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理论运用在当今教学中的思考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ye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识迁移普遍存在于各种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的过程就是知识迁移过程。迁移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认知活动进行的,这些认知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研究迁移的内部过程,寻找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助于教学中促进学生知识的正迁移。
  【关键词】教学 情境 知识迁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44-01
  
  已学知识对学习新知识有相当大的影响和作用,这种影响和作用,在教育心理学中称为“学习的迁移”。已学知识对新学知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叫正迁移,产生消极的干扰作用,叫负迁移。学生学习正迁移量越大,说明适应新的学习情境或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越强,教学效果也就越好。然而,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正迁移和负迁移常常交替着起作用。要防止负迁移促进正迁移,就要了解迁移内部的认知活动过程,寻找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创设教学情境促进知识正迁移。
  
  1 迁移理论
  纵观各种迁移理论,我们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传统迁移理论和现代认知迁移理论。传统迁移理论主要指官能——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和经验类化说。形式训练说主张迁移要经过某种“官能训练”才能产生;相同要素说强调新旧知识共同要素的作用,即迁移只有当两种情境含有相同要素时才产生转移;而概括化迁移理论(经验类化说)认为迁移的关键是新旧知识共同因素的概括化,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越易产生迁移;现代认知迁移理论提出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是实现迁移的关键所在,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在本身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感知、认识和领会新的知识,通过思维对新旧知识进行分析、比较、辨别,在揭示新旧知识本质的基础上,概括出其本质联系、构建新的图式的过程,所构建的图式又成为下一认知过程的基础。
  
  2 迁移过程
  根据辨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结合迁移理论,我们不难认识到,迁移过程是通过一系列认知活动进行的,这些认知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包括:
  2.1 感知
  学生首先通过选择性注意对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感知。注意包括对事物现象的观察(见、闻、嗅、触),由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来实现,是对事物存在形式的感性认识。
  2.2 表象
  如果激活了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成分,引起回忆产生联想,就会采用本身已有的知识,对直观现象进行观察,形成一种表象,这种表象是建立在学习者原认知结构基础上的,只是对直观表面现象的认识,是具有个体特征的粗浅认识。
  2.3 辨别
  要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通过大脑的思维加工过程,与原认知结构中相关成分建立联系,包括新旧知识关系的分析、比较,达到辨别本质属性的认识。
  2.4 理解
  经过对新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的探究,理解事物的本质,体会概念、原理的运用,并建立问题、审析问题,以便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2.5 构建
  即将新的认识同化到原认知结构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该图式主要指事物的性质、规律、法则和内在联系在学习者心理结构中的存在形式。
  2.6 迁移
  通过训练和练习进行巩固应用,达到灵活和确认,以实现正迁移,并进入记忆和保持领域,同时转化为学习者自身的技能和能力。如果应用时受阻,便产生负迁移,说明构建的新图式有误差,这时就需要重新联想、分析、认识,以揭示事物本质,重组图式。
  可见,如果感知新课题,形成个性特征的认识后,没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加工过程来认识和理解课题本质,而只是直接记忆现成的、已经综合的、概括出的知识体系和规律,即直接接受结果而轻视过程,那么应用时只能是机械地套用规律和法则,既无创造性也谈不上灵活应用,出现矛盾时更不可能实现自我审查、自我认识、重新构建的过程。
  
