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一门学科与艺术的结合,一节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必须展示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度。在语文课堂中采取多重策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与课堂重要的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质疑、学会创新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情境;独立思考;特点;关键
我们教育工作者经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探索、研究、思考,远比教他们知识更重要,因为一旦学生掌握了思考的方法,就能独立地自我学习、探索、研究,从而获得的知识将远多于老师所教授的。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教好学生,首先要考虑的应该就是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这样教学中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 创设情境,教会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一种在面对不同情境时运用不同的思考角度、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与方法。在培養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巧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与教师互动、与其他同学的合作学习中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通过知识的积累和人生阅历的逐渐丰富,让学生逐步学会发散思维,多角度看问题,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作准备。
二、 留有余地,鼓励独立思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把利于知识迁移的基础和主干的内容解说清楚后,必须把相关细节性的知识点留给学生,让学生留有进一步思考、继续深入探究性学习的余地,特别是课文中涉及的扩展性问题、简单的推导和论证、前后知识对比以及区别和联系,对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总结等。教师应该在塑造轻松活跃的气氛之余,鼓励和诱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最终使思维走向灵活、深刻和全面。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课《爬山虎的脚》第四自然段:“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读到这个自然段,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爬山虎的脚巴住墙的时候,为什么细丝要由直变弯呢?”我们成年人阅读能力强,联系生活实际和后一句“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可以明白,细丝由直变弯是为了更牢地巴住墙,然后将嫩茎往上拉一把。要解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学会观察当我们在比较湿滑的地面行走之时,脚趾的动作变化。然后积极引导学生弄明白:走在较滑的地方,我们的脚趾会本能地弯曲起来,想抓住地面,好稳固地往前走,不摔跤。爬山虎的脚巴住墙的时候,细丝变弯曲也是为了牢牢地巴住墙,好把嫩茎往上拉一把。于是学生就真切地感受到:“爬山虎真聪明。”
三、 抓住特点,激发独立思考
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过程,大都是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化的。因此,我们在教会学生思考的时候,也要注意抓住学生这个认识事物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注意把训练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认识水平,提高思考能力的问题上。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我考虑到邱少云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事迹时是容易理解,容易接受的,但难就难在他在烈火中牺牲,在牺牲前的心理活动情况,别人是很难直接回答和了解的。这既是一个难点,又是深入认识事物的一个重点。于是,我就抓住课文中描写邱少云高尚品质和精神,主要是通过他的种种表现和我的焦灼不安的心情反映出来的特点,安排教学的重点在于:一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我当时的内心活动去理解邱少云的危险处境;二要从邱少云的外表去体会邱少云的伟大精神世界。也就是说要抓住课文本身的特点来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在阅读文章时懂得分辨人物的外表和内心,在认识事物时,学会从事物之间的联系当中,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思考。
四、 指点关键,提高思考能力
我国自古以来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到程颐的“为学之道,必本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因此在新课标下,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方式,积极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提倡快乐学习、快乐阅读的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提高思考能力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自我内在动力或叫之内驱力,就是要有一股孜孜不倦、不断钻研的精神品质。心理学普遍认为孩子学会怀疑的时候也即开始学会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的时候。作为一线小学教师的我们,必须积极激发学生敢于怀疑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我驱动力,使学生处处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寻求解答,深入钻研。学生在遇到问题之时,通过独立思考后可以获得对于问题的初步认识,这时经由教师在关键处的指导,可以进行深一层的思索,进而达到真正掌握的目的。这是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可贵的心理特征,自我内在驱动心理的反映强度,是和学生对教材的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比重成正比的。积极激发学生的内在质疑驱动力,促使他们对周围的所见、所闻、所观察的以及所做的一切,就越具有认识性,就越能深入思考,并能更好地边思考边钻研,边钻研边思考。要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倡开放式的师生交流,为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创造氛围和环境。其次,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问题提出的好坏和独立思考的深度有着很大的关联性。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时我要求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结果学生表现极为踊跃,提出了晏子从入楚王的城池之初就受到侮辱,为何不掉头回国?这次出使楚国的用意为何?等多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能够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开阔思路,积极探索。这样,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就属于必然的情理之中了。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再进一步培养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学会创新的前提,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具有很高的价值。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独立思考是创造的起点,没有这种独立思考意识,就没有创造性。如果教师的教学中能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定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曹凤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新课程(中),2014(9):113.
