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对青年脑卒中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这一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观察施行健康教育之后的预后状况。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这段时间内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者140例,按其入院顺序进行编号之后由患者自行抽取,奇数是对照组,其余均归于观察组。在给予基础对症治疗之后,对照组采用正常护理,观察组则联合使用健康教育。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并在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后观察患者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均得到有效恢复,但是观察组恢复效果更显著于对照组;3年后观察组生存67例,死亡3例,对照组生存62例,死亡8例。对照组和观察组间的数据存在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在对青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可以增加其对自身病情的了解,更加配合治疗,改善预后。
关键词:健康教育;脑卒中;预后
脑卒中后遗症会给患者的日常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给患者家人平添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1]。健康教育作为护理工作的分支,在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护士护理能力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时改善了预后。本院自对脑卒中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医患纠纷也较往年有很大幅度的减少。本文旨在分析健康教育对青年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并随机选取了140例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患者,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的140例青年脑卒中患者,均是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患者。随机地把他们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对照组70例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龄分布在38—78岁,平均年龄(48.1±5.6)岁,患者入院时间平均为(2.8±2.6)个月。在观察组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分布38—65岁,平均年龄(45.5±6.7)岁,患病平均时间为(3.2±2.4)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正常护理,观察组则联合使用健康教育。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症治疗,比如颅内降压、营养支持以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1.2.2 观察组
(1)建立团队,改善周围环境 设立专门的询问窗口,配置经验丰富,责任心较高的医务人员作为疾病咨询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现场指导。设立健康宣教室,用版画,播放视频,发放小册子的方法加强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邀请出院后治疗效果好的病友现身说法,同时设置独立的小型咨询室,提供患者、家属和医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2]。
(2)抗痉挛体位摆放指导指导患者尽早参与康复治疗,教会病员摆放仰卧位,健侧卧位及患侧卧位,提倡患侧卧位,一方面患者可通过健侧肢体早日进行一些日常活动,另一方面可通过自身体重对患侧肢体的挤压,刺激患侧的本体感受器,强化感觉输入,也抑制患侧肢体的痉挛模式。各种体位的摆放应该经常变换,一般2-3h变换一次,不要在某一姿势上停留过长时间。仰卧位尽可能少用。这样有利于肢体可以保持在一个较为良好的位置、避免患肢关节出现挛缩变形的状况和关节脱位產生了形体变化的情况。
(3)体位转移训练指导 指导病员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教会患者从卧位到坐位,从坐位到立位,从床到椅的各种转移方法,翻身及坐起训练时注意安全,循序渐进,根据病情行康复锻炼。锻炼时加强肩的前伸和骨盆的旋转,训练肩关节和下肢的控制能力,并教会病员如出现跌倒的应急处理。
(4)肌力与耐力训练指导 指导病员劳逸结合,通过辅助主动运动,主动运动,抗阻力运动和等长运动增加肌力,增强肌肉的耐力,为以后的平衡,协调,步态等功能训练做准备。训练前,评估患者训练部位的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情况,根据肌力的等级选择运动的方法和轻度,避免过度训练。特别是等长抗阻力运动时,容易对心血管造成额外的负担,因此,有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禁忌过分用力或憋气。
(5)按摩指导 能有效减轻甚至防止浮肿的症状,并且对患肢也有刺激恢复的效用。护理人员进行按摩护理时要注意分寸,采用舒缓、轻柔并有节奏地进行按摩,注意不能使用有强烈刺激性的手法进行安抚性的按摩,使患者身体处于放松的状态。
(6)个体健康教育需求针对个别患者出现失语,吞咽障碍,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给予早期的康复介入,如:吞咽训练,摄食训练及呼吸训练等。
(7)心理健康教育在康复过程中,由于患者的年龄、性格、人格特点、文化背景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在残疾或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反应也不同。常见的心理反应阶段分为为震惊期、否认期、抑郁期、反对独立期及适应期。在这些期间,护士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接近患者,赢得患者的认同,保护其隐私,密切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采用解释、安慰为主的心理治疗,减轻患者恐惧不安的情绪;也可根据病情适当给予少量镇静药物,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消除不良情绪。并与患者家属进一步沟通,为患者提供家庭支持。
