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是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提升的关键,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重点探究的课题。基于此,以下就从营造良好氛围,奠定提问基调;精心设计悬念,引导质疑问题;联系现实生活,强化提问实效三个方面分析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所谓有效提问,主要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知识点,并保证问题的启发性和针对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学习、探究,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促进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如何有效提问呢?具体如下。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奠定提问基调
在新時期下,广大教学工作者都逐步意识到良好课堂氛围营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此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为有效提问做好充分准备。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效避免学生因为惧怕、抵触教师而不愿发言这一问题的出现。对此,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就需要明确和尊重学生的主人公地位,赋予学生质疑的机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积极性,让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抛出以下问题:“在建房子时,建筑工人为了确认房梁是否水平,往往会用这样的方法:将一块等腰三角形的三角板放置在梁上,从顶角定点系一重物,假设系重物的绳子刚好经过三角板底边的中点,那么就可以判定房梁是水平的。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样做有道理吗?”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交流、探究。同时,教师也积极参与进来,对于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回答予以认可和鼓励,不管学生是否提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关知识,只要学生的回答是合理的,就需要肯定学生。这样,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则会更近,有利于和谐关系的建立,为后续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精心设计悬念,引导质疑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课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具有悬念的问题,以此组织学生从多个角度展开思考、探究。具体来说,问题可以与教学情境有机融合起来,通过生动、直观的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质疑问题,从而在质疑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吸收与消化。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提出以下问题:“现在有一个凸多边形,除了一个内角以外,其他内角的和为2570度,请问这个凸多边形是几边形呢?”此时,学生思维被激发,可以得出以下思路:已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可以列出“2570÷180”这一式子,计算得出答案,为“14余50”。由此可得,题目中的“一个内角”为130度。此时,列出“2570 130”这一式子,得出答案“2700”,再列出……最终得出答案,这个凸多边形一共有17条边。对于学生而言,该问题难度并不大,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还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三、联系现实生活,强化提问实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他认为:“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如果教育只是书面上的,那么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对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将提问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以此引发学生的主观体验,让学生更加自主、积极地思考。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圆形物品呀?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此时,学生的脑海中出现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随后,教师又继续设问:“圆形的物品都有哪些特点呢?”学生踊跃参与,纷纷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通过联系实际提问,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了思维的火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的教学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完成了。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可以从营造良好氛围,奠定提问基调;精心设计悬念,引导质疑问题;联系现实生活,强化提问实效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使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深入思考、探究,并从中获得丰富新知、技能,为未来学习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骆科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2017(14):16-17.
[2]杨洪建.有效提问 成就精彩: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与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0):86.
[3]林荣.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J].内蒙古教育,2008(6):11-14.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所谓有效提问,主要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知识点,并保证问题的启发性和针对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学习、探究,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促进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如何有效提问呢?具体如下。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奠定提问基调
在新時期下,广大教学工作者都逐步意识到良好课堂氛围营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此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为有效提问做好充分准备。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效避免学生因为惧怕、抵触教师而不愿发言这一问题的出现。对此,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就需要明确和尊重学生的主人公地位,赋予学生质疑的机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积极性,让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抛出以下问题:“在建房子时,建筑工人为了确认房梁是否水平,往往会用这样的方法:将一块等腰三角形的三角板放置在梁上,从顶角定点系一重物,假设系重物的绳子刚好经过三角板底边的中点,那么就可以判定房梁是水平的。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样做有道理吗?”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交流、探究。同时,教师也积极参与进来,对于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回答予以认可和鼓励,不管学生是否提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关知识,只要学生的回答是合理的,就需要肯定学生。这样,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则会更近,有利于和谐关系的建立,为后续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精心设计悬念,引导质疑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课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具有悬念的问题,以此组织学生从多个角度展开思考、探究。具体来说,问题可以与教学情境有机融合起来,通过生动、直观的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质疑问题,从而在质疑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吸收与消化。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提出以下问题:“现在有一个凸多边形,除了一个内角以外,其他内角的和为2570度,请问这个凸多边形是几边形呢?”此时,学生思维被激发,可以得出以下思路:已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可以列出“2570÷180”这一式子,计算得出答案,为“14余50”。由此可得,题目中的“一个内角”为130度。此时,列出“2570 130”这一式子,得出答案“2700”,再列出……最终得出答案,这个凸多边形一共有17条边。对于学生而言,该问题难度并不大,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还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三、联系现实生活,强化提问实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他认为:“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如果教育只是书面上的,那么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对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将提问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以此引发学生的主观体验,让学生更加自主、积极地思考。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圆形物品呀?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此时,学生的脑海中出现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随后,教师又继续设问:“圆形的物品都有哪些特点呢?”学生踊跃参与,纷纷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通过联系实际提问,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了思维的火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的教学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完成了。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可以从营造良好氛围,奠定提问基调;精心设计悬念,引导质疑问题;联系现实生活,强化提问实效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使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深入思考、探究,并从中获得丰富新知、技能,为未来学习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骆科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2017(14):16-17.
[2]杨洪建.有效提问 成就精彩: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与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0):86.
[3]林荣.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J].内蒙古教育,2008(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