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听障生由于有声语言的缺失,相对于普通学生而言,他们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掌握存在着很大的障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听障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掌握。同时,听障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和数学教学规律要求特校教师更应该加大数学语言教学力度,引导听障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科学规范的数学语言,提高听障生的思维水平和数学能力。
【关键词】听障生 学习 数学语言
在我们当前的特校数学教学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严密、忽视引导、教学缺乏系统性等众多问题。笔者根据对当前的特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在总结自己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个人的想法,与各位同行商榷。
1.数学教学语言讲究严密性和科学性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是听障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个关于"比较"的问题。在教学观摩中,笔者发现存在的两个问题。如:一位一年级老师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时,为了降低教学难度,让学生尽快掌握解答方法,把这一问题简单地总结为"比一比,用减法。"
另如:还有许多老师在教学"比A多(少)几的数是B"时,往往把把这类问题的解答方法总结为"看到’比......多......’用加法计算","看到’比......少......’就用减法计算"。
笔者反思:"比较"思想贯穿于特校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是听障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个关于"比较"的问题,如此教学无疑给了学生一个错误的信息,而这个认识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定势。我们很多特校中高年级数学老师大都能感受得到:在此后的有关"比较"的教学中,要想改变学生头脑中对这类问题的"思维定势"是多么困难。
诸如此类的教学语言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还有许多。如把"平均分成若干份"说成"分成若干份"。这些不科学、不严密的数学语言,经常使学生产生误解,甚至造成错误,人为地导致了特校数学教学效果不佳,听障生数学能力发展缓慢、水平低下。
特校课堂教学是知识内容和其语言形式的统一表现,知识的科学性决定了语言的科学性。因此,特校教师的教学语言务必清楚、准确、科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听障学生正确地掌握概念,运用定理,并逐步养成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提高数学能力。
二.为听障生创设运用数学语言的宽松环境
在特校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当前的特校数学课堂教学,普遍采用"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教师辅导--学生作业"的流程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几乎没有使用数学语言进行"说理"的机会。另外,在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能够使用一些定理、公式去正确解答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却说不出这些定理、公式的含义,也不能正确说出这样解答问题的道理,当遇到比较复杂的、需要变通使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的问题时,就不知该如何解答了。
笔者反思:上述现象往往隐藏着学生的"一知半解",造成学生对一些定理、公式和解题方法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也直接阻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必须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和训练。数学这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其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它的学习与思维更是密不可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通过"说"理清思路,从不同角度去理解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老师只有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知识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完整科学地阐述数学概念、定理等,才能使学生真正牢固掌握的数学知识,从而有效提升数学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教学
特校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听障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是从图形开始的,依次经历了从"图画应用题"到"图文结合应用题"最后到"纯文字应用题"的过程。可是,当到了中高年级,面对纯文字应用题的时候,又有几个听障学生能用"图形"来显示"文字"所描述的信息的呢?
笔者反思:听障生由于言语形成和发展相对较迟缓,其思维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并较长时间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思维特点表现出更大的具体形象性,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他们真正的抽象思维的形成很迟很迟,一般要到高年级(15、16岁)以后,他们思维中的抽象思维的成分才居主要地位。
众所周知,数学语言由三大语言系统组成,分别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其中图形语言是借助直观形象的几何图形向受众传达数学信息的,如线段图、模型图等等。图形所传递的数学信息不但易于被人接受,而且会在受众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使得"数形结合"成为解题方法中最值得炫耀的一种。华罗庚前辈曾形象的比喻说:"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分家万事休。"
可是,我们的许多老师却忽视了"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更要指出的是:一些老师只是针对当前教材的内容开展相对单一的教学,却忽视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各种数学语言的互通性。因此,特校数学教学必须遵循聋生的这一思维发展规律,更应重视直观性、形象性较强的图形语言的教学,把图形语言的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着重培养听障生对各种数学语言的互译能力。
四.加强听障生数学语言训练
加强对特校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高听障生对各种数学语言的阅读、理解、转换和运用能力;二是提高听障学生将日常生活语言抽象、概括和转化为数学语言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体现了听障学生对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也是听障学生学好数学的基本能力。
在聋校数学教学中,数学语言贯穿于始终,各种数学概念、运算定律、三角函数等等的描述,都会遇到语言的困难。而解决这一困难的唯一途径,就是让学生真正领会数学语言的内涵。因此,数学语言训练通常是在数学课堂上进行,但这类学习和训练并不局限于数学内部。数学是现实生活的数学,数学教学也就应该是现实生活的数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教学数学,更应教用数学,也就是要还数学教学以"数学化",要教会学生如何将非数学化(生活化)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根据客观现实形成数学问题,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一问题,并构造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
