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初探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0tmd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当今,如何改革学校体育工作,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潜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更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值得我们体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重视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
  
  兴趣表现出积极情绪,导致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习惯,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对该活动没有爱好也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有持之以恒的兴趣,而缺乏对某种活动的兴趣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习惯,即使已形成习惯,也会随着兴趣爱好的淡薄而逐渐消退,反之,随着对某一兴趣爱好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也就越强。因此,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先行设计,如果体育教师能使学生在多年的体育学习中找到自己喜爱的学习项目,不管现在学生有没有意识到体育对他个人成长的真正意义,都已经不知不觉的接受体育,那么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就应该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的空间,成为学生们运动的乐园。多提供一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这样,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二、重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人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认为应注意培养学生全面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上体育课时,学生轮流带准备活动,某些技术动作要求体育骨干作示范,或者体育骨干带领组织小组练习,这些都能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主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准备活动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就能为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手段的总称。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很多。如:发现法、探究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等。但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它采用光、声、音像等各种手段取代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作为体育课,它可以将动作示范更直观,错误动作的演示和分析更有效。特别在室内理论课上,可将更多的体育事情直观搬上讲台,如申奥、奥运知识、重大赛事等体育信息、知识及时传播给学生,充分体现现代技术教学的应用,发挥其整体功能。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
  
  四、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无论其身体素质怎么好,技术有多么全面。他都不可能样样精通,必然有自己的专长。本人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就经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各有各的兴趣和爱好,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多种多样地。所以,学生不懂体育方面的知识自然而然的找体育老师来帮助。如: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学生喜欢乒乓球;有的学生喜欢毽子;有的学生喜欢看各种体育比赛项目,但又看不懂等等一系列问题。这样,作为体育老师的素质高低就是关键,有些运动项目是自己的专长,解决起来很容易。有些项目是自己的弱项,就比较难办。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面,才不会出现尴尬的场面,教学过程也能得心应手,才能赢得学生们的信任、欢迎。再者体育教师要有创新能力,要多开发趣味体育项目,使体育教学常教常新,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一门或多门体育技能,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也将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所以,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它不仅是为学生终生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作者单位:414400湖南省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体育教研室)
其他文献
我国宋代著名的诗人戴复古曾说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说明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任何人都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错误。特别是正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尤其如此,他们的好奇心极强,这也想知道和了解,那也想体验和尝试,可他们却往往缺乏自控能力,难免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其中多数的学生犯了错误经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之后,能认识并改正,也有极少数的学生屡教不改,甚至认为教师有意与他过不去,更有甚者竟用恶语咒骂
期刊
任何一个班集体都会存在着相对的后进生。后进生是统称,有的是学习方面的后进,有的是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后进,还有极个别的学生是学习和思想道德品质都后进。后进生欠缺思想道德情感的调控能力,无疑会给教学和班级管理等工作带来阻力。其实,转化后进生并非是艰难之事,关键是教师要有一颗“心”,一颗热心、爱心、公心和耐心。    一、热心    热心是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的前提。如果教师对后进生没有热心和无私的奉献精
期刊
体育教学向健康教育的转变是积极上进的。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由于各种条件与环境差别很大,不能在强调健康教育的同时,忘记了体育课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一、体育课不是体育健康教育理论课    我认为,体育课是以身体的活动为基础,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要真正改革体育教学,让学生享受到健康教育,就必须增加体育课学时,专门开设健康教育课,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有其广阔的天地。教师正确运用多媒体为数学教学服务,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变抽象为具体,激发兴趣    有一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几何知识,学生很难理解。而运用多媒体可使难点分解成具体的图象,化难为易。如教圆锥体体积时,学生对圆锥的高理解比较抽象,采用多媒体能使这个问题具体化。教学时,我制作一个课件,先出示一个圆锥体,接着把圆锥体平均分成两份,再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拥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成为发展型、创新型教师。  一、反思教学理念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探索,是教学活力的展示和标志,在引入、启迪、讨论、评判等环节中,是否实现角色转换,激发思维活力,展示师生平等、民主、互动的教学过程。教师立足于引导,以先进的理念反思教学设计和现场表现,及时警觉、摒弃和调整不和谐之处。  二、反思组织学生活动 
期刊
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和独特气质的形成。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我认为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
期刊
由于同一个班级有个性各异的学生,在各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着眼于学生的客观差异,探讨并尊重他们的个性特长,有的放矢地进行化学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素质。    一、尊重学生个性特长    不同学生个性各异,教师要走出“居高临下”、“以我为中心”的位置,成为学生的朋友,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和蔼可亲的面容、落落大方的教姿融入学生主体,主动与学生交流,增强教师的亲和力,使学生主动道出自己
期刊
作文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创造活动,需要深刻的生活体验,丰富的知识,多种多样的技能,因而使许多学生产生了畏难的心理。如何才能尽快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一、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积累的能力,使之成为真正的“文之本”。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积累是学生获取写作材料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灵活地运用所积累的材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对于写作主体“人”的内在素质,必须对教学对象进行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下,我尝试了发展性作业的设计方法。  1、设计多元化作业,让学生多感官得到体验  在作业练习环节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多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
期刊
现代课堂讨论是一种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独立地阅读教材、收集资料,并进行群体性交谈,借以交流信息、深化知识、发展智能的教学方法。它不是由某个人或少数人扮演的独角戏。其特点有三点:①学生不是被动接收知识,而是主动地独立地去获取知识;②学生不仅通过阅读了解客观事物的表象,而且趋向于通过探索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③通过争论掌握知识,从而形成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纵横交错、多层次的信息传递方式。  其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