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海洋主题公园是在体验经济背景下活跃起来的城市公共娱乐空间类型。近年来海洋主题公园的建造出现了突破地域限制的趋势,如何在非滨海城市营造具有海洋精神和地域文化的海洋主题公园,成为了海洋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新问题。本文试从城市海洋公园体验空间的叙事表达视角出发,结合实际设计案例,分析海洋主题公园体验空间的叙事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内在联系,探索在海洋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营造具有地域性和场所性的叙事空间的方法。
关键词:海洋主题公园 ;体验空间 ;叙事主题 ;场所构建
Abstract: the Marine theme park i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xperience economy active type of city public recreation space. Marine theme park built in recent years the trend break through geographical restrictions, how in the coastal city build a Marine spirit and regional culture of Marine theme park, become the new problem in the Marine theme park landscape design. This article tries from city Ocean Park to experience space of narrative perspectiv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design case, analysis of Marine theme park experience space of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and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inner link, exploration in the Marine theme park landscape design to create a narrative space for the existence of regional and site method.
Key words: Marine theme park; Experience space; Narrative subject; Place to build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主题公园是根据某种特定主题,以目标群体的体验需求为出发点,将主题的文化及精神融入景观设计语汇,并进行娱乐化组织与重构,营造出的集城市文化、科技信息、审美情趣为一体的新型城市公共娱乐空间。海洋主题公园,则是以海洋为主题,以海洋动物展示、水上特技表演为主,结合海景观光或其它室内外娱乐项目的主题公园。
以往的海洋主题公园一般选择在滨海城市建造,虽然那些海洋动物并非产自那些城市的海域,但这样的选址易使海洋主题公园有一种特定的归属感,如美国圣地亚哥的海洋世界,澳大利亚昆士兰黄金海岸的海洋世界、香港的海洋公园、大连的老虎滩海洋公园这些世界著名的海洋主题公园都以滨海城市为依托建造的。但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体验需求的提升,城市海洋主题公园从数量到规模都有很大的发展,许多内陆城市也开始建造海洋主题公园。以我国为例,南京、杭州、成都、西安、抚顺等非滨海城市也陆续出现了海洋主题公园。其中有些海洋公园重海洋动物而轻文化创意,缺乏有地域特色及场所特质的体验空间,最终因无特色竞争力而倒闭,如桂林海洋世界。因此,非滨海城市建造的海洋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更应注重营造具有地域性和场所性的叙事空间,给游者以独特的体验。本文试结合哈尔滨环球海洋公园景观设计案例,探讨海洋主题公园的体验空间营造的方法。
1叙事主题的场所化解读
城市海洋主题公园的宏观叙事主题就是“海洋”,但每个城市的海洋主题公园应有其具体的、经场所化解读与重构的主题,有助于构建具有场所意义和情感体验的娱乐空间。叙事主题的场所化解读,可从作为集体记忆的体现的城市概念、唤起关于曾去过的地方的象征物、地方文化记忆中的神话传说、作为土地记忆的装置、公众口传的历史记忆、习俗等[1]方面,提取与“海”相关的具有城市集体记忆的主题。
哈尔滨环球海洋公园,位于哈尔滨呼兰区的松花江避暑城。虽然无海洋资源、海洋生物及滨海风貌,但并非无与“海文化”相关派生文化可循。从城市地域文脉、历史文脉方面,提取了“支流文化”、“渔文化”、“寒地文化”,这些文化与海洋“支流文化”、“捕鱼文化”、“极地文化”都有一定的关联性和表意同构性。因此,在哈尔滨环球海洋公园中,将“海洋”这个大主题,在景观中的语境解读为三个部分:
1.渔文化。哈尔滨城市起源于临江的渔村村落形态,有资料记录“案察查拉林原于罗金、报门、烟墩、哈尔滨沿江一带设立官网三处半,捕打贡鲜,应进鳇鱼、白鱼尾由来已久,已逾百年。”[2]因此,可将此文化符号融入景观的“海洋捕鱼业”的表意中。
2.湿地文化。湿地文化是哈尔滨夏季旅游的新名片,哈尔滨正在打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海洋公园所在的松花江避暑城是万顷松江湿地的核心区。可将此文化符号融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表意语汇中。
3.寒地文化。哈尔滨人注重从文化角度审视其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在不断挖掘其历史渊源、积累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冰雪文化。将哈尔滨的寒地冰雪文化符号融入场地造景元素,也是对“冰城夏都”理念的诠释。
