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整体性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方法是一种从文章整体结构去把握文章含义的方法,他把文章本身、作者和阅读者看成一个有机联合的意义整体,通过问题引导式的阅读、朗读式的阅读、带入式阅读三种方式可以实现整体性阅读的目标。在实际的教育中,教师必须要用引导式的阅读方式取代拼接式的阅读方式,用朗读式的阅读方式取代默念的阅读方式,用带入性的阅读方式代替实用性的阅读方式,从而使学生真正获得理智和感情的升华。
关键词:整体性阅读;方法;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325
小学语文教学一般由字词教学、拼音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等几个部分构成,阅读作为由字词到写作的过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语文考试中占很大分值。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一般指导学生分段对文章进行解读,这种片段式阅读导致学生很难真正进入文本之中,本文提倡一种与分段阅读相反的整体式阅读方式。
一、什么是整体性阅读
整体性阅读从字面的含义而言就是从文章整体结构的角度去把握文章的含义,而非以拼接的方式从片段之中去把握文章的含义。这种阅读方法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一是把文章的各个部分看成一个有机的互相关联的整体,每一个段落的理解都不能离开上下文,要从段落与段落的关联中去理解某一句话或者某一个段落的含义,而不是从某一个段落或者某几个段落去把握文章的整体含义,也不是仅仅认为知道了每一个段落的含义就理解了整篇文章的含义。
二是把文章和作者本人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整体性阅读的方法强调把文章的内涵看做作者生活世界中的现实产物,与作者的生活世界产生一种相互联系的意义整体,文章所要表达的是作者这个意义主体在某一个时间、地点和际遇之下所产生的所思、所感、所想。要從作者真实的思想感情中去理解文章,而不是从某几个段落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性阅读的方法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整体性阅读的本质特征就是把读者、作者和文本看成一个有机统一的连续体,那么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达到整体性阅读的目标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问题引导式的阅读。传统阅读的教学方式是通过让学生对每一段的段落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拼接处文章整体的含义。在整体性阅读中,老师可以通过提出与文章有关的整体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文本中主动的寻找,当这些整体性问题得到解决时,他们也就获得了对文章的整体性理解。
二是朗读式的阅读。中国传统教育经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种论断似乎有些武断,但是也具有一定的正确性。通过朗读的方式,学生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文章的某一个部分,而是会随着朗读对文章产生一种整体性印象,这种整体性印象在不断重复的朗读中会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使得对文章的整体性印象得到加强。
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大误区是把文章看成了作为对象存在的一种客体,把文本、作者和阅读者三者进行了割裂,这种割裂本身来源于应试教育本身的种种缺点,即把阅读本身看成各种得分项加分的过程,把阅读看成了一种实用性的分裂式阅读。然而,阅读本身却是一个培养学生美感,增进学生理解力、同情感的教育方式,要加强现代语文阅读教学,就必须要转换这种思想,把阅读看成一个整体性的,提升学生美感和例行能力的过程。
具体而言,要用引导式的阅读方式取代拼接式的阅读方式,要用朗读式的阅读方式取代默念的阅读方式,这即是要把文章本身看做一个整体。传统的拼接式的阅读方式即是教师让学生理解每一个段落的大意,以此为基础来理解全文,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整篇文章是有一定的结构的,如果单纯地去理解每一个段落的大意,这容易导致学生的思想偏离主题,因为学生不知道某一个段落具体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这容易导致学生阅读逻辑的混乱。而引导式的阅读教师起的引导作用更加地显著,在引导式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针对性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的思路,从而让他的阅读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脉络,从而能让学生更高效地进行阅读。
朗读式的阅读方式即是要大声念出来,不过在大多时候,教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默读,但是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虽然默读较为高效,也不会打扰到他人,但是除了对阅读有自发兴趣的同学适合使用默读方式,其他的同学如果进行默讀,非常可能走神,从而达不到教师所想要的效果。而朗读式的阅读方式不仅仅能够更快地让所有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更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记忆从而对文章能够更高效地进行深入了解。不过考虑到某些学生较为内向、害羞,让他们进行朗读式的阅读他们会不好意思,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鼓励以及引导,或者是在初期教师可以将同学们分为几个小组,分组轮流上台进行朗读;在后期教师让学生自主进行朗读式的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
其次,要用带入性的阅读方式代替实用性的阅读方式,阅读不是完成任务,而是要与作者一样获得对世界更好的理解,老师要尝试从这一角度出发启发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身情感、理智的真正升华。在刚开始阅读的时候,学生可能无法较快地融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中,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营造特定情境或者是利用其它方式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作者的世界。特定情境的营造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被带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从而更能够更准确地进行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有不同的适合的阅读方法,如写实类的文章便适合采用带入式的阅读方式去进行阅读。因此,教师需要对不同的文章进行分类,从而选择更加合适地方式来进行整体式的阅读教学。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整体性阅读方式并不排斥对个别段落的理解,相反,他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段落。通过问题引导式的阅读、朗读式的阅读、带入式阅读这三种方式可以实现整体性阅读的目标,要用这些方法取代传统的实用性的阅读方式。
参考文献
[1]朱晓洁.漫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互动”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9(05):102-103.
