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税法课程内容涵盖了现代税法基本原则、税制规则等,能够有效增强学生日后从事经济管理类工作时税收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处理税收法律问题能力。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具备职业素养能力的人才,该课程在进行校企合作时需适应地方应用行本科教学要求,进行课程内容、教学手段等方式改革,使校企合作方式进行有益尝试,促进改革成功。
【关键词】校企合作;税法课程;教学方式;改进策略
引言
近几年校企合作模式在高校规模日益扩大,合作立项数量又创新高。而通常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均为社会各行业中业务能力较高的企业,企业均有自身侧重的发展优势与方向,其实践性、专业性、综合性各方面优势较为突出。企业若处于市场经济中发展的领先地位,通常能够反映出社会实际最新需求方向,企业也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资源开发,例如在现行税种中,增值税作为我国第一大税,在各年财政税收中都占据了重要地位。不同企业针对增值税申报都有其各自申报特点,例如,浙江恒信科技公司开发出了自然人纳税申报客户端软件,在业内属于掌握先进水平的一类既能够辅助教学又具备实践作用的技术型企业,企业除了能开发出功能强大的软件,还能创建多样化的教育网络平台,这些平台均能够针对理论热点随时更新相关内容。将其应用于高校当中能够改变教学方式,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最新技术与能力。
一、校企合作模式优势
(一)丰富教学形式
企业通常掌握前沿性的理论知识具有灵活与先进性的实战经验,对于高校教学中需要实践动手操作的环节能够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建立相关实训基地,并且能够针对高校所需要开发出适合高校教学的最新教学软件。例如,很多科技类公司针对我国高校财会专业建立了多种优秀教学平台,高校可通过平台网络课程、视频学习、远程教育等形式,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学生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知识传播的广度与深度进行学习。学生可在线上、也可在线下重复学习,时间、方式均较为灵活,高校还可根据其需求选择相对应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
(二)提升教学效率
当前我国税法课程教学形式单一,通常以课堂教学为主,校企合作则能为高校打开一扇通往更为广阔天地的大门,校企合作能够结合社会实际对人才的需要来对高校日常教学进行优化,能够将高校教学当中的理论成果转化为科研成果,从而为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优良基础。高校能够从企业当中学习到先进的技术与理念,对提升高校教学水平与效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校企合作模式为基础税法课程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仅开设了订单班,在校内建立简单的实验实训基地等一系列常规模式培养学生实操能力。在这种合作形式当中企业通常以销售软件为目的,并未重视对高校人才的培养。部分企业虽采用开放合作项目,针对项目要求确立高校班级人才培养方式,学生在高校通过学习后,直接到企业内进行实习合作方式,若企业实力不雄厚有可能会导致学生能力提升受到阻碍,这无法达到高校与企业真正的培养目标;还有部分企业通过建设网络平台以及实践应用型活动基地对学生进行实操能力培养,但培养方向针对性不强,许多高校若使用同一企业的相同版本软件,会使得高校教学目标与侧重点发生偏颇[1]。校企合作由于缺乏针对不同高校实际情况的软件工具支撑,会导致高校税法课程实践性教学性质发生改变,会变为学校适应软件与平台,而并非是平台软件为高校教学提供帮助。
(二)缺乏有效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虽然教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校企合作办学政策,政府也给予大力支持,希望能通过企业与高校各自资源优势相结合,达到互利互惠局面,但在实际运行当中,由于企业属于盈利性质单位,与高校合作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能够通过高校的资源与人脉优势获取利润。但若双方未找到利益共通之处,高校与企业在合作时会发生一系列冲突,导致校企合作达不到理想效果,所以找到校企之间利益均衡点也是高校与企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校企合作模式为基础税法课程教学应用策略
(一)合作针对性
高校与企业在合作时应加强沟通交流,将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计划、合作项目、相关流程与机制进行研究,共同开发出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实训课程、网络教程实、操软件培训基地等、尽量做到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环节相扣[2]。例如,税法课程教学当中的理论知识应当能够与实际应用于税法工作内容相结合,针对税法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企业应配备专人与高校对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提高工作成效。
(二)注重合作场所建设