  3 创造情境促进正迁移
  学习是通过一系列动态认知活动进行的,认知活动中的每一环节、每一情境都影响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影响着知识的迁移。因此,教学中应该遵循知识迁移规律,教师要创设好每一认知活动环节的情境,避免相似概念及一些错误概念的干扰,防止负迁移产生。
  3.1 认真观察与强烈感知,形象与抽象相结合,“以趣创境”
  学习新知识首先要感觉它,并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感觉越全面、越清楚、越正确、越深刻,对知识的认知就越有利,他直接关系到学习的质量。感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来实现,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能力、思维方式密切联系,是思维、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的基础。
  3.2 充分调动已有知识,提高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以“以旧引新,以联创境”
  当代众多国外学习理论认为,一个人学习效果如何,不仅仅取决于外界的刺激,也不仅仅依赖于自己的主观努力,还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等密切关联。奥苏伯尔指出: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关键因素。在折衷主义的学习理论中,加涅也和认知派一样,十分重视学习者已有经验的准备,认为新的学习一定要适合学习者当时的认知发展水平。奥苏伯尔的同化理论还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意义,取决于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是否建立了联系;学生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同化,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旧知识也因得到修饰而获得新的意义。
  3.3 加强分析比较,提高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以辨创境”
  要使学习有意义,必须能明辨各知识的本质特征,运用变式和比较揭示概念本质,提高变通能力。
  3.4 加深理解,提高认知结构的稳定性,“以疑創境”
  巧妙设置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以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反向思维等形式,加深理解。
  3.5 归纳、综合,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整创境”
  在理解新知识本质的基础上,整理、归纳、综合,类化各有关知识归属,整合各类知识成为系统,编织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构建新的图式。
  3.6 精选习题,穿插练习,“以练创境”
  通过练习,达到巩固应用的目的,并转化成学习者自身的技能,提高所学知识的稳定性。
  迁移存在于每个学习过程中,如何使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发展和运用,仍是我们不断学习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刘俐,项丽君.从品德心理结构看大学生道德教育.高教论坛.2008,108(4):22-23.
  [2] 张庆林.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 项丽君,刘俐.调动学生已有知识优化认知结构的研究.高校教育研究.2008,6:49.
  [4] 刘炳华.谈认知结构理论对化学教学的启示.化学教育.1999,4.
  [5] 王风琴.化学教学中构建认知结构框架的思考.化学教学.1999,3:20-22.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新时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首先明确了该类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其次针对教学提出了课程建设目标与课程建设步骤;最后从我校学生情况入手提出了多媒体与任务教学相统一的的教学模式。实践表明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33-02  
期刊
【摘要】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成果,本文以吉林农业大学监控与保障体系构建的实践为例,对构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教学质量 监控 保障 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05-02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
期刊
【摘要】高职学生的心理危机在近年来逐渐增多,给高校学生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高职生心理危机的多种特点,根据高职生得具体情况研究了产生心理危机与具体成因,从建立体制、加强教育、加深关爱、培养工作人员等多个方面就高职生心理危机的干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高职学生 心理危机 形成 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
期刊
【摘要】高校会计本科教育的重要性日趋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其所面临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方面的不足亦颇为突出。为切实提高我国会计本科教育质量,笔者认为必须及时明确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手段,以及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关键词】本科教育 会计教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
期刊
【摘要】本文从学生英语水平、教学效果、教材选择及教学模式等方面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合调查内容,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材选择方面对学科基础课程实施双语教学进行了探讨。学科基础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讨论提高《运筹学》双语教学效果基础上也为学科基础类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作用。   【关键词】双语教学 学科基础课程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经管类本科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经管类本科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就购建实验教学体系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07-02      高校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其中经管类本科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的发展,远程教育成为现实社会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最重要的任务在于满足广大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以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学过程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实施环节,对保证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根据远程教育的结构特点设计适合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远程教育 教学过程 教育活动 知识交流 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1
期刊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会计目标上西方形成了两大流派:决策有用学派和受托责任学派。二者对会计目标的争论对后来的会计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决策有用已成为主流观点。但是,受托责任是否就不合适了?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二者究竟是替代关系、从属关系还是其他关系?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会计 目标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
期刊
【摘要】阐述了EDA的常用工具、设计流程,以及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课程特点,讨论了采用EDA工具进行计算机组成原理部件实验的可行性,并采用Altera公司的MAX+PlusII作为工具进行了运算器部件的设计和仿真,证明了该方案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EDA 计算机组成原理 运算器部件   【中图分类号】TP3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42
期刊
【摘要】文章从“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的课程体系结构改革,理论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手段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多个方面,研究并实践如何提高“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的教学水平。实践证明,通过对该门课程的精品课建设,改进了教学方法,显著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精品课程 教学改革 网络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