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图写话是写作最初步的训练,是培养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的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在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看图写话的能力方面,我们多年来的教学实践非常推崇“我手写我口”,即怎样说就怎样写,这里说是基础,写是目的。因此,要落实看图写话训练,必先扎实搞好看图说话训练。
一、引导看图,培养观察力
看图说话,看是基础,就是先要指导孩子学会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是一个知觉、思维、语言相结合的智力活动过程,观察是思维、表达的基础和前提。看图说话之前只有经过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有深入的理解,才会在大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
(一)弄清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如果是单副图,重在引导观察的顺序,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从中间到四周,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要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如果是多幅图,还要引导孩子弄清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二)注意整体,掌握图画的主要内容。看图上画了些什么,他们在做什么,有什么联系,不要遗漏画面的内容。
(三)看细致,仔细观察局部情况,看图画中有什么物品、人物等。物品的大小、颜色、样子怎样,人物的动作、表情、衣着服饰怎样,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等,从而进一步理解图画的主要内容。
二、以提问为支点,培养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图画是单调的,仅仅反映了整个事情的一个场面,一个瞬间,这就得靠想象来补充画面上没有展示出来的情节。借某个场面,想象出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借某样景物,想象出环境、气氛等等,使画面充实丰富起来。图画是静止的,应鼓励孩子进行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尽量动起来、活起来。可以把动物想象成为会说话的,植物想象成能表达感情的,根据他们的神态、表情等,设想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从而深刻地理解图画主要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中心。
如语文S版一年级下《语文百花园一》有一幅插图,是为教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而配。引导观察图画后,教师问:“太阳正在干什么?白云像什么?”“观察太阳的表情,他会说什么?”有孩子这样回答:太阳正在刷牙(那白云多像牙膏沫)啊,说明他刚起床,天刚亮呢。太阳露出惊讶的表情,因为他不相信这个叔叔居然比他还起得早。叔叔多么勤劳呀!
三、开口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低年级学生的表达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跳跃性很强,常有语病。在训练时不能操之过急,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耐心地让孩子说完,要求使用普通话,说得有头有尾,条理清楚,声音响亮。不要忙着纠正语病。
(二)多种形式的说,让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先说,同排互相说,小组内轮流说。尽量全体孩子参与。
(三)多表扬,多鼓励。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用词的准确生动,都应及时表扬。对胆小的学生,也要循循善诱,鼓励其发言,哪怕是三言两语,也应予以肯定。
(四)适当补充词汇。词汇是口头语言、书面文字的构成材料。六七岁孩子的词汇有限,学习新词汇的速度惊人。当孩子在说话时使用了一个新词,或者一个准确生动的词,或者教师提炼了几个有表现力的常用词,可以学习使用这些词语,比如把这些词语板书在黑板上,再读一读,希望他们在说话时也尽量用上。一年级上第一次看图说话写句子,写的是小花狗帮助小鸡和山羊爷爷过桥,就可以适当出示一些词语:抱着 捧着 扶着 飞快 笑眯眯 谢谢 等等。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词汇,也适当降低了说话的难度,使说话有困难的孩子也能轻松把图意说完整。
四、看图表演,提高理解能力
好动、好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表演正是利用学生的这种天性为教学服务, 在充分说话基础上表演,就把把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的场景,使静态的图画真正活了。理解变成了经历,有利于孩子持久地保持学习的动力,能培养孩子的情感和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孩子的自我激励作用,促进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性。例如写话《小花狗帮助小鸡和山羊过桥》中,孩子们经过多种形式的说话练习后,对任何角色的表演都有信心,更能体会角色的心理,丰富角色的语言。孩子们在表演中说到:
小鸡:“我刚刚从蛋壳出来,要到河那边去找妈妈。桥太高了,我过不去,怎么办呢?”
老山羊:“我老了,走不动了。桥这么高,万一摔倒了,不是要掉进河里了。怎么不呢?”
