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对共生教育的多重需要,我国大多数学校都试图在共生的视野下不断探索和尝试课堂教学与多元文化、新技术的融合,真正将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不动摇,真正满足了学生学习的各种需求,逐渐打造出有效、高效、实效的教学课堂。那么,笔者立足于共生的视野,针对如何打造出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共生;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
一、 引言
阅读就是读者专心研读、思维探索,获得心灵体验和情感升华的过程,这个过程恰是培养学生掌握有效阅读手段、提升阅读技巧、培养语文文化素养的根本途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中,应顺应现代教育对于共生理念的追崇,將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充足时间与空间全部还给学生,激发起他们内心阅读的情感需求,发掘出智慧的思维潜能、丰富的情感潜能,构建出共生化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由此,正确梳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新技术、多元文化之间共生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知路径变得更精简,学习视野变得更广阔,学习自主性变得更积极。
二、 共生教学的含义分析
“共生”本是生物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后来逐渐覆盖及其他的社会领域和行业,它注重个体之间的相互促进、互相依存、共同发展,它蕴含了四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层面——“创生”:个体之间、个体内部组成因素之间存在着一直不断变化的动态关系,同时在相互碰撞与交融中形成新知;第二层面——“发展”:个体之间、个体内部组成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促进,共同向多元化的轨道发展;第三层面——“交流”:人与人、自然和社会之间需要互相沟通交流,形成彼此依存、互相合作的关系;第四层面——“进步”:个体之间、个体内部各组成因素在同质共存、异质共生的情况下明确差异,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共生教育教学,以求同存异、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前提,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育资源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共生存、共发展,以求共同的、和谐统一的动态交融过程和结果。
三、 探究“共生”视野下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路径
(一) 情境设置,实现情与智的共生
“境能生情,情由心生”,借助多媒体新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整合,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化地位,学生自然轻松融入课文塑造的情境之中,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得到了深刻展现,在字里行间逐渐领悟到作者的情感变化历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心灵碰撞,幻化为自身情与智的共生。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首先播放了《国歌》的伴奏,大家站起来随着伴奏一起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样焕发起学生阅读的热情,内心燃起爱国的热潮,教师随即引入本文的主旨内容,利用多媒体对感人史实资料的再度重现,学生的眼眶微微泛红,这时教师说:“你们现在内心有什么感受呢?”学生们的情感瞬间释放出来,与课文的主人翁周总理形成了心理共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种情境设置的方式,使学生们内心的情感得到深刻迸发,产生积极的求知欲望,实现了情与智的萌发与共生。
(二) 设疑解疑,实现言与情的共生
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设疑解疑、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文阅读的各个阶段设置一些问题,以此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知欲望,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潜移默化中也培养了学生答疑解惑、创新拓展的能力。在学习“匆匆”这节课时,师:同学们,你们想过我们这一生能活的天数吗?多少天?如果活到80岁,还剩多少天啊?是不是感受到了日子的匆匆呢?以此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求知热情,接着进入主题内容,教师要求学生边读边想,提出自己的质疑,在默读这个环节结束后,生:作者羡慕那些花花草草的时光可死而复生、重新再来,作者却感慨自己的时间那么匆匆而过呢?这作为一个问题标注在黑板上,师:看这个自然段出现了几个“再”,把“死而复生”改为“失而复得”可好啊?生:这个段里“跨过、飞去”一些词组,使我们体会到时间匆匆、作者对时间飞逝的无奈,学生在文字捕捉的间隙与作者形成了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课文的中心思想和重要内容,实现了言与情的同构与共生。
(三) 交流互动,实现读与写的共生
阅读课堂中的交流互动是在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的一种情感、心灵的多向互动,这些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之间的交流融通,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心灵共鸣和个性感悟,逐渐积淀写作的基础,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共振与共生,无疑这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在讲授“石榴”一课时,师: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片无比热闹的非凡景象,尤其是“活泼的小喇叭”,描写得栩栩如生,文字被作者都写活了,你们知道吗?作者也是个与你们年龄相仿的孩子,他为什么把文章写得如此鲜活、有趣呢?你们说说你们的意见?学生各抒己见,生:他一定是个善于观察的聪明的孩子,生:我觉得作者是个有写作天赋的孩子,师:那么,你们也转动你们的小脑筋,写一篇你喜欢的植物的文章好不好呢?这个环节不仅强化了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的能力,也保障了教学主题的鲜明、教学流程的顺畅,切实实现了读与写的共生,推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四、 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探索和构建以“共生”为核心的语文课堂,是教育教学迫于解决的焦点问题。总之,一堂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离不开教学资源各元素的互相促进与和谐共生,在保障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构建起和谐共生的语文课堂架构,形成教与学“互惠共同体”。
参考文献:
[1]沈明亮.“共生”视野下提升初中语文作业品质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天地,2015,(8):54-57.