结合景观叙事的前后语境,我们将“内陆”“渔”“寒地”“支流”“大海”这几个既矛盾又联系的关键词以合理的叙事逻辑进行梳理,将要讲述的故事整合为“冰域的海市蜃楼”。按照故事题目编排景观的“剧幕”,来描绘“冰域寻海-路转见海-海上幻象”这个事件过程。
2叙事空间的情景化编排
波德威尔认为,:叙事是一个包括故事(story)、情节(Plot)和样式(style)的系统[3]。景观叙事主题的场所化解读就是对“故事”的建构,而景观叙事空间的情景化编排则是对叙事“情节”的组织,根据主题结合活动功能、空间体验,对景观要素进行一系列的组织安排。
哈爾滨环球海洋公园场地总规划面积40公顷,场地由一条水带分成两个部分。结合功能属性及体验诉求,将场地划分为室内外水乐园、海洋博物馆、演艺广场、商业街、主题度假酒店等五个区域(图1)。确定了功能分区后,应对其景观空间结构、表意主题元素、语义秩序之间的关联性做出分析,从而建构体验情景。(图2)
情景一:冰域寻海——商业街、主题度假酒店两个区域。因考虑有地域识别性的环境不仅给人们以认同感,还能增强人们内在体验的深度和强度[4]。在几个功能区中,商业街、酒店区域两个区域的景观空间结构与以上提炼的文化符号表意联系较为密切,商业街将延续哈尔滨早起渔村商业的雏形“傅家甸”的场所哦记忆,并结合海洋元素造景,而公园入口区域及主题酒店景观的表达融合冰雪元素。
情景二:路转见海——演艺广场及水岸部分。此区域为情景一与情景三的过渡区域。线性水域隐喻了“海”的表意,而演艺广场的水幕景观为看到“海上幻象”作出铺垫。
情景三:海上幻象——室内外水乐园、海洋博物馆两个区域。布局在水体东侧,将景观事件设定为“步入海市蜃楼中幻境”,以极地火山室内戏水建筑及极具未来感的外星博物馆限定边界,增加场地围合感,使游者完全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的环境中,满足其猎奇诉求,并获得独特的避世(escape)体验。但新元素的出现也要有一定的“栖居”性,不能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和莫名其妙的。它要有一定的“启示和强调它的形式的形体特征”,要有“很强的结构和个性”[4]。如未来感极强的“海洋”抽象景观游乐设施,只做到炫目是不够的,造型上要表达抽象原型的形式特征,也要明晰其功能特征,更要具備独特的体验性,使体验者能快速地感知游乐设施或空间的体验方式,并留下独特的体验回忆。
在景观叙事空间的情景编排上,以“两轴一环”的景观路径将三个情景组织起来。游人由场地西侧主入口入园,由极具地域特色的“现实”部分引入情景。徜徉在奇幻古街中的人只可偶然在路口窥见“海”的存在。继续前行,峰回路转,以线状水域隐喻的“海”整个呈现在眼前,隔水望去便见“海上幻境”。游人可选取步行、小船、小火车等三种不同方式渡“海”至那里。“海上幻境”通过一系列位移时空、惊艳视觉的室内外活动项目,将教育、娱乐、避世体验推向高潮。(图3)
3叙事语汇的细节化表意
海洋主题公园的体验应是连贯的、多维度的,叙事空间的全程化营造,细节设计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对景观要素的细部刻画,可使叙事语汇层次更加丰富、故事更加生动。如“奇幻古街”(图4、5)“绿色虎耳菇猎奇坊”“极限探险的海怪水湾”(图6)、“惊险加勒比”(图7)等几个景观节点的景观建筑、设施的体量、颜色、材质和装饰小品处理上,都应与功能、主题、体验期待相符。为丰富感官体验,也应注重柔性设计,包括互动多媒体技术、照明设计、音乐渲染、参与性活动、衍生品、管理及服务等。
结语
本文结合哈尔滨环球海洋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基于空间叙事视角,从叙事主题的场所化解读、叙事内容的情景化编排、叙事空间的全程化营造等方面,阐释了城市海洋主题公园具有地域性和场所性的体验空间的营造方法。由衷希望本文能引发学者和设计师对海洋主题公园体验空间营造的更为深入的思辨。
参考文献
[1]冯炜.景观叙事与叙事景观一读《景观叙事:讲故事的设计实践》[J].风景园林.2008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阿勒楚喀衙门档案.第2盒12拍36册[B]
[3]李显杰.当代叙事学与电影叙事理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11(06):23-28
[4][美]凯文·林奇著,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M].华夏出版社.2001
关键词:海洋主题公园 ;体验空间 ;叙事主题 ;场所构建
Abstract: the Marine theme park i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xperience economy active type of city public recreation space. Marine theme park built in recent years the trend break through geographical restrictions, how in the coastal city build a Marine spirit and regional culture of Marine theme park, become the new problem in the Marine theme park landscape design. This article tries from city Ocean Park to experience space of narrative perspectiv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design case, analysis of Marine theme park experience space of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and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inner link, exploration in the Marine theme park landscape design to create a narrative space for the existence of regional and site method.