[2]樊泽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法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9(05):109+115.
关键词:整体性阅读;方法;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325
小学语文教学一般由字词教学、拼音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等几个部分构成,阅读作为由字词到写作的过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语文考试中占很大分值。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一般指导学生分段对文章进行解读,这种片段式阅读导致学生很难真正进入文本之中,本文提倡一种与分段阅读相反的整体式阅读方式。
一、什么是整体性阅读
整体性阅读从字面的含义而言就是从文章整体结构的角度去把握文章的含义,而非以拼接的方式从片段之中去把握文章的含义。这种阅读方法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一是把文章的各个部分看成一个有机的互相关联的整体,每一个段落的理解都不能离开上下文,要从段落与段落的关联中去理解某一句话或者某一个段落的含义,而不是从某一个段落或者某几个段落去把握文章的整体含义,也不是仅仅认为知道了每一个段落的含义就理解了整篇文章的含义。
二是把文章和作者本人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整体性阅读的方法强调把文章的内涵看做作者生活世界中的现实产物,与作者的生活世界产生一种相互联系的意义整体,文章所要表达的是作者这个意义主体在某一个时间、地点和际遇之下所产生的所思、所感、所想。要從作者真实的思想感情中去理解文章,而不是从某几个段落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性阅读的方法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整体性阅读的本质特征就是把读者、作者和文本看成一个有机统一的连续体,那么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达到整体性阅读的目标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问题引导式的阅读。传统阅读的教学方式是通过让学生对每一段的段落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拼接处文章整体的含义。在整体性阅读中,老师可以通过提出与文章有关的整体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文本中主动的寻找,当这些整体性问题得到解决时,他们也就获得了对文章的整体性理解。
二是朗读式的阅读。中国传统教育经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种论断似乎有些武断,但是也具有一定的正确性。通过朗读的方式,学生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文章的某一个部分,而是会随着朗读对文章产生一种整体性印象,这种整体性印象在不断重复的朗读中会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使得对文章的整体性印象得到加强。
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大误区是把文章看成了作为对象存在的一种客体,把文本、作者和阅读者三者进行了割裂,这种割裂本身来源于应试教育本身的种种缺点,即把阅读本身看成各种得分项加分的过程,把阅读看成了一种实用性的分裂式阅读。然而,阅读本身却是一个培养学生美感,增进学生理解力、同情感的教育方式,要加强现代语文阅读教学,就必须要转换这种思想,把阅读看成一个整体性的,提升学生美感和例行能力的过程。
具体而言,要用引导式的阅读方式取代拼接式的阅读方式,要用朗读式的阅读方式取代默念的阅读方式,这即是要把文章本身看做一个整体。传统的拼接式的阅读方式即是教师让学生理解每一个段落的大意,以此为基础来理解全文,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整篇文章是有一定的结构的,如果单纯地去理解每一个段落的大意,这容易导致学生的思想偏离主题,因为学生不知道某一个段落具体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这容易导致学生阅读逻辑的混乱。而引导式的阅读教师起的引导作用更加地显著,在引导式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针对性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的思路,从而让他的阅读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脉络,从而能让学生更高效地进行阅读。
朗读式的阅读方式即是要大声念出来,不过在大多时候,教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默读,但是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虽然默读较为高效,也不会打扰到他人,但是除了对阅读有自发兴趣的同学适合使用默读方式,其他的同学如果进行默讀,非常可能走神,从而达不到教师所想要的效果。而朗读式的阅读方式不仅仅能够更快地让所有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更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记忆从而对文章能够更高效地进行深入了解。不过考虑到某些学生较为内向、害羞,让他们进行朗读式的阅读他们会不好意思,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鼓励以及引导,或者是在初期教师可以将同学们分为几个小组,分组轮流上台进行朗读;在后期教师让学生自主进行朗读式的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
其次,要用带入性的阅读方式代替实用性的阅读方式,阅读不是完成任务,而是要与作者一样获得对世界更好的理解,老师要尝试从这一角度出发启发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身情感、理智的真正升华。在刚开始阅读的时候,学生可能无法较快地融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中,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营造特定情境或者是利用其它方式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作者的世界。特定情境的营造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被带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从而更能够更准确地进行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有不同的适合的阅读方法,如写实类的文章便适合采用带入式的阅读方式去进行阅读。因此,教师需要对不同的文章进行分类,从而选择更加合适地方式来进行整体式的阅读教学。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整体性阅读方式并不排斥对个别段落的理解,相反,他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段落。通过问题引导式的阅读、朗读式的阅读、带入式阅读这三种方式可以实现整体性阅读的目标,要用这些方法取代传统的实用性的阅读方式。
参考文献
[1]朱晓洁.漫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互动”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9(05):102-103.
[2]樊泽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法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9(05):10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