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业是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与有效补充。语文作业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开展语文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语文作业,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作业设计;趣味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我在作业设计时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使我对语文作业的重要性在认识上有了新的定位,使作业“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承担了“掌握运用语文规律”的角色;“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帮我打开了作业设计更为开阔的思路……总之,是“新课程”改变了我的作业设计的“老面孔”。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转变观念,不再将作业窄化为检验学生语文知识掌握情况的惟一手段,而应该细思量巧设计,探究内容的开放和整合,强调过程的合作和实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形式的创新和趣味,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我们设置的作业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一刀切、重复性、单一化、封闭性等弊端,体现层次性与全面性、探索性与开放性。下面根据自己的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尝试,以供大家参考,也希望行家里手多多指正。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对于统一的作业,有的学生可能有极大的反感或者根本不可能出色完成的,这样的作业无疑就是在抹杀学生语文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这样的情况,必须布置若干个作业,让学生有所选择。可选择的项目多了,学生就再也不会觉得语文作业会枯燥乏味了,反而会觉得语文所派生出来的枝叶是如此的繁茂,自己在语文学习之中感受到的只是语文的沧海一粟而已,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进而促成了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处理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把布置作业的权力下放给学生,使他们有权自我选择作业方法、自我安排作业内容、自我设计作业形式。我们要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真正地体现因材施教,照顾个性差异,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创新素质得到培养,让学生的个性在自主作业的舞台上飞扬。
二、提升作业设计的开放性
语文作业要开放,首先是观念上要开放,要树立大语文观,要整合各科的课程,立足课本,放眼课外;二是作业内容要开放,有旧知与新知相联系的,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还有学习与活动相“接轨”的;三是作业形式要开放,摘、录、写、画、唱、演,形式要多样化;四是完成作业的方法要开放,查阅、访谈、观察、实践、操作……可独立、可合作。例如,教学《狐狸和乌鸦》后,让学生编故事,让他们展开想象,构建新形象。学生知道乌鸦喜欢听奉承话,结果上了狐狸的当,到口的肥肉反倒成了狐狸的美餐。在此基础上布置一道课外作业:乌鸦听了狐狸的奉承话感到挺高兴,但怎样才能不被狐狸把肉骗走呢?这项课外作业,从内容到形式都让学生感到新颖,所以很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自觉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增加趣味性
一直以来,作业的功能被定位在“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上,直接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时总要贪多求全,生怕有遗漏,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事实上,能力的高低与机械的记忆书写没有多大关系,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那种机械的书写作业已达不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一些学生经常完不成作业,其实是那些单调的书写作业让他们对作业丧失了兴趣。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的特点,把作业设计得形式多样,争取让作业内容丰富而又不失创造性,让学生通过做作业全面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可以设计出不同类型的作业,比如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实践性较强的作业。
四、体现实践性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知识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们学习的本领总要到实践中去检验。对作业的设置要多一些动手操作、参与体验的内容,让学生将动手、动脑的过程按顺序画下来;将不懂的知识点上网搜索,下载答案;到大自然、社会搞一些小调查、小研究,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学生的经历。例如,社会实践课《寻找生活中不规范用字》。在这一课中,学生通过亲自调查,发现了许多生活中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并且把自己的发现拍成照片给大家展示。有的同学还亲自帮人家改错。我班还有个同学看到《必备古诗80首》〉中是“吾家洗砚池头树”而教科书上是“我家洗砚池头树”而产生疑问。立即给课本编辑写信并收到答复。这样的作业既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用语文,也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设计自主性作业,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权利
首先是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供学生自主选择。老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可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供学生自主选择。这样,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体现了作业要求的自主性。其次是提供不同的作业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设计或选择一组有层次的课外作业习题,让学生任选其中几道解答。 这样的作业,既针对了学生的实际,又体现了明显的自主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第三是提出不同的作业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 作业的形式要有变化,才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我常用的作业形式有:①自选作业,即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选择课本上一定量的练习题作为家庭作业;②自编作业,根据学生实际,自编相关的习题,作为课外作业;③自批作业,学生将某次作业进行相互交流,让学生当一次小老师批改作业。
总之,作业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通过作业拓宽语文学习途径,凭借一定的作业形式与内容,伴随一定的学习活动即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学语文、用语文,在玩中学、在实践中学,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参考文献:
[1]马联.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的艺术.小学教育,2011.