Key words: Marine theme park; Experience space; Narrative subject; Place to build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主题公园是根据某种特定主题,以目标群体的体验需求为出发点,将主题的文化及精神融入景观设计语汇,并进行娱乐化组织与重构,营造出的集城市文化、科技信息、审美情趣为一体的新型城市公共娱乐空间。海洋主题公园,则是以海洋为主题,以海洋动物展示、水上特技表演为主,结合海景观光或其它室内外娱乐项目的主题公园。
以往的海洋主题公园一般选择在滨海城市建造,虽然那些海洋动物并非产自那些城市的海域,但这样的选址易使海洋主题公园有一种特定的归属感,如美国圣地亚哥的海洋世界,澳大利亚昆士兰黄金海岸的海洋世界、香港的海洋公园、大连的老虎滩海洋公园这些世界著名的海洋主题公园都以滨海城市为依托建造的。但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体验需求的提升,城市海洋主题公园从数量到规模都有很大的发展,许多内陆城市也开始建造海洋主题公园。以我国为例,南京、杭州、成都、西安、抚顺等非滨海城市也陆续出现了海洋主题公园。其中有些海洋公园重海洋动物而轻文化创意,缺乏有地域特色及场所特质的体验空间,最终因无特色竞争力而倒闭,如桂林海洋世界。因此,非滨海城市建造的海洋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更应注重营造具有地域性和场所性的叙事空间,给游者以独特的体验。本文试结合哈尔滨环球海洋公园景观设计案例,探讨海洋主题公园的体验空间营造的方法。
1叙事主题的场所化解读
城市海洋主题公园的宏观叙事主题就是“海洋”,但每个城市的海洋主题公园应有其具体的、经场所化解读与重构的主题,有助于构建具有场所意义和情感体验的娱乐空间。叙事主题的场所化解读,可从作为集体记忆的体现的城市概念、唤起关于曾去过的地方的象征物、地方文化记忆中的神话传说、作为土地记忆的装置、公众口传的历史记忆、习俗等[1]方面,提取与“海”相关的具有城市集体记忆的主题。
哈尔滨环球海洋公园,位于哈尔滨呼兰区的松花江避暑城。虽然无海洋资源、海洋生物及滨海风貌,但并非无与“海文化”相关派生文化可循。从城市地域文脉、历史文脉方面,提取了“支流文化”、“渔文化”、“寒地文化”,这些文化与海洋“支流文化”、“捕鱼文化”、“极地文化”都有一定的关联性和表意同构性。因此,在哈尔滨环球海洋公园中,将“海洋”这个大主题,在景观中的语境解读为三个部分:
1.渔文化。哈尔滨城市起源于临江的渔村村落形态,有资料记录“案察查拉林原于罗金、报门、烟墩、哈尔滨沿江一带设立官网三处半,捕打贡鲜,应进鳇鱼、白鱼尾由来已久,已逾百年。”[2]因此,可将此文化符号融入景观的“海洋捕鱼业”的表意中。
2.湿地文化。湿地文化是哈尔滨夏季旅游的新名片,哈尔滨正在打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海洋公园所在的松花江避暑城是万顷松江湿地的核心区。可将此文化符号融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表意语汇中。
3.寒地文化。哈尔滨人注重从文化角度审视其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在不断挖掘其历史渊源、积累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冰雪文化。将哈尔滨的寒地冰雪文化符号融入场地造景元素,也是对“冰城夏都”理念的诠释。
结合景观叙事的前后语境,我们将“内陆”“渔”“寒地”“支流”“大海”这几个既矛盾又联系的关键词以合理的叙事逻辑进行梳理,将要讲述的故事整合为“冰域的海市蜃楼”。按照故事题目编排景观的“剧幕”,来描绘“冰域寻海-路转见海-海上幻象”这个事件过程。
2叙事空间的情景化编排
波德威尔认为,:叙事是一个包括故事(story)、情节(Plot)和样式(style)的系统[3]。景观叙事主题的场所化解读就是对“故事”的建构,而景观叙事空间的情景化编排则是对叙事“情节”的组织,根据主题结合活动功能、空间体验,对景观要素进行一系列的组织安排。
