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村的非遗保护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lix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那么,如何让“非遗”项目依托农村环境、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新的风土民情中焕发生机与活力?这是我们亟待探讨的新课题。
  【关键词】非遗保护;城镇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农村的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其内涵非常厚重,都是由农民在千百年历史沉淀下积累出的文化精髓,历经世世代代农民的口手相传,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及科学实用价值,正是我国最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载体。
  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扩大,推进了大批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自然而然的调整了产业结构;形成了城乡一体化,集约互动、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社会格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农村各项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创造中,它给“非遗”保护工作带来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非遗工作面临的问题
  冷静的分析,农村文化遗产面临着人为破坏、自然损毁和多种冲击的严重威胁。物质条件和社会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使基础设施落后的传统建筑和古遗存越来越不适应人们的现代生活模式,其原有功能逐渐衰退。不少青年人崇尚现代文明,对民族传统和民间艺术缺乏热情,民间文化后继乏人,传统上由父子传承、师徒相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可能因为青黄不接而淡化乃至失传。随着农田改造、综合治理和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上农村无序的违章搭建等,使得传统风貌格局被肢解和破坏。目前,包括“非遗”在内的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
  1、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缺乏自觉性。一些乡镇党委、政府没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没有行之有效的规划和措施。基层文化单位经费匮乏、人员较少,并且文化站人员不稳定,专业素质较差、能力不足,致使农村的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2、缺乏合理规划,致使一部分民间艺术遭到破坏。例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发中,挖掘机让古村落和附着的民间艺术精华,如壁画、砖雕、石雕、木雕等遭到破坏或消失。
  3、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力。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处于弱势。特别是一轮轮的新农村建设,或多或少地给“非遗”的生存状态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民间艺术生存空间日渐萎缩,许多传统技能因传承人病故而逐渐消失,一些优秀的民间习俗和独特的地方文化品牌亟待抢救。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非遗保护协调发展的建议
  面对严峻的现实和挑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抢救、保护步伐,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相辅相成,同步升华。“非遗”保护工作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原素,要把这种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观念。
  其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文化建设并不是对立的、矛盾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既要体现新农村发展的时代特征,体现和谐、开放、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又要保护、保留农耕文明的活态遗存、活态文化。需要汲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营养和精华,两者水乳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建立和谐文化。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就是要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包括“非遗”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开展为保护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契机。以史为鉴,可明兴替,古为今用,可提升新时代文化品位。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业反哺农业,形成多业并举,多方给力。使得农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策及经济方面的文化支持,客观的论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非遗保护的和谐发展:
  1、提高基层领导对农村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思想重视程度,逐步达到全民共识,以便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一方面,应提高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改变长期以来农村文化得不到重视的状况。有关部门应设立相关的文化专员,鼓励、支持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对文化的扶持力度,兴建农村非遗传习所、添置相应活动设施设备,加大优秀民间技艺的资金扶持力度,对相关文化人才予以一定的经济补贴,提高农民参与到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2、积极探索、建立新的用人机制和管理办法,解决文化馆、站人员老化、业务不熟、队伍不稳等问题,在对现有的农村文化工作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分期分批培训的基础上,不断吸收专业的非遗保护人员,以提高文化馆、站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3、兴建非遗文化产业创意园。将地方具有一定代表性又处于濒危境地的非遗项目集中起来,由政府统一组织,进行保护性开发。使那些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失去生态发展环境的项目在园区重新焕发光彩。本着前瞻性、预见性的立意,将地方具有可塑性的特色非遗文化与旅游及经济发展融为一体,既保证了非遗项目的传承,又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的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非遗保护的完美结合。
  4、将传统非遗项目充实内容,创新其形式,赋予时代性、教育性,使其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载体。找到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点,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注入新的文化因子的同时,又不失去固有的文化因素。利用这种办法,实现农村传统文化的创新,群众最容易接受,也乐于参与。这样就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关注参与到非遗传承之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要让“非遗”项目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群众才会认可。
