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并思考如何才能有效保障其教育质量。本文首先探讨了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必要性及意义,然后就现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提高培养质量,为构建高效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培养质量;培养模式;专业学位
一、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意义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针对学术型(Academic Degree)学位而提出的一种学位类型,是指满足一定的社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职业素养,目标是适应一个特定的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或是从事实际创造性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层次上,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属于同一级别,但前者更突出具体应用过程,注重以专业实践学习为导向,目标是培养在专业范围内或特定技术领域内受到高等教育的、高水平训练的人才。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职业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以专业实践为导向,注重在教育中的应用开发研究和设计能力的培养,其主要表征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特定社会职业所要求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能够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或技术有效的从事专业工作,合理的解决专业问题。
1991年,我国开始正式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2009年教育部为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号召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标志着硕士研究生教育开始从发展学术型人才为主到以培养专业学位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重要变革。到目前为止,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有数据预计,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将有望在2015年实现持平[1]。因此,今后学位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发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最终促使研究生能够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了一個新的发展时期。专业学位的设置,不仅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更为在职人员教育生涯的延续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而且也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学位类型,缓解了以往学位规格单一的局面,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相吻合。但目前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用人单位满意度之间存在的差距仍不容乐观,造成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却出现用工荒的现象,因此还需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大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力度。
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四年的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的培养在各方面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旧存在着许多有待完善的方面。
(一)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生源主要为应届本科毕业生,受其社会阅历与经验所限,不清楚自己需要哪些知识,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也不深入,造成在校期间比较盲目的状况。另外,部分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照搬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致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毕业之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二)校内外双导师队伍的建设仍不完善
如今,许多高校的导师本身脱离实践,只是从校园再次走入校园,对行业乃至国家当下的实际发展趋势缺乏了解,造成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指导内容和方式几乎毫无区别。而校外导师则主要是欠缺必要的教师培训,实际工作经验虽然很丰富,却难以上升到理论高度。
(三)学生及公众对专业学位教育认识不足
在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起步晚,随着近年来其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逐渐接受和重视。相比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许多学生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状况仍不甚了解,认识上存在着很大的误解。例如,相比学术型硕士学位,部分学生认为专业学位硕士的社会地位低,社会认可度也低,甚至会给就业带来影响。同时,很多学校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仍需要自费,给学生带来了较重的经济负担。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学生心里失衡,不仅影响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也降低了他们的培养质量。
三、对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校企合作的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是专业学位硕士的最佳培养模式。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因此要充分结合社会需求、主动为经济发展服务,就应从相对封闭的高校培养模式向企业和社会联合培养的多元化模式转变,从而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能够及时响应人才市场的多变性和多样性,能够适应企业自主创新的要求。因此,高校逐步建立由企业及社会共同参与的、开放性的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二)建立校内外双导师培养机制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的工程实践以及学位论文选题等工作应主要是在企业完成的。高校需要建立双导师制,即由学校的专业教师和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实践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专业硕士的导师,共同把握研究方向,同时,在学生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过程中与企业合作,在论文格式、写作规范和所涉及的企业实践内容等方面共同把关,最终确保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研究与实践内容紧密结合。这不仅能够提高科研工作水平,更好的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而且对于优化学术梯队,增强校内外导师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突出实践环节力度
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关键步骤。应届本科毕业生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学校应特别重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意积极吸收、使用社会资源,建立多种形式的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和科研流动站,政府部门也应当对积极参与人才培训的企业、单位给予上制度上的支持或者财政经济上的保障,形成合理的分担机制,推动更多的企业加入到人才培养中。
(四)构建高效的质量信息反馈体系
质量信息反馈体系的建设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得以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提高的必然要求。全面的质量信息反馈体系应涵盖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企事业单位的实习情况的反馈、对校内、校外导师指导情况的反馈、对培养单位管理工作的反馈等方面。只有建立有效的质量信息反馈体系,才能提高教育质量,促使教学改革迈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培养质量;培养模式;专业学位
一、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意义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针对学术型(Academic Degree)学位而提出的一种学位类型,是指满足一定的社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职业素养,目标是适应一个特定的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或是从事实际创造性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层次上,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属于同一级别,但前者更突出具体应用过程,注重以专业实践学习为导向,目标是培养在专业范围内或特定技术领域内受到高等教育的、高水平训练的人才。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职业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以专业实践为导向,注重在教育中的应用开发研究和设计能力的培养,其主要表征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特定社会职业所要求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能够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或技术有效的从事专业工作,合理的解决专业问题。
1991年,我国开始正式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2009年教育部为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号召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标志着硕士研究生教育开始从发展学术型人才为主到以培养专业学位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重要变革。到目前为止,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有数据预计,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将有望在2015年实现持平[1]。因此,今后学位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发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最终促使研究生能够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了一個新的发展时期。专业学位的设置,不仅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更为在职人员教育生涯的延续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而且也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学位类型,缓解了以往学位规格单一的局面,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相吻合。但目前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用人单位满意度之间存在的差距仍不容乐观,造成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却出现用工荒的现象,因此还需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大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力度。
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四年的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的培养在各方面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旧存在着许多有待完善的方面。
(一)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生源主要为应届本科毕业生,受其社会阅历与经验所限,不清楚自己需要哪些知识,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也不深入,造成在校期间比较盲目的状况。另外,部分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照搬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致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毕业之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二)校内外双导师队伍的建设仍不完善
如今,许多高校的导师本身脱离实践,只是从校园再次走入校园,对行业乃至国家当下的实际发展趋势缺乏了解,造成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指导内容和方式几乎毫无区别。而校外导师则主要是欠缺必要的教师培训,实际工作经验虽然很丰富,却难以上升到理论高度。
(三)学生及公众对专业学位教育认识不足
在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起步晚,随着近年来其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逐渐接受和重视。相比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许多学生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状况仍不甚了解,认识上存在着很大的误解。例如,相比学术型硕士学位,部分学生认为专业学位硕士的社会地位低,社会认可度也低,甚至会给就业带来影响。同时,很多学校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仍需要自费,给学生带来了较重的经济负担。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学生心里失衡,不仅影响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也降低了他们的培养质量。
三、对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校企合作的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是专业学位硕士的最佳培养模式。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因此要充分结合社会需求、主动为经济发展服务,就应从相对封闭的高校培养模式向企业和社会联合培养的多元化模式转变,从而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能够及时响应人才市场的多变性和多样性,能够适应企业自主创新的要求。因此,高校逐步建立由企业及社会共同参与的、开放性的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二)建立校内外双导师培养机制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的工程实践以及学位论文选题等工作应主要是在企业完成的。高校需要建立双导师制,即由学校的专业教师和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实践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专业硕士的导师,共同把握研究方向,同时,在学生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过程中与企业合作,在论文格式、写作规范和所涉及的企业实践内容等方面共同把关,最终确保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研究与实践内容紧密结合。这不仅能够提高科研工作水平,更好的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而且对于优化学术梯队,增强校内外导师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突出实践环节力度
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关键步骤。应届本科毕业生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学校应特别重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意积极吸收、使用社会资源,建立多种形式的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和科研流动站,政府部门也应当对积极参与人才培训的企业、单位给予上制度上的支持或者财政经济上的保障,形成合理的分担机制,推动更多的企业加入到人才培养中。
(四)构建高效的质量信息反馈体系
质量信息反馈体系的建设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得以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提高的必然要求。全面的质量信息反馈体系应涵盖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企事业单位的实习情况的反馈、对校内、校外导师指导情况的反馈、对培养单位管理工作的反馈等方面。只有建立有效的质量信息反馈体系,才能提高教育质量,促使教学改革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