哈爾滨环球海洋公园场地总规划面积40公顷,场地由一条水带分成两个部分。结合功能属性及体验诉求,将场地划分为室内外水乐园、海洋博物馆、演艺广场、商业街、主题度假酒店等五个区域(图1)。确定了功能分区后,应对其景观空间结构、表意主题元素、语义秩序之间的关联性做出分析,从而建构体验情景。(图2)
情景一:冰域寻海——商业街、主题度假酒店两个区域。因考虑有地域识别性的环境不仅给人们以认同感,还能增强人们内在体验的深度和强度[4]。在几个功能区中,商业街、酒店区域两个区域的景观空间结构与以上提炼的文化符号表意联系较为密切,商业街将延续哈尔滨早起渔村商业的雏形“傅家甸”的场所哦记忆,并结合海洋元素造景,而公园入口区域及主题酒店景观的表达融合冰雪元素。
情景二:路转见海——演艺广场及水岸部分。此区域为情景一与情景三的过渡区域。线性水域隐喻了“海”的表意,而演艺广场的水幕景观为看到“海上幻象”作出铺垫。
情景三:海上幻象——室内外水乐园、海洋博物馆两个区域。布局在水体东侧,将景观事件设定为“步入海市蜃楼中幻境”,以极地火山室内戏水建筑及极具未来感的外星博物馆限定边界,增加场地围合感,使游者完全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的环境中,满足其猎奇诉求,并获得独特的避世(escape)体验。但新元素的出现也要有一定的“栖居”性,不能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和莫名其妙的。它要有一定的“启示和强调它的形式的形体特征”,要有“很强的结构和个性”[4]。如未来感极强的“海洋”抽象景观游乐设施,只做到炫目是不够的,造型上要表达抽象原型的形式特征,也要明晰其功能特征,更要具備独特的体验性,使体验者能快速地感知游乐设施或空间的体验方式,并留下独特的体验回忆。
在景观叙事空间的情景编排上,以“两轴一环”的景观路径将三个情景组织起来。游人由场地西侧主入口入园,由极具地域特色的“现实”部分引入情景。徜徉在奇幻古街中的人只可偶然在路口窥见“海”的存在。继续前行,峰回路转,以线状水域隐喻的“海”整个呈现在眼前,隔水望去便见“海上幻境”。游人可选取步行、小船、小火车等三种不同方式渡“海”至那里。“海上幻境”通过一系列位移时空、惊艳视觉的室内外活动项目,将教育、娱乐、避世体验推向高潮。(图3)
3叙事语汇的细节化表意
海洋主题公园的体验应是连贯的、多维度的,叙事空间的全程化营造,细节设计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对景观要素的细部刻画,可使叙事语汇层次更加丰富、故事更加生动。如“奇幻古街”(图4、5)“绿色虎耳菇猎奇坊”“极限探险的海怪水湾”(图6)、“惊险加勒比”(图7)等几个景观节点的景观建筑、设施的体量、颜色、材质和装饰小品处理上,都应与功能、主题、体验期待相符。为丰富感官体验,也应注重柔性设计,包括互动多媒体技术、照明设计、音乐渲染、参与性活动、衍生品、管理及服务等。
结语
本文结合哈尔滨环球海洋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基于空间叙事视角,从叙事主题的场所化解读、叙事内容的情景化编排、叙事空间的全程化营造等方面,阐释了城市海洋主题公园具有地域性和场所性的体验空间的营造方法。由衷希望本文能引发学者和设计师对海洋主题公园体验空间营造的更为深入的思辨。
参考文献
[1]冯炜.景观叙事与叙事景观一读《景观叙事:讲故事的设计实践》[J].风景园林.2008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阿勒楚喀衙门档案.第2盒12拍36册[B]
[3]李显杰.当代叙事学与电影叙事理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11(06):23-28
[4][美]凯文·林奇著,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M].华夏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