[2]陈红.“共生”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8):37-40.
作者简介:
陈辉燕,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市谢洋小学。
关键词:共生;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
一、 引言
阅读就是读者专心研读、思维探索,获得心灵体验和情感升华的过程,这个过程恰是培养学生掌握有效阅读手段、提升阅读技巧、培养语文文化素养的根本途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中,应顺应现代教育对于共生理念的追崇,將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充足时间与空间全部还给学生,激发起他们内心阅读的情感需求,发掘出智慧的思维潜能、丰富的情感潜能,构建出共生化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由此,正确梳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新技术、多元文化之间共生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知路径变得更精简,学习视野变得更广阔,学习自主性变得更积极。
二、 共生教学的含义分析
“共生”本是生物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后来逐渐覆盖及其他的社会领域和行业,它注重个体之间的相互促进、互相依存、共同发展,它蕴含了四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层面——“创生”:个体之间、个体内部组成因素之间存在着一直不断变化的动态关系,同时在相互碰撞与交融中形成新知;第二层面——“发展”:个体之间、个体内部组成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促进,共同向多元化的轨道发展;第三层面——“交流”:人与人、自然和社会之间需要互相沟通交流,形成彼此依存、互相合作的关系;第四层面——“进步”:个体之间、个体内部各组成因素在同质共存、异质共生的情况下明确差异,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共生教育教学,以求同存异、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前提,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育资源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共生存、共发展,以求共同的、和谐统一的动态交融过程和结果。
三、 探究“共生”视野下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路径
(一) 情境设置,实现情与智的共生
“境能生情,情由心生”,借助多媒体新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整合,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化地位,学生自然轻松融入课文塑造的情境之中,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得到了深刻展现,在字里行间逐渐领悟到作者的情感变化历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心灵碰撞,幻化为自身情与智的共生。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首先播放了《国歌》的伴奏,大家站起来随着伴奏一起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样焕发起学生阅读的热情,内心燃起爱国的热潮,教师随即引入本文的主旨内容,利用多媒体对感人史实资料的再度重现,学生的眼眶微微泛红,这时教师说:“你们现在内心有什么感受呢?”学生们的情感瞬间释放出来,与课文的主人翁周总理形成了心理共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种情境设置的方式,使学生们内心的情感得到深刻迸发,产生积极的求知欲望,实现了情与智的萌发与共生。
(二) 设疑解疑,实现言与情的共生
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设疑解疑、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文阅读的各个阶段设置一些问题,以此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知欲望,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潜移默化中也培养了学生答疑解惑、创新拓展的能力。在学习“匆匆”这节课时,师:同学们,你们想过我们这一生能活的天数吗?多少天?如果活到80岁,还剩多少天啊?是不是感受到了日子的匆匆呢?以此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求知热情,接着进入主题内容,教师要求学生边读边想,提出自己的质疑,在默读这个环节结束后,生:作者羡慕那些花花草草的时光可死而复生、重新再来,作者却感慨自己的时间那么匆匆而过呢?这作为一个问题标注在黑板上,师:看这个自然段出现了几个“再”,把“死而复生”改为“失而复得”可好啊?生:这个段里“跨过、飞去”一些词组,使我们体会到时间匆匆、作者对时间飞逝的无奈,学生在文字捕捉的间隙与作者形成了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课文的中心思想和重要内容,实现了言与情的同构与共生。
(三) 交流互动,实现读与写的共生
阅读课堂中的交流互动是在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的一种情感、心灵的多向互动,这些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之间的交流融通,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心灵共鸣和个性感悟,逐渐积淀写作的基础,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共振与共生,无疑这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在讲授“石榴”一课时,师: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片无比热闹的非凡景象,尤其是“活泼的小喇叭”,描写得栩栩如生,文字被作者都写活了,你们知道吗?作者也是个与你们年龄相仿的孩子,他为什么把文章写得如此鲜活、有趣呢?你们说说你们的意见?学生各抒己见,生:他一定是个善于观察的聪明的孩子,生:我觉得作者是个有写作天赋的孩子,师:那么,你们也转动你们的小脑筋,写一篇你喜欢的植物的文章好不好呢?这个环节不仅强化了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的能力,也保障了教学主题的鲜明、教学流程的顺畅,切实实现了读与写的共生,推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四、 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探索和构建以“共生”为核心的语文课堂,是教育教学迫于解决的焦点问题。总之,一堂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离不开教学资源各元素的互相促进与和谐共生,在保障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构建起和谐共生的语文课堂架构,形成教与学“互惠共同体”。
参考文献:
[1]沈明亮.“共生”视野下提升初中语文作业品质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天地,2015,(8):54-57.
[2]陈红.“共生”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8):37-40.
作者简介:
陈辉燕,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市谢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