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学习既是一门综合性、生活化课程,又是一种经验性、个性化课程,它从多个侧面反映了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在新课标中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授——受”的教学模式,转变理念,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潜能。
关键词:改进方法创设氛围读写结合改革结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c)-0101-01
著名教育学家徐特立说:“只强调给学生丰富的知识,不问目的,不讲效果,弄得学生负担很重,不能掌握以简驭繁的基本原理,不能发挥独立思考的作用,这样的做法我也非常反对。”这句名言,给我们以深深的启迪,古人亦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不如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作为一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重视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可以自动地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未来的文盲已不再是不识字者,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表现。因此,尽管语文科繁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启迪学生思维、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根据我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在此谈谈我的体会。
1 改进教学方法,不断给学生以新的面貌出现
讲课是一门艺术,艺术也要讲究创新。它应该追究像文章那样的形式“新”和内容“深”,使内容和形式得到和谐统一。所谓形式新,是指教学手段多变而有力,结构层次丰富清晰,这样的课才具有吸引力;所谓内容“深”是指老师在把握教材基础上,选取准确、精要的材料,使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并得到落实,这样的课才有打动人的力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结合教材的文体、内容、学习重点等的不同,设计各型的课,如:自主说读、趣味竞赛、问题讨论、质疑问难、综合归纳等。课堂教学力度多样、不拘一格、富于变换。如:讲讲、议议、读读、写写等。而在课堂上的问、答、读,也需灵活多变,因文而异。如果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模式,便会在学生心中凝固了,以为是“老一套”便会产生厌倦情绪,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地阻碍学生学习的发展。实践证明:富于变化的多种形式教学手段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高度持久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处于亢奋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使他们既学到了知识,又感到轻松愉快,最终欢喜上了语文。
2 创设情趣氛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人们的第一个认知活动,它是一种情绪激发状态。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它是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语文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往往带有鲜明强烈的感情色彩,而情感在人的心理认识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和作用,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要精心创设动情氛围,用亲切愉悦的教态、生动准确的语言、浪漫优美的艺术氛围使课堂变为强而有力的激励磁场。特别要精心设计导语,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可采用适当的电教手段,如运用自做教具、录音机、幻灯机、多媒体电脑等等,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诱使学生入情入境,还可以抓住关键词深入分析,也可通过精心设疑来创设情境。这样就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让其积极思考并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钻研学问,获得知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3 重视读写结合
读是基础,是吸收,写是运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阅读咱们可以领会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声。”所以应将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自学自得、自学自改的能力。首先,必须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通过几篇同类课文的分析、引导后,放手让学生尝试自学一下。每单元的自学课文是学生自学实践的最好材料。教师可根据情况巡回指导、启发暗示,这样师生共同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热情,也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要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以语言文字为主线安排教学过程,特别要重视朗读训练,按照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丢字、不唱读)、流利(做到通顺、流畅、快慢得当、有节奏感)、有感情地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注意轻重、缓慢、达到正确的理解和准确表达的统一)的程序,而且,经过反复的训练,以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技能、丰富词汇;并能不自觉地运用于习作或表达之中,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此外,要多读多写。这是我国的传统经验,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出路。如果把视野局限于课堂教学之内和课本中是根本行不通的。根据山东烟台市各校的“双轨”教学所取得的显著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因而,在课堂中除了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从新的角度去处理已知材料,同时掺入一些新的组成成分,并通过学生动手参加活动,动眼观察生活、动笔表达自己的情感,促使学生写出好的作品,还要让学生多读多写,扩大读写总量,从而使学生从“不会学”到“会学”,促进学生自学能力从量到质的飞跃。
关键词:改进方法创设氛围读写结合改革结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c)-0101-01
著名教育学家徐特立说:“只强调给学生丰富的知识,不问目的,不讲效果,弄得学生负担很重,不能掌握以简驭繁的基本原理,不能发挥独立思考的作用,这样的做法我也非常反对。”这句名言,给我们以深深的启迪,古人亦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不如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作为一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重视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可以自动地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未来的文盲已不再是不识字者,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表现。因此,尽管语文科繁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启迪学生思维、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根据我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在此谈谈我的体会。
1 改进教学方法,不断给学生以新的面貌出现
讲课是一门艺术,艺术也要讲究创新。它应该追究像文章那样的形式“新”和内容“深”,使内容和形式得到和谐统一。所谓形式新,是指教学手段多变而有力,结构层次丰富清晰,这样的课才具有吸引力;所谓内容“深”是指老师在把握教材基础上,选取准确、精要的材料,使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并得到落实,这样的课才有打动人的力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结合教材的文体、内容、学习重点等的不同,设计各型的课,如:自主说读、趣味竞赛、问题讨论、质疑问难、综合归纳等。课堂教学力度多样、不拘一格、富于变换。如:讲讲、议议、读读、写写等。而在课堂上的问、答、读,也需灵活多变,因文而异。如果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模式,便会在学生心中凝固了,以为是“老一套”便会产生厌倦情绪,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地阻碍学生学习的发展。实践证明:富于变化的多种形式教学手段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高度持久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处于亢奋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使他们既学到了知识,又感到轻松愉快,最终欢喜上了语文。
2 创设情趣氛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人们的第一个认知活动,它是一种情绪激发状态。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它是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语文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往往带有鲜明强烈的感情色彩,而情感在人的心理认识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和作用,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要精心创设动情氛围,用亲切愉悦的教态、生动准确的语言、浪漫优美的艺术氛围使课堂变为强而有力的激励磁场。特别要精心设计导语,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可采用适当的电教手段,如运用自做教具、录音机、幻灯机、多媒体电脑等等,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诱使学生入情入境,还可以抓住关键词深入分析,也可通过精心设疑来创设情境。这样就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让其积极思考并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钻研学问,获得知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3 重视读写结合
读是基础,是吸收,写是运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阅读咱们可以领会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声。”所以应将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自学自得、自学自改的能力。首先,必须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通过几篇同类课文的分析、引导后,放手让学生尝试自学一下。每单元的自学课文是学生自学实践的最好材料。教师可根据情况巡回指导、启发暗示,这样师生共同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热情,也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要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以语言文字为主线安排教学过程,特别要重视朗读训练,按照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丢字、不唱读)、流利(做到通顺、流畅、快慢得当、有节奏感)、有感情地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注意轻重、缓慢、达到正确的理解和准确表达的统一)的程序,而且,经过反复的训练,以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技能、丰富词汇;并能不自觉地运用于习作或表达之中,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此外,要多读多写。这是我国的传统经验,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出路。如果把视野局限于课堂教学之内和课本中是根本行不通的。根据山东烟台市各校的“双轨”教学所取得的显著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因而,在课堂中除了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从新的角度去处理已知材料,同时掺入一些新的组成成分,并通过学生动手参加活动,动眼观察生活、动笔表达自己的情感,促使学生写出好的作品,还要让学生多读多写,扩大读写总量,从而使学生从“不会学”到“会学”,促进学生自学能力从量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