小花狗:“别着急,我来帮助你过桥。”
这样,小花狗帮助的过程展现得更清晰,接下的写话,自然水到渠成。
一、引导看图,培养观察力
看图说话,看是基础,就是先要指导孩子学会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是一个知觉、思维、语言相结合的智力活动过程,观察是思维、表达的基础和前提。看图说话之前只有经过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有深入的理解,才会在大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
(一)弄清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如果是单副图,重在引导观察的顺序,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从中间到四周,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要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如果是多幅图,还要引导孩子弄清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二)注意整体,掌握图画的主要内容。看图上画了些什么,他们在做什么,有什么联系,不要遗漏画面的内容。
(三)看细致,仔细观察局部情况,看图画中有什么物品、人物等。物品的大小、颜色、样子怎样,人物的动作、表情、衣着服饰怎样,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等,从而进一步理解图画的主要内容。
二、以提问为支点,培养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图画是单调的,仅仅反映了整个事情的一个场面,一个瞬间,这就得靠想象来补充画面上没有展示出来的情节。借某个场面,想象出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借某样景物,想象出环境、气氛等等,使画面充实丰富起来。图画是静止的,应鼓励孩子进行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尽量动起来、活起来。可以把动物想象成为会说话的,植物想象成能表达感情的,根据他们的神态、表情等,设想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从而深刻地理解图画主要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中心。
如语文S版一年级下《语文百花园一》有一幅插图,是为教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而配。引导观察图画后,教师问:“太阳正在干什么?白云像什么?”“观察太阳的表情,他会说什么?”有孩子这样回答:太阳正在刷牙(那白云多像牙膏沫)啊,说明他刚起床,天刚亮呢。太阳露出惊讶的表情,因为他不相信这个叔叔居然比他还起得早。叔叔多么勤劳呀!
三、开口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低年级学生的表达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跳跃性很强,常有语病。在训练时不能操之过急,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耐心地让孩子说完,要求使用普通话,说得有头有尾,条理清楚,声音响亮。不要忙着纠正语病。
(二)多种形式的说,让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先说,同排互相说,小组内轮流说。尽量全体孩子参与。
(三)多表扬,多鼓励。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用词的准确生动,都应及时表扬。对胆小的学生,也要循循善诱,鼓励其发言,哪怕是三言两语,也应予以肯定。
(四)适当补充词汇。词汇是口头语言、书面文字的构成材料。六七岁孩子的词汇有限,学习新词汇的速度惊人。当孩子在说话时使用了一个新词,或者一个准确生动的词,或者教师提炼了几个有表现力的常用词,可以学习使用这些词语,比如把这些词语板书在黑板上,再读一读,希望他们在说话时也尽量用上。一年级上第一次看图说话写句子,写的是小花狗帮助小鸡和山羊爷爷过桥,就可以适当出示一些词语:抱着 捧着 扶着 飞快 笑眯眯 谢谢 等等。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词汇,也适当降低了说话的难度,使说话有困难的孩子也能轻松把图意说完整。
四、看图表演,提高理解能力
好动、好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表演正是利用学生的这种天性为教学服务, 在充分说话基础上表演,就把把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的场景,使静态的图画真正活了。理解变成了经历,有利于孩子持久地保持学习的动力,能培养孩子的情感和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孩子的自我激励作用,促进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性。例如写话《小花狗帮助小鸡和山羊过桥》中,孩子们经过多种形式的说话练习后,对任何角色的表演都有信心,更能体会角色的心理,丰富角色的语言。孩子们在表演中说到:
小鸡:“我刚刚从蛋壳出来,要到河那边去找妈妈。桥太高了,我过不去,怎么办呢?”
老山羊:“我老了,走不动了。桥这么高,万一摔倒了,不是要掉进河里了。怎么不呢?”
小花狗:“别着急,我来帮助你过桥。”
这样,小花狗帮助的过程展现得更清晰,接下的写话,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