(8)
1.3 观察项目(1)肢体功能的恢复: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对患者入院时、治疗后一个月以及治疗后6个月的肢体功能进行评定,指数越高,肢体恢复越好。(2)生存情况: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采用电话、邮件甚至上门等方式询问及记录所有患者生存情况。受访者共140例,无一例漏访。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数据用x 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肢体恢复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均得到有效恢复,但是观察组恢复效果更显著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比较(x s)
组别 例数 入院时 一个月 6个月
观察组 70 27.89±13.28 55.52±15.31 75.09±14.83
对照组 70 27.92±12.93 44.26±14.72 64.36±15.01
P值 <0.05
2.2 生存率 3年后观察组生存67例,死亡3例,生存率为95.7%;对照组生存62例,死亡8例,生存率为88.6%。对照组和观察组间的数据存在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3 讨论
脑卒中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但是近年来青年患者也不少见,大多数的患者经抢救后仍然会留下后遗症,导致患者神经功能出现障碍,例如认知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受到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提示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该结果与赵建新等[4]的结果基本一致。
健康教育是降低脑卒中患者残疾率的保障和前提之外,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脑卒中患者死亡率。首先健康教育可以起到传播保健知识、技术的作用,进而影响个体或者群体,将危险因素最大程度的消除。其次,对脑卒中患者而言,常规治疗只能减轻患者脑水肿状况,缩小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的效果十分有限。而健康教育则可以从患者入院时进行指导,注重心理护理和肢体恢复,提高了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具有高疗效性,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适当的配合其他护理能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变英.脑血管出血患者肢体功能早期康复的护理体会[j].医学论坛杂志,2009,25(6):72.
[2] 张小丽,王振江.189例中青年脑卒中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实用心肺脑血管病杂志,2010,13(5):310.
[3] 宋或琳,冷娇.青年脑卒中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9,22(5):528.
[4] 赵建新,任连容.36例青年脑卒中后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8(5):395.
作者: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康复病房饶敏护师18113131023
关键词:健康教育;脑卒中;预后
脑卒中后遗症会给患者的日常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给患者家人平添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1]。健康教育作为护理工作的分支,在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护士护理能力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时改善了预后。本院自对脑卒中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医患纠纷也较往年有很大幅度的减少。本文旨在分析健康教育对青年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并随机选取了140例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患者,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的140例青年脑卒中患者,均是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患者。随机地把他们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对照组70例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龄分布在38—78岁,平均年龄(48.1±5.6)岁,患者入院时间平均为(2.8±2.6)个月。在观察组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分布38—65岁,平均年龄(45.5±6.7)岁,患病平均时间为(3.2±2.4)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正常护理,观察组则联合使用健康教育。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症治疗,比如颅内降压、营养支持以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1.2.2 观察组
(1)建立团队,改善周围环境 设立专门的询问窗口,配置经验丰富,责任心较高的医务人员作为疾病咨询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现场指导。设立健康宣教室,用版画,播放视频,发放小册子的方法加强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邀请出院后治疗效果好的病友现身说法,同时设置独立的小型咨询室,提供患者、家属和医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2]。