高校應改变传统的税法课程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在建设时应考虑高校内部建立实训基地,为成立基地还外聘企业当中涉税工作经验丰富、可操作能力强的人才参与到高校教学任务当中,加强实践。企业也应为高校提供相应实训岗位机会,指导学生在企业当中实践锻炼,将企业建设成有利于高校培养综合型人才基地。
(三)丰富校企合作样式
高校在教学当中应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方式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不仅要利用好校内实训基地,也应与社会基层税务部门、合作企业等进行对接,鼓励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自身问题,尝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同时学生还可参加税法相关专业竞赛,通过参加全国性专业赛事,促进学生快速提升能力,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其他人才交流学习的机会,例如,学生可参加航信杯全国大学生财务技能大赛,恒信杯全国税务技能大赛等,通过与在校大学生交流。利用各类竞赛平台进行资源整合,在活动中宣传学校,提高学校知名度,增加校企合作机会。
(四)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在教学过程中高校要鼓励教师到企业当中去顶岗,通过实践性操作,提高教师的实操能力;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也应到高校进行交流学习,了解高校的教学理念以及具体需求,指导学校培养人才目标方向,通过言传身教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师自身也应提税法基础理论知识,通过注重社会实践能力,多向企业学习涉税业务实际问题处理,将自己打造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具备实操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从而培养学生较强的涉税业务能力
结语
校企的合作过程中,企业与学校双方应将目光放长远,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积累税法课程教学经验,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二者应结合课程特点不断加强交流学习,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做出贡献与努力,最终达到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徐黎.《税法》课程实践性教学方式改革——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的项目驱动型实训教学方式设计[J].企业导报,2015,17:108+110.
[2]冉琳.浅谈加强学院《税法》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0,07:99.
作者简介:
徐晓静(1971.3.15),女,汉族,山东省威海市人,本科,副教授,毕业院校:山东财经大学,研究方向:会计学。
(作者单位:威海职业学院)
【关键词】校企合作;税法课程;教学方式;改进策略
引言
近几年校企合作模式在高校规模日益扩大,合作立项数量又创新高。而通常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均为社会各行业中业务能力较高的企业,企业均有自身侧重的发展优势与方向,其实践性、专业性、综合性各方面优势较为突出。企业若处于市场经济中发展的领先地位,通常能够反映出社会实际最新需求方向,企业也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资源开发,例如在现行税种中,增值税作为我国第一大税,在各年财政税收中都占据了重要地位。不同企业针对增值税申报都有其各自申报特点,例如,浙江恒信科技公司开发出了自然人纳税申报客户端软件,在业内属于掌握先进水平的一类既能够辅助教学又具备实践作用的技术型企业,企业除了能开发出功能强大的软件,还能创建多样化的教育网络平台,这些平台均能够针对理论热点随时更新相关内容。将其应用于高校当中能够改变教学方式,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最新技术与能力。
一、校企合作模式优势
(一)丰富教学形式
企业通常掌握前沿性的理论知识具有灵活与先进性的实战经验,对于高校教学中需要实践动手操作的环节能够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建立相关实训基地,并且能够针对高校所需要开发出适合高校教学的最新教学软件。例如,很多科技类公司针对我国高校财会专业建立了多种优秀教学平台,高校可通过平台网络课程、视频学习、远程教育等形式,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学生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知识传播的广度与深度进行学习。学生可在线上、也可在线下重复学习,时间、方式均较为灵活,高校还可根据其需求选择相对应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
(二)提升教学效率
