
   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体现尊重与愉悦的乐土;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是向四面八方延伸的旅程,随时都可能有意外的发现;课堂是高效的驱动器,高效地处理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是新课程标准下期待构建的新型课堂。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创新的语文课堂呢?根据实践经验,我粗浅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造性的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创造性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最大限度地向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料。向学生提供一个生动活泼的交互式人机界面。充分调动学生各个感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我在讲授《孔乙己》这篇课文时,利用多媒体镜头,播放如下两个片段:
  片段一
  时间:孔乙己刚到酒店的时候。
  事情:酒客取笑孔乙己又添新伤疤。
  片段二
  时间:孔乙己喝了半碗酒后。
  事情:酒客取笑孔乙己没有进学。
  在学生观看两个片段后,再次播放两个片段中的对话录音。通过两个片段的比较,同学们立刻就明白了:酒客们拿孔乙己作他们无聊时的消遣,本身说明了当时社会对弱势人群的歧视,他们不失时机地嘲弄孔乙己,一次紧接一次地在精神上折磨他。由此可见,当时社会的冷酷与麻木,因此同学们在一片喧嚣声中体会到一股悲凉的意味。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变文字为画面,变无声为有声,酒客们的笑声不绝于耳,能够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触发学生无限的联想与想象,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层理解与感悟。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创新的情境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因此,创设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标的需要,根据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兴趣才会得到激发,求知欲得到刺激,能有效地投入课堂学习之中,主动的参与、探索,从而在知识和技能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如:有一位老师上一堂作文课(有其他老师听课),当上课铃响过后,迟迟不见老师来上课,学生们由当初的安静变得喧闹起来。大约过了五分钟,老师走进教室,布置写《今天老师迟到了》这篇作文。要求有场面描写,说实话。学生便动起笔来写作文。这种教学也是属于一种创设情境,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学习。学生要自主学习,首先要有活动情境,有了情境才有活动,有了活动才有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就是“好学、乐学——学好、学乐——好学、乐学”。
  又如:有位教师教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教读接近尾声时,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师: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请问,这一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生:(学生纷纷举手,一位平时像小弗朗士一样调皮的男孩站了起来)这是对德国侵略者的控诉和讽刺,因为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明天开始只许教德语。可是,阿尔萨斯和洛林是法国的土地。
  师:(热情地表扬了这位学生)对!你讲得太好了!(教师觉得学生已经很好地理解了《最后一课》的主题,再去总结课文,概括中心思想,已经没有必要。于是,教师深情地朗诵起来)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沉默,教师哽住了,读不下去了。教室里鸦雀无声。教师仿佛就是韩麦尔先生,进入了角色,拿起一支红粉笔,转身朝向黑板,使出全身力量,奋笔疾书:法兰西万岁!)
  正在这个时候,下课铃响了,同学们深情地注视着教师,教师做了个手势,于是班上喊道:“起立!”同学们“刷”地站了起来,向老师表示了前所未有的敬意……
  这个结尾,匠心独运,艺术巧合,教师进入课文角色,运用文章情、教师情感染学生,巧妙地利用教材,对精彩段落范读,撞击学生的心灵。原小说在高潮中结束、震撼了读者的心灵;这篇小说的课堂教学也在高潮中结束,紧扣了学生的心弦,毫无疑义,这种情境下的课堂结尾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深远地,弥久而更新。
  由此可见,创设创新情境,在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在教学改革的今天尤为显得重要。现在对教学的评价是看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如何有效的动,这就要适时地为学生提供或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才能有效的开展教与学。
  
  三、优化课堂结构,采用创新教学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同类型的课就有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课堂结构的设计必须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比如,以往的作文课,教师总是拟好题目,指导学生审题,明确写作的重点和详略,而后学生冥思苦想挤牙膏似的写作文。能不能在作文教学中引入创新呢?在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次说明小制作的作文练习中,创造性地引入小制作比赛。课前布置要求,课堂上进行制作。有的做洋娃娃,有的做小花篮,有的做纸工……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纷纷亮出自己的得意之作后,口述自己的制作过程。课堂上活跃热闹的气氛被推向了高潮。接下来二十几分钟,学生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人人写就了四五百字的说明文。就这样把原本枯燥乏味的作文指导课变得生动有趣;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只有课堂上充满创新,才能更好地激发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创新中,要正确解决如何创新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什么情况下创设创新教学情境,怎样创设创新教学情境,对教学内容如何创新,如何处理“教须新法”和“教无定法”的关系,是教学中应该注意及现实中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542803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三中)