(2)抗痉挛体位摆放指导指导患者尽早参与康复治疗,教会病员摆放仰卧位,健侧卧位及患侧卧位,提倡患侧卧位,一方面患者可通过健侧肢体早日进行一些日常活动,另一方面可通过自身体重对患侧肢体的挤压,刺激患侧的本体感受器,强化感觉输入,也抑制患侧肢体的痉挛模式。各种体位的摆放应该经常变换,一般2-3h变换一次,不要在某一姿势上停留过长时间。仰卧位尽可能少用。这样有利于肢体可以保持在一个较为良好的位置、避免患肢关节出现挛缩变形的状况和关节脱位產生了形体变化的情况。
(3)体位转移训练指导 指导病员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教会患者从卧位到坐位,从坐位到立位,从床到椅的各种转移方法,翻身及坐起训练时注意安全,循序渐进,根据病情行康复锻炼。锻炼时加强肩的前伸和骨盆的旋转,训练肩关节和下肢的控制能力,并教会病员如出现跌倒的应急处理。
(4)肌力与耐力训练指导 指导病员劳逸结合,通过辅助主动运动,主动运动,抗阻力运动和等长运动增加肌力,增强肌肉的耐力,为以后的平衡,协调,步态等功能训练做准备。训练前,评估患者训练部位的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情况,根据肌力的等级选择运动的方法和轻度,避免过度训练。特别是等长抗阻力运动时,容易对心血管造成额外的负担,因此,有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禁忌过分用力或憋气。
(5)按摩指导 能有效减轻甚至防止浮肿的症状,并且对患肢也有刺激恢复的效用。护理人员进行按摩护理时要注意分寸,采用舒缓、轻柔并有节奏地进行按摩,注意不能使用有强烈刺激性的手法进行安抚性的按摩,使患者身体处于放松的状态。
(6)个体健康教育需求针对个别患者出现失语,吞咽障碍,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给予早期的康复介入,如:吞咽训练,摄食训练及呼吸训练等。
(7)心理健康教育在康复过程中,由于患者的年龄、性格、人格特点、文化背景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在残疾或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反应也不同。常见的心理反应阶段分为为震惊期、否认期、抑郁期、反对独立期及适应期。在这些期间,护士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接近患者,赢得患者的认同,保护其隐私,密切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采用解释、安慰为主的心理治疗,减轻患者恐惧不安的情绪;也可根据病情适当给予少量镇静药物,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消除不良情绪。并与患者家属进一步沟通,为患者提供家庭支持。
(8)
1.3 观察项目(1)肢体功能的恢复: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对患者入院时、治疗后一个月以及治疗后6个月的肢体功能进行评定,指数越高,肢体恢复越好。(2)生存情况: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采用电话、邮件甚至上门等方式询问及记录所有患者生存情况。受访者共140例,无一例漏访。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数据用x 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肢体恢复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均得到有效恢复,但是观察组恢复效果更显著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比较(x s)
组别 例数 入院时 一个月 6个月
观察组 70 27.89±13.28 55.52±15.31 75.09±14.83
对照组 70 27.92±12.93 44.26±14.72 64.36±15.01
P值 <0.05
2.2 生存率 3年后观察组生存67例,死亡3例,生存率为95.7%;对照组生存62例,死亡8例,生存率为88.6%。对照组和观察组间的数据存在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3 讨论
脑卒中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但是近年来青年患者也不少见,大多数的患者经抢救后仍然会留下后遗症,导致患者神经功能出现障碍,例如认知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受到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提示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该结果与赵建新等[4]的结果基本一致。
健康教育是降低脑卒中患者残疾率的保障和前提之外,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脑卒中患者死亡率。首先健康教育可以起到传播保健知识、技术的作用,进而影响个体或者群体,将危险因素最大程度的消除。其次,对脑卒中患者而言,常规治疗只能减轻患者脑水肿状况,缩小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的效果十分有限。而健康教育则可以从患者入院时进行指导,注重心理护理和肢体恢复,提高了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具有高疗效性,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适当的配合其他护理能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变英.脑血管出血患者肢体功能早期康复的护理体会[j].医学论坛杂志,2009,25(6):72.
[2] 张小丽,王振江.189例中青年脑卒中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实用心肺脑血管病杂志,2010,13(5):310.
[3] 宋或琳,冷娇.青年脑卒中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9,22(5):528.
[4] 赵建新,任连容.36例青年脑卒中后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8(5):395.
作者: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康复病房饶敏护师181131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