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2019年下学期即将使用的部编教材,以下简称大纲版)在汉字字体演变、五大书体特点、代表书家诸方面的缺失给教学带来几点不足:教考分离,错过高频考点;忽视文字,丢失史料功能;轻视书法,错失家国情怀。
【关键词】汉字;书法;思考
2019年1月16日,国内各大媒体传播了这条新闻: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的中国瑰宝级文物——颜真卿书法《祭侄文稿》将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裸展。消息传出,舆论鼎沸。没有特别保护措施的展出必将给书法瑰宝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对此,两岸舆论达成惊人共识:保护书法瑰宝,弘扬传统文化。但遗憾地发现,大纲版在弘扬书法这一传统文化方面略显不足。
一、不成系统,文字演变缺失
汉字在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凝聚方面,在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统方面,起重要作用。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指出:“书法是中国人的必修课!”法籍华裔学者熊秉明更是認为书法代表中国文化最核心的部分,可以说是核心中的核心。作为高中历史教材,其内容要注重体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树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
将大纲本与现行几个教材做一个比较,见下表:
大纲版不像其他版本,设置单独的汉字书法章节,仅在第二单元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这一章节,寥寥数语地介绍相关内容。从上表不难发现,大纲版没有系统的汉字演变历史,忽视了对甲骨文、金文、小篆的介绍,对各大书体的特点也没有实质性的介绍,传统书法家也仅提了王羲之、颜真卿和柳公权。与其他版本的详细内容相比,在弘扬书法方面,不得不说是一个缺憾。
二、教考分离,错过高频考点
历年来,汉字书法这一内容都是不可或缺的高频考点,每年都会出现各种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试题。
(2018年6月浙江学考)下图为中国古代一幅著名书法作品,其字体的特征是( )。
A.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B.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C.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D.奔放跃动,极富写意性
本题考查书法各书体的特点。由图判断出这是草书。A为隶书特征,B为行书特征,C为小篆特征,D为草书特征,因此我们选择D。
(2007江苏单科)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本题考查汉字演化的形态。A.小篆,B.楷书,C.行书,D.草书。因此我们选择A。
三、忽视文字,丢失史料功能
关于史料的分类,学界大致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文字史料,第二类是实物史料,第三类是口传史料。书法作品,尤其是早期作品如金文,秦汉竹木简等,更是以实物史料的形态出现。研究这些书法作品有利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如:金文《利簋》,见图。
《利簋》自1976年在陕西临潼县零口镇出土,一直被史学界重视。唐兰、于省吾、张政琅、徐中舒等都作过考释。认可《利簋》是目前所知最早的西周青铜器。“这里所记的是周武王伐商纣时事,其时间可能是公元前年1075年。这段历史,古书记载很多,但在铜器铭文上,这还是第一次看到,可以作为这次战役的实物证据。”这个时候《利簋》便是发挥了实物史料的功能,把武王克商的时间锁定在公元前1046年,为最终解决商周的年代分界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由于金文距今时日已久,很难准确无误的解读。如铭文中“岁鼎”一辞,各家分歧较大。张政琅释“岁”为岁星(木星),释鼎为“丁”,转训作当,意为“岁星当前”。徐中舒认为鼎当读为则。唐兰先生则认为这两个字应当是“越鼎”,即指夺取了鼎。于省吾认为这两字应为“岁贞”,即岁祭时进行贞问。这些不同的解读即为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实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四、轻视书法,错失家国情怀
“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根植于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居功至伟。
书法作品中蕴含着大量家国情怀的教育素材。如:颜真卿《祭侄稿》见图。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谋反,平原太守颜真卿联络其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安禄山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城破被俘。安禄山当面责问颜杲卿:“汝昨自范阳户曹,我奏为判官,遂得光禄、太常二丞,便用汝摄常山太守,负汝何事而背我耶?”杲卿瞋目而报曰:“我世为唐臣,常守忠义,纵受汝奏署,复合从汝反乎!且汝本营州一牧羊羯奴耳,叨窃恩宠,致身及此,天子负汝何事而汝反耶?”安禄山怒不可遏,命人先将颜杲卿断舌,后凌迟处死。其子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谥“忠节”。颜真卿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人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满腔悲痛的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字里行间无不显示对家人的无限哀思,对叛军的无比痛恨,对国家的无限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正是我们孜孜追求的家国情怀。
以上是对大纲版关于汉字书法的一些看法,不当之处,尚请海涵。衷心祝愿大纲版教材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张革非,杨益茂,黄名长.中国近代史料学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3]唐兰.西周时代最早的一件铜器利簋铭文解释[J].文物,1977(08)
[4]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组.国宝档案:青铜器案[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8