其他文献
一、引导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意义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操,陶冶性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一种重要途径,对社会、对国家的兴衰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传统的作文教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的困惑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命题学生写,教师批改学生看,教师讲评学生听。在整个作文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支配地位
期刊
语文教学中,难在作文。作文“老大难”,凡是教过语文的教师深有感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提高作文素质必须找准突破口。我认为:突破口应是引导学生积累材料,同时使学生乐于倾吐。经过多年努力,我所教的班级作文水平有明显的进步。    一、在课文教学中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丰富学生观察的内容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材料,而学生往往不注意观察,对于这些现象,我从拓展学生的观察着手,引
期刊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越来越普及,计算机作为一种高度交互的媒体,在教学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发展成为重要的教学技术之一。从而改变了以往的课堂教学形式——直观性差等缺憾。在这里,我就作文教学与现代音像教学媒体相结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作一点尝试性的探索。    一、利用音像媒体优势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
期刊
在创新写作教学中,我注意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变“要我写 ”为“我要写”,使写作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得到训练,才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而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的理想途径是开放式写作教学。    一、强化主体意识,讲究开放    “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吐我情”。开放式写作教学能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而轻松的写作氛围,敞开广阔而自由的写作天地,为
期刊
在新课标语文教学实践中,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同时也是一大难点。许多学生望“文”生愁,更别说是在写作中体会乐趣了。要改变这种艰难的局面,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写作,教师能恰当地处于主导地位,我们不妨调整一下教学思路,让学生们真正地以自己为主体,广大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写作心理,充分地赏识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人文的阳光中追求真知,吐露心声,喜学乐学,从而使学生在作文写作中体会创作的乐趣。  
期刊
小学生语言积累有限,生活经历不够丰富,想象虽然充满活力,但有时又缺乏必要的逻辑联系。所以很多小学生在习作上最大的不足,就是重点内容不具体。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呢?我觉得以下这个方法可以试一试。    一、用简单的方式构段    习作总要讲究方法。有的说最先确定中心,有的说最先确定内容。其实,一旦进入到“写”的实质阶段,最先在习作者头脑中冒出来的,往往是结构问题。如果不掂量这个问题,写着写着,就会出现写
期刊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语文课堂都是老师设计问题学生回答,教控制着学,学的主动性被扼杀。今天的语文课堂老师把提问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先提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学生思考探究,从而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真正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  【关键词】教师角色 师生关系 学生提问 教学活动    语文课上,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种教法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相悖,再也不能
期刊
“阅读课文的起始阶段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头,须反复斟酌,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的轨道。”上课伊始,教师应该用最精练的语言,最短的时间,选用最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一环节不仅是教师匠心的艺术再现,更是学生认知过程的心理需要。因而,语文教师都应重视每堂课的导入设计。恰如其分的导入,就好似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可使语文课在开始的四、五分钟里开创出一个多彩的
期刊
如何把握教材、感悟教材、吃透教材、研读教材、科学而又合理地使用好教材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是教师们议论的话题,也是教研人员与数学学科教师探讨最多的话题。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对“数学”是什么的问题作了恰当的描述。在课堂实施建议部分也作了相应的界定。“数学”也好,“数学活动”也罢,都离不开中间媒体——数学教材。而数学教材作为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工具,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足以说明它是实现课程目标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好“三维”目标呢?如何克服传统数学内容偏、难、繁脱离实际等现象呢?教学实践告诉我,只有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才是有利于学生发展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    一、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    目的是方向,目的能产生内在动力,有了方向和动力,学生对学习才会积极主动,不竭努力。因此,教师应结合生活实例让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