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语文是高中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身的主观积极性很重要。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知识文化积累,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素的融汇整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所以要主动确定学生学习主体,调动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 自主合作 探究学习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3-0030-01
一、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确立学生学习主体性
(一)平等
高中生具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已经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他们不是教师的附属,而是与教师一样平等的学习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好自身角色的转换,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教学中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
(二)公平
学生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要正视学生间的差异,公平对待,一视同仁,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都是一样的,都有功必赏,有错必纠。
(三)期待
学生拥有巨大的学习潜能,需要教师细心挖掘才能得到最大的释放。因此,教师不能片面地认为学生的认知就只能停留在某个层次上,而是要对学生充满期待,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不断督促学生进步。
(四)和谐
教学不单是知识的传递,还包括情感的沟通与互动。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加强知识的互动,还要进行情感的沟通。因为这些积极的情感具有强大的感染与推动作用。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智慧的窗口、发现的基石,是打开科学之门的金钥匙。一个富有探索性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无法运用所学来解决问题时,便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起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此时开展探究活动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提问艺术,在适当的时机提出恰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在提问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问题的准确性
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艺术,具有很强的严谨性。在提问时,教师要充分考虑语言本身的严密性、科学性与准确性,也就是说语言要精练、准确,不可模棱两可,存在歧义,使学生无法弄清题意,无法进行解答。
(二)问题的探索性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尽量避免那种是非判断型题目或是可以直接从文中提取信息来解答的问题,而是在文本的基础上联系生活,提出富有思考价值、探索价值的问题,并留出更多思考的空白。这样,学生才可以展开充分的思考,才能突破常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问题的启发性
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且会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通过一个个问题的不断解决来促进自身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提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挫折,阻碍学生的思维。此时,我们不可轻易地抛出答案,而是要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让学生从全新的角度来思考,进而解决问题。
(四)问题的全体性
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基础知识、认知规律与学习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提问时我们不能一刀切,而是要尊重客观事实,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加强问题的目标性,真正做到“兼顾差异,面向全体”,这样才能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且在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媒介的飞跃等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优势。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来描述语言,并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反而使得教学枯燥,内容单一,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激情。而多媒体具有强大的视听效果,更能展现文字的魅力以及语文的魅力,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一)展现途径多样
多媒体可为我们创设一个图文并茂、声像兼备的教学情境,同时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了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这对于以听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飞跃,且其表达的方式更为多样化。
(二)信息种类丰富
传统教学中,学生获取信息的种类主要是文字,还有少量的插图。而多媒体可以突破教学时空的限制,将图片、图像、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素材综合呈现,使得教学内容更为丰富,使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直观信息,从而为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意境更优美
多媒体可以真实地再现文本意境,带领学生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作者的情感、社会人文、风俗习惯,从而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成共识。这样更利于学生将文本与生活联系起来,而不是纯粹地学习文本;更利于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总之,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性学习到主动探究性学习的转变。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师可通过自学前的鼓励、指导,自学后的展示、交流,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主动性,让学生“想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 自主合作 探究学习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3-0030-01
一、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确立学生学习主体性
(一)平等
高中生具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已经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他们不是教师的附属,而是与教师一样平等的学习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好自身角色的转换,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教学中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
(二)公平
学生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要正视学生间的差异,公平对待,一视同仁,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都是一样的,都有功必赏,有错必纠。
(三)期待
学生拥有巨大的学习潜能,需要教师细心挖掘才能得到最大的释放。因此,教师不能片面地认为学生的认知就只能停留在某个层次上,而是要对学生充满期待,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不断督促学生进步。
(四)和谐
教学不单是知识的传递,还包括情感的沟通与互动。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加强知识的互动,还要进行情感的沟通。因为这些积极的情感具有强大的感染与推动作用。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智慧的窗口、发现的基石,是打开科学之门的金钥匙。一个富有探索性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无法运用所学来解决问题时,便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起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此时开展探究活动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提问艺术,在适当的时机提出恰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在提问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问题的准确性
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艺术,具有很强的严谨性。在提问时,教师要充分考虑语言本身的严密性、科学性与准确性,也就是说语言要精练、准确,不可模棱两可,存在歧义,使学生无法弄清题意,无法进行解答。
(二)问题的探索性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尽量避免那种是非判断型题目或是可以直接从文中提取信息来解答的问题,而是在文本的基础上联系生活,提出富有思考价值、探索价值的问题,并留出更多思考的空白。这样,学生才可以展开充分的思考,才能突破常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问题的启发性
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且会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通过一个个问题的不断解决来促进自身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提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挫折,阻碍学生的思维。此时,我们不可轻易地抛出答案,而是要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让学生从全新的角度来思考,进而解决问题。
(四)问题的全体性
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基础知识、认知规律与学习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提问时我们不能一刀切,而是要尊重客观事实,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加强问题的目标性,真正做到“兼顾差异,面向全体”,这样才能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且在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媒介的飞跃等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优势。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来描述语言,并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反而使得教学枯燥,内容单一,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激情。而多媒体具有强大的视听效果,更能展现文字的魅力以及语文的魅力,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一)展现途径多样
多媒体可为我们创设一个图文并茂、声像兼备的教学情境,同时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了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这对于以听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飞跃,且其表达的方式更为多样化。
(二)信息种类丰富
传统教学中,学生获取信息的种类主要是文字,还有少量的插图。而多媒体可以突破教学时空的限制,将图片、图像、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素材综合呈现,使得教学内容更为丰富,使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直观信息,从而为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意境更优美
多媒体可以真实地再现文本意境,带领学生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作者的情感、社会人文、风俗习惯,从而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成共识。这样更利于学生将文本与生活联系起来,而不是纯粹地学习文本;更利于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总之,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性学习到主动探究性学习的转变。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师可通过自学前的鼓励、指导,自学后的展示、交流,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主动性,让学生“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