  5、保护一批古风犹存的文化生态区。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列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针对生态环境、村落布局、村落建筑和精神生活等仍处于比较完整的文化生态中的村落要划定文化生态保护区。并且要健全保护机制,完善保护规划,落实整体性保护工作措施,不仅要保存好其中的物质文化遗产,更要做好其内在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将二者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做好保护传承工作。
  6、编辑出版比较完整的民俗风情的书籍。我们要拓展思路,深入挖掘,将流传在本地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搜集、整理,编纂一本比较完整的民俗风情的书籍。将本地区流传的各类传说及风俗进行统一整理,并对村民免费发放,保证地方活态文化的传承,让非遗保护工作在民心中扎根。
  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了传承人一代又一代的言传身教,其中融注了传承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个性化的审美情趣,由此形成的大量民间艺术、手工技艺等决定了它的文化区域性、独特性。而一个又一个独特性的集合凝聚成了特色文化,彰显了本地文化的独特之处,促进了新农村特色文化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技术性都很强的文化工程,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民创作一方本土文化。一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一方劳动人民精神文化的结晶,我们不能光珍惜它,重要的是要让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与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融为一体,让他们发挥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正能量,并达到物质文化协调共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其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作者单位:枣庄市峄城区文化馆)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城市化建设规模的扩大,建筑工程装修已逐渐成为社会的热门行业,在装修施工时,装修材料的运用使装修环境受到污染,特别是装修材料里很多都有化学成分,极易给居民身体健康带来影响。现代建筑工程装修,尤其是室内装饰装修一定要树立绿色环保理念,才能使室内装饰装修质量更加生态、自然。本文主要论述了室内装修污染的主要类型、室内装修进行绿色环保设计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室内绿色环保装修设计理
期刊
【摘 要】工艺美学学科的构建上,多管齐下,构建科学、完整、切实的学科体系。应该有中国工艺美学本体论的著作,更应该在研究中开展跨学科研究,积极主动地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密切联系工艺创意产业的潮流,形成独特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相结合的学术。  【关键词】构建; 中国工艺美学;学科建设  二十世纪后期,世界性的美学研究正走着一条回归之路。早在古希腊时期和中国春秋时期,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素朴和单纯的,那就
期刊
【摘 要】在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标志的作用不容忽视。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会运用到标志,标志的运用十分广泛,所以标志对于企业来说尤为重要,是区分于别的企业的重要元素。而标志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本文通过对平面设计中标志相似与融合这一表现手法的探讨,进一步阐述了文字与文字的相似与融合、文字与图形的相似与融合、图形与图形的相似与融合。在此基础上,例举不同的例子进行具体的分析,将相似与融合在标志中的创作表
期刊
【摘 要】教学手段的日益丰富与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从而使得教学队伍的年轻化日益突出,年轻教师有着朝气蓬勃的工作热情,有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尊敬,新一代的年轻教师能够给教育事业注入新鲜的血液,特别是一些海外归来的年轻教师能够给教育事业带来一些国外的文化,使学生的知识层面更宽广。 但是年轻教师的教学经验上也有着不足之处,这就需要年轻教师加强知识的储备,学习与学生的相处之道,从教
期刊
【摘 要】古镇风貌的改造至改革开放时期就大势盛行,在恢复其原有的风貌途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人们有时只顾眼前的利益对其进行拆毁,盲目的进行改造,使宝贵的财富流失。在对古镇进行风貌恢复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好其空间尺度,才能真正恢复原有的特色风貌。在现代的古镇旅游开发中,刻意的仿古,如果不对古镇原有的空间尺度进行把控,就会失去古镇原有的味道。  【关键词】古镇;风貌;空间;继承;保护  在进行古镇特色风貌
期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势头发张的相对增长,带动了我国综合类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但由于我国较西方国家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所以虽表面看起来蓬勃发展,但实际上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教育其实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繁荣的一个非常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动力。综合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状况是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发展水平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一个标志。大学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需
期刊
【摘 要】现代消费者心理的不断变化,使大多消费者不再只是关心物品的使用价值以及实用功能如何,他们将更多的目光转向了物品所具有的审美价值等。消费行为也不再只是简单的满足人们对于物质方面的需求了,更多的转向人们对于精神方面的需求。在购物的过程中,商业空间设计元素可以直接反映出设计对于消费者心理的影响,针对这种消费现象,本文主要以商业空间的设计元素作为切入点,阐述了目前的消费者心理方面的发展对于整个商业
期刊
【摘 要】初中是美术教学的提高阶段,在经历了小学的启蒙阶段后,需要将正规美术教程引入课堂,使学生由兴趣学习过度到技能学习。这一教学阶段处在高中和小学之间,既不容易开展系统的美术技能教学,又不能简单的继承小学的美术教学方式,需要在继续培养兴趣的同时进行正规引导。在素质教学理念不断深入,人才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需要对初中美术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使初中美术教学效果和学生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文在分析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民族音乐都是音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也是一种重要形式。同时,大学音乐教学中的民族音乐教学更是关系着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文章通过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内涵解析作为切入,浅要论述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对大学音乐教学的意义,立足于大学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新途径。以期为大学音乐教学改革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些浅见。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学;民族音
期刊
【摘 要】抽象主义绘画,是一次绘画史上的重大变革。其推崇的“非语义性”,与对传统绘画的具象再现绘画模式的颠覆,都是审美的一次全新的体验,然而抽象主义绘画是不是理性绘画这个问题却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很难去解答的问题,因为任何一个绘画流派或风格的产生都是具有主观逻辑判断与推理作依托的。本文通过更多细微的方面来辨析这个话题。  【关键词】抽象绘画;理性特征  理性与非理性是一对重要的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