[5]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N].人民日报,2019—02—05:01
【关键词】汉字;书法;思考
2019年1月16日,国内各大媒体传播了这条新闻: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的中国瑰宝级文物——颜真卿书法《祭侄文稿》将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裸展。消息传出,舆论鼎沸。没有特别保护措施的展出必将给书法瑰宝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对此,两岸舆论达成惊人共识:保护书法瑰宝,弘扬传统文化。但遗憾地发现,大纲版在弘扬书法这一传统文化方面略显不足。
一、不成系统,文字演变缺失
汉字在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凝聚方面,在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统方面,起重要作用。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指出:“书法是中国人的必修课!”法籍华裔学者熊秉明更是認为书法代表中国文化最核心的部分,可以说是核心中的核心。作为高中历史教材,其内容要注重体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树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
将大纲本与现行几个教材做一个比较,见下表:
大纲版不像其他版本,设置单独的汉字书法章节,仅在第二单元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这一章节,寥寥数语地介绍相关内容。从上表不难发现,大纲版没有系统的汉字演变历史,忽视了对甲骨文、金文、小篆的介绍,对各大书体的特点也没有实质性的介绍,传统书法家也仅提了王羲之、颜真卿和柳公权。与其他版本的详细内容相比,在弘扬书法方面,不得不说是一个缺憾。
二、教考分离,错过高频考点
历年来,汉字书法这一内容都是不可或缺的高频考点,每年都会出现各种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试题。
(2018年6月浙江学考)下图为中国古代一幅著名书法作品,其字体的特征是( )。
A.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B.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C.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D.奔放跃动,极富写意性
本题考查书法各书体的特点。由图判断出这是草书。A为隶书特征,B为行书特征,C为小篆特征,D为草书特征,因此我们选择D。
(2007江苏单科)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本题考查汉字演化的形态。A.小篆,B.楷书,C.行书,D.草书。因此我们选择A。
三、忽视文字,丢失史料功能
关于史料的分类,学界大致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文字史料,第二类是实物史料,第三类是口传史料。书法作品,尤其是早期作品如金文,秦汉竹木简等,更是以实物史料的形态出现。研究这些书法作品有利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如:金文《利簋》,见图。
《利簋》自1976年在陕西临潼县零口镇出土,一直被史学界重视。唐兰、于省吾、张政琅、徐中舒等都作过考释。认可《利簋》是目前所知最早的西周青铜器。“这里所记的是周武王伐商纣时事,其时间可能是公元前年1075年。这段历史,古书记载很多,但在铜器铭文上,这还是第一次看到,可以作为这次战役的实物证据。”这个时候《利簋》便是发挥了实物史料的功能,把武王克商的时间锁定在公元前1046年,为最终解决商周的年代分界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由于金文距今时日已久,很难准确无误的解读。如铭文中“岁鼎”一辞,各家分歧较大。张政琅释“岁”为岁星(木星),释鼎为“丁”,转训作当,意为“岁星当前”。徐中舒认为鼎当读为则。唐兰先生则认为这两个字应当是“越鼎”,即指夺取了鼎。于省吾认为这两字应为“岁贞”,即岁祭时进行贞问。这些不同的解读即为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实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四、轻视书法,错失家国情怀
“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根植于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居功至伟。
书法作品中蕴含着大量家国情怀的教育素材。如:颜真卿《祭侄稿》见图。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谋反,平原太守颜真卿联络其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安禄山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城破被俘。安禄山当面责问颜杲卿:“汝昨自范阳户曹,我奏为判官,遂得光禄、太常二丞,便用汝摄常山太守,负汝何事而背我耶?”杲卿瞋目而报曰:“我世为唐臣,常守忠义,纵受汝奏署,复合从汝反乎!且汝本营州一牧羊羯奴耳,叨窃恩宠,致身及此,天子负汝何事而汝反耶?”安禄山怒不可遏,命人先将颜杲卿断舌,后凌迟处死。其子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谥“忠节”。颜真卿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人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满腔悲痛的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字里行间无不显示对家人的无限哀思,对叛军的无比痛恨,对国家的无限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正是我们孜孜追求的家国情怀。
以上是对大纲版关于汉字书法的一些看法,不当之处,尚请海涵。衷心祝愿大纲版教材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张革非,杨益茂,黄名长.中国近代史料学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3]唐兰.西周时代最早的一件铜器利簋铭文解释[J].文物,1977(08)
[4]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组.国宝档案:青铜器案[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8
[5]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N].人民日报,2019—02—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