当前我国税法课程教学形式单一,通常以课堂教学为主,校企合作则能为高校打开一扇通往更为广阔天地的大门,校企合作能够结合社会实际对人才的需要来对高校日常教学进行优化,能够将高校教学当中的理论成果转化为科研成果,从而为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优良基础。高校能够从企业当中学习到先进的技术与理念,对提升高校教学水平与效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校企合作模式为基础税法课程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仅开设了订单班,在校内建立简单的实验实训基地等一系列常规模式培养学生实操能力。在这种合作形式当中企业通常以销售软件为目的,并未重视对高校人才的培养。部分企业虽采用开放合作项目,针对项目要求确立高校班级人才培养方式,学生在高校通过学习后,直接到企业内进行实习合作方式,若企业实力不雄厚有可能会导致学生能力提升受到阻碍,这无法达到高校与企业真正的培养目标;还有部分企业通过建设网络平台以及实践应用型活动基地对学生进行实操能力培养,但培养方向针对性不强,许多高校若使用同一企业的相同版本软件,会使得高校教学目标与侧重点发生偏颇[1]。校企合作由于缺乏针对不同高校实际情况的软件工具支撑,会导致高校税法课程实践性教学性质发生改变,会变为学校适应软件与平台,而并非是平台软件为高校教学提供帮助。
(二)缺乏有效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虽然教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校企合作办学政策,政府也给予大力支持,希望能通过企业与高校各自资源优势相结合,达到互利互惠局面,但在实际运行当中,由于企业属于盈利性质单位,与高校合作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能够通过高校的资源与人脉优势获取利润。但若双方未找到利益共通之处,高校与企业在合作时会发生一系列冲突,导致校企合作达不到理想效果,所以找到校企之间利益均衡点也是高校与企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校企合作模式为基础税法课程教学应用策略
(一)合作针对性
高校与企业在合作时应加强沟通交流,将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计划、合作项目、相关流程与机制进行研究,共同开发出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实训课程、网络教程实、操软件培训基地等、尽量做到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环节相扣[2]。例如,税法课程教学当中的理论知识应当能够与实际应用于税法工作内容相结合,针对税法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企业应配备专人与高校对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提高工作成效。
(二)注重合作场所建设
高校應改变传统的税法课程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在建设时应考虑高校内部建立实训基地,为成立基地还外聘企业当中涉税工作经验丰富、可操作能力强的人才参与到高校教学任务当中,加强实践。企业也应为高校提供相应实训岗位机会,指导学生在企业当中实践锻炼,将企业建设成有利于高校培养综合型人才基地。
(三)丰富校企合作样式
高校在教学当中应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方式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不仅要利用好校内实训基地,也应与社会基层税务部门、合作企业等进行对接,鼓励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自身问题,尝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同时学生还可参加税法相关专业竞赛,通过参加全国性专业赛事,促进学生快速提升能力,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其他人才交流学习的机会,例如,学生可参加航信杯全国大学生财务技能大赛,恒信杯全国税务技能大赛等,通过与在校大学生交流。利用各类竞赛平台进行资源整合,在活动中宣传学校,提高学校知名度,增加校企合作机会。
(四)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在教学过程中高校要鼓励教师到企业当中去顶岗,通过实践性操作,提高教师的实操能力;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也应到高校进行交流学习,了解高校的教学理念以及具体需求,指导学校培养人才目标方向,通过言传身教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师自身也应提税法基础理论知识,通过注重社会实践能力,多向企业学习涉税业务实际问题处理,将自己打造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具备实操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从而培养学生较强的涉税业务能力
结语
校企的合作过程中,企业与学校双方应将目光放长远,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积累税法课程教学经验,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二者应结合课程特点不断加强交流学习,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做出贡献与努力,最终达到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徐黎.《税法》课程实践性教学方式改革——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的项目驱动型实训教学方式设计[J].企业导报,2015,17:108+110.
[2]冉琳.浅谈加强学院《税法》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0,07:99.
作者简介:
徐晓静(1971.3.15),女,汉族,山东省威海市人,本科,副教授,毕业院校:山东财经大学,研究方向:会计学。
(作者单位:威海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