[2]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0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作业设计;趣味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我在作业设计时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使我对语文作业的重要性在认识上有了新的定位,使作业“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承担了“掌握运用语文规律”的角色;“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帮我打开了作业设计更为开阔的思路……总之,是“新课程”改变了我的作业设计的“老面孔”。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转变观念,不再将作业窄化为检验学生语文知识掌握情况的惟一手段,而应该细思量巧设计,探究内容的开放和整合,强调过程的合作和实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形式的创新和趣味,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我们设置的作业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一刀切、重复性、单一化、封闭性等弊端,体现层次性与全面性、探索性与开放性。下面根据自己的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尝试,以供大家参考,也希望行家里手多多指正。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对于统一的作业,有的学生可能有极大的反感或者根本不可能出色完成的,这样的作业无疑就是在抹杀学生语文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这样的情况,必须布置若干个作业,让学生有所选择。可选择的项目多了,学生就再也不会觉得语文作业会枯燥乏味了,反而会觉得语文所派生出来的枝叶是如此的繁茂,自己在语文学习之中感受到的只是语文的沧海一粟而已,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进而促成了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处理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把布置作业的权力下放给学生,使他们有权自我选择作业方法、自我安排作业内容、自我设计作业形式。我们要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真正地体现因材施教,照顾个性差异,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创新素质得到培养,让学生的个性在自主作业的舞台上飞扬。
二、提升作业设计的开放性
语文作业要开放,首先是观念上要开放,要树立大语文观,要整合各科的课程,立足课本,放眼课外;二是作业内容要开放,有旧知与新知相联系的,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还有学习与活动相“接轨”的;三是作业形式要开放,摘、录、写、画、唱、演,形式要多样化;四是完成作业的方法要开放,查阅、访谈、观察、实践、操作……可独立、可合作。例如,教学《狐狸和乌鸦》后,让学生编故事,让他们展开想象,构建新形象。学生知道乌鸦喜欢听奉承话,结果上了狐狸的当,到口的肥肉反倒成了狐狸的美餐。在此基础上布置一道课外作业:乌鸦听了狐狸的奉承话感到挺高兴,但怎样才能不被狐狸把肉骗走呢?这项课外作业,从内容到形式都让学生感到新颖,所以很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自觉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增加趣味性
一直以来,作业的功能被定位在“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上,直接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时总要贪多求全,生怕有遗漏,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事实上,能力的高低与机械的记忆书写没有多大关系,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那种机械的书写作业已达不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一些学生经常完不成作业,其实是那些单调的书写作业让他们对作业丧失了兴趣。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的特点,把作业设计得形式多样,争取让作业内容丰富而又不失创造性,让学生通过做作业全面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可以设计出不同类型的作业,比如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实践性较强的作业。
四、体现实践性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知识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们学习的本领总要到实践中去检验。对作业的设置要多一些动手操作、参与体验的内容,让学生将动手、动脑的过程按顺序画下来;将不懂的知识点上网搜索,下载答案;到大自然、社会搞一些小调查、小研究,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学生的经历。例如,社会实践课《寻找生活中不规范用字》。在这一课中,学生通过亲自调查,发现了许多生活中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并且把自己的发现拍成照片给大家展示。有的同学还亲自帮人家改错。我班还有个同学看到《必备古诗80首》〉中是“吾家洗砚池头树”而教科书上是“我家洗砚池头树”而产生疑问。立即给课本编辑写信并收到答复。这样的作业既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用语文,也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设计自主性作业,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权利
首先是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供学生自主选择。老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可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供学生自主选择。这样,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体现了作业要求的自主性。其次是提供不同的作业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设计或选择一组有层次的课外作业习题,让学生任选其中几道解答。 这样的作业,既针对了学生的实际,又体现了明显的自主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第三是提出不同的作业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 作业的形式要有变化,才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我常用的作业形式有:①自选作业,即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选择课本上一定量的练习题作为家庭作业;②自编作业,根据学生实际,自编相关的习题,作为课外作业;③自批作业,学生将某次作业进行相互交流,让学生当一次小老师批改作业。
总之,作业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通过作业拓宽语文学习途径,凭借一定的作业形式与内容,伴随一定的学习活动即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学语文、用语文,在玩中学、在实践中学,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参考文献:
[1]马联.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的艺术.小学教育,2011.
[2]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05.