总之,"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数学语言教学在聋校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扎实开展数学语言教学,有效促进聋生思维能力和数学技能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听障生 学习 数学语言
在我们当前的特校数学教学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严密、忽视引导、教学缺乏系统性等众多问题。笔者根据对当前的特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在总结自己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个人的想法,与各位同行商榷。
1.数学教学语言讲究严密性和科学性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是听障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个关于"比较"的问题。在教学观摩中,笔者发现存在的两个问题。如:一位一年级老师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时,为了降低教学难度,让学生尽快掌握解答方法,把这一问题简单地总结为"比一比,用减法。"
另如:还有许多老师在教学"比A多(少)几的数是B"时,往往把把这类问题的解答方法总结为"看到’比......多......’用加法计算","看到’比......少......’就用减法计算"。
笔者反思:"比较"思想贯穿于特校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是听障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个关于"比较"的问题,如此教学无疑给了学生一个错误的信息,而这个认识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定势。我们很多特校中高年级数学老师大都能感受得到:在此后的有关"比较"的教学中,要想改变学生头脑中对这类问题的"思维定势"是多么困难。
诸如此类的教学语言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还有许多。如把"平均分成若干份"说成"分成若干份"。这些不科学、不严密的数学语言,经常使学生产生误解,甚至造成错误,人为地导致了特校数学教学效果不佳,听障生数学能力发展缓慢、水平低下。
特校课堂教学是知识内容和其语言形式的统一表现,知识的科学性决定了语言的科学性。因此,特校教师的教学语言务必清楚、准确、科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听障学生正确地掌握概念,运用定理,并逐步养成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提高数学能力。
二.为听障生创设运用数学语言的宽松环境
在特校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当前的特校数学课堂教学,普遍采用"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教师辅导--学生作业"的流程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几乎没有使用数学语言进行"说理"的机会。另外,在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能够使用一些定理、公式去正确解答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却说不出这些定理、公式的含义,也不能正确说出这样解答问题的道理,当遇到比较复杂的、需要变通使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的问题时,就不知该如何解答了。
笔者反思:上述现象往往隐藏着学生的"一知半解",造成学生对一些定理、公式和解题方法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也直接阻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必须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和训练。数学这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其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它的学习与思维更是密不可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通过"说"理清思路,从不同角度去理解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老师只有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知识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完整科学地阐述数学概念、定理等,才能使学生真正牢固掌握的数学知识,从而有效提升数学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教学
特校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听障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是从图形开始的,依次经历了从"图画应用题"到"图文结合应用题"最后到"纯文字应用题"的过程。可是,当到了中高年级,面对纯文字应用题的时候,又有几个听障学生能用"图形"来显示"文字"所描述的信息的呢?
笔者反思:听障生由于言语形成和发展相对较迟缓,其思维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并较长时间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思维特点表现出更大的具体形象性,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他们真正的抽象思维的形成很迟很迟,一般要到高年级(15、16岁)以后,他们思维中的抽象思维的成分才居主要地位。
众所周知,数学语言由三大语言系统组成,分别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其中图形语言是借助直观形象的几何图形向受众传达数学信息的,如线段图、模型图等等。图形所传递的数学信息不但易于被人接受,而且会在受众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使得"数形结合"成为解题方法中最值得炫耀的一种。华罗庚前辈曾形象的比喻说:"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分家万事休。"
可是,我们的许多老师却忽视了"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更要指出的是:一些老师只是针对当前教材的内容开展相对单一的教学,却忽视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各种数学语言的互通性。因此,特校数学教学必须遵循聋生的这一思维发展规律,更应重视直观性、形象性较强的图形语言的教学,把图形语言的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着重培养听障生对各种数学语言的互译能力。
四.加强听障生数学语言训练
加强对特校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高听障生对各种数学语言的阅读、理解、转换和运用能力;二是提高听障学生将日常生活语言抽象、概括和转化为数学语言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体现了听障学生对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也是听障学生学好数学的基本能力。
在聋校数学教学中,数学语言贯穿于始终,各种数学概念、运算定律、三角函数等等的描述,都会遇到语言的困难。而解决这一困难的唯一途径,就是让学生真正领会数学语言的内涵。因此,数学语言训练通常是在数学课堂上进行,但这类学习和训练并不局限于数学内部。数学是现实生活的数学,数学教学也就应该是现实生活的数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教学数学,更应教用数学,也就是要还数学教学以"数学化",要教会学生如何将非数学化(生活化)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根据客观现实形成数学问题,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一问题,并构造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
总之,"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数学语言教学在聋校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扎实开展数学语言教学,有效促进聋生思维能力和数学技能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