作者简介:吴冠瑛,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安溪县感德中心学校槐植小学。
关键词:情境;独立思考;特点;关键
我们教育工作者经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探索、研究、思考,远比教他们知识更重要,因为一旦学生掌握了思考的方法,就能独立地自我学习、探索、研究,从而获得的知识将远多于老师所教授的。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教好学生,首先要考虑的应该就是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这样教学中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 创设情境,教会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一种在面对不同情境时运用不同的思考角度、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与方法。在培養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巧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与教师互动、与其他同学的合作学习中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通过知识的积累和人生阅历的逐渐丰富,让学生逐步学会发散思维,多角度看问题,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作准备。
二、 留有余地,鼓励独立思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把利于知识迁移的基础和主干的内容解说清楚后,必须把相关细节性的知识点留给学生,让学生留有进一步思考、继续深入探究性学习的余地,特别是课文中涉及的扩展性问题、简单的推导和论证、前后知识对比以及区别和联系,对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总结等。教师应该在塑造轻松活跃的气氛之余,鼓励和诱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最终使思维走向灵活、深刻和全面。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课《爬山虎的脚》第四自然段:“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读到这个自然段,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爬山虎的脚巴住墙的时候,为什么细丝要由直变弯呢?”我们成年人阅读能力强,联系生活实际和后一句“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可以明白,细丝由直变弯是为了更牢地巴住墙,然后将嫩茎往上拉一把。要解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学会观察当我们在比较湿滑的地面行走之时,脚趾的动作变化。然后积极引导学生弄明白:走在较滑的地方,我们的脚趾会本能地弯曲起来,想抓住地面,好稳固地往前走,不摔跤。爬山虎的脚巴住墙的时候,细丝变弯曲也是为了牢牢地巴住墙,好把嫩茎往上拉一把。于是学生就真切地感受到:“爬山虎真聪明。”
三、 抓住特点,激发独立思考
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过程,大都是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化的。因此,我们在教会学生思考的时候,也要注意抓住学生这个认识事物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注意把训练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认识水平,提高思考能力的问题上。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我考虑到邱少云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事迹时是容易理解,容易接受的,但难就难在他在烈火中牺牲,在牺牲前的心理活动情况,别人是很难直接回答和了解的。这既是一个难点,又是深入认识事物的一个重点。于是,我就抓住课文中描写邱少云高尚品质和精神,主要是通过他的种种表现和我的焦灼不安的心情反映出来的特点,安排教学的重点在于:一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我当时的内心活动去理解邱少云的危险处境;二要从邱少云的外表去体会邱少云的伟大精神世界。也就是说要抓住课文本身的特点来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在阅读文章时懂得分辨人物的外表和内心,在认识事物时,学会从事物之间的联系当中,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思考。
四、 指点关键,提高思考能力
我国自古以来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到程颐的“为学之道,必本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因此在新课标下,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方式,积极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提倡快乐学习、快乐阅读的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提高思考能力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自我内在动力或叫之内驱力,就是要有一股孜孜不倦、不断钻研的精神品质。心理学普遍认为孩子学会怀疑的时候也即开始学会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的时候。作为一线小学教师的我们,必须积极激发学生敢于怀疑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我驱动力,使学生处处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寻求解答,深入钻研。学生在遇到问题之时,通过独立思考后可以获得对于问题的初步认识,这时经由教师在关键处的指导,可以进行深一层的思索,进而达到真正掌握的目的。这是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可贵的心理特征,自我内在驱动心理的反映强度,是和学生对教材的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比重成正比的。积极激发学生的内在质疑驱动力,促使他们对周围的所见、所闻、所观察的以及所做的一切,就越具有认识性,就越能深入思考,并能更好地边思考边钻研,边钻研边思考。要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倡开放式的师生交流,为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创造氛围和环境。其次,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问题提出的好坏和独立思考的深度有着很大的关联性。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时我要求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结果学生表现极为踊跃,提出了晏子从入楚王的城池之初就受到侮辱,为何不掉头回国?这次出使楚国的用意为何?等多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能够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开阔思路,积极探索。这样,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就属于必然的情理之中了。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再进一步培养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学会创新的前提,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具有很高的价值。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独立思考是创造的起点,没有这种独立思考意识,就没有创造性。如果教师的教学中能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定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曹凤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新课程(中),2014(9):113.
作者简介:吴冠瑛,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安溪县感德中心学校槐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